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瘋狂的社區團購,會讓賣菜為生...

2020-12-18 鄭州晚報客戶端

太瘋狂了!

「1分錢一袋食鹽」

「9毛錢一份青菜」

「1分錢一個橙子」……

這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

你薅過這些羊毛嗎?

新用戶專享1分錢購買蔬菜。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

目前各個平臺對社區團購的理解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

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消費者是社區團購中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社區團購平臺根據需求採購貨品,然後送至團長指定地點,由消費者自提,也有少數團長(或其團隊)會送貨到家,幾種模式都是團長從中抽取佣金。

得團長者得天下

廣場舞大媽成香餑餑

「到處挖人、到處燒錢、到處開店是社區團購目前典型的三個特點。」 有分析稱。

某社區團購平臺招聘團長要求。截圖

團長是社區團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有說法稱,「得團長者得天下」。不少平臺顯示,長期招聘團長,幾乎無門檻。

如某電商招聘團長頁面顯示,作為團長,你只需要線下收貨,安排送貨就行,即平臺每日免費送貨上門,團長妥善保管,然後通知消費者上門取貨。「這簡直就是坐等收錢的生意。」有網友如此評價。

但如果想賺得多一點,那麼團長要建立社群(一般是微信群),維護社群關係,在群內分享商品,組織顧客團購,等等。

所以,團長的核心優勢是有「人脈」,最起碼要混個社區臉熟。

64歲的武阿姨5個月沒有跳廣場舞了。每天晚上7時,距她門店只有200來米的廣場舞準時開場,熱鬧的音樂一路傳到武阿姨耳朵裡,她說自己內心已沒有一絲波瀾。

武阿姨創業了,附近小區居民都喊她「武團長」。高峰時期,她上線了7個社區團購平臺,為周圍3個小區居民服務著一日三餐和家庭日用。

去年6月,兒子幫她在一家社區團購平臺註冊成為一名團長後,武阿姨再也沒有時間跳廣場舞了。

附近居民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武阿姨接單,次日平臺送貨,武阿姨收發。「這麼容易就賺錢了?」武阿姨覺得不難,這和做快遞差不多。

她的第一批顧客是相熟的廣場舞姐妹。有了舞友姐妹們的口口相傳,加入團購群的人越來越多。很快,武阿姨發現時間不夠用了。

微信群從最初的20餘人,擴張到100餘人,如今,近500人的客戶掌握在武阿姨手中。團購平臺的訂單量也從幾單增加到了幾十單,目前穩定在日均百單的水平。找武阿姨做團長的人也越來越多。

那麼農民作為生產者

這些低價農產品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嗎?

從短期看,「跳樓價」來自平臺補貼,未必影響農民收入,甚至通過平臺的「虧本賺吆喝」,對應的農產品銷量還可能增長。可從長期看,社區團購到底是真風口還是偽風口的爭議尚無定論,如果巨頭不「燒錢」了、「跳樓價」沒有了,農產品還能賣那麼多、那麼快嗎?

答案估計是「不能」。但這並不意味著農民就沒有機會。筆者覺得,在社區團購的戰場上,農民可能比網際網路巨頭更加「幸福」——巨頭需要「燒錢」爭奪市場份額,還要完善商業模式努力實現盈利。但對農民來說,只要種得出、養得好市場需要的品質農產品,就不怕沒有消費者,畢竟「民以食為天」;而且眼下的社區團購熱潮,更是為農民銷售農產品打開了新思路:農產品原來可以這麼賣。

以前,絕大多數農民銷售農產品都按照「田頭-批發市場-經銷商/菜販」模式,生產基地的農產品經過層層轉手後,才會送到消費者餐桌,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農民少之又少,因為直接賣給消費者的物流和銷售成本都很高,農民承擔不了。結果,農產品的田頭批發價不到零售價的一半,農民賺的也不如批發商和經銷商多。

生鮮電商的誕生,為農產品銷售打開一條新路:平臺前往生產基地直採、配送員送貨上門。問題是,點對點配送的物流成本不低,倉儲損耗也大,農民獲得的收益不一定能增加,平臺也未必賺得到錢,還有些習慣現場挑挑揀揀的消費者並非很認可線上買菜。

社區團購火起來後,展示出生鮮電商之外,農產品銷售還有新途徑:平臺培養社區「團長」並對接生產基地,團長向社區介紹農產品並組織拼團,再由基地根據社區需求配送,居民就近提取。拼團形成了一定規模,使得田頭到社區送貨的物流成本能降低;社區居民從團長處提貨,既有「現場選購」的感覺,又能省去「最後一公裡」的配送成本。

歸根結底,社區團購做的是「田頭-社區」的生意,網際網路巨頭在其中發揮的仍舊是中介作用。那麼,不需要網際網路巨頭,而是由生產基地、由農民自己做社區團購,行不行?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上海已經有不少頭腦靈活的農民合作社做過類似探索,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上海崇明、金山、嘉定等涉農區,各有一些已經建立了「社區朋友圈」的農民和農民合作社。他們有的定期將基地農產品送到市區的社區、企事業單位;有的時不時發布最新的生產信息,接受社區和企事業單位預定,然後配送。不管哪一種,效果都不錯:「社區朋友圈」匯總了市民的需求,使得需求量能達到一定規模,這樣市郊農民專門為市區社區或單位「跑一趟」,也不覺得物流成本過高。更重要的是,由於沒有中介、沒有經銷商,農民獲得的收入能比批發價高、市民獲得的定價又比常規零售價低,加上農產品來自基地直送,品質看得見,更容易建立起供求雙方的信任關係,使得合作更長久。

當然,取得這樣的結果,與農民的努力也分不開:只會語音輸入的農民學會了將語音轉換成文字,從而更好地管理社區群、不會用電腦的農民學會了用EXCEL表格統計社區居民的個性化需求,還有合作社專安排了專人負責售後服務……總而言之,農民建立起與新銷售模式配套的服務方式。

在社區團購「混戰」的當下,撇去資本泡沫,仍能看到農民的機會。社區團購會火起來,並不僅僅來自「跳樓價」農產品的刺激,而是與新的市場需求有關。對於農民來說,不能也不應忽視其中所體現的消費新習慣。這個時候,正適合藉助網際網路巨頭「燒錢」培養市場的大背景,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擁抱新的消費方式。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瘋狂的社區團購,背後竟是這樣!
    社區團購的商品是否真的「平靚正」?購物體驗又如何?與叮咚、樸樸等網上買菜平臺不同的是,社區團購以「網上下單+次日提貨」為主要模式,社區居民可以通過小程序或APP下單,團購平臺次日將貨品送到團長所在提貨點,顧客可以自行選擇提貨點取貨。但也有的平臺支持配送上門,不過會產生一定的配送費用。
  • 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瘋狂的社區團購背後,農民能做什麼?
    用「瘋狂」來形容最近的社區團購,一點也不誇張: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均已入場,並通過「燒錢大戰」跑馬圈地。於是,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等明顯低於商品價值的「跳樓價」層出不窮,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薅羊毛」用戶。農民作為生產者,這些低價農產品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嗎?
  • 社區團購怎麼突然又火了 它會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嗎?
    社區團購(圖源網)社區團購的火爆可以說是網際網路巨頭公司一沓錢一沓錢砸出來的,在這上面,你可以買到「1分錢6包的紙巾」「1塊錢10個的雞蛋」「4.99元的麵條」等食品,很受消費者追捧。不過在薅到羊毛興奮之餘,緩過來的人們便開始思考: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販的生計嗎?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巨頭來了,美團、拼多多、滴滴大幹快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來活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社區大媽嗨了,1分錢一筐的雞蛋,不要錢的大蔥,免費領的水果,各平臺的羊毛薅都薅不完。一個熱得發燙的新風口把他們連結在了一起——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是否動了賣菜大媽的「奶酪」
    雞蛋9分錢4個,礦泉水1分錢一瓶,大白菜1角錢一顆,面對這樣近乎「白送」的商品,您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原來這是社區團購網頁,網頁上蔬菜、水果、各種日用品應有盡有。最令人心動的是商品的價格,在「新人專享」貨架下,一分錢可買一瓶礦泉水,一角錢可買一斤甜橙,這是在線下店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價格。  「跟白送差不多,誰不動心?」作為新人,陳智惠領取了「新人紅包」,用這個「紅包」再買一些「新人專享」商品,買了雞蛋、水果和一些時令蔬菜幾乎沒花錢。  「社區團購不僅價格便宜,提貨也方便。」
  • 社區團購:幾捆白菜的生意,為何巨頭要一蜂窩瘋狂的湧入這個賽道?
    編輯導語:雖然社區團購賽道新故事不斷,但是近日卻發生了大故事。人民日報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幾捆白菜的生意,為何巨頭要一蜂窩瘋狂的湧入這個賽道?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就在不久前,一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奪走賣菜小商販生計的自媒體文章也曾火遍全網。一時間,質疑社區團購的聲音越來越大。社區團購是當下競爭態勢最為火熱的賽道之一。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20億元。
  • 一分錢一個成橙子,一分錢一斤菜!黃光裕再戰江湖:賣菜
    一分錢一個成橙子,一分錢一斤菜!黃光裕再戰江湖:賣菜。今年51歲的黃光裕,40億元賣出北京悅秀城地產,進軍網際網路再出發,追趕時代腳步不停。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為黃光裕點讚。事實上,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燒錢賣菜,如火如荼:阿里:盒馬優選,大潤發,十薈團。美團:美團優選,美團買菜。騰訊:興盛優選,食享會。拼多多:多多買菜,快團團。京東:京東優選。滴滴:橙心優選。為了佔領賣菜市場,京東東哥宣布親自帶隊殺進社區團購業務。其他大佬當然不會示弱:補貼大戰日趨激烈:1分錢一個橙子。1分錢一袋食鹽。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社區團購|興盛優選|阿里巴巴|美團|...
    巨頭來了,美團、拼多多、滴滴大幹快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來活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社區大媽嗨了,1分錢一筐的雞蛋,不要錢的大蔥,免費領的水果,各平臺的羊毛薅都薅不完。一個熱得發燙的新風口把他們連結在了一起——社區團購。而在今年初,這還是一個快要被資本拋棄的賽道。
  • 當民生碰上壟斷 社區團購還能惦記幾捆白菜嗎?
    社區團購因此進入了新零售領域的又一個戰場,平臺玩家不惜重金進行補貼用於獲取流量,等待時機進行收割。   但隨著人民日報的一篇點評文章,社區團購熊熊燃燒的火勢意外遭遇了降雨。人民日報上周五發布了一篇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一分錢好貨?巨頭燒錢社區團購,人民日報批判獲贊!
    顯而易見,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一分錢似乎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並不具有所謂的購買力。而不久之前,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卻掀起了一股「0.01元搶購風暴」,其中不乏有我們熟知的京東、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等。那究竟是什麼讓各大巨頭爭相「燒錢」,做賠本買賣呢?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興盛 經不起「賣菜革命」折騰的小販怎樣了
    最近,圍繞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的問題,成為一場各方積極參與的爭端。社區團購早已有之,但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風氣,興盛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背景。巨頭們像是在一夜之間發現了社區團購的寶藏,必欲布局、爭奪為快。這種景況,似曾相識。
  • 社區團購,瘋了
    巨頭來了,美團、拼多多、滴滴大幹快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來活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社區大媽嗨了,1分錢一筐的雞蛋,不要錢的大蔥,免費領的水果,各平臺的羊毛薅都薅不完。一個熱得發燙的新風口把他們連結在了一起——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為什麼都說它的吃相太難看?
    社區團購,為什麼都說它的吃相太難看?近段時間以來,網際網路行業最受爭議的就是社區團購,身價千億的網際網路大佬都來跟菜農們爭市場了,這吃相著實難看。《人民日報》發文用四個字概括:怒其不爭!為什麼都說它吃相太難看呢1、社區團購是個什麼東東?社區團購是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通過社區商鋪為周圍(社區內)居民提供的團購形式的優惠活動。2、社區團購需要什麼樣的流程?
  • 批評社區團購,並不是批評社區團購業務,而是批評資本吃相太難看
    其實,《人民日報》批評社區團購,並不是批評社區團購這項新興業務,而是批評社區團購平臺幕後的資本吃相太難看。「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批評得很委婉含蓄。
  • 雞蛋一毛、一袋菜9毛……天上下白菜,菜市場要變天?
    這些巨頭攜網際網路各路資本呼嘯而來,所以,還是那熟悉的一招: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屠刀先獲取客戶——20枚一盤的雞蛋只賣5.9元,甚至還有10個雞蛋一塊錢的單子,一袋菠菜9毛、一袋紅蘿蔔9毛、一袋青菜九毛……網際網路巨頭們把這叫做社區團購。
  • 賣菜人在2020:敬佩、歧視與淘汰
    淘汰要說過去的行動支付、生鮮商超等給賣菜人帶來的只是一定程度的歧視與排擠,那在2020年年末興起的社區團購,大有替代和淘汰傳統賣菜人的架勢。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網際網路大廠爭先恐後,興盛優選、同程生活、食享會等地推大軍遍布全國各地,從每一棟樓、每一條街開始,發傳單、辦會員、拉團長。不完全統計,全國有點知名度的團購平臺超過60個。
  • 官媒狠批後,馬雲的社區團購成了過街老鼠?多家供應商正式反擊!
    也正是因為巨頭們瘋狂補貼吸引用戶,社區的大媽們都嗨了起來,一分錢一筐的雞蛋、免費的水果、不要錢的蔬菜,這種現象在每個社區團購平臺都有出現。滴滴創始人程維說「投入不設上限,要全力拿下第一名」,馬雲的阿里巴巴領頭向某社區團購公司注資1.96億美元,就連隱藏在幕後許久的劉強東都親自發言「會親自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這一站」。
  • 網際網路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壟斷的代價該由誰承受?
    原標題:網際網路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限時秒殺,超低價。」——某社區團購小程序,打著廣告。   「這樣不行,價格不能低於出廠價。」——某糧油供貨企業,緊急發文。   這幾天,社區團購火了。
  • 社區團購瘋狂:你家門口的菜市場,裝得下美團和拼多多嗎?
    一、美團與拼多多瘋狂燒錢,網際網路巨頭無奈應戰 民以食為天,在外賣和零售市場被開發到了一定程度後,社區團購成了網際網路公司眼裡的香餑餑。 二、長期必然「三輸」,「買菜」龍頭不該盯著白菜 有付出就有收穫。 從目前來看,網際網路大廠入局社區團購已經跑出了「二超多強」的格局,所謂的「二超」就是美團和拼多多。 根據覆蓋範圍統計,美團和拼多多攻城略地的範圍最大,雙雙突破200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