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晌茶談,​道是茶緣

2021-03-03 潮茶味道

——來自嶺南粵東的茶事訪談錄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天底下的潮人愛食茶,千百年來,他們把食茶當作了生活的一部分,也把食茶文化及其傳承注入到了血脈之中。每當有客人來聚,熱情好客的潮汕人都會熱情招呼客人來「食茶」。幾杯工夫茶入口,賓主之間的距離便會拉近了許多。

立春過後,正當春意融融,茶樹嫩芽初見之時,來自汕頭TV的【工夫茶約】欄目組和廣東稅務系統的採訪組,相繼與王維毅老師進行預約做了專門的茶訪談。

以下是部分訪談及編輯摘錄——

確切地說,王老師他愛茶,尤其鍾愛工夫茶;他好客,尤其偏好愛茶之客。在聊起鳳凰茶和工夫茶的時候,緣自他身上那種儒雅寬厚的學者氣質,讓我們有一種舒服感與敬佩感油然而生。必須要提及的是,王維毅老師不僅是一位潛心研究潮人食茶文化的學者,他還是一位真正的稅務茶人。當得知我們的來意後,他很高興地接受了採訪,並從潮茶的歷史、習尚到鳳凰茶的特色和工夫茶的人文底蘊,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品著他親自衝泡的工夫茶,我們和王老師一起就關於茶緣、茶文化打開了話題。

(★ 編者問,○ 王維毅答)

★您是如何與潮人工夫茶文化研究結緣的?

○我出生在潮州,成長在天津,改革開放初期分配在稅務部門工作,又回到了潮州。初到潮汕的時候才二十出頭,要融入新的生活環境,語言是重要的一關。「能夠學會三門外語,也難學好潮汕話」,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共識和事實。還好,喝茶交朋友,在潮汕是件很容易就能實現的事情。學喝工夫茶,學說潮汕話,從欣賞工夫茶的味道之美,到逐漸愛上工夫茶文化,尤其對潮人族群的食茶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真正與茶的結緣,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剛開始,多少還是帶著玩的心態溜進了潮人食茶的工夫與文化。但是,溜進去之後,就覺得再也剎不住車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也就萌發了要去做一件事,去弘揚這一優秀文化,於是,從稅務崗位退下來之後,就專下心來圍繞著潮人食茶文化這條主線,撰寫了《聞道鳳凰茶》和《潮茶108問》兩本茶書。

★您覺得潮人工夫茶文化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起碼在現在看來,潮人食茶的味道兼優是個很大的特點,它的物化體現是極具個性的「兩個茶」,即:鳳凰茶+工夫茶;文化體現是自北宋至今的千年一脈的傳承。鳳凰茶的「甘、醇、香、韻」,工夫茶的「情、美、理、趣」,構成了潮茶文化的個性和特質。其中,鳳凰茶的甘,即回甘力強;醇,是醇潤醇爽;香,是香型多元化;韻,則是兩韻疊加。這是鳳凰單叢茶的顯著特徵,也是潮州出產的這種茶葉綜合品位比較高的體現。從潮人所習尚的工夫茶文化來看,可以感知的要素概括是「情、美、理、趣」。情,是茶情味和人情味都很濃厚;美,即形式美、藝術美和味道之美兼有,還可以說它是一種茶事意義上的技藝美和味道美的最佳展現;理,則是三杯當前的茶理、事理、情理和為人處世的道理;趣是味趣、情趣、禮趣和樂趣。

潮汕地區作為經典的食茶之鄉,自然哺養了不少嗜茶如命的茶民。有些茶民,不僅每天要喝茶,而且清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食茶。潮汕人食茶形成的風俗和習慣,確實不是一般的喝茶可以「同框」的。

  潮州人對三杯為品、三人成趣的工夫茶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特別是那些闖蕩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這種「潮汕情結」。粵東潮人出門或遠遊,總會隨身帶著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葉,有朋一同飲,無朋也自斟。不論你在何處,只要遇見了三杯成品的工夫茶,不用問,那一定是同操潮音的「膠己人」。

所有這些,正是潮人工夫茶文化最具魅力的地方。而且,需要說明的是,現在這種食茶文化也正在從「內圈」逐漸「外圈」化。隨著潮人遍布世界各地,潮茶文化也被傳帶到了世界各地。

★潮汕工夫茶和普通泡茶有什麼區別嗎?

○不僅有區別,而且區別還蠻大的。我們關注到,著名的茶文化學者王旭烽教授,在2019年12月深圳茶博會上講過一個觀點,她說,每一個地方的喝茶,大都有著與其相配套的程式,但基本上都沒有形成文化體系。而潮州工夫茶不僅有著完整的程式,並且形成了程式文化。這種衝品茶的方式和文化,又隨著潮人的足跡流布於全世界,這是很獨特的。

我們知道,工夫茶最具代表性的有閩式、臺式和潮式三大流派,其中的潮式工夫茶,又以器具精美、程式完整、茶情濃鬱見長,是品茶的最佳方式。潮人食茶是以習尚精雅,「舉措高超」而聞名於世,三個茶杯擺成品字形是潮式工夫茶的外化標誌,也是跟其他工夫茶的區別之處,它所強化的是形意之美與圓融圓道,而茶以三人為尚,品以三口為佳,它所注重的是講究味趣與突出情趣的相統一。我認為,潮式工夫茶除了對器具有講究,對衝泡手法有講究,對禮敬和合更有講究。但集中到一點,「衝出一泡好喝的茶」才是潮人茶文化的核心,這是一種文化體現,也是一種人文關懷。此外,他還特別指出,工夫茶文化更加重視了喝茶的本義與喝茶儀式感之間的意義互構與程式恰當,喝茶的儀式感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能讓所謂的儀式感侵沒了喝茶的本義。

★您可否談一談在研究潮茶文化時所遇到的困難嗎?

○研究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追本溯源,尤其是寫茶,除了要理清歷史與人文的縱向脈絡,還要關涉橫向的文化共情,不僅「膠己人」能夠看明白,還要讓非潮人的其他人也能夠看得懂,這是研究潮茶文化、尤其是寫茶書必須要走出來的關鍵一步。由於缺少必要的歷史記載,很多東西都難以考證,這也確實讓我感到了困難和遺憾。比如,潮人食茶的茶事文化最早始於哪個年代,工夫茶與鳳凰茶的源頭究竟在哪裡,至今仍無定論。由於潮州工夫茶本身的確存在不少盲點,比如歷史源頭、內涵的表達,包括一些名字的寫法、叫法等,在文化上仍然缺少一個能夠被廣泛認可的完整而系統的規制。這是在歸攏潮州工夫茶文化中遇到的一個較大問題。另一個問題是,要想做好內質優秀的潮州工夫茶文化傳播推廣,必須要把鳳凰茶和工夫茶兩個茶融匯貫通,提升到與國飲文化對接的層面上來進行歸攏,才更有意義和價值。唯有將潮州工夫茶匯入國飲文化,將國飲文化引入潮州工夫茶,也才能更好地提升鳳凰茶和工夫茶文化的影響力。

★工夫茶文化會對於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有什麼積極作用?

○喝茶是沒有門檻的,除非你不想喝不喜歡喝。從喝茶進入到茶文化,是一個自然漸進的過程。世間的很多事情都遵循一個大的規律,就是二八律,喝茶這件事也一樣。現在的年輕人不一定非茶不喝,他們喜歡時尚,沒有多少時間坐下來喝工夫茶,這都沒關係,真正雅的事物總歸是會被關注的。但有一點,就是無論對工夫茶喜歡與否,每個人都有必要去了解中國茶文化。因為茶文化是一個大文化,是有關健康的文化,是有益於所有人的文化。現在全世界有30多億茶民,不說20%,就是有10%的人從喜歡喝茶進入到茶文化裡面,那就必然會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對此,我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在王老師的著作《聞道鳳凰茶》中,我們看到並且很認同這樣一段話:「茶文化,自遙遠的從前而來,向更遠的未來而去。而我們,很榮幸能成為茶文化的傳人」。

相關焦點

  • 韓庚杭州覓茶緣,用心尋覓一杯好茶
    韓庚亮相覓茶緣,型男魅力盡顯天虹這是要炸了嗎,現場全是音浪,人頭攢動,這麼強的粉絲團,引來各大媒體與杭州市民的翹首期盼。在現場的安保人員和經紀人奮力開道後,韓庚湧入並熱情的與粉絲打招呼,親切溫柔,魅力盡顯。
  • 徑山茶緣
    今天,品飲新茶的喜悅之後,想把這篇小文和大家分享,希望您也能愛上徑山茶、愛上徑山寺,愛上宋代點茶。《我的徑山茶緣》     -觀合2018年12月28日。臺北。徐州路46號。市長官邸。下午兩點半。陽光正好。
  • 兩岸茶緣,仙韻漳平 茶香、花香成致富「金鑰匙」
    南洋鎮制茶師傅在壓制水仙茶漳平水仙茶一片綠葉富一方百姓漳平水仙茶是漳平茶農創製的傳統名茶,烏龍茶類唯一緊壓茶,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因其品質珍奇、氣香味爽而深受各地茶友們喜愛作為漳平水仙茶的主產區,在南洋鎮,隨處可見茶企招牌,這裡有生產水仙茶餅的茶農、茶企1200多家,是名副其實的「水仙茶之鄉」。「漳平水仙茶是漳平市的一張重要農產品名片,對加快鄉村振興、帶動群眾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南洋鎮黨委書記李達才表示,近年來,依靠水仙茶產業,南洋鎮發展迅速,2017年全鎮實現脫貧,使其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 【天茗茶行】我把心交給茶
    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歸,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茶的形成是磨練的積澱,在烈日下發芽開花,在驟雨中成長,在疼痛中被分離,在烈焰上焙制,終用沸水沏煮。經歷重重苦,方能流香。浮生不在,茶語清香,注一灣水,取一瓢茶,入壺、出湯、濃稠甜蜜。觀而賞其妙,聞而悅其香。中國人有一個說法:「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喚友,而喝茶還真是一件清靜的事。
  • 一晌情歌,半晌寂寞
    一晌情歌,半晌寂寞作者 | 溫暖陽光 ·攝影 | 王琢(老貓)·每一種人生可以平淡,可以沒有故事,卻不可以沒有怦然心動的旋律。不知何時,歌聲停止了,此時無聲勝有聲,似乎細微的風便可撩動如歌的想念,一晌情歌過後,留下半晌寂寞……作者簡介:溫暖陽光,一個視寫作如修行的人,在碼字中修身養性,忙碌之餘,用文字自由地呼吸;繁蕪之間,讓心在文字的開合中變得清澈、透明。著有散文五百多篇。
  • 古風歌曲推薦:為君長明燈一晌 千燈夜未央夜未央
    但聞是誰無意輕喚三郎惹心緒飛揚若能護你無恙身處無間地獄何妨厄命難擋誰殊死執妄風煙滿夕陽卻應天宮之上為君長明燈一晌但聞是誰無意輕喚三郎惹心緒飛揚若能護你無恙身處無間地獄何妨厄命難擋誰殊死執妄風煙滿夕陽卻應天宮之上為君長明燈一晌
  • 傲嬌「小作精」鄭板橋,靠茶「作」出的絕味人生
    這傲嬌的「小作精」鄭板橋,真是到哪兒都不閒著,喝口「茶」都能「作」出些名堂來。 老闆趕忙堆起諂媚的笑容,吆喝著店小二「上好茶」。 喲~早幹嘛去了呢~「狗眼看人低」!鄭板橋不虧待一絲熱情,也絕不會討好任何冷漠。他洋洋灑灑寫下一副茶聯,寫盡了世俗的醜陋,「作」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人生。
  • 在「點茶」王朝的末路上,他愛茶擼貓成「詩聖」
    估計不僅因為宋朝繁盛的茶風,更在於榮西落腳的所在正是茶鄉浙江的天台山。自此,天台山便成了茶人心目中的茶文化聖地。浙江自古茶風甚濃,不單屢出名茶,歷史上更是誕生了不少茶痴名人。與榮西同時代的,陸遊就是一個。陸遊長榮西16歲,因他的姐夫桑承議和兄長陸淞都曾在天台縣任職,故他將榮西修道的天台山稱為「家山」。
  • 2周後,一晌貪歡,曲終人散,3星座破繭成蝶,活出精彩
    有些人在愛情中就像張愛玲一般低到塵埃裡,開出一朵花來,但真正的愛情是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這是一種更為成熟的態度,遇到不適合自己的爛人爛事,果斷放手,及時止損也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格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2周後,一晌貪歡,曲終人散後,3星座破繭成蝶,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 「小茶說說」疫情期間選茶品茶,我只為喜歡
    瑞雪兆豐年,冬去茶為仙。春日百花豔,茶香最風華。初春喝茶,更多的是一種情趣,窗外和風細雨,屋內茶煙嫋嫋,三五好友圍坐一隅,汲泉煮茗,讓人不由得在春日生出一份溫暖。相信總有一款茶能夠引起的你興趣和喜歡。如果喜歡,不妨一品?不過話說回來,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一款茶葉呢?在茶的選擇上,茶治使者想表達的觀點是,為自己喜歡的茶去買,為自己喜歡的茶去品。茶,選擇合適自己的茶就好!有人說:買茶不選貴,只選對。
  • 一草一木,一水一茶.
    正如有人偏愛茉莉的飄香爽口,有人卻獨愛碧螺春的柔和鮮甜,也有人喜歡雲霧的香馨醇厚,鍾情龍井的香鬱味甘,這興許就是一種茶緣。愛茶的人都知道,一杯茶常分三口喝,第一口輕抿,試茶溫,第二口淺嘗,聞茶香,第三口才慢慢啜飲而盡。
  • 茶悟人生 飲茶也會上癮,大作家們的那份「茶緣」
    看作家們對茶的那份偏愛,和他們與茶的那份「緣分」。茶的確是一種好東西。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喜歡飲茶,而且還頗有研究,曾寫作《喝茶》一文,無情地剖析著那些無病呻吟的文人們。題雖為《喝茶》,而其茶卻別有一番滋味,魯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種追求真實自然的「粗茶淡飯」,而不是百般細膩的所謂「工夫」。而這種「茶味」,恰恰是茶飲在最高層次的體驗:崇尚自然和質樸。魯迅筆下的茶,是一種茶外之茶。
  • 銅趣茶緣
    自從有了娃,家裡泡茶的瓷器被摔得全碎,先生說:「煙可以不抽,茶不能不喝。」為了滿足他喝茶的心願,跟設計師一商量,做出來一整套銅茶器,先生說:「嗯,這結實,放個百八十年都沒問題,回頭還能傳給兒子哈。」
  • 談吃下午茶 如何假裝在日本做壽司
    幸福就是面朝美食,胃口大開更幸福的是和一群人一起分享談吃下午茶來了,聯合城中好吃好玩的地方在周末的午後
  • 美人捧香茶 茶香溢美人
    茶界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王國,得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光華。茶葉之美,有蘇軾「從來佳茗似佳人」之喻;茶樹之美,有茶聖陸羽《茶經》「南方嘉木」之謂;茶園之美,有雲海霧繚翡翠璧玉之綠;茶水之美,有琥珀瑪瑙流香之色;茶女之美,有紅裙翠袖之顏;茶藝之美,有枕流漱玉、賞心悅目之心;茶道之美,有日月星辰、天地人和之融;茶緣之美,有君子交遊、人際和諧之意;茶禪之美,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茶壽之美,有生命哲學、人生哲理之歸。
  • 好茶的靈魂:好喝、不貴!
    好茶都是物以稀為貴,所有的品牌茶之所以敢標那個價格,就是靠公信力和品牌影響力在大家心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一盒茶賣多少錢,除了商家標價之外還要有人願意購買,不排除有些人專門買最貴的茶送人,這也是滿足他送禮的需要
  • 孔學堂書局|品讀新詩《乾淨黔茶》
    : 尹珍改「荼」為茶緣,「蘭馨莊園」覓金丹,「烏撒烤茶」漢罐煮,「通才」茫父棲久安……作者:李裴筆名裴戈,著名文化學者、詩人,中國作協會員,博士生導師,貴州省茶產業重大課題調研組組長,貴州「十大名茶」「五大名茶」「三大名茶」評選領導小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