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曾憲梓因病在廣東省梅州去世,享年85歲。
2020年5月24日,北京圓明園在三園交界原址舉行曾憲梓雕像落成一周年紀念儀式,以此感謝他對圓明園遺址的保護,並將每年的5月24日設立為「曾憲梓紀念日」,以紀念曾憲梓先生的愛國之舉,傳承他的家國情懷。
那麼這位曾憲梓先生生前都做過哪些事讓中央對他如此重視呢?
生前曾憲梓是香港著名富豪,不過與其他高調的富豪不同,他為人行事低調,並不張揚,並且熱衷於各種慈善事業,曾經為了國家的發展多次捐款,可以說是一位致力於為國家做出奉獻的企業家。
1934年2月22日,曾憲梓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一個農民家庭,他們家生活非常艱苦。在曾憲梓年幼的時候,只能穿家裡兄長淘汰下來的衣服,冬天甚至連鞋都沒有。
曾憲梓的母親堅強能幹,沒有因為丈夫遠渡重洋而整日有傷,她含辛茹苦的撫養了幾個孩子長大,除了在田地裡幹農活外還會外出挑鹽,可以說曾憲梓和家裡的其他孩子都是在母親的影響下長大的。
全國解放後,曾憲梓依靠助學金完成了中學和大學,196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可以說是當地的高材生。之後他前往中科院廣州分院工作了兩年,但是他並不滿足於這份平穩的工作,在心裡他堅持認為自己的人生不止如此。
1963年,曾憲梓先嘗試去香港尋找機遇,隨後又前往泰國與在這裡做生意的叔父和兄長相見,生活在泰國的這段時間裡,他逐漸從學術型人才轉化為實踐型人才,在兄長的領帶店裡擔任店長,工作主要負責生產和銷售工作。
接觸了五年的生意場後,他擁有了更加遠大的目標,於是他再度返回了香港,在這座繁華的城市裡曾憲梓也像其他年輕人一樣有個淘金夢,他顯示在商圈中搜索信息,最終將目標鎖定在此前接觸過的領帶行業。畢竟成功的高端人士誰也得穿得西裝革履並搭配一條領帶。
而這個時候的香港,領帶多依賴外國進口,國內在這一塊缺少成規模的企業,於是他開始嘗試從領帶入手,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曾憲梓和他的妻子和記者做起了領帶生意,一開始有他們兩個人親自下場製作,後來掌握了其中的竅門和技術,領帶質量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受到香港人的青睞,銷售越來越火後他們的工廠規模起來了,也能請更多工人了。
金利來原本是一家領帶公司,不過後來生意做得非常好,於是也逐漸發展了其他業務,雖然現在金利來的名氣不如以往,但是它的市場價值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當曾憲梓發家後,他多次為自己的故鄉捐款大搞建設,其中包括醫療和教育,累積下來已經超過了10個億。
這位香港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局原主席被譽為是「領帶大王」。1986年,他開始到內地投資設廠,1989年合資成立中國銀利來湧現公司,成為我國首家專營領帶生產的國外合資企業。他組織海內外華人到內地投資。
作為一名中國人,他擁有一顆火熱的愛國心,曾經在某次頒獎儀式上,他朗聲宣布:在他去世後,會把所有財產上交給國家。也曾感慨自己當年能夠上學多虧了國家的教育制度。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不斷捐助支持國內教育、航天、體育、科技、醫療等事業,向內地捐款超過1400多次,家財盡數捐給國家部位兒女留一分錢。根據統計,歷年捐資累計金額超過12億港元。
1992年,為了與國家教育部合作,他設立了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在基金會成立時捐贈了1億港元。
2008年9月,曾憲梓捐贈了1億港幣設立了曾憲梓體育基金,用於獎勵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裡約奧運會和第32屆奧運會上奪取金牌的內地運動員。
後來在2012年,他宣布基金會在原有基礎上再追加1億港元,獎勵活動將至少持續到2036年奧運會。
2004年,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會在香港成立,他再次捐贈了1億港元,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人員,獎勵在載人航天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作者,每年計劃撥出600萬港元。
此外,曾憲梓還曾為古建築遺址、殘疾人事業和汶川地震進行捐款等。
因為曾憲梓在慈善方面做出了如此多的貢獻,於是在1994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曾憲梓星」。後來香港政府也不甘落後,為他頒發了大紫荊勳章。
生前曾憲梓先生與自己的妻子感情良好,除了兒子曾經鬧出過婚變事件外生活十分幸福。
這樣一位為國家盡心盡力的成功人士值得人們的尊重和敬佩,相比起靠流量和熱度抄起來的明星,很顯然曾憲梓老先生更符合人們口中的英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