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哆每每提到這個問題都會覺得特別心痛,因為當不少準媽好不容易懷上了小寶寶後,卻遭遇了流產的恐怖事情,那麼這些情況是否能及早發現和防止呢?答案是部分是可以防止發生這種悲劇的!
首先,哆哆先告訴你們,流產的類型和表現。讓你在孕前(孕早期)都能了解和應對。
根據許多報導及門診觀察結果,自然流產的發生率有明顯上升趨向,導致自然流產的原因眾多,也頗為複雜。目前,自然流產的發生率為10%~15%,但實際發生率可能比這還要高得多。有研究者做了血β-HCG檢測,認為自然流產的發生率為30%~40%.
親親科普:
妊娠不滿28周自行終止者,稱為自然流產,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前稱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後稱晚期流產。
一般在B超檢查孕5~6周可見胎囊,孕6~7周可見胎芽,經陰道探頭B超比經腹部B超早。當臨床尚無流產徵象時,經超聲檢查即可發現枯萎孕卵。胎囊>20mm無卵黃囊或胎囊>25mm而無胎芽者,為枯萎孕卵。
自然流產的原因:其實是自然淘汰的一種形式,只有健康的胎兒才能存活下來,胎兒染色體異常、母體黃體功能不足、子宮畸形、宮內感染或接觸有毒物以及母兒免疫排斥等均是引起流產的原因。同時,如果胎兒已經流產,同時流產不乾淨,會引起各種炎症,還需進行清宮術。
具體原因分析:
1.胚胎染色體異常
一種可能是環境中有致畸因素,包括放射線、病毒、藥物等因素作用於精子、卵子或受精卵,導致胎兒染色體異常;
另一原因是胎兒父母一方或雙方染色體異常,為染色體異常攜帶者,雖然從表面看無異常,產生的異常生殖細胞導致胚胎發育障礙,造成流產。
2.母體因素
包括:內分泌異常,比如雄性激素偏高、泌乳素偏高,會導致不孕和流產;黃體功能不足,使子宮內膜分泌不良也會導致流產。另外,甲狀腺疾病、糖尿病也是引發流產的可能原因。
孕婦子宮器官異常:子宮肌瘤、子宮縱隔、子宮腔粘連、子宮頸內口鬆弛、子宮器官有炎症,這些均與自然流產有關。
3.環境因素
如處於剛裝修過的地方,過多接觸苯、甲醛、鉛、離子輻射等。
4.免疫機能異常
懷孕後,受精卵必須在子宮內生長,從免疫角度講相當於同種移植,形象一點比喻,就是子宮內有某種抗體能夠起到「封閉」作用,把胚胎好好地保護起來。如果缺乏這種抗體,子宮就會以為胚胎是個「壞東西」,於是動用免疫系統對胚胎展開「攻擊」,把胚胎當成異物排出體外。
5.精子質量異常
男性長期在高溫、輻射環境下,或酗酒、吸菸等,可以改變精子質量,致受精卵異常,導致流產。
6.懷孕期孕婦患全身性疾病
細菌毒素或病毒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可使胎兒中毒死亡。孕婦營養不良,特別是維生素缺乏,以及汞、鉛、酒精中毒均可引起流產。
哆哆帶你透過B超單看子宮一、先兆流產臨床表現:少量陰道流血或輕微下腹痛,宮口未開,胎膜完整、胚胎存活,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妊娠試驗陽性。
治療方法:此期可在醫院根據醫生指導,進行安胎治療。
二維聲像:宮內妊娠囊內見胚胎或胎兒,大小符合孕周,有胎心搏動,胚囊與子宮壁之間見雲霧狀暗區,為絨毛膜從宮壁剝離、局部積血。當剝離範圍進行性增大時,胚胎停止發育,轉變為難免流產。
先兆流產絨毛膜下血腫聲像
二、難免流產臨床表現:流產已不可避免,陰道流血量增多或出現陰道流水,腹痛加劇。宮頸口已開,孕囊下移。
二維聲像:孕囊變形,下移至子宮下段或宮頸管內,甚至排出至宮頸外口或陰道內,胚胎常死亡,胚胎形態可辨,可見絨毛膜剝離徵象,或宮腔積血聲像,胎兒多已死亡,無胎心搏動。
難免流產孕囊下移至宮頸管聲像
三、稽留流產臨床表現:胚胎或胎兒已死亡未及時排出而長時間存在子宮腔內。多數胚胎已枯萎,可有先兆流產症狀,如少量陰道流血。子宮頸口關閉,子宮小於相應孕周。
二維聲像:子宮小於相應停經孕周,宮腔內可見孕囊變形、不規則,囊內無正常胚胎,殘存的胚胎呈一高回聲團,位於囊內一側,有時妊娠囊不清,僅殘存胎盤絨毛,並宮腔積液。部分胎盤可發生水腫變性(胎盤部分水泡樣變),呈大小不等的蜂窩狀液性暗區,可根據血、尿HCG水平與葡萄胎鑑別。
四、不全流產臨床表現:妊娠囊已排出,宮腔內仍殘留部分組織物及血塊,陰道出血較多,宮頸口可見活動性出血或組織物堵塞,子宮小於相應孕周。組織物殘留少時出血不會太多。如果組織物殘留時間過長,可合併感染,臨床上多有發熱、白細胞增多等表現,為感染性流產。
二維聲像:子宮比相應孕周小,宮腔內見不規則斑狀、團狀高回聲,或見少許液性暗區。不均質高回聲的大小根據組織物及血塊的多少而不同。
五、完全流產臨床表現:妊娠組織物已完全排出,陰道流血減少,宮頸口閉合,子宮恢復正常大小。
超聲表現:子宮大小接近正常,宮腔內膜已呈線狀,宮腔內可有少許積血聲像。
注意:超聲診斷與臨床診斷不同,大多數情況下,超聲只能提示宮腔內有無孕囊、孕囊內有無胚胎、胚胎有無存活,描述孕囊有無變形、絨毛膜有無剝離等。一般不作流產的臨床診斷。
關於自然(人工)後的恢復情況對照:
1.正常流產後7天來複查內膜厚4-5mm,2周時複查內膜厚大多是7-8mm,如果是3周複查大多是在10mm。
2.流產後複查的時間,時間和內膜厚度成正比,但是不超過10mm。
3.內膜的恢復與臨床醫生操作手法亦有一定關係,熟練者操作內膜損傷小,恢復快;否則內膜基底層損傷嚴重,功能層恢復慢,個別流產後患者1-2個月不來月經,複查時內膜厚度僅有3-4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