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為何甄嬛安插在弘曆身邊的三個女人,都沒有好下場?

2020-12-18 蘊靈心理

甄嬛和弘曆這對養母子,雖然初見時看起來極為投緣,但日後真正擁有了母子名分時,卻也不過是相互把對方當成棋子和倚仗,結成穩固的同盟,以此來確保自身的利益罷了。

如果說《甄嬛傳》大結局時,弘曆的引經據典、旁敲側擊,甄嬛的「深明大義」、以退為進,是編劇為日後母子爭鬥留下的伏筆,那麼在《如懿傳》開篇之後,這種「母慈子孝」的偽裝,就再也繃不住了。

弘曆選秀那日,甄嬛反覆叮囑他說「高氏算是良配,富察氏更是佳偶之選」,可弘曆偏偏不聽,一顆心只記掛著青櫻,盼著她快點來,還故作天真地問了甄嬛一句「那兒子可以選自己喜歡的人嗎?」

甄嬛心下不悅,那時正是儲位相爭的緊要關頭,甄嬛為弘曆娶妻,選的是能夠對他們母子有助益的,只有讓琅嬅、晞月這樣前朝重臣的女兒嫁給弘曆,日後爭皇位時,他才能多一重保障。

甄嬛這般謀算,本沒有錯,可問題就在於,當她眼裡只有「大局」的時候,弘曆難免會覺得她這個養母只在乎未來的太后之位,卻毫不在意自己的婚姻是否幸福。

所以他才會在青櫻姍姍來遲的時候,立刻拿走本已經交到富察氏手中的如意,更不顧甄嬛的感受,直接把如意交到了青櫻手中。

雖然那時的弘曆還沒有登基,但他對甄嬛的叛逆之心已起,而這種叛逆之心的源頭,是他對甄嬛獨斷專行的不滿,不滿她以「為你好」為名義,犧牲自己的幸福,毫不在乎自己的感受。

往深了說,弘曆覺得甄嬛這個養母,從始至終都只是把他當成棋子而已。既然她只在乎自己的利益,那麼他日自己登基後,自然會對她多加提防,而不是把她當成親生的母親那般去看待和孝順。

果不其然,弘曆登基後,甄嬛知道自己對於這個養子的利用價值已經小了許多,如果只靠太后這個名位和他所謂的孝順來度日,未免太過於如履薄冰,所以她才要「重操舊業」,繼續在新一輪的宮鬥中佔有一席之地,確保她這個婆婆在後宮中的話語權。

也只有這樣,她才能確保自己兩個女兒的利益。

那麼甄嬛為了坐穩太后之位,都做了些什麼呢?

她前前後後一共在弘曆身邊安插了三個女人,為什麼都沒有好下場?

白蕊姬是第一個被甄嬛安插在弘曆身邊的女人。甄嬛之所以會在一眾南府琵琶伎中選中白蕊姬,一是因為她「是個有主意的」,說白了也就是會來事兒,既能夠勾引得了皇帝,也能夠挑釁後宮嬪妃,讓六宮不得安寧;

二是因為她原是從前烏拉那拉氏買來送到南府的,因此只要她一得寵,眾人的眼睛都會盯著烏拉那拉氏出身的嫻妃不放,覺得是她所為,這樣一來,也就能「攪渾後宮的水」了。

一旦後宮的水渾了,那麼她這個太后也就能夠順理成章地出來主持大局了。

這不,白蕊姬一出場之後,就把貴妃氣得夠嗆,又借白花丹之事嫁禍如懿,還讓急於表現自己的富察皇后被指責不夠穩重,最後每個人都落下了嫌疑,而甄嬛則坐收漁翁之利,既彰顯了自己身為太后的穩重,又突出了自己在後宮中的不可替代性。

甄嬛的本意,是讓白蕊姬成為寵妃,最好能生下一兒半女,在皇帝心目中擁有一席之地,這樣一來,自己日後也就能多一重倚仗。

只可惜白蕊姬一出場就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她出身微賤,又被皇帝看重,其他嬪妃又不知道她有太后這個靠山,所以為了永絕後患,她們自然不能容忍一個這麼囂張又得寵的女人生下孩子。

可憐的白蕊姬,沒有母家的依靠,又失了孩子這個倚仗,不僅無法攏住皇帝的聖心,在太后那裡的利用價值也是直線下降。

她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甄嬛,敗也甄嬛。

甄嬛給了她進宮的機會,卻從未替她考慮過一生的長久之計,只是讓她履行作為一顆棋子短暫的使命,等她把後宮的水攪渾了,甄嬛卻又無力保她平安,只能任她在波詭雲譎的後宮中自生自滅,最終下場悽涼。

白蕊姬失勢後,甄嬛很快又給弘曆安排了另外兩個女人——陸沐萍和意歡。

弘曆第一次見到陸沐萍的時候,就是一臉嫌棄的樣子,只不過這一臉嫌棄不是對著陸沐萍,而是對著她背後的甄嬛。

弘曆本就厭惡甄嬛的強勢,所以但凡是甄嬛送給他的女人,他都會本能地抗拒,覺得這些女人都是她為了算計自己而安排的。

所以他會讓白蕊姬給陸沐萍送去牛膝草烏湯,讓她斷絕生育的可能;所以他哪怕再喜歡意歡,也會接連讓她服用「坐胎藥」,怕她來日生下皇子,會成為太后牽制自己的籌碼。

這兩個女人,一個一生無子,老死深宮;另一個痴心錯付,引火自焚。

從本質上來看,她們都是甄嬛和弘曆母子爭鬥中的犧牲品,弘曆的多疑加上甄嬛的強勢,母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有如一張密密的網,縛住了身在其中的三顆棋子。

而弘曆,又為何會忌憚甄嬛至此呢?

1、 弘曆從小缺乏安全感,而甄嬛的強勢讓他感到不安

在《如懿傳》原著中,弘曆曾經說過,當他還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皇子時,他所求的,只是能討皇阿瑪的喜歡,能被人尊重;待到被甄嬛撫養後,才開始想當一個富貴王爺;一直到先帝子嗣稀少時,他才萌生了當皇帝的野心。

很多人將《甄嬛傳》中弘曆討好甄嬛的舉動,解讀為他富有心機的表現,可我卻認為,小小的弘曆長期被拋棄在圓明園,沒有父母陪伴的他,最想要的其實是愛,而不是所謂的權勢。而他討好甄嬛的行為,也是因為他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疼愛,而非想要利用甄嬛去爭寵奪嫡。

只可惜,最初的甄嬛能給只有一面之緣的四阿哥言語上的安慰,可後來的甄嬛,卻給不了養子弘曆真正的安全感。

他們更像是一個在情勢所逼之下結成的利益同盟,雖然是「你不能沒有我,我也不能沒有你」的關係,但卻少了當年的真心,而這種真心所帶給人的安全感,才是弘曆最缺的,也最想要的東西。

而對於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身邊有一個比自己更強勢、更有威脅性的人,於是他才會對甄嬛多加提防。這種提防與其說是因為甄嬛真的對他造成了威脅,還不如說是他來自本能的恐懼,恐懼所有會威脅到他的事物。

2、甄嬛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甄嬛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至少在對待弘曆時,她是這樣的。

選秀時,連雍正這個平時不怎麼疼愛弘曆的父親,都會考慮到他的幸福,而甄嬛卻為了鞏固地位、報復仇敵,強行讓他娶自己不愛的女人,棄絕青櫻,試問弘曆又怎會不寒心?

除此之外,弘曆登基後,甄嬛為了給他立規矩,不惜三番兩次地拿他心愛的女人青櫻做文章,一會賜死她的姑母,一會又讓她去潛邸守孝的,如果甄嬛真的把弘曆當兒子看,就不會用這些「逼人就範」的手段,來壓制他。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以你心、換我心,是真心相待還是趨利避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秤。

說到底,是甄嬛的自私,激發了弘曆的多疑,母子兩個都是不信真心、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他們給不了對方真正的安慰、無法坦誠相待,也就只能藉助權勢和宮鬥的籌碼,來牽制對方了。

只可惜,白蕊姬、陸沐萍和意歡三個人,白白成為了這場母子宮鬥中的犧牲品,徒留一地神傷。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甄嬛和如懿傳如懿誰更慘?
    好在她最後成功了,她應該是成功了的。儘管最後她身邊最後只剩下了小允子,失去了允禮,失去了眉姐姐。但她成了太后,唯一的太后,全天下最尊貴的女人,所有害過她的人都沒有得到好下場。和允禮有美好時光的是嬛兒,成了太后的是鈕祜祿甄嬛,而甄嬛,在看到那句「莞莞類卿,除卻巫山非雲也」的時候,便已經死了。大概是甄嬛傳太得我心,我一度以為再沒有宮廷劇可以與之媲美。直到我看到同作者的姊妹篇,如懿傳。
  • 甄嬛為何會一直護著如懿?不僅僅是為了後宮平衡
    甄嬛為何會一直護著如懿?不僅僅是為了後宮平衡《如懿傳》是《甄嬛傳》的續篇,這兩部劇出自同一個編劇之手,也是同樣的大製作,清宮廷劇。在後宮之中佳麗三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無論是高貴如太后,還是低微如宮女。
  • 《甄嬛傳》中的甄嬛和《如懿傳》中的如懿誰愛得更悲催?
    對於宮鬥的來說《甄嬛傳》和《如懿傳》這兩部姊妹篇是唯一讓我百看不厭的。《甄嬛傳》開播的時候,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這部劇我最喜歡的就是前半部分了,那個時候讓我覺得宮中女人的愛情其實也很美好。那時候的甄嬛是那樣的簡單,沒有半點心機。
  • 《如懿傳》男人忘不了的女人,是這個樣子
    《如懿傳》男人忘不了的女人,是這個樣子。在弘曆要選福晉的時候,如懿明知皇后姑母跟甄嬛對立,明知她的身份去競選福晉會惹甄嬛厭煩,也明知這樣的行事作風違背了自己的性情,可是為了弘曆的一句話,如懿奮不顧身的去了。
  • 《如懿傳》:弘曆敏感的性格,跟原生家庭有關
    ——《如懿傳》在看電視劇《如懿傳》的時候,我覺得電視劇相比於原著,改編得最好的地方就是讓如懿親手扳倒了魏嬿婉,為自己和所愛的人討回了公道。而在小說裡,如懿並沒有看到魏嬿婉的下場,為了保護自己的親生兒子,提前離開了大家。在海蘭和穎妃等人的努力下,才為其討回了公道。如懿本名為青櫻,與弘曆是青梅竹馬。
  • 如懿傳:如懿的不爭,害了身邊所有人
    如懿傳:如懿的不爭,害了身邊所有人《如懿傳》是《甄嬛傳》的續篇,卻沒有延續甄嬛的輝煌,《甄嬛傳》堪稱宮鬥劇中的經典,不少人一遍又一遍的刷這部劇,也能看出這部劇的成功,反觀《如懿傳》雖然也有不少人喜歡,比起《甄嬛傳》還是差了不少,甄嬛敢愛敢恨,
  • 如懿傳:皇帝為何讓身為太后的甄嬛住壽康宮,而並非慈寧宮呢?
    如懿傳:皇帝為何讓身為太后的甄嬛住壽康宮,而並非慈寧宮呢?甄嬛並非是皇帝弘曆的親生母親,而是養母。看過《甄嬛傳》的人相信都知道,甄嬛回宮之後先帝便把弘曆交給她撫養,對外宣稱兩人是親生母子,但實際上甄嬛只是他的養母。
  • 《如懿傳》整理後宮和修剪花枝是一樣的,看看太后和如懿修剪花草...
    《如懿傳》和《甄嬛傳》可以說是姊妹篇,這兩部原著小說都是由流瀲紫所寫的。這兩部劇也經常被網友拿出來做對比。《如懿傳》講述的是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而《甄嬛傳》則講的是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一代太后的故事。
  • 《如懿傳》海蘭:活得通透的女人,都懂得3個道理
    比如,在《如懿傳》的原著小說裡,如懿沒能親眼看到魏嬿婉的下場這件事一直令我深感遺憾。在電視劇裡,如懿親自參與了扳倒魏嬿婉的計劃裡,為自己洗刷了冤屈,這處改編就讓我感到很解氣。無論是看原著,還是看電視劇,《如懿傳》裡我最喜歡的角色都是愉妃海蘭。相比於痴情的如懿、意歡等人,也相比於心狠手辣的魏嬿婉,海蘭是一個活得很通透的女人。
  • 如懿傳:這三個妃子都是如懿的替身,她們一直不明真相,太慘了!
    一件吉服讓甄嬛得知真相,發現自己是痴心錯付,她原以為自己和四郎是兩情相悅,結果是「宛宛類卿」罷了。《甄嬛傳》的姊妹篇《如懿傳》中,弘曆和青櫻是青梅竹馬,年少時就相知相許,但是兩人之間有重重阻礙和陰謀詭計,不得不要保持距離。
  • 同為清裝宮鬥劇《如懿傳》相比《甄嬛傳》輸在哪 評分是否過低?
    首先,《如懿傳》講的是乾隆皇帝時期的後宮爭鬥,由於劇情主題是如懿與乾隆青梅竹馬,因為先入為主的原因,《甄嬛傳》中的弘曆並不甚在意青櫻,況且出演青櫻的周迅也44歲,出演弘曆的霍建華也已經39歲,在人物年齡上確實跨度很大,飾演少男少女有一些違和,好在演技可以稍作彌補。
  • 同為清裝宮鬥劇 《如懿傳》相比《甄嬛傳》輸在哪 評分是否過低?
    相信大家對《甄嬛傳》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吧,作為經典宮鬥劇代表,以豆瓣評分9.2身居高位,可以說是實至名歸,那麼作為《甄嬛傳》的延續《如懿傳》卻只有7.4的評分呢?同為一個作者的小說改編,為何口碑相差那麼大呢?
  • 《如懿傳》如懿斷髮,甄嬛翻盤,扒一扒乾小四後宮不得消停的原因
    小夥伴們治好你們的假期症候群,打起精神,搬好小板凳跟著咖寶一起追劇吧,隨著國慶節的揮手離去,如懿和大豬蹄子也即將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了,因為如懿要斷髮了
  • 重溫《如懿傳》發現,如懿輸給甄嬛不是因為蠢,而是看不透這一點
    而相對比上一屆宮鬥冠軍甄嬛,如懿的確不是笑到最後的人生贏家,不是因為太天真相信愛情,而是始終看不透婚姻中的這一點!昨天得知《如懿傳》和《延禧攻略》雙雙下架的消息,心中還是瞬間湧起一絲絲遺憾和傷感。相對比爽劇《延禧攻略》,《如懿傳》對帝王的婚姻詮釋很精準,它展現了封建時代姐姐們在婚姻這座圍城裡的酸甜苦辣。甄嬛這一輩子都沒有坐上皇位的位置,但是她卻擁有了至高的榮耀,讓自己的兒子遠離是非,讓養子弘曆獨自來面對風風雨雨。
  • 《如懿傳》如懿到底有多可悲!
    很多觀眾,對如懿在宮中的行事非常不解,表示不理解如懿為何如此,明明是一手好牌非打的稀吧碎,如懿是拿到了一手好牌,不說家族,首先是皇上對自己的鐘愛,單憑這一點如懿就已經幹掉了很多對手,是很多嬪妃所不能比的,身居六宮之首,兩個嫡子,一個嫡女,一個能幹的養子,一個疏遠了還是仍然偏向自己的庶長子。
  • 《如懿傳》意歡:女人痴情起來,是這個樣子的
    青櫻和弘曆是電視劇《如懿傳》的兩個主角,青櫻雖然變成了如懿,但是她對弘曆的痴情依然未減。只要弘曆信任她,愛著她,無論後宮鬥爭有多麼艱險,她都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可是,弘曆多疑的性格最終讓他們漸行漸遠,讓如懿痴心錯付,讓這對深宮裡的戀人變成了陌生人。
  • 如懿傳:如懿明知甄嬛害了她姑母,為何還要一直討好她呢?
    如懿傳:如懿明知甄嬛害了她姑母,為何還要一直討好她呢?如懿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便是在深的感情也少不了去經營,人在某些時候也要學會變通。如懿出身於烏拉那拉家族,這也是當時的大家族,她的姑母是先帝的皇后,母儀天下,雖說烏拉那拉氏一族在前朝沒有什麼勢力,但在後宮可是連著出過太后皇后的,如懿也被寄予厚望。只可惜如懿最終辜負了姑母的期望,相信大家也都清楚,如懿的姑母被甄嬛逼死,可如懿並沒有恨甄嬛還一直討好她,這是為什麼呢?
  • 如懿傳:如懿成婚時,誰觀察她手中拿的瓷罐了?裡面竟是泡菜?
    如懿傳這部劇大家應該都看過吧!這部劇很真實地將後宮中的點點滴滴展示了出來,而且在劇情與服飾上更加精細,不得不說的是如懿傳和延禧攻略這兩部中的皇帝,都是非常讓人生氣的因為都是渣男一個。如懿傳中的皇帝更厲害,但是在劇情的前半段中乾隆對如懿還是非常好的。
  • 《如懿傳》如懿用一生從愛走到不愛(深度好文)
    青櫻對姑母是天然的親情,她對姑母恭謹,謙順,可是卻從來都沒有真正聽過姑母的教誨,姑母告訴他的後宮生存道理,她懂卻從來不屑一顧。因為青櫻看中的是弘曆的情。弘曆即位成為皇帝,如懿成為貴妃,經歷世事,酸甜苦辣,被冤入冷宮,後又被赦免,多次起伏曲折,可是都沒曾磨滅如懿的愛,如懿看透了宮裡的爭鬥,明白那些女人的手段,如果不是為了自保,如懿從不出手。只有被逼無路,如懿才不得已使用手段。
  • 如懿傳:如懿訴情字字血淚,乾隆回了兩字,如懿落淚苦笑:很好
    由周迅和霍建華主演的電視劇如懿傳正在火熱更新中,該劇改編自流瀲紫小說《後宮如懿傳》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在宮廷裡從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