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醉意山水、與民同樂的雅集 歐陽修與太守宴

2020-12-14 天眼新聞

野芳園

醉翁摩崖石刻

雨後流泉

賞梅

深秀湖

醉翁亭李虎楊春惠何紅安張麗楊順寧/圖

太守宴,源於北宋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宋朝是一個具有別樣魅力的朝代,尤其是北宋的文人官員,他們深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之理,官做得好,寬嚴有度的治政之外,超然灑脫,富有生活情趣。

著名的《西園雅集圖》描繪了神宗元豐年間,王詵邀請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一場遊園聚會,類於蘭亭雅集。米芾為此圖作記云:「水石潺潺,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

歐陽修喜歡這種文人雅集,呼朋引伴,宴請賓客,聯詩鬥酒。年輕時「曾是洛陽花下客」,到了地僻民安的滁州,更是滿血復活。他為政寬簡,公幹之餘便優遊山水,訪古探奇,吟詩作文;也常與田夫野老為伴,以木石清音為伍,暢飲釀泉之酒,品嘗山餚野蔌,其樂陶陶。他主導修築醉翁亭、豐樂亭、醒心亭,開發山谷幽泉,手植梅樹、芍藥等佳木美草。醉翁亭如輕盈的飛鳥,凌於讓泉之上;豐樂亭位於豐山之谷,三面竹嶺環抱,其間有泉,泉上佳木蔥蘢。

此兩處建築既為山行者遮陽擋雨,提供休憩,也是歐公觀賞山水、聚會宴飲之處。歐公的手植梅樹,歷風雨千載,依然吐香如故。每年三月,醉翁亭內這株「千年歐梅」驚豔綻放,老樹虯枝,繁花如雪,層層疊疊,那種「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的意境,傘一樣鋪滿庭院。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太守邀文友嘉賓、同僚下屬遊覽琅琊勝景,賓主溪澗逮魚摸蝦捉山蟹、山上林中採摘野果野蔌,或就地烹煮或借炊山野人家,大家圍席而坐,推杯換盞,吟詩作對,盛大的太守宴就開始了。太守宴中美酒美食,自然來自滁州本土原生態風物。滁州,江畔淮左,山清水秀,稻香魚肥,物產豐饒。今天的明光老酒,秦欄滷鵝、雷官板鴨、女山湖大閘蟹、管壩牛肉、池河梅白魚、爐橋橋尾、鳳陽釀豆腐、琅琊酥糖……不勝枚舉的美食,想來都是當年獨具特色的「山餚野蔌」吧。

當然,歐陽修的太守宴不止於美酒佳餚,還有更重要的山水之趣、「醉」「樂」之意:有宴席邊滁人的遊賞之樂:「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有嘉賓僚屬的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沒有樂器伴奏,卻有山中禽鳥和鳴;沒有宮廷宴飲的奢華,卻有流觴曲水的雅趣,有猜拳射弈的歡暢;山水之間,廟堂近遠,醉翁亭中杯不空,這樣一場山林間的雅集,太守怎能不醉?「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於禽鳥山林之樂,醉於滁人宴遊之樂,醉於太守之樂其樂,與民同樂!

「醉翁之意不在酒」,歐公的快意中裹挾著的是對滁州山水小城鄉野民情的眷戀和沉醉;太守宴之「意」,是太守與滁人、嘉賓共享美酒、美食、美景的一場醉意山水、與民同樂的雅集之樂。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慶曆八年,歐陽修離開滁州赴揚州任太守,他將這種「太守之宴,與眾賓歡,與民同樂」的雅集之「醉」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揚州至今還流傳著歐陽修坐花載月、風流宛在的典故。

今天的滁州歐公後人,根據《醉翁亭記》醉意山水、與民同樂的雅集之意,創造性發掘了滁州「太守宴」的美食文化意蘊,推出了「五彩豐樂、非絲非竹、風霜高潔、暮色琅琊」等詩情畫意的美食系列。

這既是一種美食融於山水、人文的文化傳承,也是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精神傳承吧。

王連俠 來源 市場星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醉翁亭記》:我就是那個「與民同樂」的醉老頭
    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建造這個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裡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這裡的「名」和「號」字都解釋為命名,取名,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的用法。
  • 山水之中與民同樂,悠然自得抒發閒愁,飲一樽濁酒做醉翁
    宋朝慶曆五年,歐陽修因為上書皇帝幫遭受小人算計而被迫離職的範仲淹等人辯解,也被貶職到滁州任知州。被貶之後的歐陽修心中鬱鬱不平,一任忠誠正直的臣下被妄加罪責,政績折損,難免不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在滁州的山水之間獲得了慰藉,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醉翁亭記》全篇圍繞著醉翁的「樂」和「醉」來寫,描述了知府和百姓在秀麗景色中舉杯暢飲、開懷享樂的和美場景。全文開篇便點出了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以此引出主角醉翁歐陽修的心境,他時常飲酒澆愁,但樂趣卻並不在於喝酒,而是和賓客們醉情於山水,飄然世外,欣賞自然。
  • 歐陽修為官一方,離任時還在與民同樂,現在還有誰能做到這樣的呢
    相信大家都在課文裡學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他和友人們開懷暢飲的景象還歷歷在目。而當他要離開滁州的時候,同樣又寫了一首七絕古詩,饒有情趣,同樣值得好好品味。出於多方面的原因,我國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被貶謫的經歷,歐陽修也不例外。
  • 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
    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古代的文人大部分都會選擇仕途,但在這之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們十幾年的苦讀,為的就是能夠順利中舉,改變自身的命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真正逆轉自己之前的所有不幸。
  • 歐陽修: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歐陽修跋《集古錄》那個時候,家裡經濟十分拮据,沒錢給他買書,這可怎麼辦?思來想去,乾脆去借。街坊鄰居,誰家有書,歐陽修便跑去誰家。 叔父認定,歐陽修長大後,必成大器。果然被叔父說中,23歲那年,在胥偃的幫助下,歐陽修順利通過殿試,去了洛陽做太守,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 與太守、知州有何區別?
    與太守、知州有何區別?歐陽修被貶知滁州,為何自稱刺史與太守?三者是一碼事嗎?1/歐陽修被貶滁州歐陽修不僅文章寫得好,為一代文宗,他的官也做得很紅火,最終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但是,在仕途登頂之前,歐陽修的晉升之旅也曾屢遭波折。
  • 歐陽修:生的醜陋,活得有趣
    歐陽修也因此成為一代文章宗師。四年的貶謫生活轉瞬即逝,歐陽修又回到了汴京,他沒有想到,一場「變態的羞辱」正在等著他。四公元1043,對範仲淹與歐陽修是振奮人心的一年。於是便有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 【古文觀止】: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論
    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宦者處於近侍的有利條件,若人主稍不警覺,那漸集之勢就會釀成大禍。這樣一提,就更加引起後世君主的警惕了。文章的結尾,又重提女禍之害,再一次與宦者之害作對照,以強調宦者之禍「深於女禍」的論點,並與開篇相呼應。全文就前代宦者亂國的史實,條分縷析,層層演進,從中得出宦官得以亂國的根本原因。文中又採用一賓一主的襯照手法,事顯而意明,情深而理切,足為後世當國者戒。
  • 《清平樂》範仲淹、歐陽修即將被貶,學生黨準備好了嗎?
    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執導、朱朱編劇的古裝大劇《清平樂》正在流媒體和衛視播出,目前該劇更新至第37集,但官宣的女二號還是沒有出來。吃不到官家和曹皇后的糖,只能更期待徽柔和懷吉的更多戲份了。最近更新的兩集曹皇后的戲份少得可憐,僅有的戲份還是與董秋和討論崔白的事。秋和與崔白也是相愛但不能白首的例子,曹皇后在這之間也只是「紅娘」的角色,觀眾們心裡也都清楚,隨著徽柔和懷吉慢慢長大,官家和曹皇后的戲份就更少了。
  • 歐陽修寫詞就「人設崩塌」,背後邏輯是「詩莊詞媚」的傳統文學觀
    歐陽修作為一代宗師,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不乏崇拜者。崇拜者當然很難接受這種人格分裂的現象,怎麼辦呢?要麼相信歐陽修的人格並不完美,要麼相信那些不雅的詞作並不真是歐陽修寫的。於是,為歐陽修辯護的人主要提出了兩條理由:一是歐陽修的詞集雖然掛著歐陽修的名號,其實摻雜了很多別人的作品,真正的歐陽修親筆大約只有三分之一;二是歐陽修的仇人太多,他們處心積慮地抹黑歐陽修,盡找些淫詞浪調搞污衊,要把歐陽修的名聲搞臭。我認為,放到宋代人的文學觀念裡,大可不必替歐陽修找補。
  • 文壇盟主歐陽修,究竟是真的寄情於山水間,還是迫於無奈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引起極高的文學素養被後世所稱道,並被尊稱為「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不僅文學上有極高的地位,在政治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但是晚年間他做了什麼被迫辭官回家,他又真的能做到他所說的「寄情於山水之間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歐陽修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會心山水不在遠
    歷史上的文人雅集有很多,流傳至今令人神往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東晉紹興的「蘭亭集」,另一個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園雅集」。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宅第花園,這裡「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蘇軾《水龍吟》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的「西園」寫的就是這裡。
  • 歐陽修填詞的《錦香囊》裡都放了些什麼:除了相思,還是相思
    書法是美的,詩詞亦是美,詞的作者不陌生了,當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心神早已翻山越嶺,飛回大宋了,最後獨立於一場煙雨裡,看幾星燈火,明滅在天地之間。還記得他的詩嗎?「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他是一隻畫眉鳥,在柳梢頭,在竹風裡,來兮歸去,好不洒然。
  • 六一居士歐陽修的詩酒人生
    他苦思冥想,覺得只有和當時文壇最負盛名的歐陽修來一場「華山論道」,把歐陽修徹底辯倒,才能讓自己聲名鵲起。打定主意,他就出發了。秀才來到河邊準備上船的時候,一眼瞥見一棵枇杷樹,立刻詩興大發:「路旁一批杷,兩朵大丫杈。」 可說完這兩句,就抓耳撓腮再也想不出下面的了。巧的是,歐陽修也來過河,看著秀才窘迫,隨口解圍到:「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
  • 華麗旗袍與觀音山美景爭奇鬥豔,美了山水,醉了遊人!
    旗袍是乍見之歡的欣喜 也是久處不厭的真情 雍容大氣的優雅 時尚雅致的清麗 性感雅素的魅惑
  • 在老河口當縣長的歐陽修 政績如何
    歐陽修是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其散文創作開創了一代文風;詩風、詞風也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 宋詞三百首 | 歐陽修《訴衷情·眉意》
    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餘之中情」之意,創製此調。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輕霜:薄霜,表明時節已是初秋。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梅妝,「梅花妝」的省稱。梅花妝是一種美妝,始於南朝宋壽陽公主。緣:因為。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遠山:指遠山眉。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比喻離恨的深長。流芳:流逝的年華。
  • 不願意延遲退休還愛給自己改網名,讀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這個時期的歐陽修已經厭倦官場上的衝鋒陷陣,並致力於追求致仕後的輕鬆愉悅,從頻頻給自己改網名上就看得出歐陽修的精神所向。下面我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渴盼著退休生活的歐陽修。第一,和當代年輕人一樣,熱衷於改網名。說起歐陽修,很多人首先會想起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因此大家也都知道歐陽修自號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