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傳》是歐陽修晚年的一篇作品,講述了他步入晚年後的志趣與憧憬,那就是能夠回歸文人的文娛生活,做個文藝範大叔。同時談到了自己不願意延遲退休的理由,已從政四十年的他真真全身心的倦怠了政務,簡而言之一個字:累。這個時期的歐陽修已經厭倦官場上的衝鋒陷陣,並致力於追求致仕後的輕鬆愉悅,從頻頻給自己改網名上就看得出歐陽修的精神所向。下面我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渴盼著退休生活的歐陽修。
第一,和當代年輕人一樣,熱衷於改網名。說起歐陽修,很多人首先會想起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因此大家也都知道歐陽修自號醉翁。給自己起醉翁這個名字的時候,歐陽修還是個積極的太守,樂於遊山玩水、與民同樂,酒醉微醺、自我解嘲,及至酒醒、奮發有為。可是不知什麼時候起,他又給自己取了個新網名,叫做六一居士,這個時候的歐陽修心態已經完全變了,再也不是那個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封建士大夫,這時候他已開始追求生活的本真,渴望回歸生命最自然與自在的狀態。什麼是六一呢,那可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六一兒童節啊,而是這六個一: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老翁一枚。這六個一就構成了歐陽修所嚮往的夕陽之樂,構成了歐陽修所追求的退休生活。這樣看來,現代人喜歡給自己改網名還真不是創新呢,人家老歐早就在改網名上過足癮了。我個人就極好給自己改網名,什麼QQ、微信、公眾號的,常常一個網名用了幾年亦或只有幾個月便改名了,當然也是想起一個最能激勵自己或是最合自己狀態的好名字。未來我可以理直氣壯的改名兒了,這不是強迫症,而是與北宋的老歐志趣相投的呢,這叫做「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
第二,不愛幹活,捉急退休。此時的歐陽修渴望退休可絕不是懶政惰政,人家從二十四歲考中進士意氣風發進入官場,到了這一年六十四歲鬢已微霜,已為大宋王朝足足服役四十年了。這四十年裡,不但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還參與了慶曆新政,為北宋振興奮力一搏,同時推崇務實文風、大力舉薦新人,像王安石、曾鞏、三蘇都是受過他的提攜之恩的。應該說北宋能取得文化上的大繁榮大發展,歐陽修絕對功不可沒。從朝氣蓬勃到德高望重,他的人生已足夠努力也足夠精彩。現如今,年已花甲,想追尋一下屬於自己的生活與樂趣總也沒錯,總不能讓人家老歐也像諸葛亮似的累死在工作崗位上吧。
第三,會找理由,自圓其說。關於退休問題,歐陽修提出了三個理由。一是樂趣使然。歐陽修的樂趣就是上面所說的六一中的前五物。那究竟喜歡到什麼程度啊,歐陽修這樣講:當縱情於這些興趣愛好時,哪怕泰山就在眼前我都會視而不見,哪怕迅雷擊破堂柱都嚇不著我,更有「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閱大戰於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這是說哪怕是在西湖邊上奏響宮廷交響樂或是親臨官渡赤壁決戰現場都不足以吸引我的眼球,我只愛我的藏書、金石遺文和琴棋酒,除此之外,一概沒興趣。二是政務牽絆,不得其樂。那興趣愛好和本職工作又有什麼衝突呢?歐陽修的說法是:每天忙於公務勞心勞力的片刻不得閒,「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哪還有精力來搞業餘愛好呢。看來歐陽修這個時候真是煩透上班了,早已把上班當苦差,進入到了「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職業倦怠期。三是急流勇退,絕無貪戀。歐陽修說他素來羨慕那種少年時便踏入仕途,不到七十歲就能退休的人。想當年,他正值韶華便被朝廷委以重任,卻也沒幹出什麼豐功偉績來。到現在年老多病的,再貪戀權位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因為這些原因,即便沒有藏書金石琴棋酒,我也該退休的,真是無需多言。
依我看,歐陽修奮鬥了一輩子,在行將遲暮的歲月裡悟到了生命的真諦,那就是人既是社會人也是自然人。作為社會人的歐陽修為國家貢獻生產力的確責無旁貸,為自己創造人生輝煌也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作為自然人的老歐也該擁有享受人生樂趣的權利,畢竟人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冰冷的機器人,可以幹到報廢為止。一個人追求以人為本的人生幸福沒毛病,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光裡,這份幸福在歐陽修那裡便是藏書金石琴棋酒這五物,而為了盡興於這五物,那就得趕緊交接工作、辦妥退休手續才能心靜。總之,六一居士,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