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0-12-21 k12教學資料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理解詩歌內容並背誦全詩

2、通過析讀,了解典故在詩詞中的作用

3、通過賞讀,體會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並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了解典故作用;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方法:

點撥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農曆九月,中秋節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哪個嗎?這個節日有什麼樣的風俗習慣?

提到重陽節,人們都會想起王維寫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詩人王維登高思鄉,寫得誠摯感人。而有一位詩人,重陽節的這一天卻是行軍他鄉,他又想到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岑參和他的詩作。

二、預習了解

1、預習詩歌,提出疑問。

2、詩人簡介。

三、以讀悟詩

1、字正腔圓地讀

讀準字音。

2、有板有眼地讀

讀準節奏。

3、有情有味地讀

朗讀古詩要做到有情有味,就是要處理好語速、語氣、語調。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理解詩歌內容。請同學們自己對照課文注釋和提示語獨立學習,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問題:

1、重陽登高,首句為何要說「強欲」?

2、第二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效果如何?

3、你認為第三句哪個字用的好?為什麼?

4、展開想像,你能描繪出最後一句詩句表現出來的畫面嗎?

五、拓展積累

我們一起看看作者其他的著名作品。

六、課堂小結

岑參隨軍奔波,輾轉南北,有感時局動蕩,懷想親朋好友,遂和淚帶血,飽蘸情思,寫下了這篇感人肺腑的詩篇。

一首《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僅僅20個字的絕句,同樣是重陽登高,因為故園戰亂未平,因為寫在行軍路上,寫出了與其他重陽節詩作不一樣的盪氣迴腸。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七、板書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惜花 憂國

思鄉 憂民

八、教學反思

1、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本節課充分運用「導學析練」四步教學模式,「導」有目標引導、學法指導;「學」有學生自學,組內互學幫學;「析」有學生互評、師生評價;「練」有學生背誦和展示。

3、課堂發揮多媒體優勢,充分利用班班通,運用PPT幻燈片課件進行教學,改變教師「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相關焦點

  • 走進《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了解「邊塞詩人」岑參
    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起來吧。圖片展示:詩人岑參二、寫作資料:《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選自《岑參集校注》卷三。行軍。故園,故鄉。岑參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三、古詩大意:「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意為:(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人能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考真題,字詞賞析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三、歷史背景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757年二月,唐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時未收長安」。此詩可能是當年重陽節在鳳翔寫的。
  • 岑參《九日思長安故園》: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唐朝江陵人,著名的邊塞詩人,和高適合稱「岑高」。撰寫這首《九日思長安故園》的時候,其正在行軍隊伍之中,所以此詩又名《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九月初九,重陽登高,可惜原本應該熱鬧萬分的景象,如今卻被戰亂擊打得稀巴爛;空剩一幅殘損畫圖,長久地留存在腦海裡面,令人無法釋懷。戰亂初起,皇朝脆弱不堪,京城在一夜之間,被無情拋棄,叛臣賊子佔領了雄偉的長安。昔日的繁華,剎那成空,慘遭破壞。
  • 青春語文之司豔平同質同人群文研究——岑參群詩閱讀教學設計
    俠骨柔腸邊塞情——《逢入京使》《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教學設計文/司豔平《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目標定位:1.做好課前預習,了解詩歌大意,正確朗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味以及情味。
  • 十首描寫長安的古詩詞,長安一片月,牽掛萬顆心
    盛唐時的長安有繁華盛世的氣概,有舉世矚目的風採,詩人心中對長安同樣也有說不清的愛。長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灞橋的煙柳、驛道的滄桑,還有少女的柔情以及俠士的霸氣等,都被載入篇章,變成濃墨,流傳後世。唯有大唐的長安,才有如此的厚重與積澱。
  • Is this your mum 教學反思,書寫到位,值得各位學習
    Is this your mum 教學反思燕店中學 姜青傑課後反思:本節課是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2 unit1 Is this your mum?本節課設定了三維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基本能夠達成,大多數同學課堂上積極活躍,順利完成每一環節的任務,但中間也有一小部分同學積極性不夠,還需要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教學。另外,在聊城市人機對話新形勢下,口語方面還有待提高;對於七年級的同學而言,應注重音標教學。
  • 高中英語說課直通車,萬能模板及成稿:說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
    課型:新授課-語篇教學本節課教學內容:說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總結、作業布置、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說課模板】如下:在第一節和第二節課,我們學習了模板及部分說課內容設計,已經結束了第一到第五步的說課內容設計,下面進入第六步和第七步的說課內容設計,完成全部說課內容設計:一、說教材(見連結)二、教學目標的設定(四維教學目標設定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教學反思參考1)雪地裡的小畫家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裡「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在這堂課中楊老師過於側重生字教學,花在課文朗讀上的時間少了點。每堂課的設計意圖總是完美的,但在實際的上課中,總有許多的遺憾。上課時,教師如何把握一個「度」, 進行很好的課堂調控,達到預期的效果,一直是每一個老師的努力方向,相信楊老師今後會越上越精彩的!
  • 行軍拉練練精兵 鬥志昂揚揚軍威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軍委2021年開訓動員令,對標部隊實戰化訓練要求,進一步提升官兵綜合素質, 63811部隊聞令而動,組織開展三十公裡長途行軍拉練。昂首闊步向前進,英姿勃發敢當先。該部官兵統一戰鬥著裝,信心滿懷、步伐鏗鏘踏上這次磨練本領、錘鍊意志的徵程。
  • PEP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英語Unit 1 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第一課時在單詞的學習中,單詞的呈現方式為 Show the picture,本課缺少情景的設計,練習的形式過於單調.教學環節缺少 Warm-up 環節,應把教學框架稍做調整第二課時在單詞的學習中,單詞的呈現方式為Show the picture,本課缺少情景的設計,練習的形式過於單調,教學環節缺少 Warm-up環節,應把教學框架稍做調整;Let’s do 部分應讓學生多做幾遍,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 初中數學《公式法》教學設計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內容。前面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解過一次方程(組)與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則是一個新的模型,它所表示的數量關係更為複雜,當然也能更好地體現數學的重要價值。
  • 教學展示現風採,賽課反思促成長——莊浪一幼第二次賽課教研活動
    為了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創造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學平臺。本著教學相長,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目的,莊浪一幼於12月1組織開展了為期四天的全園第二次觀摩示範課活動。 本次全園賽課的內容涉及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五大領域。
  • 高中音樂《馬賽曲》教學設計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面試《教學設計》知識點|高頻考點匯總 一、教學目標(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1.提升對高雅藝術的熱愛,感受樂曲中的愛國情感。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馬賽曲》的創作背景,體會樂曲的風格特點。【難點】感受樂曲中的愛國情感。三、教學過程(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一)新課導入教師播放《卡門序曲》,提問:這段音樂是哪個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