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不能碰地?3個運動方法,通絡止痛

2020-12-21 午美向上成長

假期足不出戶,除了躺著就是坐著,當我站起來,腳落地的一瞬間,足跟很痛,走幾步路會有所緩解。我媽說:「會不會是長骨刺了?」我說:「不會的,應該是足底筋膜炎,我知道該怎麼辦。」

足底筋膜炎與骨刺的區別

足底筋膜炎是指足跟和足底部分纖維組織出現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症,是由足跟著地時反覆高張力刺激足底筋膜的起點造成輕微的撕裂,引起囊腔狀的退行性改變。

骨刺則是這種慢性炎症反覆刺激跟骨後產生的反應性增生,從一定程度上反而可以緩解疼痛。

足筋膜炎的表現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晨起下地那一瞬間,足跟會特別的疼痛,有的時候有些人因為這種疼痛早上起來不敢下地。當下地行走一段時間以後,疼痛就會慢慢的消失。

像我最近久坐,或者是長時間的沒有進行足底活動時,比如長時間坐著打牌,當重新站立行走的那一刻,又會出現劇烈的疼痛

什麼原因引發足底筋膜炎

研究表明慢性足底筋膜炎可能與體重過快增長、高足弓、扁平足、小腿肌肉緊張、長時間站立、肥胖、年齡、外傷、過度運動和不合適的鞋子等因素有關。

無論什麼因素,都是讓足底筋膜的承受能力超過了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長期反覆超負荷將誘發炎,進而形成退變、纖維化、導致足底筋膜炎。

如何緩解疼痛

一、自我康復運動

1、網球放鬆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炎的人,足底筋膜是緊張的,所以要放鬆足底筋膜。一個比較方便好用的辦法就是用網球來放鬆。把網球或筋膜球放地上,腳踩上去,重心壓到這隻腳上,來回的滑動,做足底的按摩放鬆。

2、拉伸緊張的筋膜

找一個比較緩的坡,或者是一個比較矮的臺階,腳踩上去,身體重心向前壓。保持15秒左右,可以反覆的多拉伸幾次。

沒有臺階也可以按照圖二方式進行拉伸。

3、抓毛巾鍛鍊腳趾的力量

把毛巾放地上,腳趾壓住地面,用力抓住毛巾。15次一組,可以多做幾組。

二、穿鞋底柔軟的鞋子或者墊一個足弓鞋墊。

前面圖片可以看出,如果我們的足底承受了超負荷的壓力就會對足底的筋膜產生影響。這時候一雙比較好的減震鞋或者是厚底並且柔軟的鞋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足底緩解壓力,或者是墊一雙帶足弓的鞋墊來支撐足底也是可以的。

總結

足底筋膜炎和骨刺很容易混淆,大家一定要會辨別。無論採取藥物消炎還是物理治療,運動康復不能少。每天在家練習10分鐘,就能有所緩解。另外,我們每天離不開走路,一雙合適的鞋子也是必不可少。

我是午美,科學運動,健康變美!大家有任何健身領域的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足跟痛原來是這麼引起的 那腳跟骨痛又該怎麼治
    足跟痛是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未見紅腫,行動不便,這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病變所引起。臨床上導致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是高強度的運動或扁平足,高弓足導致的蹠筋膜損傷、脂肪墊萎縮、鞋子不合適等。治療時應多休息,儘量減少腳部負重,換掉不合適的鞋子,平時多用熱水泡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症狀嚴重者,建議就醫檢查。
  • 【每日一穴】大迎穴: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大迎的物質由地倉穴分配而來,一支是由頭面循項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頭部。由於頭部為君主之地,因而上輸頭部的皇糧其量也大、其質也精,運送亦有浩蕩之勢,故名大迎。    (2)髓孔。髓,腦為髓海,髓即頭之腦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質上輸腦部。
  • 了解足跟痛,讓你足跟不再痛(逛街愛好者必備)
    所以大部分男性朋友都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明明連個瓶蓋都擰不開,為什麼逛起街來像個永動機?」你們的腳後跟真的不會痛嗎!足跟痛病因及常見疾病1.蹠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一直長期站立或者長期負重,會造成蹠筋膜的壓力增高,導致蹠筋膜的不斷斷裂和再生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調治腰腿、足跟痛的偏方驗方(下)
    牛膝湯可祛風止痛【組成】牛膝、防風、甘李根皮、丹參、前胡各200克,石斛250克,杜仲、秦艽、續斷、鱉甲(制、先煎)各150克,陳橘皮100克。【做法】上藥以水5000毫升煎煮,煮取1000毫升,去滓即可。【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用。
  • 足跟痛(腳後跟痛)怎麼緩解?中醫專家教您一招!
    足跟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又稱跟痛症,多見於久立或行走工作者,表現為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祖國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原因所致。
  • 【康復】了解足跟痛,讓你足跟不再痛(逛街愛好者必備)
    所以大部分男性朋友都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明明連個瓶蓋都擰不開,為什麼逛起街來像個永動機?」你們的腳後跟真的不會痛嗎!足跟痛病因及常見疾病1.蹠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一直長期站立或者長期負重,會造成蹠筋膜的壓力增高,導致蹠筋膜的不斷斷裂和再生
  • 推薦幾種緩解常見足跟痛的小方法,快來學習→
    您生活中是否遇到如下情況長時間的久坐或者大量的行走還有不適當的運動或多或少會出現足跟痛早晨下地一瞬間痛、走路痛、>負重痛……往往認為休息幾天就會好轉但實際中可能一直會持續很久那麼,如何緩解足跟痛?往下看↓↓↓足跟痛的種類01 跟腱周圍炎跟腱周圍有壓痛,痛點不集中,可觸到硬結。跟腱周圍炎患者大都無明顯的直接外傷史,運動時有疼痛感覺,較輕者僅在用力蹬地後或某一特定的用力動作才痛,準備活動之後疼痛消失。
  • 腳底滾棍,緩解足跟痛
    腳跟挨地痛鑽心,步步踩在針尖上。足跟痛讓很多老年人苦不堪言。臨床數據顯示,70%以上中老年人都受到過足跟痛的困擾。在此推薦幾個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方法,以緩解疼痛。冰敷。足跟痛急性期或伴有腫脹者,對疼痛部位進行冰敷,可以減少炎性因子分泌,減輕腫脹,緩解疼痛,尤其對劇烈運動或運動損傷導致的足跟疼效果更為明顯,每天至少兩次,每次10~15分鐘,但要注意避免局部凍傷。泡腳。每天堅持溫水泡腳,水溫40攝氏度左右,每次30分鐘,可加快足底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減輕疼痛,若可以同時按摩足跟,效果會更好。
  • 6個方法教你對付腳跟上的「骨刺」
    有些人經常覺得足跟不舒服,一走路就疼,特別是早上起床疼得更加厲害。有時候是一陣一陣鑽心的痛,碰都不敢碰,更加不敢下地走路,活動開來又好一些,像是腳底下長了根刺一樣,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結果去醫院拍片做個檢查下來,發現足跟還真長了個刺,這是「骨刺」,長在足跟上就叫「根骨骨刺」。什麼是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於足跟部位長期慢性勞損和周圍軟組織退行性病變導致的。
  • 治療足跟痛9個有效偏方
    ----1.預防腳跟痛,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足部的保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1.多參加戶外活動,如慢跑、散步、騎車、打桌球等
  • 膝眼穴:活血通絡,疏利關節
    【內膝眼穴位的作用功效】 按摩內膝眼穴具有活血通絡、疏利關節的功效  【按摩犢鼻穴(外膝眼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腿膝疼、膝關節炎、下肢麻痺、腳氣、水腫、膝腳無力,不能久站、大便失禁、    【功效作用】消腫止痛、舒筋活絡。    【臨床應用】主治疾病: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外傷等各種膝關節痛患者,犢鼻穴為常用喻穴。膝部神經痛或麻木,下肢癱瘓,常為輔助用穴。    該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穴性屬土,在蜂針療法中,該穴應用十分廣泛。
  • 緩解足跟痛有這5個辦法
    如果運動不當、鞋子不合腳等均可能致足部受力不均而引發足跟痛出現。足跟痛不單單表現為足部疼痛,腫脹、麻木等不適感均可能因此而發,且足部活動會受到明顯的限制,導致站立、步行等日常活動難以進行。足跟痛怎麼辦?
  • 經筋斷病——推經筋治足跟痛
    導讀「皮肉絡筋骨脈」,中醫形體病注重辨別疾病層次,本文介紹經筋斷病,從黃帝內經發掘經筋束骨利關節作用,到深入精研其臨床效用,以推經筋治足跟痛為例
  • 通絡大師百問百答修正版
    答:因為我們的通絡大師是砭石與各中藥的結合配製而成的,對於亞健康群體中比較嚴重的人使用3至5貼才能見效,繼續使用才能達到康復的效果。至於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吸收藥力也不一樣,不是所有客戶都會發燙的,藥力也是慢慢滲透的。 28、出現反痛現象?就是剛開始貼有效果之後出現反痛?
  • 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中草藥手冊》
    馬錢子圖片性狀:本品呈鈕扣狀圓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直徑1.5~3cm,厚0.3~0.6cm。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綠色絹狀茸毛,自中間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有絲樣光澤。邊緣稍隆起,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質堅硬,平行剖面可見淡黃色白色胚乳,角質狀,子葉心形,葉脈5~7條。無臭,味極苦。
  • 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的四個方法
    是指用祛除寒溼的藥物,消除痺阻,暢通氣血,達到治療本病的方法,適用於本病偏重於寒溼的證候。寒溼均為陰邪,易傷陽氣,其性收引凝滯,重濁黏滯。若人體衛外之陽氣不足,復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溼之地等,寒溼之邪從肌表而入,留滯四肢肌肉關節,致使經絡之氣閉阻,營衛之氣不暢,氣血運行不利,發為本病。
  • 【艾灸治病】女孩愛美常年穿沒有跟的拖鞋,風寒邪氣入侵,時間長了足跟痛,用艾灸治療效果好
    足跟痛一般發生在中老年人,足跟痛最常見在早晨起床落地的時間第—、二步最痛,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緩解為特點的腳跟疼痛。從中醫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屬骨痺的一種,多因肝腎陰虛,感受寒邪,故而氣血四未不達則發生足跟痛。 一些人有持久性足跟痛,只要足跟著地或行走,足跟底就疼痛難忍。
  • 中草藥之馬錢子:散結消腫,通絡止痛!
    本品呈紐扣狀圓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直徑1.5~3cm,厚0.3~0.6cm。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綠色絹狀茸毛,自中間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有絲樣光澤。邊緣稍隆起,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質堅硬,平行剖面可見淡黃白色胚乳,角質狀,子葉心形,葉脈5~7條。氣微,味極苦。
  • 肩頸背痛, 找準這三個穴位
    治療頸項部及頭部的常用穴位,當頸項不適時,此處常常會有壓痛。2.取穴方法: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感覺在脖子與發跡的交界線左右各有一凹陷,重按時鼻腔有酸脹感。3.點按手法:採用拇指點按或掌揉天宗穴,手法由輕到重,以耐受為度,每次治療時間10分鐘左右,頸項部轉頭時疼痛明顯者可按壓穴位同時活動頸項部,以達到宣通氣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 罪魁禍首可能是這5個,別大意了!
    大家好,我們您的中醫體質調理師殷醫生一、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足跟痛也叫跟痛症,主要是因為長期的勞損或是退行性改變或者是跟骨周圍的軟組織勞損引起的。二、足跟痛症狀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症狀,主要表現為足跟疼痛、行走時因疼痛而出現跛行常因身體負重、過度勞累而疼痛症狀加重纏綿難愈。尤其是早晨剛起床時候、足部接觸地面活動時產生根部劇烈疼痛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