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先生對尼姑說:你必生貴子,尼姑改嫁富商,生下一子世界聞名

2020-12-21 騰訊網

清朝末年,在浙江奉化有一戶姓王的人家,祖上本是大戶人家,但如今已經家道中落,不復往日榮光。王家有一女子王氏,聰敏好學,心靈手巧,為了補貼家用,王氏不得不輟學,做起了針線活。

王氏十八歲時便由父母作主嫁給了一位莊稼漢俞某,他儘管做事很能幹,但為人性格暴躁,動不動就對王氏又打又罵。王氏不堪忍受,多次跑回娘家哭訴,但吵架歸吵架,日子還是要過的,王氏第二年便生下了一個白胖的兒子,然而不幸的是,兒子沒多久便夭折了。王氏還沒有走出悲痛中,丈夫俞某也因染上疫病撒手人寰。

自此,王氏戴上了一頂「克夫克子」的帽子,受到鄉鄰的冷眼,後王氏回到娘家,不巧的是其父不久之後又病逝了。王氏萬念俱灰,感到人生之艱難,就此萌生了遁入空門的想法。而就在村子附近就有一個名為金竹庵的尼姑庵,王氏把遁入空門的想法告訴給了母親,其母明白王氏的心情,當即同意了王氏的請求。自此以後,王氏便進入金竹庵,成為了一位帶髮修行,每日吃齋念佛的尼姑。

到了金竹庵以後,王採玉發揮自己勤勞能幹的本性,將庵堂周圍收拾得乾乾淨淨,在田地裡種滿了蔬菜瓜果,自己一年四季的吃食都可以自給自足,一個人的日子過得也算是悠閒。

這一天,王採玉正在田中勞作,一個穿著道袍的算命先生從這裡路過,看到一個年輕的尼姑,便上前討了一碗水喝,善良的王採玉趕緊給他端了水來。

算命先生喝了水,又盯著王採玉的臉看了幾眼,然後便讚嘆道:「你日後必出貴子,晚年將光耀無比,貴不可言!」王採玉此時是尼姑的身份,聽到道士這樣說,覺得羞愧無比,馬上就掉頭跑回了庵堂。

不過,算命先生說了這句話沒過多久,王採玉就迎來了自己新的姻緣。她的堂哥賢棟在溪口玉泰鹽鋪蔣肇聰的家裡當夥計,蔣老闆剛剛喪妻,正在想著要續弦,堂哥聽說了這個消息,就想到了自己正在守寡的表妹,雖然已經出家,但卻是帶髮修行,於是便找到王採玉的母親來提親。

母親給王採玉說了這個想法之後,本來不想再嫁,但是聽說蔣肇聰也是兩次喪妻,被人說是有克妻之命,便覺得有惺惺相惜之感,經過兩年多時間,她心中的喪夫喪子之痛也衝淡了許多。

就這樣,23歲的王採玉便就嫁給了45歲的蔣肇聰為填房,而蔣家人也早就聽說了王採玉「必生貴子」的說法,再加上又是老夫少妻,作為經商大家族的蔣家,對這個兒媳婦很是看中。

蔣家人之盼望著王採玉再給蔣家生個兒子,果然,嫁入蔣家一年後,王採玉就給蔣家生下了一個兒子,幼名瑞元,後來改名為蔣中正,字介石。王採玉在蔣家的生活同樣是多災多難,之後公公和丈夫相繼離世,小女兒和小兒子也夭亡。

王採玉一個寡婦帶著長子瑞元和長女瑞蓮守著蔣家的三十畝田地生活,一心盼著兒子出人頭地,便將蔣介石送去讀書,後來還去了日本留學。接受了良好教育的蔣介石,之後參加國民黨,成為了一代梟雄,名字舉世聞名,而王採玉也驗證了算命先生當初說的那句話,晚年光耀富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家喻戶曉
    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家喻戶曉導語:一個人的成功,往往與他母親的教導息息相關,而與他人不同的是,這個母親是清朝末年的一個尼姑
  •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給一個大自己22歲的男人,生出來著名的總統
    他的母親是晚清時的一位尼姑,一生經歷了諸多的坎坷,在還俗之後嫁給了一個大自己22歲的男人,才有了後來的蔣某人。他曾常說:「每逢母親忌日,必不食葷」,母親偉大並不可否認,但這位母親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讓蔣某人如此緬懷。他的母親叫王採玉,出生於同治時期。
  • 寡婦本是大富大貴之命,算命先生憑面相斷言:生個兒子是最高領袖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看重面相這種說法,更是有好多的算命先生就以面相推測未來運勢,甚至還有好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很多人認為自古以來大人物都是長的不同尋常,單單從面相上看就有超越常人的特色,像項羽、重耳等人都相傳據有與別人不一樣的特徵,到了近現代也不乏這種人的存在。
  • 晚清尼姑再嫁鹽埔老闆,之後生一兒子,如今家喻戶曉
    人們常常囿於現狀而自暴自棄,殊不知人生會擁有許多轉機,種一因得一果,將眼光放得長遠,才有可能得到驚喜。晚清時期有位尼姑還俗再嫁後,生了一個兒子,轉機因此而來,她大半生的艱難與失意,因為這個兒子如今家喻戶曉,不再默默無聞地聊此一生。她的兒子就是蔣介石,而她,是王採玉。
  • 尼姑寫了個「青」字,半仙說,你動凡心了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座廟,廟裡有幾個尼姑…… 一天,有個尼姑下山採購,見路邊一攤,攤旁支著一木架,架上掛著塊布,上書半仙大不同五字。 好多人圍著看熱鬧,尼姑也湊過去看。
  • 此女已嫁農夫生1女,算命先生:你應該嫁皇帝,生天子!果然應驗
    導語:此女本已經嫁給農夫,並生下一女,因算命先生一句話,母親勸她拋棄丈夫和女兒,最終果然嫁給皇帝,生下天子。當父母的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這種奢望放在古代則有些不同,由於古代女子地位卑微的問題,唯一光耀門楣的事業就是能嫁個權勢男人,所以能嫁給皇帝的女子算是最高追求了。
  • 王採玉:清朝尼姑,還俗後嫁給40多歲的丈夫,生下一子家喻戶曉
    《詩經》中曾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的世界曾經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掩埋。
  • 尼姑拿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是假的,尼姑笑問:你可知我是誰?
    接下來我們要說一件發生在鑑寶節目上面的事情,有一位尼姑帶著一尊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過後,說尼姑帶來的佛像是假的,沒想到尼姑反而笑著問:你可知道我是誰嗎? 在場所有人聽尼姑這麼一說,當場就覺得這尊佛像非常的了不起,肯定特別的值錢,畢竟已經供養了上百年之久。而尼姑也表現得特別的尊佛,似乎自己非常捨不得一般。
  • 武則天被迫出家當尼姑,削髮前說了八個字,嚇得尼姑剃刀落地
    武則天被迫出家當尼姑,削髮前說了八個字,嚇得尼姑剃刀落地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有這麼一個朝代特殊的朝代,那就是武周可以說朝代的存在的時間非常短,並且,它也是由中國唯一一個女性皇帝武則天所創的,可以說這個人也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關於她的傳奇故事,在歷史上有非常多的記載,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她在感業寺剃度的故事
  • 尼姑拿佛像鑑寶,專家鑑定完成後,卻詢問尼姑是否會背誦金剛經
    前言釋迦摩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在人世間的稱號為世尊,釋尊以及天尊等等,也足以能夠看出人們對其的尊重,可能很多國人都會以為佛教是來源於中國,但還真不是,佛教創建於古印度,之後才傳到了世界各地的,後來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一起合稱為世界的三大宗教,對許多國家的政治與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
  • 老鏢師見小尼姑餓壞了,給了幾張餅,竟救了自己一命
    就要上路時,他無意間發現在路邊的樹下斜臥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尼姑。只見小尼姑面色蒼白無力,看樣子十分虛弱,像得了重病的樣子。傅梅鶴頓生憐心,十分同情這個小尼姑。傅梅鶴連忙上前詢問:「小師傅,你怎麼躺在地上了?是生病了嗎?需要我幫您做點什麼嗎?」
  • 假尼姑真騙子!輔警路遇騙局:你莫走!
    「施主,你印堂發黑,恐有血光之災,讓貧尼幫你看看......」看是簡單「假尼姑」行騙的套路卻仍有群眾上當受騙好在鹿寨警方及時出手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2月28日,一名群眾手持一面「盡職盡責 為民解憂」的錦旗送至鹿寨縣公安局巡警大隊輔警鄧菊全手中,感謝其及時出手為自己挽回被詐騙500元。
  • 尼姑還俗後,下嫁給了大22歲的富商,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今天要說的這一位,便是如此,她的前半段人生實在算不得幸運。出身苦寒,接連遭遇不幸,還一度看破紅塵出家為尼。可這些始終都沒能打倒她,堅韌的性子最終讓她在還俗再嫁後,養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 這個生肖女命中有貴子,喜添兒女,生男孩做富翁,生女孩做富婆
    導語:生兒育女是人類的本能,也是我們快樂的一大源泉,擁有一雙聰明的兒女,是每個做家長的福氣,而在傳統命理裡,也有生女兒旺財,生男孩延壽的說法。當然,每個女人都希望能夠生貴子,不僅自己可以「母憑子貴」,整個家庭都會因為自己的孩子而變得好起來。
  • 她兩度喪夫三喪子女,算命說她克夫克子,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名人
    這個女人叫做王採玉王採玉,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生人。原名叫做王彩玉,浙江的奉化人。她的一生中,兩度喪服,三度喪子。但她之所以到如今又這麼多人知曉是因為她有一個兒子—蔣介石。我們來看看她的一生。王採玉出生於一個不算富裕的家庭,是繼室所生。家中共有五子二女,王採玉即為幼女。在家中很是受寵,幼承父教,聰明伶俐。
  • 最香豔處是葬禮,會尼姑,會小姨子,鏡子照出十八字,字字血淚
    風月寶鑑:秦鍾在姐姐葬禮上私會尼姑,賈珍在父親葬禮上鬼混小姨子!文/姜子說書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併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鑑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嫿,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莊子》!
  • 「尼姑」有不同,對比《金瓶梅》《燈草和尚》
    「尼姑」一共在《燈草和尚》出現7次,排304名。「尼姑」明代中後期至今用的比丘尼(女僧伽)的稱謂,現在基本用此稱謂。  看看《金瓶梅》(後稱《金》)和《燈草和尚》(後稱《燈》)就發現,《金》中絕少提及尼姑,多用「尼僧」、「女僧」來指尼姑,而到了《燈》已經使用大量的「尼姑」。而且尼姑作為一個受人詬病的職業開始受到重視。
  • 尼姑帶佛像參加鑑寶,專家判定為贗品,尼姑笑道:你可知我是誰?
    曾經,隨著一些鑑寶節目的出現,人們了解到了許多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而在一次鑑寶節目當中,一位尼姑所帶來的佛像文物也引起了鑑寶專家們的爭議。當時,在專家給出了贗品的答案之後,尼姑卻問專家:你可知我是誰?那麼,這個尼姑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在她帶來的佛像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傳說故事:尼姑韻味
    須臾間,一個小尼姑走過來行禮,赫大卿瞧了瞧她的容貌十分歡喜,這尼姑看著不滿二十,卻十分好看,他暗自想道:「這庵中竟有如此妙人,待 我用些伎倆,不怕她不上鉤,」他卻不知這小尼姑也是故意出來的,原來這尼姑平日最是孤寂,從不輕易理人,今日她窺見赫大卿俊美,便起了心思,二人說話間,小尼姑的眼睛緊緊盯著赫大卿不放。其他什麼也不加。熟花生碎適量。轉大火蓋蓋燒一分鐘左右收汁即可。
  • 在五臺山掛單,與尼姑們一起吃飯
    我們被一個尼姑領到一平房裡暫時休息,尼姑穿著厚厚的,灰藍的,粗布棉襖棉褲,大約五十歲的樣子,稀疏的頭髮簡單的在腦後挽個髮髻。表情嚴肅,不動聲色地開了門,便轉身離開了。我正朝窗外看雨,進來一尼姑,領我們女生,去往西邊坡道下的地下室,我們今晚的住處。雨絲很細,很涼,打在臉上,如針扎般難受。土坡溼滑泥濘,下了坡,見一道小門,門口旁的廊沿下,放著白色裝過塗料的那種塑料桶,看樣子是用來接雨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