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帶佛像參加鑑寶,專家判定為贗品,尼姑笑道:你可知我是誰?

2020-12-17 豆廚

《樂府詩集》有言: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由於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精美的工藝製品,而時至今日,那些來自於古代社會中的工藝品早已經成為了價值連城的文物,在對這些文物進行了解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夠體會到那些古代社會的特殊風貌。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而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人也將文物收藏當做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曾經,隨著一些鑑寶節目的出現,人們了解到了許多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而在一次鑑寶節目當中,一位尼姑所帶來的佛像文物也引起了鑑寶專家們的爭議。當時,在專家給出了贗品的答案之後,尼姑卻問專家:你可知我是誰?那麼,這個尼姑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在她帶來的佛像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眾所周知,在鑑寶節目出現之後,許多流失在民間的寶藏都得到了專家們的有效鑑別,而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國也收回了一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由於很多人家中所珍藏的都是那些瀕臨失傳的寶貝,因此,當專家們看到一些來歷不凡的鑑寶者時,也會予以高度的關注。

曾經,在一檔鑑寶節目上出現了一位尼姑,而她帶來的文物正是一尊精美的佛像。由於佛教在中華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較高的地位,因此,當人們看到尼姑與佛像的時候,也會抱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基於這樣的心態,當尼姑來到鑑寶節目中後,她也得到了專家以及主持人的優待,而據這位尼姑表示,她拿來的這尊佛像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在專家們問及這尊佛像的來歷之後,尼姑也表示,這尊佛像是一位大人物送到寺廟中的,而在百年傳承的過程中,這尊佛像的香火從來都沒有斷過,從這一點上就能印證這尊佛像的珍貴价值。

在聽過了這番話之後,專家們便對佛像進行了仔細的查驗,然而,在經過一番鑑定之後,專家們卻認為這尊佛像並不是一個來自百年之前的寶貝。原來,在這座佛像的手上有著一個藥罐,而當專家們對這個藥罐進行分析之後也發現,這個藥罐的材質並不是古代社會建造佛像過程中所通用的琉璃,而是現在社會中十分常見的塑料。在得到了這樣的鑑定結果後,專家們也可以判定,這尊佛像正是一個贗品。

然而,在專家們說出了這個結果之後,這位尼姑卻感到非常不服氣,與此同時,她還反問專家:你可知我是誰?此時,專家和在場的觀眾們都感到十分奇怪。在專家詢問尼姑的身份時,這位尼姑表示自己是一位得道的高僧。而面對這樣的回答,在場的一位專家卻反問尼姑:你會不會背《金剛經》?而在聽到這番話之後,原本十分囂張的尼姑也沉默了下來。

對佛家文化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對於每一個佛教僧人而言,《金剛經》都是一本必修的佛經,然而,面對著專家們的種種提問,這位尼姑卻不能進行準確解答,由此可見,她也並不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而之所以她會帶著佛像前來鑑寶,也不過是想要依靠所謂的「高僧」名號,為自己謀取一些利益。

其實,對於佛家人而言,佛像是十分尊貴的存在,而真正潛心修行佛法的弟子,也斷斷不會將佛像拿出來進行拍賣。由此可見,對於這位尼姑來說,雖然她在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位與世無爭的僧人,但實際上,在她的心中,卻有著許多不該出現的想法。在了解過這個故事之後,相信大家也知道了該如何去對僧人的真假進行分辨。

對那些假僧人來說,利用別人的宗教信仰來進行詐騙活動,這顯然是一件十分不道德的事情,或許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也終將會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付出一定的代價。

結語

在對這個尼姑的種種行為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說在表面上看起來,這位尼姑是一個出家之人,但實際上,為了能夠達到自己的一些特殊目的,她卻不惜以謊言來矇騙眾人。

由此可見,文物收藏領域內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而對於那些想要了解文物收藏的人而言,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的幫助的話,那麼也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並遭遇到他人的欺騙。

參考資料:《假尼姑帶佛像鑑寶》

相關焦點

  • 尼姑拿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是假的,尼姑笑問:你可知我是誰?
    在專家鑑寶的過程中,現場的氣氛是非常緊張嚴肅的,也非常的吸引人注意,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看鑑寶節目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要說一件發生在鑑寶節目上面的事情,有一位尼姑帶著一尊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過後,說尼姑帶來的佛像是假的,沒想到尼姑反而笑著問:你可知道我是誰嗎?
  • 尼姑拿佛像鑑寶,專家鑑定完成後,卻詢問尼姑是否會背誦金剛經
    但是也因為這一點,市面上也出現了大量的文物造假者,其文物形象非常的逼真,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來,只有業界專家才能夠辨認真假。這不,在一個鑑寶節目上,一個尼姑就帶著佛像來鑑寶了,結果專家最後鑑定完成後,尼姑還因此笑著問專家「你可知道我是誰」,後續怎樣呢?這個尼姑的真實身份又是什麼呢?
  • 高僧帶佛像鑑寶,被專家一句話揭穿,專家:你會背《金剛經》嗎?
    白塔寺高僧的騙局中國曾經出臺了一些鑑寶節目,很多散落在民間的寶物在這些節目中被發現,這些寶物身上的傳奇故事也讓觀眾嘆為觀止,但是這些民間收藏的寶物也有不少的贗品,為此還鬧出不少笑話。而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尼姑所帶來的一件寶貝,一尊佛。
  • 女子帶齊白石真跡去鑑寶,專家說是假的,女子大笑:你可知我是誰
    在齊白石的一生中,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畫作,時至今日,齊白石大師的作品也成為了許多人追捧的對象。曾經,有這樣一位女子,她帶著齊白石的畫來到了鑑寶節目中,在最開始的時候,許多專家都認為她帶來的畫作是一件贗品,然而,當女子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後,在場的專家卻都感到十分驚訝。那麼,這位女子究竟何許人也?她帶來的齊白石畫作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 道士帶「古董寶刀」來鑑寶,專家稱是贗品!道士聽後為何反而笑了
    他不僅嗜玉成癖,還酷愛在收藏的字畫上蓋印章,被後世傳為一樁軼事。歲月變遷,朝代更迭,藏玩之風經久不衰。只是由於古董往往價值甚高惹人眼紅,許多不法分子便通過生產贗品來牟利,於是後續就衍生出了各種專門做文物鑑別的職業。在一次古董鑑別大會上就有一樁趣事:一名道士帶著「古董寶刀」來鑑寶,被專家鑑定為贗品,道士聽後反而笑了,這是為何待我們細細說來。
  • 「笑死人不償命」的穿幫鏡頭,小龍女的腳怎麼了,這是尼姑?你騙誰呢!
    「笑死人不償命」的穿幫鏡頭,小龍女的腳怎麼了,這是尼姑?你騙誰呢! 3.朱一龍飾演的小公爺齊衡阻攔母親無果之時,齊衡父親來了一句臺詞「你媽就這個脾氣」。《知否》故事發生在宋朝時期,劇中對母親的稱呼是娘或母親,哪裡來的「媽」呢?
  • 吃肉喝酒寫情書,誰也比不過日本尼姑
    即使作為尼姑,她也不是閉關修行,而是喝酒吃肉,大談性愛。你很難去評價瀨戶內寂聽的一生,她不是單一、偏平的,而是多維而富有層次的。我是尼姑,但我還問俗事如果要數日本人如今的精神導師,瀨戶內寂聽算一個,而且是很有份量的一個。今年已經邁入98歲的她,經常把「我到底什麼時候死」掛在嘴邊,依舊不影響她往外界傳遞佛法能量。
  • 農民帶著傳家寶上鑑寶節目,鑑定是贗品,專家據為己有後賣8700萬
    但是很多人都是不清楚自己手中的古玩到底有多少價值的,畢竟玩古玩的人並不是鑑定專家,只能通過別人的介紹和自己的判斷,來推斷自己擁有的古玩的價值。我們都知道文物的歷史越久就越值錢,如果是出自皇室,那就更值錢了。很多農村人家中都會有祖上傳下來的寶物,但是因為自己對文物一竅不通,所以對其實際價值根本不清楚,只好去文玩市場上找鑑賞專家來鑑定。
  • 算命先生對尼姑說:你必生貴子,尼姑改嫁富商,生下一子世界聞名
    自此以後,王氏便進入金竹庵,成為了一位帶髮修行,每日吃齋念佛的尼姑。到了金竹庵以後,王採玉發揮自己勤勞能幹的本性,將庵堂周圍收拾得乾乾淨淨,在田地裡種滿了蔬菜瓜果,自己一年四季的吃食都可以自給自足,一個人的日子過得也算是悠閒。這一天,王採玉正在田中勞作,一個穿著道袍的算命先生從這裡路過,看到一個年輕的尼姑,便上前討了一碗水喝,善良的王採玉趕緊給他端了水來。
  • 最香豔處是葬禮,會尼姑,會小姨子,鏡子照出十八字,字字血淚
    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嫿,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莊子》!賈寶玉和秦鍾一見面,同入一莊門內,就遇見一個十七八歲的村莊丫頭,秦鍾在姐姐的葬禮上,不作悲色,竟然暗拉寶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這還只是作者筆下的開胃菜。接著,水月庵的尼姑智能兒出來接待他們,秦鍾趁黑無人,在後面房中,先是摟著智能兒親嘴,後來更是將智能抱到炕上,就雲雨起來。
  • 老鏢師見小尼姑餓壞了,給了幾張餅,竟救了自己一命
    就要上路時,他無意間發現在路邊的樹下斜臥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尼姑。只見小尼姑面色蒼白無力,看樣子十分虛弱,像得了重病的樣子。傅梅鶴頓生憐心,十分同情這個小尼姑。傅梅鶴連忙上前詢問:「小師傅,你怎麼躺在地上了?是生病了嗎?需要我幫您做點什麼嗎?」
  • 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和尚妙對下聯,禪意十足
    大部分對聯的主要風格也是以高雅嚴肅為特徵的。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下面我們要說一個有趣味性的故事,曾經有一位尼姑,她出了一句上聯,結果一個和尚偶然路過,看到了這句上聯便對出了下聯,而這句下聯讓尼姑佩服不已。這個尼姑出的上聯是「池中荷葉魚兒傘」,這句對聯明顯有比喻的含義,在裡邊將荷葉比作傘,有趣且巧妙。
  • 「鑑寶」節目黑幕,氣得專家當場退出,網友:水真深!
    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古玩市場上開始出現大量的贗品,這也促進了鑑寶專家這個行業的興起,尤其是在大量的鑑寶節目在電視上播出以後,大量的鑑寶專家開始攪動風雲,而近些年來,這些所謂的鑑寶專家也傳出了大量負面的消息。
  • 美女帶一幅畫卷參加鑑寶,隨後的舉動讓專家羞紅了臉,膽子可真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正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手中的物品是真是假,於是便有了這樣一個鑑寶的節目,只要你帶著古董去,就會有專家為你鑑別真假,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花重金購買的寶貝到底是真是假
  • 在五臺山掛單,與尼姑們一起吃飯
    文/泰山怡人幾年前的七月十九日,我隨「陶然行戶外」一行十四人來到了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的五臺山。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座山,峰頂均平坦如臺,故而得名五臺山。山上常年氣溫較低,又名「清涼山」。
  • 阿Q本來是單純的人,為什麼對著尼姑動手動腳,還騷擾吳媽
    趙太爺的兒子中了秀才,對於全村來說這都是件光彩的事,阿貴就見不得別人的地位無端地往上拔,那家誰誰誰又在未莊風光了一把,考量自身情況之後,阿貴還是認命了,不知道是英雄出少年、自己又不識字還是什麼心境,終於覺得心服口服,於是便蹭榮譽,以達到自己的精神滿足,酒肆裡的人都人云亦云替趙家高興時,阿貴突如其來的說了一句:其實我也姓趙的。
  • 傳說故事:尼姑韻味
    須臾間,一個小尼姑走過來行禮,赫大卿瞧了瞧她的容貌十分歡喜,這尼姑看著不滿二十,卻十分好看,他暗自想道:「這庵中竟有如此妙人,待 我用些伎倆,不怕她不上鉤,」他卻不知這小尼姑也是故意出來的,原來這尼姑平日最是孤寂,從不輕易理人,今日她窺見赫大卿俊美,便起了心思,二人說話間,小尼姑的眼睛緊緊盯著赫大卿不放。其他什麼也不加。熟花生碎適量。轉大火蓋蓋燒一分鐘左右收汁即可。
  • 「尼姑」有不同,對比《金瓶梅》《燈草和尚》
    而武則天出家為尼,個人對此存疑。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很少提及女性修行者。在元代,才開始提及女性修行者的居所,稱為「姑子庵」。當時應該女性修行者稱為「姑子」。  「女僧」一共在《金瓶梅》出現8次,排14536名。「女僧」,明代及以前用的比丘尼(女僧伽)的稱謂,清代以後漸漸少用。  「尼僧」一共在《金瓶梅》出現8次,排14536名。
  • 小尼姑晚上求我幫她修歡喜禪,第二天累得我...
    「小猛,恭喜啊,你馬上就能找到媳婦了,而且卦象上看,你很快就會發大財。到時候,不僅欠的錢可以還清,還可以買大房子,接你娘到城裡去住!」妙音萬種風情地笑道。妙音雖然是庵裡的女尼,但是她的模樣,卻是十分的漂亮。哪怕是村裡頂好看的村花,在妙音面前,也要羞愧得花容失色。簡單的尼姑袍,包裹著腴豐的身子。
  • 小夥拿「破碗」去鑑寶,觀眾嘲笑不止,專家鑑定後都沉默了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老祖宗為後輩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隨著時間的發展,文物在傳承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代表著一段歷史,也訴說著一個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