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有言: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由於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精美的工藝製品,而時至今日,那些來自於古代社會中的工藝品早已經成為了價值連城的文物,在對這些文物進行了解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夠體會到那些古代社會的特殊風貌。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而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人也將文物收藏當做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曾經,隨著一些鑑寶節目的出現,人們了解到了許多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而在一次鑑寶節目當中,一位尼姑所帶來的佛像文物也引起了鑑寶專家們的爭議。當時,在專家給出了贗品的答案之後,尼姑卻問專家:你可知我是誰?那麼,這個尼姑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在她帶來的佛像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眾所周知,在鑑寶節目出現之後,許多流失在民間的寶藏都得到了專家們的有效鑑別,而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國也收回了一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由於很多人家中所珍藏的都是那些瀕臨失傳的寶貝,因此,當專家們看到一些來歷不凡的鑑寶者時,也會予以高度的關注。
曾經,在一檔鑑寶節目上出現了一位尼姑,而她帶來的文物正是一尊精美的佛像。由於佛教在中華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較高的地位,因此,當人們看到尼姑與佛像的時候,也會抱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基於這樣的心態,當尼姑來到鑑寶節目中後,她也得到了專家以及主持人的優待,而據這位尼姑表示,她拿來的這尊佛像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在專家們問及這尊佛像的來歷之後,尼姑也表示,這尊佛像是一位大人物送到寺廟中的,而在百年傳承的過程中,這尊佛像的香火從來都沒有斷過,從這一點上就能印證這尊佛像的珍貴价值。
在聽過了這番話之後,專家們便對佛像進行了仔細的查驗,然而,在經過一番鑑定之後,專家們卻認為這尊佛像並不是一個來自百年之前的寶貝。原來,在這座佛像的手上有著一個藥罐,而當專家們對這個藥罐進行分析之後也發現,這個藥罐的材質並不是古代社會建造佛像過程中所通用的琉璃,而是現在社會中十分常見的塑料。在得到了這樣的鑑定結果後,專家們也可以判定,這尊佛像正是一個贗品。
然而,在專家們說出了這個結果之後,這位尼姑卻感到非常不服氣,與此同時,她還反問專家:你可知我是誰?此時,專家和在場的觀眾們都感到十分奇怪。在專家詢問尼姑的身份時,這位尼姑表示自己是一位得道的高僧。而面對這樣的回答,在場的一位專家卻反問尼姑:你會不會背《金剛經》?而在聽到這番話之後,原本十分囂張的尼姑也沉默了下來。
對佛家文化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對於每一個佛教僧人而言,《金剛經》都是一本必修的佛經,然而,面對著專家們的種種提問,這位尼姑卻不能進行準確解答,由此可見,她也並不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而之所以她會帶著佛像前來鑑寶,也不過是想要依靠所謂的「高僧」名號,為自己謀取一些利益。
其實,對於佛家人而言,佛像是十分尊貴的存在,而真正潛心修行佛法的弟子,也斷斷不會將佛像拿出來進行拍賣。由此可見,對於這位尼姑來說,雖然她在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位與世無爭的僧人,但實際上,在她的心中,卻有著許多不該出現的想法。在了解過這個故事之後,相信大家也知道了該如何去對僧人的真假進行分辨。
對那些假僧人來說,利用別人的宗教信仰來進行詐騙活動,這顯然是一件十分不道德的事情,或許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也終將會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付出一定的代價。
結語
在對這個尼姑的種種行為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說在表面上看起來,這位尼姑是一個出家之人,但實際上,為了能夠達到自己的一些特殊目的,她卻不惜以謊言來矇騙眾人。
由此可見,文物收藏領域內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而對於那些想要了解文物收藏的人而言,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的幫助的話,那麼也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並遭遇到他人的欺騙。
參考資料:《假尼姑帶佛像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