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韓劇《原來是美男啊》,張根碩飾演的男主黃泰京,從小對蝦過敏,但是她的母親因為從來沒有關心過他,所以根本不了解。
好不容易求母親出來吃飯,他的母親點的意面中有蝦,他不吃,母親卻以為他挑食。最後硬著頭皮吃下一口,緊接著喉嚨就開始不舒服,不斷地咳嗽、呼吸困難。
經常看到一些國外的電影或電視劇裡,孩子食物過敏的鏡頭,有些呼吸困難,有些身上發癢出疹子。
在成為一名寶媽之前,我一直覺得這是少數情況,但是直到自己有了孩子,並且融入寶媽的圈子裡之後才發現,食物過敏還是挺高發的。尤其是添加輔食的那段時間裡。
前段時間,我產後的那個產婦群裡,有寶媽發了一張孩子的大腿的圖片,大片大片的紅色丘疹,一看就是過敏了。
但她因為是第一次當媽媽,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在群裡求助醫生。
醫生說這是過敏了,問孩子是不是開始吃輔食了,寶媽回答是的,問她給孩子吃了什麼,她說蒸蛋,醫生詢問下得知,寶寶才6個半月,寶媽就給寶寶吃了全蛋的蒸蛋,雞蛋導致孩子過敏的機率很大。
其實有數據表明,1999年,中國內地0-24月齡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為3.5%,然而到了2014年則已增至12.3%,相當於0-24月齡的嬰幼兒中,大約每8個就有1個會過敏。
什麼原因導致過敏概率升高的呢?
其實有些家長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認為有些小寶寶就是過於乾淨,且食物單一,才導致寶寶的抵抗力差,容易出現過敏。
這種說法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人體的免疫力就是在不斷與細菌病毒作鬥爭的過程中,一點點建立起來的,但如果讓寶寶一直生活在無菌環境中,寶寶的免疫力得不到訓練,所以免疫力低就容易發生過敏的情況。
但還有一些客觀原因,比如:環境汙染、吸菸場所中待的時間久、食品添加劑泛濫、濫用抗生素、孩子缺乏戶外運動、剖腹產機率升高、母乳餵養率低等等一些因素重合在一起,也都會導致寶寶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出現過敏現象。
過敏不用擔心?
老一輩人總是會覺得過敏不用擔心,過段兒時間就好了,甚至會誤以為只是皮膚疾病,但事實上,如果過敏症狀嚴重的話,是會影響寶寶健康甚至威脅生命的。
因為有些過敏會導致氣管收縮,呼吸就會變得困難,嚴重時就會窒息。
所以,過敏不只是皮膚病,過敏更要引起重視。
寶寶在添加輔食的時候,有8種食物是最易過敏的。
分別是:雞蛋、牛奶、大豆、小麥、花生、魚、蝦(帶殼海鮮)、堅果。
如果有仔細觀察過現在的食品包裝,後面配料表下面都會寫上「過敏原信息」,通常會提示當中會含有什麼,常見的就是上述出現的這8種。
不光寶寶容易過敏,很多長大成人,仍然會對一些食物過敏,而這8種就是最常見的過敏原。
有些人會說:「既然這麼容易過敏,那就等寶寶大一些之後再添加。」
這個想法沒錯,但是也並不是越晚越好。
據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延遲添加穀物、魚和雞蛋等輔食,反而會增加兒童5歲時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食物過敏的危險。
所以,對於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來講,過晚添加未必是好事,過早添加也是要注意的。
寶寶的輔食添加是有順序的。
正常來講,大部分寶媽應該都知道,傳統輔食添加法的第一口是加鐵米粉,營養好吸收。
那麼這8種過敏食物分別是什麼時候添加的呢?
咱們一個一個來說
☆雞蛋
8個月可以添加蛋黃,1歲添加蛋白
保險起見,蛋黃和蛋白的添加時間是不一樣的,因為蛋白和蛋黃所含的營養素是不太一樣的。
一顆雞蛋中,蛋白質主要集中在蛋清(生的是蛋清,熟的是蛋白)和蛋膜中,蛋黃中富含脂溶性脂肪酸、磷、鐵等微量元素。
蛋白質就是一種過敏原,所以蛋白的添加要稍往後推一下。可以在8個月的時候先讓寶寶吃蛋黃。蛋白到寶寶1歲再添加。
蛋黃的添加方式可以弄碎,拌在軟爛的粥裡,讓寶寶一勺吃下去,營養都吃進肚肚裡了。等到寶寶1歲的時候就可以用整顆蛋做成蛋羹,讓寶寶試吃。
☆魚
8個月可以適當添加魚肉
通常來講,8個月的寶寶除了可以嘗試蛋黃,各種肉類也可以都嘗試一下了,7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葷了,但是要先嘗試瘦肉、肝泥這些,補鐵還溫和,之後再上雞鴨等禽類,慢慢再上魚肉,可以做成魚糜讓寶寶嘗嘗。
☆小麥
8個月後可以添加
小麥一般就是麵條、饅頭這些麵食會用到小麥麵粉,一般來說要在8個月左右添加,少量添加,適應後再加量。開始吃麵條的時候,需要煮的軟爛一些,饅頭給一小口,免得噎到寶寶,不要用菜湯蘸饅頭給寶寶哦。裡面的鹽分太高,會給寶寶的腎臟帶來負擔。
☆大豆
1歲以後再嘗試
這裡說的大豆不是一粒一粒的大豆,而是豆製品,比如豆腐,豆皮這些。
因為大豆當中含有植物蛋白,也是一種過敏原,所以,大豆製品要在1歲之後。
而整顆大豆最少要到寶寶3歲之後,避免寶寶吃不好嗆入氣道發生窒息。不僅如此,所有的顆粒狀食物,像是櫻桃、聖女果這些都要在3歲之後再讓孩子獨立吃。
☆花生
1歲以後再嘗試
花生跟豆漿一樣,也是應該是花生製品,不能直接給孩子一整顆,建議是打成花生露給孩子嘗試一下。
☆堅果
粉狀堅果1歲以後嘗試
因為大多數堅果也是一粒一粒的,最好是用料理機磨成粉,拌在米粉或者麵條裡,充當配料,也可以製作小零食小餅乾的時候添加進去。
這8種易過敏食物,在母乳餵養期間也要儘量不吃
☆蝦(帶殼海鮮)
1歲以後再嘗試
殼狀海鮮是容易導致寶寶長溼疹的食物,所以,像是蝦、蟹、貝類等帶殼海鮮都是如此,所以要在寶寶1歲之後嘗試。
☆牛奶
最好3歲之後
在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中有這樣一句話:1-3歲的幼兒要攝入不少於相當於350毫升的幼兒專用配方奶粉,不宜直接給孩子喝純牛奶。
然而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的是1歲之後就可以給寶寶喝普通的牛奶了。
這兩種說法一直存在,因此不少寶媽也為此起爭論,到底是1歲還是3歲呢?
這麼說吧,寶寶是有個體差異的,美國兒科學會是針對美國寶寶提出來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針對中國人體質提出來的,聽哪一個,我想寶媽應該也心裡有數了吧?
但是,有的寶媽可能會說了,「我的寶寶1歲以後就開始喝純牛奶了也沒什麼事兒啊。」
這裡要強調一下,1-3歲不宜,是一個年齡範圍,而且跨度還挺大,那麼意思就要看寶寶的接受程度了,有的寶寶乳糖不耐受,有的寶寶牛奶蛋白過敏,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只好往後推一推,到3歲再試一試。
也沒什麼可爭論的呢,如果覺得寶寶腸胃一直都還不錯,那就可以在寶寶1歲之後試一試,如果出現異常就最好停止。
注意事項:
①每添加一種食物要讓寶寶適應3天,觀察3天內沒有異常,再去添加新的食物。
②已經適應的食物才可以混合餵養,為的是方便鎖定過敏原。
③添加過程中如果遇到溼疹、腹瀉、蕁麻疹等過敏表現,那就說明這個食物寶寶暫時還不能吃,停段時間再開始給寶寶添加其他食物。
上面說的這些時間是主流上推薦的添加時間哦。
添加輔食就像媽媽帶著寶寶去冒險,每一種食物會帶給寶寶什麼樣的感受,都是不可預料的,畢竟每個寶寶適應程度不一樣,所以寶媽一定要一種一種添加,在寶寶適應某種食物之前,是不可以進行混合添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