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2020-12-07 媽媽智囊團

最近看到好幾篇diss清華教授關於教育的言論。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大家高潮的點都挺一致的,就是覺得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哪怕普普通通,也可以一路清華附小,清華附中讀上去,高考哪怕不行,還是可以通過考研保送回到清華。作為清華教授鼓吹大家把孩子培養成普通人,簡直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典型。

出於好奇,我找到了劉瑜教授完整的演講視頻。哎喲,不看不知道,一看簡直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她的每一個觀點我都很支持,甚至我自己曾經零零散散地發表過類似觀點的文章,當然我沒有劉教授說得那樣系統和深入。

咱們先來聊一聊劉瑜說的:「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大概是爭議最大的一句話。

劉瑜說這句話的語境是這樣的,她的一個朋友說了一句話,被她奉為座右銘。這句話是: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正是這句話把她從虎媽的戰車上解綁了。

據說大多數中國父母在養孩子的過程中,都好像經歷了一個逐漸崩盤的股市。

從孩子剛出生時,覺得自己娃天縱英明,是牛津劍橋搶破頭的天才,慢慢滑向清華北大也可以,到985、211也還行,再往後就越來越馬尾提豆腐,提也提不起了。

這當中不乏有更早認清現實的學渣父母,不過總體趨勢還是差不多的。按照這個曲線走,會產生一個什麼問題呢?

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會面臨不斷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經歷無數次從滿懷期望到逐漸失望的體驗。

這一過程不但對父母是個打擊,對孩子也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小孩會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努力,總是不能滿足父母的期望。這不是一次兩次的打擊,而是貫穿孩子整個童年的習得性無助。

就像劉瑜教授說的,全北京孩子的清華北大錄取率也不過千分之五。你怎麼能保證一千個孩子裡,你的孩子就是那5個幸運兒?

如果父母堅信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一開始沒有那麼高的期待,那麼孩子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對你來說都是一個驚喜,值得肯定。

你想一想,是高位買進一隻股票,然後看著它一步一步斷崖式下跌幸福呢?還是買進一支低價股,看它緩慢地上漲幸福?肯定是後者啊!

傅首爾曾經調侃,自己對兒子的期待除了帥氣,一無所求。

她某天晚上回來,兒子已經睡了。她發現兒子在校運會拿到一金一銅還有一個第五名,立刻激動地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

別的不說,做傅首爾的兒子一定很幸福。雞血媽媽萬萬千,最後能殺出一條「血路」的能有幾何?一將功成萬骨枯,更多的家庭是「雞」得母子離心,「雞」到孩子抑鬱,最後還沒雞成。

發誓要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立志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的。

堅信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名普通人,實際上是一個「松箍咒」,能大大緩解父母的焦慮。我們不能因為劉瑜和傅首爾是成功人士,就認定她們是存心來麻痺普羅大眾的,其心叵測。

這就好比醫生給你開了感冒藥,你非逼著醫生也得吃,醫生吃了你仍不滿意,還要醫生保證今後絕對不許偷偷吃其他藥一樣,完全不合理。

更何況劉瑜教授奉勸大家接納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之後,還建議父母沿著孩子的獨特性,幫助他找到自己所喜歡的事。

大家可能已經有所感覺,雖說現在最賺錢的行業集中在金融和計算機,但還有很多在以前看來屬於「不務正業」的事情,也能賺到錢,甚至賺到大錢。

比如「人間嗩吶」李佳琦靠賣力吆喝,能買到價值上億的豪宅。

比如「阿木爺爺」靠木匠手藝也能吸引幾百萬粉絲,成為網紅。

甚至做家務做到極致的人,都能搖身一變成為收納師,收入不菲。

可以說,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誰願意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將一件事做上5年,10年,20年,再加上一點營銷思維,誰就一定能成功。最起碼養活自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做一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與之相對的,是做一件外人看著很羨慕,自己卻一點也不喜歡的事情。

比方說很多學生到了高考填志願不知道該填什麼。父母說,你報計算機吧,計算機賺錢,你報金融吧,金融賺錢。可能這孩子一點都不喜歡跟數字打交道,最後即便能讀出來,找到一份光鮮亮麗的職業,他也不會快樂。

還有劉瑜演講中舉的例子,很多年輕人僅僅因為清華的博士聽起來好聽,就非要把這個學位拿下來。不惜花五年,八年的青春,耗著。拿下來之後,發現只能走學術路線了,於是一輩子就走了學術路線。其實他既不熱愛搞學術,也沒有那個天賦,最後浪費了自己的生命,也浪費了國家的資源,一輩子碌碌無為。

又比方說《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來面試的女孩子賀鑫磊。她明明想當律師,父母卻要她考公務員。如果她公務員入職以後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喜歡這份工作,該怎麼辦?她一輩子都聽從父母的,未必有那個勇氣辭職。

無論旁人怎麼誇讚:公務員安定,適合女孩子,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些都是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

往後餘生每一天,都在跟自己作鬥爭,在說服自己上班和說服自己辭職中不斷糾結。她會覺得幸福嗎?

劉瑜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她說:我們的教育不是鼓勵年輕人發現自我,而是逃避自我。從獨特的自我逃向平均的他者,從個性逃向潮流,從冒險逃向安全。

整個社會都是以分數為單一的價值取向,那些長處不在學習而在其它的孩子就會覺得很痛苦。他們相當於穿著不合腳的鞋,甚至削足適履去跟別人競爭,怎麼可能跑得贏人家呢?

如果父母也堅持孩子必須一條道走到黑,跟著大家去擠獨木橋,這些孩子就更加可憐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獨特性被剝奪了,成績又不如別人優秀,最後他們該怎麼辦?

咱們做父母的,不要覺得人家讓你保持平常心是一件壞事。普通人怎麼了?普通人挺好的。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何嘗不是普通人呢?

與其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而不快樂的人,我寧願她能成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說到底,為人父母,除了「雞娃」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教授女兒都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其他芸芸眾生呢?
    名校效應再次上演,清華、北大教授的演講總是能吸引人的眼球,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演講內容。這不,近日清華大學劉瑜副教授的一篇演講內容引發了熱烈的討論,題目是《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裡邊,劉瑜說了一句話,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眾人愕然,清華教授的女兒都這樣了,那其他芸芸眾生呢。這到底是高級知識分子熬製的心靈雞湯,還是傳統宿命論的回歸,一時眾說紛紜。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清華教授的孩子成為普通人?你的維持現狀,可能是別人的終生夢想
    「普通人」這個詞,在不同人口中含義不同。今天看了儲殷教授的一個視頻,了解到清華大學一個劉教授的演講。在演講中,劉教授表示自己的孩子「將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劉教授所謂的普通人,和普通人所理解的普通人,就不一樣。
  • 清華女教授一句話火了!「接受孩子成為普通人」,是雞湯還是毒藥?
    有人說,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誰也不願意承認一個基本事實: 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 反對一方則說,劉教授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家長,而大多數家長,註定要拉著自己的孩子在人間煙火裡的往前闖。 清華大學教授家的女兒不去爭1%,但依舊是10%的不普通的人; 教育我們看得開,看得淡,不要搞那麼殘酷,是讓我們待在原地,教我們認命嗎?
  • 清華教授說女兒正成為「普通人」,希望孩子開奶茶店:你還真信啊
    清華教授的女兒正成為"普通人",希望孩子開奶茶店這位清華教授叫劉瑜,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系副教授,丈夫周濂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兩人都是年輕有為,學術在線的大牛。為什麼清華教授期待孩子成為的"普通人",和真正的普通人,實際不是一個層次?
  • 作為普通的家長,無法佛系接受孩子成為上不了大學的普通人
    關於是否接受和承認孩子普通的這個話題,在11月份的時候,因為清華教授演講的視頻而火爆全網,沒有看過的爸爸媽媽,可以自行搜索《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演講除了提到國內的教育都在搞「軍備競賽」,家長們逼孩子過緊,導致青少年們普遍面臨抑鬱、焦慮和空心人問題,還是要給孩子空間。還說自己是不戰而降的媽媽,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
  • 清華教授說「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你可別當真
    撰文/ 遇言姐前陣子,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有個關於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刷屏。這篇演講名為《不確定時代的生存法則》,裡面還有還一句話說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廣泛轉發。文章一發出,就被另一位教授, 參加過《奇葩說》的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發微博視頻懟了,儲殷的大致意思是——「劉瑜是清華政治系教授,老公是人大哲學系教授,他倆的閨女怎麼會是普通人呢
  • 清華教授劉瑜說「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你可別當真
    撰文/ 遇言姐前陣子,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有個關於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刷屏。這篇演講名為《不確定時代的生存法則》,裡面還有還一句話說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廣泛轉發。文章一發出,就被另一位教授, 參加過《奇葩說》的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發微博視頻懟了,儲殷的大致意思是——「劉瑜是清華政治系教授,老公是人大哲學系教授,他倆的閨女怎麼會是普通人呢
  • 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文學界的「高級凡」。對此,儲殷教授發文稱: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使不好好學習,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個高曉松。
  • 我女兒正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火遍朋友圈,普通人還坐得住嗎
    最近清華大學教授劉瑜的演講《不確定性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火遍了整個媒體。她的論點是「家長們不要焦慮,不要搞」軍備競賽」,一個選擇「自在」摒棄「成功」也未必是失敗,鼓勵探索自我,其中那一句「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我們的孩子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這有錯嗎?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場演講中的這句話火了,這場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也在各大網絡平臺刷屏。
  •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普通人嗎?
    一、您說的普通人,和老百姓眼裡的普通人,是同一種人嗎?劉教授在演講中說:一個社會哪有那麼多成功人士?哪有那麼多馬雲、朗朗、姚明?我女兒在清華附小上學,那又怎麼樣呢?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教授舉自己女兒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人放棄成功,也未必是件壞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課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教授說的沒錯——做普通人,是大多數人的宿命。
  • 清華教授說女兒躺平做「普通人」,可你得考慮好這幾個問題
    這位教授的意思是,在中國,特別是在她所處的環境中,父母都在拼命給孩子整課外培訓,尤其是興趣班,搞得兩代人很疲勞。一少部分人這麼做沒問題,因為賽道上人少,可是大家都有了特長,這個賽道就擠不下了,特長就失效了,藍海變成了紅海,就成了高度競爭,產生了高度內卷。她在媽媽群裡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文科出身媽媽,為了輔導孩子考大學,硬是把自己鍛造成一個理工科的學霸。
  • 清華教授劉瑜:請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可能有些年輕人會說,我不是沒有勇氣去嘗試,但是我不知道該幹什麼;我也想跟隨內心,但是我的內心裡一點動靜都沒有。這不奇怪,你從小都在流水線上長大,你真的不知道下了流水線應該幹什麼。在成長的過程中,社會、父母、老師給為你指明各種前進的路標,前進,左拐,右拐。
  • 「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別輕易相信,現實太殘酷!
    清華教授劉瑜一席話,讓無數家庭鬆了一口氣:我的女兒也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無數焦慮的家長們找到共鳴,她指出了國內教育投資過大,孩子負擔重的問題。然而,仔細思考卻並非如此。劉瑜教授是清華教授,丈夫是人大的教授,這種家庭在國內已經處於頂尖水平了。她的女兒上的是清華附小,這起點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國人,單單一個北京戶口就讓所有北漂家庭可望而不可及,你現在還認為她的女兒會成為普通人嗎?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成功就是出人頭地,掙更多的錢,當更大的官,有更多的粉絲……總之,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你就失敗了。一個社會哪有那麼多成功人士?那麼多馬雲、那麼多朗朗、那麼多姚明?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我一個朋友說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這句話就是我作為一個母親的座右銘,所以我一開始就把自己從虎媽的戰車上解綁了,獲得了做母親的自由。
  • 張桂梅校長和清華大學劉瑜教授,兩者傳遞的教育主張完全相反嗎?
    劉瑜,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11月,劉瑜教授做了一次演講。我作為一個家長的使命就是:沿著孩子的這種獨特性,幫他找到他所歡喜的事。在演講中,劉瑜教授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這也讓所有人更有所觸動。有人說:劉瑜的女兒從出生就註定是起點比別人高的,因為有父母優秀的基因。
  • 自己的孩子將成為普通人,你甘心嗎?
    原創 芳芳 STEAM在線 收錄於話題#教育觀念2個清華副教授劉渝的一次演講火了,她說她的孩子正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這讓很多人不滿,你眼中的普通人,也是別人眼裡的精英了,可是大家都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她的孩子為什麼沒有成為像父母一樣的精英,而是必然要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呢
  • 人成熟的標誌,是你發現了那些光鮮亮麗的人,原來都是普通人
    1、近日,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清華大學教授劉瑜的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她說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就說,不要相信精英們的話,高級知識分子勸你看開,不是讓你真的看開,是讓你認命?
  • 如果孩子說「我只想當普通人」 該如何對待?
    通訊員 蘇鳳嬌 記者 章翌 「我只想當個普通人,不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願望,只想安安靜靜度過平凡的一生……」 這個月,杭師大東城教育集團東城小學副校長蔣婕,收到了班裡學生寫的一篇作文。讀完全文,她陷入了沉思。 孩子說「我只想當普通人」 寫這篇作文的學生今年剛剛小學畢業。
  • 王開東: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有感於浙大博士自殺
    包上有一行字: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我一下就被這句話打動了,徵求了這個女孩的意見我把這個包拍下來了。我說,未來甚至可以用這句話做學校的校訓。這句話好在哪裡呢?首先落腳點是做一個普通人。從本質上來說,誰不是普通人?如果說成名、成功的人就不是普通人,那麼什麼叫成功?什麼叫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