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說「我只想當普通人」 該如何對待?

2020-12-26 杭州日報

通訊員 蘇鳳嬌 記者 章翌

「我只想當個普通人,不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願望,只想安安靜靜度過平凡的一生……」

這個月,杭師大東城教育集團東城小學副校長蔣婕,收到了班裡學生寫的一篇作文。讀完全文,她陷入了沉思。

孩子說「我只想當普通人」

寫這篇作文的學生今年剛剛小學畢業。暑假開始這麼久了,作文裡的話還在蔣老師心裡「迴蕩」,「可能一開始讀到這篇作文,你會感覺他是個很『佛系』的學生。但據我觀察,這可能更像是孩子不想努力的藉口。」

作文批改完後,蔣老師特意找到這位男生,和他聊了聊。男生很坦誠:「我就想高中畢業後找一份普通工作,早點融入社會。」蔣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做過調查,有多少普通的工作是高中畢業就能很容易找到的?」男生沒有回答。

「『普通』的意思太寬泛了,我覺得社會上90%的職業都是『普通』的,我想學生可能對現在的社會不夠了解,沒有多想就設定了這個人生目標。雖然他們的理想可能看起來並不很『高尚』,但起碼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為此,暑假開始前蔣婕給班裡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班會課,分享自己從學生到成為老師的經歷。她想讓學生知道,僅僅是做一名教師也要通過努力攀登才能實現。

小調查顯示:學生的理想很實在

就這個話題,記者問了不少杭州的老師。接受採訪的老師表示,現在的學生中,當科學家、工程師這類的理想似乎少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想當「普通人」。

蔣婕的同事,有28年教齡的杭州市優秀教師、江幹區名班主任胡水梅曾做過一項關於理想的小調查,從收上來的內容來看,學生的理想,看起來都很實在。

為什麼學生的理想有變化?胡水梅覺得,原因很多:「現在的孩子,接觸到的信息更多樣,社會對不同職業的包容性也更大了。此外,還有家庭的薰陶,比如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將來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就好,讓孩子的理想也變得更實際了。」

調查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啟發是,現在的孩子更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可能以前說想當科學家,更多的是一種從眾心理。現在這麼多『普通』的理想,才是真心話。而那個想當科學家的孩子,一定是發自內心喜歡科學的。」

幫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很有必要

如果孩子說:我只想當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對待?採訪當天,東城小學正在舉辦學校名班主任德育案例分享會。現場,恰巧也提到了這個問題,老師們分享了看法。

也在現場的胡水梅覺得,給小學生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是必要的:「都說『越努力越幸運』,首先要打破孩子的這種『佛系』態度,樹立榮譽感和存在感。榮譽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榮譽感會激勵孩子更努力,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她還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了解世界,也了解自己的不足。

江幹區另一位名班主任胡惠娟的觀點跟胡水梅接近:「志當存高遠,我們希望學生能樹立遠大的理想。但是,我們也要對那些甘願『在路邊鼓掌的人』給予肯定和鼓勵。畢竟,紅花是少數。我們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去幫孩子們樹立一個目標,不管是想做紅花還是做綠葉,都要鼓勵他們為之不懈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我不要當「藥神」,只想做個普通人!
    看了《我不是藥神》,一方面被程勇身上這種偉大的人格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十分遺憾:他明明只想當個普通人,卻被逼成了神!如果能選擇,「我不要當個神,只想做個普通人」,恐怕才是程勇內心最真切的呼喚。這或許也是影片被命名為《我不是藥神》的原因。
  • 電影《天才少女》: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這真的是個難題,更何況真實生活往往還要更複雜。電影《天才少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弗蘭克與瑪麗瑪麗一入學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然而舅舅弗蘭克在目睹了姐姐黛爾的悲劇後只想讓瑪麗過平凡人的生活。
  • 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 抱歉,這輩子我只想做個普通人了
    班主任對表哥說:「不妨考慮一下發展特長。」於是在表哥表嫂的誘導下,他開始了尋找天賦之旅,學鋼琴、學畫畫,學下棋、學遊泳,學街舞、學籃球。但教他的老師都說:「你家孩子玩玩可以,其他就不要多想了。」經過一次次折騰之後,嫂子終於紅著眼睛嘆息道:「咱家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對於孩子,父母們也曾經很失望。05.
  • 如果孩子說:寫作文好難啊!我該怎麼辦?
    孩子從小就開始繪本閱讀,從來沒斷的過,很愛聽故事;孩子從2年級起就開始在各種機構、輔導班學作文,學閱讀;孩子一直很聽話,每天都要讀半小時課外書;但是,終於孩子的作文總是不溫不火,寫得又慢又不好,終於有一天,孩子回來對你說
  • 自己的孩子將成為普通人,你甘心嗎?
    原創 芳芳 STEAM在線 收錄於話題#教育觀念2個清華副教授劉渝的一次演講火了,她說她的孩子正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這讓很多人不滿,你眼中的普通人,也是別人眼裡的精英了,可是大家都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她的孩子為什麼沒有成為像父母一樣的精英,而是必然要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呢
  • 我們該如何科學對待?
    接下來我給大家舉一些例子說明一下:比如當我們面對陌生人時會緊張和臉紅,這是屬於社交焦慮。而如果你見到陌生人出現心悸、焦慮、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甚至嚴重會出現呼吸困難、一刻都呆不下去的感覺,這屬於社交恐懼症。
  • 《少年的你》:如果我的孩子是陳念,我該怎麼辦?
    如果我的孩子是陳念,我該怎麼辦?這可能也是許多像我一樣的父母會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最深刻的反思。她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看不見嗎?重慶是一座有性格的城市,從它的地貌上就可以看出。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青春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是由穿著高筒靴和化妝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個舞臺,他們在舞臺上做作地說著他們記熟的話,說他們狂熱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話。」
  • 當孩子說「媽媽,我的壓力好大」時,我們該如何緩解孩子的壓力
    事後,家人在孩子的房間,發現了遺書,上面寫著「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還有一個被自己撕掉的作文背面寫著,「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這兩句話,就像一把刀刺在我心上。痛失愛女的父母看到這樣的字條,更是痛不欲生吧!女孩家人說,從2月份開始上網課時,就感覺到孩子壓力很大。
  • 新冠元年的普通人,該如何生活下去
    作為普通人,我們該如何生活下去呢?上海松江的一處宣傳畫。本文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馮婧 圖「疫情對你有什麼改變?」這是我今年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往往能引出一次有趣的對話,順著對方的興致,我也會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 怕孩子在學校被「區別對待」,家長用這3招處好關係,比送禮管用
    於是大部分的家長都犯了難,該不該給老師送禮呢?家長心想:「別的小朋友家長肯定會送禮,自己不送禮,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被區別對待啊?」其實家長有時候,真的多慮了。朋友圈看到一段老師與其他家長的對話,可以說比較真實!這種拿送禮當「特殊照顧」的「交易」,給老師傳達「你收了禮就要辦事」的信號,老師也不一定會喜歡。
  • 孩子期末考試沒考好,爸爸媽媽該如何對待,安撫還是暴力
    我很內疚於平時沒有很上心於孩子的學習,一方面是覺得一年級的課程沒有那麼難,另一方面即便是中間的小測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也只是以鼓勵為主,對孩子說「你是最棒的、媽媽相信你」。我跟她的數學老師詳細把這前前後後的過程詳細描述了一下,他說這種情況在家長中很是普遍,就是家長不會正確的處理孩子成績的波動,一句「你是最棒的」,反而讓孩子不由自主的否定自己,即便是成績還不錯,但是沒有達到第一名,還是覺得很受挫,所以越來越不自信。
  • 刀郎:我只想做一個普通人,戴上帽子我是歌手,脫下帽子我是羅林
    說到歌手刀郎,可以說是無人不識,無人不曉,但我們已經好久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很多的粉絲都很擔心他,當年他因為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讓我們認識了他,沙啞的嗓音深受聽眾們喜愛,俘獲了不少人的心,他也因此踏上了歌壇這條不歸路。
  • 孩子撒謊時,父母最不該說的一句話,我猜你應該也聽過
    隔著屏幕,芽芽媽都能感受到她的無奈和焦慮,我也有小時候撒謊被家長拆穿的經歷,也有過朋友向我撒謊手足無措的瞬間。 研究人員回來後,問孩子有沒有偷看,統計結果顯示: 2歲的孩子裡,有30%的孩子撒謊; 3歲的孩子裡,撒謊的孩子佔了50%; 4歲的孩子裡,80%的孩子撒謊了; 而4歲以上的孩子,絕大部分都說了謊話。
  • 我叫「畢雅迪」不叫「比亞迪」!父母該如何給孩子起名?
    我叫"畢雅迪"不叫"比亞迪"!孩子崩潰了,父母該如何給孩子起名?現在很多年輕爸媽都在為孩子的起名問題感到擔心。他的名字是他爸查一個字,他媽查一個字拼在一起組成的名字,特別隨意,他自己也說怎麼不叫"畢迪雅"呢。他自己也因為這個名字鬧過不少笑話和尷尬。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上老師叫人起來回答問題,因為嘴瓢把雅迪喊成了"pia嘰",大家都很蒙圈,空氣也靜止了,同學們反應過來頓時哄堂大笑,此刻他只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無奈的只能把頭低的很下了。
  • 孩子說「你養我,就是為了老了以後讓我照顧你」,該如何安慰自己
    孩子六歲,昨天突然問:「媽媽,你為什麼生我?是為了老了有人養你麼?」我當時震驚、錯愕,不知如何回答?我不知道六歲的孩子,內心居然是這麼想的。我也反思是不是平時教育哪裡出了問題?可是反過來想,大人難道沒有私心麼?孩子的想法真的是錯的麼?我該如何引導孩子這個思想?補充:我並不認可養兒防老一說,我也沒有把養老問題放在孩子身上的想法。
  • 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我老實回答我的朋友們,情慾,我還有,見到好看的人,我還是會看,而且,如果遇到有因緣的人,因為因緣驅使,依舊會控制不住的去喜歡,但是,與從前不同,我會如何做呢?地獄的苦,你永遠無法想像,如果感興趣,到佛教的書籍裡面,可以找到一些描述,可以告訴你,沒有人不怕,就算你嘴硬,也只能說是不知者不畏,試驗方法同上,拿針先刺自己,拿火燒下自己,寒冬臘月脫光了到雪地裡站一會,如果這樣也受不了,那地獄的苦可不是這樣的小兒科。
  • 工作倦怠時,我該如何做
    從2020年2月4日到2月28日每晚或隔一天晚10:30,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專家組成員收到鄭州市人民廣播電臺《今夜不寂寞》欄目組邀請,就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節進行訪談和解答。今天微信平臺推出的是第十期冀未來老師的原創分享《工作倦怠時,我該如何做》。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我們在一起!
  •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說「我喜歡同性」,你會怎麼辦?說說你的想法
    記得有一次,我在看綜藝節目的時候,還看見女演員霍思燕跟老公杜江討論兒子嗯哼的事情,說將來孩子無論是找男朋友,還是女朋友,只要高興就好。父母能有這種想法的實在是少有。所以,當時網上還有一大波人誇獎他們夫妻倆開明。當孩子說「我喜歡同性」,你會怎麼回答?雖說,不管是異性戀、同性戀,還是雙性戀,都是人類正常的取向。
  • 「我只想了解他,為什麼要鎖房門?」孩子不願跟你講心事的秘密
    其實我只想好好了解他,沒什麼惡意的。你是不是正為這個問題苦惱?或者這也是你的疑惑?為什麼以前和你無話不說的孩子,現在卻什麼也不和你說?放棄管小事,孩子遇到大事才會來找你一個孩子在學校被霸凌,媽媽生氣又心疼的跟我說:「為什麼出了這麼大的事,我的孩子都不給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