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蘇鳳嬌 記者 章翌
「我只想當個普通人,不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願望,只想安安靜靜度過平凡的一生……」
這個月,杭師大東城教育集團東城小學副校長蔣婕,收到了班裡學生寫的一篇作文。讀完全文,她陷入了沉思。
孩子說「我只想當普通人」
寫這篇作文的學生今年剛剛小學畢業。暑假開始這麼久了,作文裡的話還在蔣老師心裡「迴蕩」,「可能一開始讀到這篇作文,你會感覺他是個很『佛系』的學生。但據我觀察,這可能更像是孩子不想努力的藉口。」
作文批改完後,蔣老師特意找到這位男生,和他聊了聊。男生很坦誠:「我就想高中畢業後找一份普通工作,早點融入社會。」蔣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做過調查,有多少普通的工作是高中畢業就能很容易找到的?」男生沒有回答。
「『普通』的意思太寬泛了,我覺得社會上90%的職業都是『普通』的,我想學生可能對現在的社會不夠了解,沒有多想就設定了這個人生目標。雖然他們的理想可能看起來並不很『高尚』,但起碼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為此,暑假開始前蔣婕給班裡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班會課,分享自己從學生到成為老師的經歷。她想讓學生知道,僅僅是做一名教師也要通過努力攀登才能實現。
小調查顯示:學生的理想很實在
就這個話題,記者問了不少杭州的老師。接受採訪的老師表示,現在的學生中,當科學家、工程師這類的理想似乎少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想當「普通人」。
蔣婕的同事,有28年教齡的杭州市優秀教師、江幹區名班主任胡水梅曾做過一項關於理想的小調查,從收上來的內容來看,學生的理想,看起來都很實在。
為什麼學生的理想有變化?胡水梅覺得,原因很多:「現在的孩子,接觸到的信息更多樣,社會對不同職業的包容性也更大了。此外,還有家庭的薰陶,比如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將來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就好,讓孩子的理想也變得更實際了。」
調查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啟發是,現在的孩子更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可能以前說想當科學家,更多的是一種從眾心理。現在這麼多『普通』的理想,才是真心話。而那個想當科學家的孩子,一定是發自內心喜歡科學的。」
幫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很有必要
如果孩子說:我只想當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對待?採訪當天,東城小學正在舉辦學校名班主任德育案例分享會。現場,恰巧也提到了這個問題,老師們分享了看法。
也在現場的胡水梅覺得,給小學生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是必要的:「都說『越努力越幸運』,首先要打破孩子的這種『佛系』態度,樹立榮譽感和存在感。榮譽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榮譽感會激勵孩子更努力,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她還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了解世界,也了解自己的不足。
江幹區另一位名班主任胡惠娟的觀點跟胡水梅接近:「志當存高遠,我們希望學生能樹立遠大的理想。但是,我們也要對那些甘願『在路邊鼓掌的人』給予肯定和鼓勵。畢竟,紅花是少數。我們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去幫孩子們樹立一個目標,不管是想做紅花還是做綠葉,都要鼓勵他們為之不懈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