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2021-02-06 開啟深度記憶

文化提升品位,閱讀改變生活

你所未知的,在改變你的未來


來源 |  般若路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這確實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一個人剃掉頭髮,卸下一切妖嬈裝扮,甘願守持世間人看起來幾乎不盡人情的戒律,吃著毫無肉腥的「草」,念著沒人聽得懂的「咒」,還要莫名其妙盤坐那麼久,這些人,到底怎麼活的,為了什麼?他們沒欲望嗎?他們怎麼對待欲望呢?

其中,最感興趣的,難免就是兩性的欲望,世間人不明白,一剃了頭髮,就象用水洗掉汙跡一樣把欲望給剃沒了?

現在我告訴你,沒有,剃了頭髮,並沒有剃掉欲望的習氣。

但是,一個真正理智謹慎認真的對待自己人生、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人,選擇出家,他一定很清楚出家的好處。

佛法,絕不僅是多數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佛像和古佛清燈前的僧人,以及盲目拜拜求名求利求姻緣的信徒。

你如果未曾深入了解,你永遠不知道其中奧妙。

不去學習,不去修行,你永遠是個迷信的可憐人,就象你守著一個絕世珍寶,卻不知道其價值一樣。

當我初步去學習佛法,過去的許多困擾與痛苦,如同從夢中驚醒般,化為烏有,自己坐在那裡啞然失笑。

我明白,你明白嗎?

可以告訴你,我出家,是一生中最明智的選擇,是快樂的選擇,是無比積極的投入,我從未從你們的生活中退出,我從未選擇逃避,我從未拒絕任何來臨的問題,相反,我要用因佛法的引導而開發出來的智慧,去更好、更有效的來對待問題和處理問題。

雖然我只是初學,相比那麼多偉大的成就者來說,我依然是襁褓中的嬰兒,但就是個佛教的嬰兒,我已感受到了佛法帶來的光芒,這個光芒,不是發自任何佛菩薩,那是我自己發出來的光,是稍微清醒一點後漸漸散發出來的本性智慧之光。

我老實回答我的朋友們,情慾,我還有,見到好看的人,我還是會看,而且,如果遇到有因緣的人,因為因緣驅使,依舊會控制不住的去喜歡,但是,與從前不同,我會如何做呢?

因果定律,是不容懷疑的宇宙規律,今日的相遇相吸,都有久遠的因緣,不一定是電影中曾經浪漫的海誓山盟才有今日的重遇,你們或許是曾經的仇人,今生來報仇;或許是曾經的債主,今日來還債;或許是曾經的祖孫,因為彼此執著而今生又相遇;或許是曾經的父子、母女,今生繼續未了的緣分;或許是路上擦肩而過的路人,因為對方的美貌而起了一念貪心,今生得到這個果報;或許.你所能想像到和想像不到的任何可能。西方國家稱此為蝴蝶效應。

今生你會遇到這個人,而勾起情慾,因緣就是那麼不可思議,當因緣來時,你無法控制的、幾近於不合邏輯的喜歡上對方,日夜思念著對方,你只想到,你要得到對方,你要滿足需要對方配合的各種欲望,絲毫不察覺自己的心是在宇宙的規律下自然運轉著。

佛陀用各種方法,在幾千年前,就很細緻的告訴了我們這個規律,當你明白了,再去觀察,原來如此!

同樣,因緣盡時,你再聲嘶力竭的想要挽留,都是那麼無力,該走的還是會走,一切都將消失於虛空,傻傻的你,呆望著虛空,回憶著過去,心痛苦的纏絞著,想著那麼多沒有滿足的欲望,抱怨著,沉淪著。

(關注「必經之路」,在對話框回復「欲望」,查看另一篇相關文章)


如果我遇到這樣的因緣,會怎樣呢?我來告訴你:

因為我們依舊是個凡夫,因為我們依舊有久遠以來的習氣,因為這因緣,因為宇宙的定律,當我遇到有緣的人,我的心,確實依舊會不可控制的去想,我曾經試著排斥這些想法,但是我發現,我越用力去排斥,這些想法就會越強烈,好玩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是宇宙的定律。

好吧,索性,我坐下來,不再勉強自己,舒適的靠在靠墊上,象少女時期一樣,歪著腦袋,盡情開始想。

我想像,我與這個有緣人,如所有人嚮往的最完美的童話故事般,結合到一起,過起了幸福的生活,生了一群孩子,然後子孫滿堂,然後我老了,然後我快老死了,當我躺在床上即將死亡的最後一刻,我會想什麼?

在這個幻想中,我經歷了年輕到年老,經歷了欲望的滿足,30歲時我做了這個人生的決定,用餘下的幾十年來為這個決定付出生命的全部,死時,我得到了什麼?

當年一時心動,結合到一起,戀愛的激情,很快變淡,因為不了解而相互吸引,把對方幻想成自己愛情童話的神聖英雄、天使,一塵不染,因為了解而發現對方是有血有肉的凡夫,面對生活中吃喝拉撒的這個人,無論如何再無法把對方看成英雄、天使,激情不再,一切都是例行公事,對方與自己的兄弟姐妹沒有太多差別,除了因為要滿足自己的佔有欲和虛榮而要求對方「忠貞」,形式上不可以出軌。

但問問所有夫妻,當你坦誠面對自己的心時,你還象當初一樣「愛」著對方嗎?你是否心猿意馬過?你的心是否出軌過?你是否有時想重新獲得自由,如果你青春還在,美貌還在,你是否想要去尋找新的激情?愛情,不知道何時,已變成了親情,和社會秩序賦予的責任。如果此時,沒有社會責任,沒有道德責任,有一個白馬王子、白雪公主帶著巨額家財痴迷的追求你和承諾照顧你,你是不是樂不可支、急不可待的跟著他/她遠走高飛了呢?呵呵,如果真的沒有,那恭喜你,你一定是甘願奉獻自己成全別人,你是個有大乘種姓的難得的人。

好吧,我跟這個有緣的人,會經歷這些,從激情到親情,我給自己找了個親戚。

生了一群孩子,我由一個專注於打扮和滿足自己的女人,變成了一個顧不上自己而全部精力照顧這些家人的「黃臉婆」,雖然我依然頻繁出入美容院,但歲月還是在我的臉上畫著一道道痕跡,這絕對是絕望的,沒有任何辦法停止。

我每日操心著孩子的飲食和教育,偶爾還會因為年華的老去而敏感於老公的態度。孩子一日日長大,幸運的話,個個出人頭地,然後各自有了幸福的家庭。

這時,我的頭髮已經白了,再幸運的話,老公還是老公,沒有半路成為別人的老公,兩個人頭髮白了,皺紋滿臉,曾經每天圍繞身邊的孩子,現在成了偶爾才來訪一次的親戚,幸運的話,孩子還算孝順,關心一下這老父母的健康,不幸的話,遇到那些「啃老族」的孩子,每天琢磨著從父母這裡獲得什麼,甚至巴不得父母快死繼承遺產。

好了,到現在除了吃就是喝,用剩餘的體力出去散個步,路上遇到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就明白了什麼叫做「老不死」。要是不幸的話,或許到了老還要為生計發愁。

除了回憶,就是回憶,而且,這些回憶都透著深深的傷感,回憶屬於年輕,衰老是不可改變的絕望。

兩個人,一定有一個先死,剩下一個孤獨的度過餘生,呵呵,也有梅開二度,但是還是要有一個先死,你就算要繼續開,也會有開不動的一天。

死亡,除了意外,通常有兩種方式來臨,一種是病死,一種是自然老死。

如果病死,不需要思考就知道會經受極端的痛苦,在恐懼中被病魔將生命啃噬完,在無奈中死去。

如果老死,象我爺爺就是很幸運的,坐在那裡陪小孩玩耍,沒有絲毫疾病,然後就象睡覺一樣安詳的死去,甚至於身邊人沒察覺他死了。

死就是死,不論什麼方式,在人間的結果是一樣的。

死前,回憶自己一生,問自己,得到了什麼?什麼是屬於自己的?在這絕望的一刻,甚至無力再說出一個字,模糊看到親友哭泣,孫子們害怕的躲避著,不再有往日的親暱。

一種難以形容的虛弱,身體再沒力氣做任何舉動,繼而身體的各種液體不可控制的流出,然後自己感覺到極度的乾澀,此時視覺和意識開始模糊,甚至無法辨別親友,接下呼吸越來越困難,開始出現各種幻象,曾經做過的事情如電影般一幕幕而過,接著在恐懼或者喜悅中暈厥過去.

再次醒來,自己飄在上空,看到了自己的曾經執著為我的身體已經被稱為屍體,親友的眼淚早已不知去向,大家準備著葬禮,奇怪的是自己居然可以知道別人想什麼,很清楚的感覺到孩子們表面似乎哀痛,其實心裡各自盤算著怎麼分到更多的遺產,孫子們更是玩耍得快樂如常,葬禮過後的一個月,曾經密切交往過的人們似乎都忘記了自己曾經存在過,都繼續著各自的生活。

我從此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如同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失落,孤獨,迷茫充斥著這個所謂的「中陰身」,正常的,要熬過最多49天,然後就會找到自己下次投胎的地點。

某些看到父母交媾(不一定是人類,可能是動物),此時如果對母親產生貪心,則會轉生為男性或者雄性,如果對父親產生貪心,則會轉生為女性或者雌性。

某些由於一念而轉為餓鬼道,多麼匪夷所思,但我們都經歷過,只是不記得而已。餓鬼因為生前的貪婪不知足而感得此道,在這個道,永遠吃不飽,長期處於極度饑渴的狀態,你如果好奇,試著讓自己完全不吃不喝,餓上兩天,看看是否可以忍受,而餓鬼道的饑渴,可遠遠沒有人類餓幾天那麼舒服。

某些會因為生前嗔恨的習氣和曾經做過的極度惡事,而感得地獄道,不是你不信就不會發生的,如果你不信,你儘管去試,使勁做壞事,最終受苦的是你自己,不關別人的事。地獄的苦,你永遠無法想像,如果感興趣,到佛教的書籍裡面,可以找到一些描述,可以告訴你,沒有人不怕,就算你嘴硬,也只能說是不知者不畏,試驗方法同上,拿針先刺自己,拿火燒下自己,寒冬臘月脫光了到雪地裡站一會,如果這樣也受不了,那地獄的苦可不是這樣的小兒科。

再回到臨死時,想像,如果可以回到30歲,一切可以重來,我會如何選擇?

我也回到了現實,我現在就是30歲出頭,我還有機會選擇,我要認真的面對這個選擇,我不要做後悔的事。

這個世界,多麼的可憐,人們瘋了一般沉迷於為滿足欲望而不擇手段,絲毫不顧及可怕的後果,就算心裡不安的掙扎,可是依然控制不住瘋狂的行為。

我很幸運,在還不算太老時,遇到了佛陀言語的記錄,他曾經是個有血有肉的凡夫,與現在的我無二無別,但是他沒有沉迷於現狀,而是理性的思考,思考,再思考,終於一日,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他發現了遠遠超越他眼睛能見、耳朵能聽、身體能碰觸的另外一種世界,準確的說,不能用世界來形容,人類的任何詞彙都無法形容,比較接近的一個詞,就是:真相。

我更幸運的是,我不需要象佛陀一樣自己摸索,我有了前人的經驗來做指導,只要我願意,我可以很快很輕鬆的見到這個真相。

不僅如此,我要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我不該是為欲望而活,我願意把餘生奉獻出去,雖然我現在依然是凡夫,但是我願意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眾生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不僅是人類,哪怕是只螞蟻、昆蟲,它們的神識與我沒有不同,一樣有苦有樂,一樣畏懼痛苦與死亡,如果你問我為何吃素,我現在告訴你,你如果不能忍受刀割之苦,這些動物一樣無法忍受,如果你無法接受自己的親人被生割活煮,你又怎麼忍心讓這些同樣有親人的動物承受這樣的痛苦?況且,因果不虛,今日你殺害它們,他日它必將加倍奉還,你破財、生病、出意外都是你往日做惡的結果。

我只能告訴你們,因為你們很有福報,你們曾經是善行多過惡行,才能獲得人身,動物就沒那麼幸運了,我即便說幹海水,它們都聽不懂,無法改變和醒悟,但是人卻有機會,因為人可以聽得懂,人可以思考,人可以決定何時控制自己的行為。

看著自己這身僧衣,我無比欣慰,終於這一世我決定要超越,我沒有再繼續沉迷,未來,我需要面對各種過去所積累的習氣的挑戰,但我願意象前聖先賢一樣,勇敢面對,積極超越。

出家生活,輕鬆自在安然,因為不再被世俗價值觀牽絆,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做著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學著幫助眾生,雖然力量有限,但是快樂卻是無限的。對於過去做過的錯事,深深的發自內心懺悔,而且以後再也不做。雖然習氣會讓我有時重複犯錯,但我要越來越快速的覺察到,然後繼續懺悔,錯誤會越來越少,直到永不再犯。

只要堅持這樣,就可以每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心裡都很塌實,就算死亡現在來臨,我也沒有遺憾和後悔,心裡沒有陰暗,沒有害怕面對的記憶,只有對眾生的關愛,只有這道美妙的光,你想知道,這樣的心態,會感得來世什麼樣的世界嗎?

如果力量不夠強,至少會感得下一世生在幸福富裕和諧的家庭,獲得相貌美好、性情溫和的人身,得到人們的喜愛;力量再強一點的,會繼續投生為一個出家人,繼續這一世的修行,然後獲得最終的醒悟;力量最強的,就是這一世就證悟到宇宙真相,徹底從輪迴大夢中醒來。

我的朋友,還有不願意醒來的,認為現在很好,但終有一日,你會明白,那時,記得佛法可以幫到你。

還有人會很困擾,現在有家有孩子,難道要拋棄孩子家庭,去出家嗎?

不一定,如果真的象佛陀當年一樣,是因為無比的大愛,而放棄小愛,暫時放棄優越的生活和妻子孩子,為了究竟的利益眾生而出家修行,那是非常偉大的。

更多的人,是做不到這樣的。儘自己的責任義務,就是了解這個因緣,但是心卻可以大大改變。

不再是無奈的履行義務,而是轉為慈悲心、菩提心,一邊從佛法中獲得智慧的指引,一邊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心力與智慧,讓身邊的人可以因為自己而感受到更多快樂和溫暖,修行就在生活中,離開生活和人群,無法修行成就。

不需要去算命,看看現在自己的狀況,就知道自己從前做了什麼,要扭轉,不是靠算命可以解決,不是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可以改善,沒必要繼續瘋狂墮落,停下來,思考一下,然後改善自己的行為,順應宇宙規律,自己去創造美好的未來,自己去通過懺悔和善行來消減過去的惡行將會帶來的結果。

最奇妙的是,不論你多麼嘴硬和不願改變,你的心,都是默默的嚮往和願意向善的,你會從中獲得難以名狀的快樂,你知道那是什麼嗎?那不是別人賦予你的,不是別人影響你的,那時你本具的深深光芒,從來沒離開過你的,我們稱之為:心性!

本文來源於網絡,公益分享、參考之用,客觀思考、理性評論,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往期熱點文章:

1.通過打坐打通大小周天、中脈及頂輪(推薦)

2.揭密中國500歲世外異人的真實生活

站在愛的角度看清一切事物的真相

長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

修行路上給予你更多的啟示與幫助

相關焦點

  • 出家後,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他們沒欲望嗎?他們怎麼對待欲望呢?其中,最感興趣的,難免就是兩性的欲望,世間人不明白,一剃了頭髮,就象用水洗掉汙跡一樣把欲望給剃沒了? 現在我告訴你,沒有,剃了頭髮,並沒有剃掉欲望的習氣。 但是,一個真正理智謹慎認真的對待自己人生、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人,選擇出家,他一定很清楚出家的好處。
  •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他們沒欲望嗎?他們怎麼對待欲望呢?其中,最感興趣的,難免就是兩性的欲望,世間人不明白,一剃了頭髮,就象用水洗掉汙跡一樣把欲望給剃沒了? 現在我告訴你,沒有,剃了頭髮,並沒有剃掉欲望的習氣。 但是,一個真正理智謹慎認真的對待自己人生、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人,選擇出家,他一定很清楚出家的好處。
  • 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 尼眾師父開示(寫的太好了!)
    他們沒欲望嗎?他們怎麼對待欲望呢?其中,最感興趣的,難免就是兩性的欲望,世間人不明白,一剃了頭髮,就象用水洗掉汙跡一樣把欲望給剃沒了?現在我告訴你,沒有,剃了頭髮,並沒有剃掉欲望的習氣。但是,一個真正理智謹慎認真的對待自己人生、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人,選擇出家,他一定很清楚出家的好處。
  • 女法師講述: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 海濤法師【師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隨您出家眾,有什麼條件?請師父介紹出家真正的意義.】
  • 日本尼姑真灑脫,出家前身邊男人不斷,出家後吃肉喝酒寫小說
    幼年的她受到了家庭良好的教育,高中畢業後進入了東京女子大學學習,在這裡的學習為她後來成為一名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在東京女子大學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愛人——她的老師佐野淳,從此便開始了她較為傳奇的一生。而瀨戶內寂聽這個名字,則是在她51歲的時候於巖手縣平泉町的中尊寺出家後得到的。
  • 淨空法師:「出家後我沒趕經懺,為亡者服務」
    障道,在這個時代非常普遍,如何順應,隨順、應付,還要保全自己,這個要智慧,要善巧方便,最重要的就是表法。因為現在的社會,對聖賢教育、宗教教育完全不明了,誤會很深,不像從前,讀書人對這個有分寸。到我學佛時,也有人這樣對待我,都是好心。好朋友,同事,甚至老師都說,佛可以學,不能迷成這個樣子,我出家,他說迷成這個樣子。可是事實勝於雄辯,二十年後再見面,態度變了,我們碰到時,你的路走對了。他想走我這個路,我早他二十年,他跟不上了。
  • 我的出家因緣
    反正無聊就花兩百塊算命,算了之後,他問我一句話,你想出家嗎?我說,開玩笑!我已經聽的很煩了,我不要出家!他說:我看你是出家命!連在這種地方洗澡也有人說我會出家!不過,我開始有點相信,我真的有出家命嗎?所以,我問他:我要如何才不用出家?他告訴我,依據泰國的風俗,一個人若要躲避出家,他就要引渡一個人去出家,幫他出錢、買衣服、讓他出家,這樣你就不用出家了!
  • 兩性情感:戀愛中的女人如何把握尺寸,避免撒嬌變成無理取鬧
    兩性情感說實在的在看過很多情侶之間發生的事情,產生的矛盾後我發現,戀愛中,女人很容易就犯兩種錯誤:雖然說女人偶爾的撒嬌是很可愛的,些許的無理取鬧也是無傷大雅,畢竟男人愛你也會包容你,也會激發男人對你產生一種保護欲望。但是,如果你的撒嬌變成了無理取鬧,久而久之經年累月之後,那麼男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離開你。
  • 《親密關係》兩性心理學
    在兩性行為、觀點的正態分布曲線中,兩性重合的程度非常多,說明男性和女性的相似性遠大於差異性。因此,像「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論調,恐怕是無稽之談。而性別角色,即社會文化所期待的兩性應有的「正常」行為模式,才是拉開兩性差異的最大「幕後黑手」。
  • 出家的意思與條件
    一般出家後的人除了每天得吃齋念佛,同時要戒掉七情六慾(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出家的條件  依據如來的正法規與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擁有虔誠恭敬且正確的信念之外,尚須具備以下的條件: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檢證明,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 兩性揭秘:男女如何看待「找小姐」這件事
    .:( 微信號:zyt909)男人的終極禁地,女人的私密花園,更多男女私生活的小秘密,盡在「日」後分享。。。點擊頂部提示免費訂閱吧!「他們的性很活躍,但不是和他們的妻子。」一位研究上海新富階層兩性關係的心理學家在一次演講時指出。某些新富把性給了誰?他們的情人,還有小姐——或者說,他們購買了小姐的性服務。
  • 兩性之間,最好的關係,可能是這三種
    不管是友誼也好,還是兩性之間的相處也罷,有的時候,也只能體現出力不從心,再也找不到曾經的那種感覺。其實兩個人相處,可以越來越好,也可以走著走著就散,特別是兩性之間,這是一種特別難經營的關係,一不小心兩個人就只能分道揚鑣。 其實兩性之間,最好的關係可能就是這三種,當彼此的感情到了這三種境界,那麼兩個人就可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 出家成家,如何選擇?既不出家也不結婚是否可取
    她帶著孩子,也信佛,孩子還小,經常有人說:「我想出家,這怎麼辦?」出家很歡迎,但小孩才幾歲,這就很難辦。人生的過程,婚姻是人類正常生活必備的,免不了,除非出了家。以前都很鼓勵童真出家,如今以我的觀察來講,一般的童真出家,往往沒有家庭生活的經驗,也沒有戀愛、情感方面的經歷,出家之後並不是走得很順,甚至有很長的時間,他還要補課,使得師父很累,道場也很累,自己也很累。
  • 教你如何挑起你愛人的欲望
    性愛對於大多數男性來說是一種享受,激情的開始,開心的結束,但是男性在性愛中一些事情會讓男性不快樂、沒有激情、甚至厭倦,那麼做愛缺少激情應該怎麼辦呢,下面跟隨一起了解一下:教你如何挑起你愛人的欲望夫妻間的情色文化,雖不都與兩性主題有關,但因為只局限於親密的兩人世界裡,故不會顯得骯髒,下流,反而很有情趣,散發出一種迷的的情慾芬芳。
  • 二十六種人不許出家
    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在星空閃閃的半夜時分,騎馬出城,以利劍剔除鬚髮,顯出了出家相。4、正出家凡是發心出家的人,先有親近善法的欲望,再依止善知識剔除鬚髮,身穿袈裟,受戒為法,就是正出家。如果有人聽聞正法會後,獲得淨信後,就要依據正法而修行。在家裡就像居住在充滿灰塵的空間一樣,出家後則猶如虛空一樣沒有灰塵的煩擾。因此,就要捨棄妻子、眷屬、財寶等世俗事務,依照佛陀教法和戒律,舍家而去,出家後要勤修正法,精進圓滿,在佛法中產生的修行願心,就是善法欲。什麼是正出家呢?
  • 端午假期,初中生孩子的青春期兩性教育課程
    對成年後的人生有打基礎的作用,因此青春期對人的一生成長很重要,有人以「人生轉折點」來形容,而這過渡階段中的兩性教育又顯得尤為重要。兩性教育整體上來說,是建構男孩、女孩可以健康、自信的成為男人、女人所需的價值觀念、知識、能力;包括生理方面的性器官結構、功能健康與身體保護,心理方面的自我價值感、性別認同與人格健全,社會方面的性別角色到位、人際關係和諧(同性友伴、異性情感關係)。
  • 和尚出家後還俗有罪嗎?
    有時候在與客人們喝茶時,他們會提一些問題,比如說師付們出家後,可不可以還俗呢?我回答說可以的呀,現在信仰自由,出家還俗都自由,沒有人幹涉的。那麼,比丘還俗後,倘若在家裡呆厭煩了,能不能再出家呢?當然可以。佛陀允許這種反覆行為,但是有限度的,一般來說是七次。達到第七次反覆,就不允許再次出家了。不過從現實生活來說,一生連續七次出家—還俗—再出家,恐怕是極其罕見的。
  • 《蝸居》這3類女人把兩性最不能啟齒的欲望,說得太真實了
    十三年前看《蝸居》只看懂了這部劇字面意思基層老百姓住房問題,十三年後再看到這裡隱藏很多人性和欲望。故事主幹線圍繞著三個家庭房子的事,同時也揭露出不同年齡段男女對幸福和性生活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性質量從某種角度來說會影響到兩性之間粘度,能促雙方之間情感提升也能緩解男女觀念分歧。
  • 中國80後第一帥哥:這就是命,我果然還是出家了
    無情哪得眸如海,悲盡輪迴苦眾生。           昨晚在開心網上看到個帖子,說的是「一個帥呆了的活佛」,尋原始出處,發現是天涯論壇,一個真的是帥呆了的80後(出生於1980年2月,還是童子之身,自稱從沒遇到過喜歡的人)——讓無數女性網友惦記的絕色美男,正式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