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種人不許出家

2020-12-21 五臺山清心

1、在家與出家

佛教徒團體由出家、在家兩大類構成,再細分的話,由出家四眾與在家兩眾組成:

比丘

比丘尼

沙彌

沙彌尼

式叉摩尼

優婆塞(在家男眾)

優婆夷(在家女眾)

出家眾辭別親人與眷屬,捨去世俗雜物專心修行佛法,也叫做出塵。

《顯揚聖教論》卷三中說:

「出家者,謂持出家威儀相貌,棄捨俗境,受持禁戒,如法乞求清淨自活。「

2、出家的淵源

出家行為源自古印度,在吠陀時代,即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00年,就已經有了舍家而求解脫的出家人。

隨後,婆羅門教徒也隨之而出現出家人,大多居住山林的寂靜處專心修道。

正因為如此,機緣成熟,修行風氣盛行的印度,佛法的誕生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後來佛法傳到了中國,中國的漢明帝疑惑佛法為何不誕生在中國,原因正是如此。這個時代的中國沒有修行成道的風氣,佛法就在印度誕生了。

3、佛教最早的出家人

以釋迦牟尼出家為佛教徒出家的起始,直到現在仍然以出家眾為佛教教團的核心。

據《修行本起經》卷下〈出家品〉、《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等記載:

「釋尊於半夜明星出時,令車匿備愛馬犍陟,騎馬出城,至閒靜處下馬,脫寶冠瓔珞等與車匿,又取利劍剃除鬚髮,現出家相,後往跋伽婆仙人處問道。故凡欲出家者,先起善法欲,次從師剃除鬚髮,著袈裟,受戒為法,是名正出家。」

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在星空閃閃的半夜時分,騎馬出城,以利劍剔除鬚髮,顯出了出家相。

4、正出家

凡是發心出家的人,先有親近善法的欲望,再依止善知識剔除鬚髮,身穿袈裟,受戒為法,就是正出家。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一(大正30·397a)中說︰

「云何善法欲?謂如有一或從佛所或弟子所,聞正法已,獲得淨信,得淨信已,應如是學。在家煩擾,若居塵宇,出家閒曠,猶處虛空,是故我今應舍一切妻子眷屬財谷珍寶,於善說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於非家。既出家已,勤修正行,令得圓滿,於善法中生如是欲,名善法欲。云何正出家?謂即由此勝善法欲增上力故,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或受勞策所學尸羅,是名正出家。」

什麼是善法欲呢?

如果有人聽聞正法會後,獲得淨信後,就要依據正法而修行。在家裡就像居住在充滿灰塵的空間一樣,出家後則猶如虛空一樣沒有灰塵的煩擾。

因此,就要捨棄妻子、眷屬、財寶等世俗事務,依照佛陀教法和戒律,舍家而去,出家後要勤修正法,精進圓滿,在佛法中產生的修行願心,就是善法欲。

什麼是正出家呢?

就是在善法欲獲得了增上力,經過受戒儀式,受具足戒後就是正出家。

5、出家者的種類

佛教典籍中記載的出家人的種類非常多。略舉一二。

《大乘莊嚴論》卷十三〈行住品〉中說,出家有三種:

第一種:受人鼓動而出家

第二種:自己發心而出家

第三種:依附者變化而出家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謂中說,出家有二種︰

第一種:依據佛法而出家

出家後就是苾芻、苾芻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

第二種:依據惡法而出家

出家後就是外道、或全無衣,或壞色衣,或塗灰等增上外道。

6、二十六種人不許出家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三、二十四中說,二十六種人不得出家:

壞比丘尼淨行、賊盜住、越濟人、五逆、六種不男、太小、太老、截手、截腳、截鼻、盲、聾、啞、躄、鞭瘢、印瘢、拔筋、克筋、曲脊、王臣、負債、病、外道、兒、奴、身不具、陋色等。(待續)

相關焦點

  • 佛教和道教都有出家人,怎麼理解出家的行為,在家眾應該如何修行
    即使佛教後來傳入到中國,我們中國的士大夫還是不曾接受這種古印度的修行方式,尤其是出家,認為出家是種不孝的行為,後來因為歷朝歷代的努力,及其佛教本身也在不斷的吸收消化中國的文化,才使自身在中國扎了根。到底出家這種行為,是怎麼來的呢,這還得從古代印度的生活習慣說起。
  • 女子出家能依男眾法師剃度嗎?
    能見人根、觀其大行,見其宿罪今以盡度便得道者,急當度之。自非菩薩阿羅漢,不可度尼。』」」(CBETA, T24, no. 1475, p. 939, b4-8)佛告誡比丘,不要隨意度女人出家,因為女人心性善變,心志不堅。比如說,一下子高興起來,發心要出家,等到遭諸不順,又退失道心,變化不定。譬如水泡一起一滅,無有定性,令人難以調教。
  • 出家修行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很多人把「出家」想得太簡單了!
    我們習慣上將遁入空門的人稱為出家人,但是對於出家的本質是什麼卻沒有幾個人能懂。出家這一說法並非出自佛教,事實上它是古印度的一種傳統產物。在古印度佛教之前的主流宗教即婆羅門,其教義中將人的一生分為四大階段。
  • 出家功德贊!
    出家眾因有外在的出世形相,給人脫俗清淨的感覺,令人心生恭敬,無意中,就讓人與佛法結了緣。又因出家僧人能升座說法,利益群生,讓人知道有佛法、能夠修習佛法,並因而輾轉教化,小之得到人天果報,大之證得解脫聖位。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光明終不會有窮盡。所以,出家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即便一日一夜出家,都會為自己種下解脫的因緣。
  • 中國80後第一帥哥:這就是命,我果然還是出家了
    昨晚在開心網上看到個帖子,說的是「一個帥呆了的活佛」,尋原始出處,發現是天涯論壇,一個真的是帥呆了的80後(出生於1980年2月,還是童子之身,自稱從沒遇到過喜歡的人)——讓無數女性網友惦記的絕色美男,正式出家了。
  • 開示|出家人是靠誰養活的?
    在家居士護持三寶,哪怕整個廟是你蓋的,給出家人住,你仍然要恭敬三寶。有的人說,那我供養了出家人,出家人是靠我養。這個觀念就特錯了,出家人的福報,是釋迦佛給的。釋迦佛用一毫毛的功德,就足夠讓天下所有出家人吃飽住好了。反倒是,在家人要明白,福報是出家人給的。唐太宗問玄奘大師:「 我想供僧,但聽說許多僧人無有修行,應當如何?」
  • 出家日·文殊開示:不是剃了頭叫出家 在家也能出家
    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文殊住處·金色世界五臺山
  • 順治皇帝&出家
    佛門就是覺悟之門,入我佛門不得不覺悟,不得不清醒,不得不證悟無上菩提,但是佛門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入門的,入我佛門者,已於無量生無量劫前,曾經種下菩提聖因,今生才能得入佛門而修道。  難怪社會上的人,佛法聽不下去,觀念轉變不過來,硬繃繃,堅硬得不得了,實在值得寬恕與同情,因為過去無量劫或許沒有種下善根,當然佛法聽不下去,觀念轉不過來,這是理所當然的;社會上的人,還帶著強而有力的世間知識,這些世間知識障礙佛法,佛法稱為世智辯聰。  何謂世智辯聰呢?
  • 海濤法師的出家因緣
    我時常問神、通靈,我們不能說問神、通靈不準,它可能跟你說些過去世真實的事情,以及一些命運的事情,只不過沒有究竟,不能找到解脫之路而已。所以我常去算命,每次算命,都說我是出家人,我覺得很奇怪,還有一次,算命的說,你這個人是佛腳,怎麼還去結婚生子呢?問我要怎麼辦?為了這件事情我很煩,我就是不要出家啊!
  • 出家人是靠誰養活的?不要再誤解了!
    厚道的人,心思簡單,善良真誠,言而有信,重情重義,不喜歡玩心機,不喜歡佔便宜。厚道的人,老實本分,卻不笨,他們嘴上不說,心裡明白,知道錢財不如人品重要,明白利益沒有情義值錢。厚道的人,心不惡毒,對人真誠,實實在在,不給欺騙。不會甜言蜜語糊弄人,不會賠盡笑臉討好誰。實話實說不玩虛的,真心實意不玩假的。
  • 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您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報!
    ◇在家之人多諸煩惱,父母妻子恩愛所系。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得時守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遠離佛法。當作怨家惡知識想,應厭家垢,生出家心。無有在家修習無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無上道。——鬱伽長者經◇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
  • 佛教:關於出家都有好多種說法!看看你是哪一種?
    關於出家,有身出家、心出家、身心俱出家、身心俱不出家這四種說法。身出家,心不出家,有些人身體出家了,但心還貪戀世俗,那就是身出家,心不出家。不過身出家總比身不出家好。我們要看到,作為世間人,雖然世間也講身不出家,心可以出家,但是世間人身不出家,有幾個人能夠心出家的?天天在紅塵當中,說可以心出家,那未免有點自欺欺人。在講心出家的經典當中,代表人物就是維摩詰居士,他是真正的心出家。但是他是菩薩再來,是古佛示現的,是從淨土來的佛。我們誰敢講自己是古佛再來?
  • 海濤法師與出家前貌美如花的妻子座談,自述出家故事(催人淚下)
    我出家以後,她整個人都變瘦了!  出家前,為了要讓她同意我出家,特地買一輛好車給她開,讓她高興,少生我的氣,結果,車子才開兩天就生車禍,她打電話給我,叫我去處理,一見面就罵我:『都是你!都是你!就是因為在想你出家的事情,才會出車禍!』當時我靜靜的沒講話。還好,撞到一個學佛的人,那人問我太太:『我停在那邊你為什麼撞我?』她說:『我先生要出家,心裡不高興啊!』。
  • 一子出家,魔宮震動
    出家就是出煩惱之家、出生死家、出六道輪迴之家、出三界家、出染汙不淨家,現在分別敘述如下:  出家有五義:一、出煩惱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輪迴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汙不淨家。  煩惱(梵語klesa)差別相很多,煩惱是總稱,是看什麼煩惱來說,譬如子女不孝而生煩惱;失意的政客心生煩惱;夫妻感情不融洽而生煩惱;家境不如意而生煩惱;為家庭奔波而生煩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生煩惱;上班時上級主管施加壓力而生煩惱;兄弟姊妹、公婆與媳婦、親戚、不能協調,不易相處而心生煩惱;想要得的東西,因得不到而心生煩惱;若得到了這東西,欲捨棄而舍不掉心生煩惱;生離死別心生煩惱;與無緣的人相處
  • 出家的條件、程序和儀式是怎樣的?
    一個人要加入僧團,成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僅要符合一定的條件,而且還要履行一整套嚴格的程序和儀式。
  • 風水中的「十貴、十富、二十六怕」
    風水上的「十貴」,為九歌十訣之一,指有關龍、穴、砂,水的10種吉形。風水家以此歌訣來形容龍、穴、砂、水的10種上佳地形,不僅有利葬事,且其地可福富,歌曰:一富明堂高大;二富賓主相迎;三富降龍伏虎;四富木雀懸鐘;五富五山聳秀;六富四水歸朝;七富山山轉腳;八富嶺嶺圓豐;九富龍高抱虎;十富水口緊閉。
  • 允許他人或自己出家的功德原來這麼大!!
    (視頻5分10秒) 出家功德不可思議:一 人 出 家,九 族 生 天,一 人 得 道,雞 犬 生 天。金刀剃下娘生發,除去塵牢不淨身。圓頂方袍僧像顯,法王座下又添孫。    譬如一百個盲人,有一位明醫能將他們的眼睛全都治好,使他們頓然重見光明;又有一百人犯下挑眼的重罪,一個人有能力解救他們的罪罰,令其不致失去眼睛。    這兩人的福德雖然沒有限量,還是不如允許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福德巨大。
  • 宣化上人:我出家之後,專修這個法門
    ◎宣化上人 開示於  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  修行的秘訣,就是要少吃。為什麼?因為少吃少生慾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常樂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生菩提,生菩提就得解脫;得解脫就能任運自在、生死自在、智慧自在,總之,一切皆自在。這是修行人所必經的途徑,共勉之!
  • 悉達多太子當年是偷跑出家的?不,其中另有隱情
    佛陀當年可是得到父母同意才出家的。」但是後世為什麼會流傳說,當年悉達多太子是偷跑出家的呢?大藏經中有一部經,叫做《方廣大莊嚴經》,是唐代地婆訶羅三藏所翻譯的。經中的第六卷就詳細記載了當年悉達多太子出家前的詳細經過。「佛告諸比丘:菩薩於靜夜中作是思惟:『我若不啟父王私自出家,有二種過:一者違於法教,二者不順俗理。』既思惟已,從其所住詣父王宮。」
  • 南不許吃狗,北不許吃魚,北京禁吃的17種魚你認識幾種(附圖)?
    深圳5月1日起要禁吃貓狗肉,北京6月1日起要禁吃17種野生魚。老饕們大吃狗肉、任意吃魚,由此成為歷史。本文從飲食發展史角度,試著表述這件事情的意義,釐清以後該怎麼吃肉的思路,以獲得更為健康的飲食理念。為避免文章臃腫,北京禁吃的野生魚圖片和文中【附註】內容單列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