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見到出家人,都應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脫的形象。我們要恭敬這個解脫的形象。
在家人千萬不能有驕慢心,覺得自己懂得多,或者善事做得多,社會地位也高,看到出家人似乎不如他,就起了驕慢心。這個是不應該的,學佛是求解脫,不是求成就多。
僧人穿起這個衣服,代表的就是三寶,就是我們恭敬的對象。在家居士護持三寶,哪怕整個廟是你蓋的,給出家人住,你仍然要恭敬三寶。
有的人說,那我供養了出家人,出家人是靠我養。這個觀念就特錯了,出家人的福報,是釋迦佛給的。釋迦佛用一毫毛的功德,就足夠讓天下所有出家人吃飽住好了。反倒是,在家人要明白,福報是出家人給的。
唐太宗問玄奘大師:「 我想供僧,但聽說許多僧人無有修行,應當如何?」 大師開示說:「 崑山有玉,但是混雜泥沙;麗水產金,豈能沒有瓦礫?土木雕成的羅漢,敬奉就能培福;銅鐵鑄成的佛像,毀壞則會造罪;泥龍雖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須祈禱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須恭敬凡僧。」
《地藏十輪經》說,如果在末法時代,眾生都看不到佛了,突然有個人發瘋,把頭髮剃掉,穿起出家人的衣服,在街上走一圈。你說這個人功德大不大?佛說,大到不可思議。為什麼?出家人的形象,就是解脫者的形象。在家居士,不代表三寶,不代表解脫的形象。
供養三寶,是三寶給我們福報;花錢蓋廟建佛像,是自己給自己培養福報。是出家人對在家人有恩,要明白這一點。
所以下次你供養三寶時,要說:「感恩三寶,感恩師父給我培福的機會」。居士要這樣想:如果到邊地下賤的地方,連佛像佛廟,乃至出家人都沒有,要怎麼培三寶的福田啊?
所以能見到出家人,給我們結緣,要感恩出家師父。
不長的經文記載了佛陀帶著阿難陀尊者在乞食途中度化王族兄弟毗羅羨那王子出家的故事。王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天萬緣放下,出家修道。過了一天一夜的清淨生活。
後來,佛陀告訴王族兄弟的家人,毗羅羨那王子由於一天的出家功德,死後升到了天界,成為一個天子,享受多世天人的快樂,將一直在欲界天、色界天來迴轉世。並在世間沒有佛法的時候降生人間富貴之家,出家一天的功德又促使他在三十多歲時棄世修行,最終證得闢支佛果。故此可見,出家功德不思議,無量無邊無法摧毀。經論中說出家的布施勝於一切布施。雖然出家人不一定像農民、工人、商人一樣,在社會上從事生產、流通,但實際上,卻在改善整個人類社會乃至一切眾生的心理和精神。出家僧眾若具有淨戒和聞思修行的功德,就可以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