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家,有身出家、心出家、身心俱出家、身心俱不出家這四種說法。身出家,心不出家,有些人身體出家了,但心還貪戀世俗,那就是身出家,心不出家。不過身出家總比身不出家好。我們要看到,作為世間人,雖然世間也講身不出家,心可以出家,但是世間人身不出家,有幾個人能夠心出家的?天天在紅塵當中,說可以心出家,那未免有點自欺欺人。
在講心出家的經典當中,代表人物就是維摩詰居士,他是真正的心出家。但是他是菩薩再來,是古佛示現的,是從淨土來的佛。我們誰敢講自己是古佛再來?在紅塵當中不受染汙,猶如火中生蓮一樣,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是聖人才有這種能力、資格。所以身不出家心能出家的人,不是我們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普通人可以身出家,即使心還沒有出家。
但是身出家了,也可以斷除很多紅塵世俗染汙,對於個人來說也是一種功德利益。所以,從根本講,只要你出家了,就有功德利益。《出家功德經》有云:若有為留難者,為做留難者,即斷佛種。「做留難」,就是阻止人家出家,這個就是斷佛種。別人發心出家,我們不能去障礙人家出家。出家的人就知道,想出家是不容易的,是要破除很多障礙,就像從牢獄裡面衝出來一樣。
有很多人出家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有人出了家,還被拉回去了,像印光大師就是這樣,歷史上這樣的人物都很多,現實當中也很多。還有些人出了家,不得已又回去了,不一定是被別人拉回去,是自己回去了。走上出家這條道路是不容易的,衝出牢獄之家,這需要勇氣,也需要因緣,還需要福報。所以有人發心出家,即使你不一定贊成他,但也不能阻止他,隨他個人因緣。
至於他能否出家,到哪裡出家,隨他個人因緣,只要有人能成全他,因緣成熟了,就出家了。出家是好事,總比不出家好。當然,並不是說出家是好事,就鼓勵大家都出家,也不是這樣的。像印光大師就比較謹慎了,在當時那種特殊的時代因緣下,他幾乎都不主張出家。他並不是在反對「出家」這種行為,而是因為眾生根機、時代因緣不同,不主張盲然、隨意、無保障的出家。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好一點,外部環境好一些,但是也不是好到隨便每個人都可以出家的。也不是說每個人都適合出家這條道路。當然也不用去阻止,由自己抉擇,由因緣決定。能出家是個人的因緣,出不了家,也是個人的因緣。如果確實想出家,有條件出家,也適合出家的,自然會成全得比較多一些。若能放人出家,功德無量,譬如四天下,滿中羅漢,四事供養近一百年,不如有人為涅槃故,於一日一夜出家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