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眾因有外在的出世形相,給人脫俗清淨的感覺,令人心生恭敬,無意中,就讓人與佛法結了緣。又因出家僧人能升座說法,利益群生,讓人知道有佛法、能夠修習佛法,並因而輾轉教化,小之得到人天果報,大之證得解脫聖位。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光明終不會有窮盡。所以,出家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即便一日一夜出家,都會為自己種下解脫的因緣。
作為一個弘法利生的寺院,都有僧寶的住持,所以,欲令佛法住世,我們也當發起出家的心。哪怕你出家一天、十天,一個月、三個月,帶給你自身的利益、帶給這一方眾生的利益、帶給天下人的利益都是無量無邊的!
宋仁宗御題贊僧賦
夫世間最貴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作如來之弟子,為先聖之宗親。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白鹿銜花,青猿獻果。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炎熱;秋睹清風明月,星璨光耀;冬觀雪嶺山川,蒲團暖坐。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假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板響雲堂赴供,鐘鳴上殿諷經。般般如意,種種現成。生存為人天之師,末後定歸於聖果矣。
偈 曰:
空王佛弟子,如來親眷屬。
身穿百衲衣,口吃千種粟。
夜坐無畏床,朝睹彌陀佛。
朕若得如此,千足與萬足。
【出家功德偈】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
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無常,
舍俗入泥洹,希有難思議。
皈依大覺尊,能度三有苦,
亦願諸眾生,普入無為樂。
【出家剃度偈】
毀形守志節,割愛無所親,
棄家入聖道,願度一切人。
大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廣度諸眾生。
【出家之勝】
孔雀雖有色嚴身,
不如鴻雁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
不如出家功德勝。
【出家之樂】
閒坐林樹間,寂然滅眾惡。
恬澹得一心,斯樂非天樂。
人求富貴利,名衣好床褥。
斯樂非安隱,求利無厭足。
納衣行乞食,動止心常一。
自以智慧眼,觀知諸法實。
種種法門中,皆以等觀入。
解慧心寂然,三界無能及。
出 家 功 德
在家之人多諸煩惱,父母妻子恩愛所系。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得時守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遠離佛法。當作怨家惡知識想,應厭家垢,生出家心。無有在家修習無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無上道。
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
——出家功德經
居家生業,種種事務,若欲專心道法,家業則廢;若欲專修家業,道事則廢。不取不舍,乃應行法,是名為難。若出家離俗,絕諸忿亂,一向專心,行道為易。
——大智度論
設滿恆沙界珍寶供養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靜。
——大寶積經
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無量……是故佛說出家功德,高於須彌,深於大海,廣於虛空。
——賢愚因緣經
若復有人歸佛出家,功德有十。云何為十?一遠離妻室,二染欲不貪,三愛樂寂靜,四諸佛歡喜,五遠離邪魔,六近佛聽法,七遠離三惡,八諸天愛敬,九命終生天,十速證圓寂。如是十種功德,歸佛出家獲如斯報。
——分別善惡報應經
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受菩提記,坐金剛座成正覺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難,能持戒者是真出家。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無量過患故,出家無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礙,出家者無障礙;住家者攝受諸垢,出家者離諸垢;住家者行諸惡,出家者離諸惡;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除塵垢處……
——文殊師利問經
聽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羅為水,洗結使之垢,能滅除生死之苦,為涅槃之因;以毘尼為足,踐淨戒之地,阿毘曇為目,視世善惡,恣意遊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義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勝。
——賢愚經
聞說出家心生歡喜,功德無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於須彌,深於巨海,廣於虛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菩薩本生鬘論
居家憒鬧,多事多務,結使之根,眾惡之府,是為甚難;若出家者,譬如有人出在空野無人之處,而一其心,無思無慮,內想既除,外事亦去。
——大智度論
宋仁宗皇帝御題贊僧賦:「夫世間最貴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作如來之弟子,為先聖之宗親。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白鹿銜花,青猿獻果……」
順治皇帝贊僧詩:「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身難。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提。個個都是真羅漢,披搭如來三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