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您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報!

2021-02-24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

◇在家之人多諸煩惱,父母妻子恩愛所系。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得時守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遠離佛法。當作怨家惡知識想,應厭家垢,生出家心。無有在家修習無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無上道。——鬱伽長者經

◇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出家功德經

◇居家生業,種種事務,若欲專心道法,家業則廢;若欲專修家業,道事則廢。不取不舍,乃應行法,是名為難。若出家離俗,絕諸忿亂,一向專心,行道為易。——大智度論

◇設滿恆沙界珍寶供養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靜。——大寶積經

◇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無量……是故佛說出家功德,高於須彌,深於大海,廣於虛空。——賢愚因緣經

◇若復有人歸佛出家,功德有十。云何為十?一遠離妻室,二染欲不貪,三愛樂寂靜,四諸佛歡喜,五遠離邪魔,六近佛聽法,七遠離三惡,八諸天愛敬,九命終生天,十速證圓寂。如是十種功德,歸佛出家獲如斯報。——分別善惡報應經

◇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受菩提記,坐金剛座成正覺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難,能持戒者是真出家。——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無量過患故,出家無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礙,出家者無障礙;住家者攝受諸垢,出家者離諸垢;住家者行諸惡,出家者離諸惡;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除塵垢處……——文殊師利問經

◇聽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羅為水,洗結使之垢,能滅除生死之苦,為涅槃之因;以毘尼為足,踐淨戒之地,阿毘曇為目,視世善惡,恣意遊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義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勝。——賢愚經

◇聞說出家心生歡喜,功德無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於須彌,深於巨海,廣於虛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菩薩本生鬘論

◇居家憒鬧,多事多務,結使之根,眾惡之府,是為甚難;若出家者,譬如有人出在空野無人之處,而一其心,無思無慮,內想既除,外事亦去去。——大智度論

相關焦點

  • 農曆二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
    偉大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在這一天發大願、大菩提心,決心出家修行,為大眾尋求究竟的解脫之路。本篇文章,小編就帶著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關於佛陀一生的軌跡。同時也祈願大眾吃素放生、誦經念佛,以感念佛恩,牢記佛陀教誨,廣作功德、依教奉行,早日離苦得樂、同證菩提。祈願正法久住、利樂有情、國泰民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陀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並非虛構。
  • 農曆二月初八,恭迎釋迦摩尼佛出家日
    農曆二月初八(2020年3月1日)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吉日,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諸佛皆示現出家而成佛道。悉達多太子出家因緣釋迦牟尼佛,佛教創始人,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出家前,在宮廷享受錦衣玉食,過著不知人間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門遊行中,卻發現和宮中不同的世間百態:他看到人們因衰老而形容枯槁,步履蹣跚;因患病而備受折磨,奄奄一息;
  •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今天是2020年1月2日,農曆臘月初八,是民間傳統節日臘八節,同時也是佛教重大節日——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祈願大眾吃素誦經念佛,布施放生持戒,廣做功德、利樂有情。其實,民間臘八節的由來與佛教有著重大的關係。
  • 出家日·文殊開示:不是剃了頭叫出家 在家也能出家
    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文殊住處·金色世界五臺山
  • 農曆四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祈願大眾吉祥!
    明天是4月30日,農曆四月初八,是佛教裡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釋迦牟尼佛的誕辰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大眾當吃素放生、誦經念佛、廣行布施,祈願世間諸災不生、眾生吉祥安康。本篇文章,小編就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關於佛陀的生平,希望大家能有所受益。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文殊菩薩乃七佛之師,法王長子。其銳利的智慧,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值此殊勝功德日,願大家廣發善心、廣行善業,盡力行善、吃素、放生、供燈、持咒、誦經,開啟智慧,究竟圓滿,南無大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因憐眾生迷自性,特輔釋迦振玄綱。
  • 為什麼佛菩薩有誕生日 出家日 成道日
    佛菩薩為什麼會有誕生日,出家日和成道日三個紀念日呢?這有兩大原因,一是更多的紀念諸佛菩薩,感激他們不斷的救苦救難;增加世人與佛菩薩親近接觸的機會,加深眾人對佛菩薩的了解,緊密眾人與佛菩薩的關係,讓更多的人了解、親近佛菩薩。
  • 農曆8月22恭迎燃燈古佛聖誕|祈願眾生慧光增長 愚暗破除
    恭迎燃燈古佛聖誕 | 祈願眾生慧光增長 愚暗破除2020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廿二)是燃燈古佛聖誕日。燃燈佛,俗稱燃燈古佛。梵文音譯提和竭羅,《瑞應經》譯作錠光佛,《大智度論》則譯作燃燈佛。乃三世佛中過去佛。燃燈古佛與娑婆世界緣深燃燈佛,又叫定光如來、普光如來,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
  • 允許他人或自己出家的功德原來這麼大!!
    布施的福報有極限,而出家的福報卻無量無邊。    因為,出家功德可以滅魔眾眷屬、增上佛種、摧滅惡法、長養善法,滅除罪垢、興建無上福業。    所以,佛說出家的功德,比須彌山還高,比大海還深,比天空還廣闊。
  • 開示|出家人是靠誰養活的?
    在家居士護持三寶,哪怕整個廟是你蓋的,給出家人住,你仍然要恭敬三寶。有的人說,那我供養了出家人,出家人是靠我養。這個觀念就特錯了,出家人的福報,是釋迦佛給的。釋迦佛用一毫毛的功德,就足夠讓天下所有出家人吃飽住好了。反倒是,在家人要明白,福報是出家人給的。唐太宗問玄奘大師:「 我想供僧,但聽說許多僧人無有修行,應當如何?」
  • 海濤法師的出家因緣
    因為,我每天忙著賺錢、喜歡被人叫董事長、忙著照顧家庭,夫妻間雖然感情不錯,不過還是有種種困擾,人究竟是嚮往自由的。從小,我就很喜歡魚,很喜歡看魚,看魚在水裡邊遊來遊去很自由。也很喜歡釣魚,但是不喜歡吃魚。那時,看到這句話,非常羨慕,就開始深入,每天跑到慧日講堂看書、拜那尊站著的佛像。   我同修(太太)的表哥已經學佛很久了,他設了五個佛堂。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出家日,若學做觀音,離不開這3點!
    01 為何觀音菩薩有三個紀念日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出家日。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有三個紀念日呢?「出生」在世間代表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在佛法中代表者光明智慧的出現。古人說,「聖者不出,萬古長夜」。
  • 順治皇帝&出家
    假使我們的福報比較差,條件不充足,應當生大慚愧心,人身實在難得,佛法實在難遭難遇又難聞;所以,既然得到了人身,就要好好的把握人身,好好的學佛,為證成無上菩提而精進。光陰總是會過去的,人總是會老的,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開;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這就是顯露世間的無常,生生滅滅,虛幻不實,了不可得,因此,人世間再美好的話,美好當中總是會有缺陷的,中外古今,一切聖哲,乃至凡人,必然也同樣要經過生老病死的憂患,誰也奈何不了的事實。
  • 海濤法師與出家前貌美如花的妻子座談,自述出家故事(催人淚下)
    那時,看到這句話,非常羨慕,就開始深入,每天跑到慧日講堂看書、拜那尊站著的佛像。  我同修(太太)的表哥已經學佛很久了,他設了五個佛堂。那時他做生意很賺錢,後來大家一起又投資砂石廠,又賺了很多錢,不過,那實在不是靠努力來的,而是賺得莫名其妙,是一種福報的結果。他剩下的錢都拿去蓋房子,最頂樓的樓層都留起來,闢建為佛堂,讓人念佛、拜佛。
  • 【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
    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八個階段。「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內容,又是釋迦牟尼「一代時教」的起點,亦稱「八相示現」。據傳,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早已成道,為了度化眾生,化身「示現」八種相狀,應時對機地降生人間。《佛本行集經》等詳其事,介紹「八相」的內容。
  • 出家功德贊!
    出家眾因有外在的出世形相,給人脫俗清淨的感覺,令人心生恭敬,無意中,就讓人與佛法結了緣。又因出家僧人能升座說法,利益群生,讓人知道有佛法、能夠修習佛法,並因而輾轉教化,小之得到人天果報,大之證得解脫聖位。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光明終不會有窮盡。所以,出家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即便一日一夜出家,都會為自己種下解脫的因緣。
  • 【香光影視】海濤法師與出家前貌美如花的妻子座談(附海濤法師出家因緣)
    而他們的出家因緣各不相同,有的出胎即素,自小出家;有的前半生風流倜儻,後半生卻與青燈古佛為伴;有的遇挫折坎坷,看破放下.無論怎樣,他們都是偉大的。以下這段視頻我們來看看當代弘法大德海濤法師與出家前妻子及其兒子的座談,文字版為您奉獻的是海濤法師自述出家因緣,您會感受到海濤法師的無邊大愛。
  • 曾經參加《偶像練習生》的黃書豪出家了?原因曝光!
    也有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好端端的要去出家呢?主要得根據每個國家的民俗來看待了解。因為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在泰國,男子結婚前一段時間或者二十歲左右要做一次僧人,出家一次,表示以屆成年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情,而且還可以磨礪性子。當然了,不是真正的出家,不是會一直做個僧人,只是一段時間而已。
  • 佛教和道教都有出家人,怎麼理解出家的行為,在家眾應該如何修行
    即使佛教後來傳入到中國,我們中國的士大夫還是不曾接受這種古印度的修行方式,尤其是出家,認為出家是種不孝的行為,後來因為歷朝歷代的努力,及其佛教本身也在不斷的吸收消化中國的文化,才使自身在中國扎了根。到底出家這種行為,是怎麼來的呢,這還得從古代印度的生活習慣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