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2020-12-11 騰訊網

柏林戰役是蘇德戰爭中蘇軍以攻克第三帝國首都柏林為目標發動的大規模進攻戰役,為了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蘇軍統帥部集結了三個方面軍約250萬人的龐大兵力,由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三大名帥分別率領,由北、東、南三面向柏林及柏林以西的德國腹地實施突擊,摘取搗毀法西斯巢穴的最後榮譽。

■1945年4月奧德河前線的蘇軍炮兵陣地。

以希特勒為首的德軍統帥部在窮途末路之際,依然糾集了80~100萬部隊,在柏林以東的奧德河西岸布防,妄圖阻止蘇軍的攻勢,做困獸之鬥。參與柏林防禦戰的德軍部隊主要分為三部分,即由海因裡希大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主力是第9集團軍和第3裝甲集團軍)、由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左翼集團(主力是第4裝甲集團軍及第12集團軍)和由雷曼中將(後為魏德林上將)指揮的柏林衛戍部隊。

■1945年春季,柏林市民被動員起來在市區修建防禦工事和布設路障。

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很清楚只有在柏林外圍的阻擊取得成功,才能保住柏林,因此在兵力部署上幾乎所有正規野戰部隊全都派往柏林以東的防線上,而在柏林市內沒有一個完整的陸軍師或黨衛軍師,實際上在戰役打響時柏林市內的衛戍部隊實力相當虛弱,有資料顯示僅有約40000人左右,而且其中正規部隊非常少,只有「大德意志」團、黨衛軍「警衛旗隊」等衛戍部隊的留守單位和零星的後方部隊,更多的是由警察、希特勒青年團員、人民衝鋒隊等組成的非正規部隊。在柏林戰役初期,柏林衛戍部隊中最強大的部隊是空軍第1高射炮師,掌握著柏林城區的巨型防空塔和大量高炮陣地。

■動物園防空塔上的105毫米高射炮,到1945年時已經更換為威力更大的128毫米雙聯裝高射炮,是柏林衛戍部隊手中最強大的火力。

不僅如此,柏林衛戍部隊的指揮也很混亂。當時柏林市區被劃分為九個防區,其中市中心的政府區為Z區,由黨衛軍準將蒙克指揮的數千黨衛軍部隊防守,他們直接聽命於希特勒本人,不歸柏林衛戍司令指揮。Z區周圍的A-H防區分別任命一名防區司令,軍銜從中校到少將,但他們大多缺乏作戰經驗,手下也只有少量正規部隊可以指揮,而佔據衛戍部隊大部分非正規單位,包括警察、普通黨衛隊、希特勒青年團和人民衝鋒隊的指揮權卻被以戈培爾為首的納粹黨大小頭目們掌握著。因此,柏林衛戍區的防禦部署相當糟糕,城區及城郊的防禦陣地構築和各類障礙物的設置都遠遠低於預期,大部分橋梁也沒有被炸毀,軍備部長施佩爾從中作梗,使希特勒下達的破壞命令被打了折扣。

■列隊接受檢閱的人民衝鋒隊,他們裝備低劣,幾乎沒有訓練。

在戰役開始後,蘇軍主力經過激烈戰鬥突破了德軍的奧德河防線,「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左翼兵團均遭到重創,由於蘇軍突破防線後快速向縱深推進,導致柏林城外的很多德軍部隊的後路被切斷,無法向城區撤退,只有少數守軍撤到城內,加入了衛戍部隊行列。有資料顯示,當柏林巷戰開始時,柏林城內的德軍部隊大約有85000人左右,其中包括45000人的正規軍和約40000人的非正規軍。正規部隊主要來自第20步兵師、第9傘兵師、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第18裝甲擲彈兵師和「慕欽堡」裝甲師,它們大多在外圍戰鬥中蒙受了很大損失。這些部隊得到了第1高射炮師的火力支援,此外大量人民衝鋒隊、希特勒青年團員、普通黨衛隊、警察部門的零星部隊也投入到與蘇軍的巷戰中。不過,也有資料顯示,在巷戰階段至少有12~15萬德國人參戰。

■在戰火中變得面目全非的柏林國會大廈,在這座建築物頂部升起的紅旗被視為蘇軍最後取得勝利的標誌。

相比柏林城內的殘兵敗將和烏合之眾,蘇軍攻城部隊要強大得多,據統計至少有150萬蘇軍部隊從四面八方湧入柏林城內。不過,在殘酷的巷戰中,佔據絕對優勢的蘇軍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當戰役結束時,蘇軍至少有75000人陣亡,超過30萬人受傷。擔負主攻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傷亡率均在20%以上,而德軍至少有10萬人陣亡,另有17.5萬平民殞命,而雙方的實際傷亡數字可能還要更高。所以說,柏林戰役的勝利是用屍體堆積起來的,這並不誇張。

相關焦點

  • 蘇聯這麼強大,德國為什麼還要發起蘇德戰爭?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五百五十萬軍隊,對蘇聯進行全面攻打,蘇德戰爭爆發。德國引以為傲的閃電戰也就在這時失效,戰無不勝的德軍就此全盤皆輸,最後被蘇聯反攻柏林。怎麼看德國都是處於劣勢,蘇德戰爭的結局也印證了這一點,德國被強大的蘇軍硬生生拖垮。此外,兩國在1939年8月籤署了互不侵犯條約。既然是同盟國,為何還要愚蠢的開戰?其實,希特勒有苦難言,當時不打也是不可以的。來看看當時蘇烈在做什麼。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裡,德國軍隊連續攻克基輔、明斯克等重鎮,迅速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裡。而蘇聯軍隊則節節敗退,軍心渙散。不久後,德軍各個方面的部隊都開始朝莫斯科進發,蘇聯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 對於蘇聯來說,莫斯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捍衛國都,史達林下令實行了「堅壁清野」戰術。
  • 蘇德戰爭真相:蘇聯憑一己之力單挑整個歐洲!
    戰爭結果是英國空軍損失飛機1744架,飛行員1542人。德國空軍損失飛機1977架,飛行員2585人。不列顛空戰期間英國空軍挾勝利餘威,於1940年8月25日出動81架轟炸機空襲柏林,作為報復。儘管空襲造成的物質損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極大地震撼了德國。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軍又兩次空襲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體會到了戰爭。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結盟,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 蘇德戰爭的中流砥柱T34坦克,為何二戰結束後就被T54代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車幾乎橫掃整個歐洲,在蘇德戰爭中,蘇聯傷亡慘重,但是最後在衛國戰爭中蘇聯人阻止住了德軍的步伐。衛國戰爭的勝利除了蘇聯的氣候因素寒冷外,蘇聯的T-34坦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T-34坦克是蘇聯在二戰中的主戰坦克,素來以經濟實惠著稱,在蘇德戰爭中蘇聯生產了多達6萬輛T-34坦克,成了蘇德戰爭勝利的中流砥柱。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款戰功顯著的坦克在二戰末期其地位就被T-44坦克威脅,二戰結束後很快就被T-54坦克代替。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而就在哥得哈格·海英裡希中將包括德軍前線容克貴族軍官等德國最後精英,在全力以赴準備作決死一戰時,希特勒在幹嘛呢?,戈林,希姆萊,戈培爾等德國主要人物在幹嘛呢?劇情上演就宛如唐朝時期安史之亂的洛陽戰役一樣,希特勒沒有忙著逃跑,而是忙著與自己情婦在享樂之後,決定自殺,戈林為了自保決定向盟軍投降,條件是讓盟軍在戰後,讓他成為德國總統,希姆萊則是認為大勢已去準備逃跑,戈培爾到死都要拉上一群無辜平民進行陪葬,讓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訓練的人,向蘇聯人發起自殺衝鋒,作為德國宣傳部長沒有,類似於蘇聯一樣進行戰爭動員令宣傳,為德軍前線官鼓舞士氣,而是在做毫無意義的變態掙扎,
  • 1944年7月底,蘇德圍繞華沙的爭奪戰打響了,史達林卻另有打算
    華沙之戰態勢 7月18日從1944年夏天開始,蘇軍最高統帥部就確定了對德國首都柏林實施最後的決定性攻勢的決心。而在這一宏圖中,華沙在整個軍事計劃中只是扮演了一個從屬角色。誠然,奪取普拉加區被列為一個有高度優先權的目標,應該在8月的第一周儘快達成,但是在那之後,並不指望繼續渡河攻打華沙舊城區。
  • 1945年,蘇聯紅軍為何獨自攻佔柏林?艾森豪是關鍵
    1945年蘇軍攻佔柏林國會大廈 那麼,在二戰後期,盟軍進攻德國時,蘇聯紅軍為何獨自攻佔柏林呢? 首先、柏林會戰前的各方局勢 蘇聯方面:蘇聯在1945年打到德國境內,是蘇德戰爭的結果,此時的德軍主力仍在與蘇軍戰鬥,蘇聯在蘇德戰爭最後階段越打越猛,從史達林格勒一直打到離柏林還有100多公裡的地方。
  • 他是一戰功臣身居要職,最後卻成為羅馬尼亞最大的叛國者
    他在擔任內閣大臣後,立即將卡羅爾二世趕下臺,並把羅馬尼亞納入納粹德國的戰爭體系。蘇德戰爭爆發後,安東尼斯庫又將幾十萬羅馬尼亞青年送到蘇德戰場上充當德軍的炮灰。安東尼斯庫對羅馬尼亞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1946年5月17日,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開庭審判羅馬尼亞最大的民族敗類揚·安東尼斯庫。法院最後以叛國罪、屠殺人民罪判處安東尼斯庫死刑。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強大,才能踏遍半個歐洲,把蘇聯打得崩潰?
    一戰和二戰都曾是德國挑起的,對於一戰中的德國來說,其挑起一戰的原因很簡單,縱觀人類的整個發展歷程,歷史規律或許就是這樣,新興帝國在崛起以後,就想著要打破老牌帝國的壟斷,因此不斷爆發戰爭。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發展再一次的陷入僵局,則德國不得不選擇貿易擴張,即去搶奪其他國家所有的國際市場,戰火就這樣被點燃了,處於長年累月的壓迫之下的德國在戰爭打響之時就向世人展示了其可怕的戰鬥力,歌舞昇平的法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犧牲品。
  • 攻克柏林,德國卻要求送投降書到跟前籤字,朱可夫:讓他們到這籤
    於蘇德二國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一戰,便是柏林之戰。這次戰役不僅對蘇德來說意義重大,對整個二戰來說,也 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作風不當的軍隊,都不會做出很好的成績。而朱可夫手下的士兵則不同。在柏林戰爭剛剛開始時,朱可夫對這次戰爭的勝利 有十足的把握, 並將這場戰爭看得非常簡單。
  • 二戰蘇德戰爭,古德裡安跟著閃擊戰大起大落,屋漏偏逢連陰雨
    由於古德裡安經歷過一戰,親眼目睹了坦克在一戰戰場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在英國進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他對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又有了質的認識。他提倡,當其它兵種只有與坦克保持相同速度和進攻能力時,坦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威力。而在諸兵種作戰中,坦克應該起主導作用,其它兵種要根據坦克的需要行動。基於這一認識,德軍將坦克從配屬位置上升到主導位置,組建多兵種合成的裝甲師時,坦克被推到了前臺。
  • 藏在二戰軍服中的秘密:39歲蘇聯女坦克手的最後一戰
    這一戰,成了奧克佳布裡斯卡婭的最後一戰,戰鬥中,跳出坦克的女英雄被彈片擊穿了眼睛,導致腦部嚴重受損。3月15日,這名勇敢的女坦克手離開了人世。當她駕機歸來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奧克佳布裡斯卡婭駕駛的T-34型坦克1944年1月17日,在距離克倫基火車站12公裡遠的地方,奧克塔波斯卡婭所在的坦克部隊停下來準備最後的進攻,而這也將是奧克塔波斯卡婭的最後一戰。
  • 柏林最終較量,德軍到底如何布防?蘇軍老兵:戰鬥太激烈不想回憶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一年,也到了最後的關頭。柏林,德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第三帝國的中樞大腦,在盟軍眼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既然作為帝國的中樞,希特勒的黨衛軍在柏林建造了堅固的工事,嚴密的巷戰防禦體系,在柏林還有成千上萬的希特勒青年軍。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二戰蘇德戰爭,對蘇軍來說,史達林格勒會戰是個意外的收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吉林一座「空城」:七成房屋無人居住,夜晚街道鮮有人跡
    文/阿琦的旅行日記(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天涯海角由風景伴我人生在世,不過短短數十載,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他應當做以及想要做的事情。在我們周邊的大多數人中,都只做到了應當做的事情,甚至於有的人連應當做的事情都難以做到,而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而擱置下來。只能在很久之後自己年紀漸長、面容蒼老的時候,慢慢回憶起過往而覺得嘆惋。
  • 柏林是一座電影院
    「The whole city is a cinema(柏林是一座電影院)」是某年柏林電影節的宣傳語,適用於柏林的每一天。《柏林蒼穹下》《再見列寧》《竊聽風暴》《啊,男孩》《柏林我愛你》……一部部以柏林為主題或在此取景的電影,呈現了一張張迥然不同的城市切片。電影融入柏林日常生活的同時,柏林也在反哺予世界一個孕育尖銳對話、激發靈魂碰撞、探討反思創作的輿論場。
  • 一戰老艦打響二戰第一炮,活成德軍最長命戰列艦,後被蘇軍當靶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生命財產損失最大的戰爭。如果把戰場比作舞臺,戰爭比作戲劇,那麼每一名軍人、每一支部隊、每一件武器都是舞臺上的角色和道具,而為二戰這場史上最宏大的戰場大劇打響開幕第一炮無疑是露臉揚名的大好機會。然而,贏得這一角色的並不是什麼王牌部隊或是新型武器,而是一艘服役超過30年的老式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