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現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
這是一個17歲才上學的垃圾場女孩的真實故事,別人讀到的是勵志,而她自己卻說:這不是重點。
讀完這本登陸紐約時報暢銷榜80周+的《你當像鳥飛過你的山》,我沒有振奮,而是有些心塞。
這本書是塔拉的的處女作,也是講述的她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本書創下出版界奇蹟,上市第一周便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仍然持續高居榜單前列,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塔拉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全球37種語言譯本,讀者口口相傳,甚至在當時中文版尚未出版的時候,英文原版就已在豆瓣擁有9.0的高分。
這是一本什麼書?為什麼能夠獲得這麼大的反響?
比爾·蓋茨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這本書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當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度以為我看到的是一本勵志書,但很快我就發現我錯了,這哪是勵志故事,這本書要和我們講述的是所有人都在講的話題——改變
出生在「垃圾堆」的女孩,17年沒有讀過書,靠什麼逆襲成劍橋博士?
塔拉出生在美國的山區,家裡一共有7個孩子,他們出生之後也沒有證明,也沒有注射過疫苗,生病了也不去看醫生,當然也從沒上過學。
塔拉是這7個孩子當中最小的一個,17歲前從來沒有讀過書,一直就是幫著父母工作,而偏偏她父母的觀念又和常人不同:父親非常的固執,不讓看醫生不讓讀書,覺得女人就應該待在家裡;母親一切以父親的意見為主;哥哥肖恩更是對塔拉進行殘酷的虐待,罵塔拉和外邊的「妓女」一般
就是一個這樣的家庭,讓塔拉從小就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腦震蕩、燒傷、被哥哥把頭按在馬桶裡暴打等等,而也正是哥哥這種無理的暴行,點燃了塔拉離開這個家的導火索。
塔拉有一個哥哥叫做泰勒,泰勒與其他的孩子不一樣,他安靜認真,喜歡讀書整理,離家出走後,上了大學的泰勒,卻更像是這黑暗中的一束光,也只有他和塔拉說:「是時候離開了,塔拉,你待得越久,離開的可能性就越小。」
於是,17歲的塔拉,第一次有了人生的方向,她開始偷偷的進行自學考試。
而就是憑藉想要逃離這個家的毅力和信念,塔拉意外的收到了入學通知書,從此,塔拉進入到了一個她完全沒見過的新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原先的那些被父親所不允許的事情:比如穿短裙、喝咖啡、塗口紅,都成了正常的事兒。她曾經以為,自己的人生離不開大山,她會像母親一樣,十幾歲結婚,然後和丈夫在山裡蓋間房子,成為一個順從的妻子。
直到闖入這個新世界,她突然發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原來如此偏執。
她選擇「殺死」過去的自己,用教育重生
清醒過來的塔拉,不僅從不及格生成為全優生,還獲得了去劍橋大學交換的機會,繼而在那裡攻讀碩士,又成為哈佛大學訪學者,最後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逃離大山的她,用教育打開另一個新世界,更打碎了自己的愚昧、固執、狹隘,最終走向理性、寬厚、包容,迎接重新照進生命中的光。
她選擇「殺死」過去的自己,涅槃重生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比爾·蓋茨專門邀請塔拉對書中內容進行一次訪談,並坦言:我的自學能力在她面前不值一提。
對自己取得的成就,塔拉在書中也只是輕描淡寫。她說自己不想成為勵志美國夢的化身,教育改變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間劃出難以修復的深深裂痕。
可是現實就是現實,沒有人能夠一直陪在你的身邊,誰也不可能把自己永遠的鎖在舒適溫暖的小木屋裡,真正能夠救贖你的人,永遠是自己。
或許你曾經屬於一座山,但不代表那座山就是你。你只屬於你自己,你要建造自己的山。
書中印象最深那句「無論你成為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劍橋,而是在於你自己。你就是黃金。」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一千個人來讀,可以有一千種不同的理解。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就像作者,經歷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我們的一生就是在自我重塑,永遠要做勇敢的自己。
其實真正的教育不是獲得光鮮的學位,而是喚醒人的靈魂,擺脫舊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飛鳥一樣,讓教育化為翅膀,飛往生命中真正屬於自己的山。
全書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