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讀過的那些書

2020-12-16 讀書人李小嘒

又到年底了,不寫點什麼仿佛對不起過去的300多天。從小沒讀過什麼書,也沒什麼技巧和好習慣,每次看到人家出口成章、才華橫溢,都想把自己的腦子變成AI智能資料庫。這不,缺什麼補什麼。2019年又補了一些書,且梳理一下吧!

1月

1月份學校放假了,陪孩子在家補了少年時期沒讀過的書。最驚豔的是彼得潘了,飽受爭議的MJ最喜歡,到2019年我才讀了這本書,真羨慕我家小朋友,一出生就有書讀。

《詩經》也是第一次讀,像這種書,讀第一次總是很難的,因為年代久遠的用詞方式,讀起來太難get到傳說中的美。但讀進去還是略微可以領會一二的。書是我老公高中時候買來落灰用的,已經落灰幾十年了,年紀增長也不光是有壞處的,比如,到了我們這個年紀,讀《詩經》,在不能完全理解的前提下,仍然能夠get到這本經典的樸素之美。

當時在追劇,著急看結局,還追看了《知否》。現代人寫的古代人的書,總會有現代人的意識形態穿越回去,放鬆一下蠻好的。

2月

2月份假期還沒結束,你也看到了,和小朋友一起補童書沒結束。《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地球》也是補了童年的虧缺,知道我想像力為什麼如此枯竭了,在萌芽階段就沒營養過,所以就夭折唄。

《怪屋》和《螢火蟲》這三本是在書店的盲盒裡買到的,當時書店做活動,每一個盲盒裡有三本書,盒子的封面有一句話,不記得被什麼話打動了,買到家還挺驚喜的。

《怪屋》是阿婆一貫的風格,娓娓道來的推理還蠻過癮的。《螢火蟲小巷》這兩本看得我淚眼婆娑,兩個女生之間生生死死的友誼讓人感動,現在還能回憶起深呼吸時哭的直抽抽。

2月份接下來就集中補三毛的作品了,曾經被朋友說沒有青春。好吧,我承認自己是個心理上沒有青春期的人,從記事起就懂事的一塌糊塗,對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完全理解,每天挑燈苦讀課本、抄卷子、寫作業,努力想成為讓他們驕傲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叛逆、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自我......有一句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有天要還的,最近這些年,忽然中年叛逆起來,就別提多慘了吧,怪沒勁的。

扯遠了,三毛永遠是那個三毛,真是我見過的所有文藝女青年的鼻祖,從她的文字到她的為人。我算是在中年補上了文藝女青年的一課。但我永遠也不會像三毛那樣生活。為什麼?還用問嗎?

2月份,還有詩歌。讀了茨維塔耶娃,從前以為詩歌都是汪國真那樣的、是李白、杜甫那樣的,是海子那樣的,後來才知道詩歌可以是任何樣子的。茨維塔耶娃是天生的歌者,讀了之後,感覺上帝又把做一個詩人這扇門給我關上了。我還真是沒有藝術家的命,得了藝術家的病。

3月

3月,去西西弗書店了,《冷場》、《窄門》、《金閣寺》都是在書店看完的。李誕太火了,太火的人或東西你很難避開,所以就翻了翻《冷場》。李誕還是很尊重文學的,在書裡收起了一貫搞笑的作派,正經地寫起東西來,確實挺冷的,不像他的脫口秀那麼逗。

《窄門》和《金閣寺》很意外,是兩個極端。《窄門》裡的大表姐簡直就是在殉道,《金閣寺》是摧毀之美。把極致地信仰美好和極致地毀壞美好都變成藝術品,大概只有文學家做得到了。茨維塔耶娃的詩,我沒看懂。

4月

4月,春天釋放它的信號了,我補了充滿哲思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以為孩子會喜歡,孩子並沒有太喜歡,聽我讀了2/3,就擱淺了。倒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給我了一些力量,普希金的詩句適合高聲、頭腔共鳴地給他讀出來!

《新千年文學備忘錄》是卡爾維諾的,重讀了一遍,當時應該是有收穫的,寫這篇總結時卻一點也想不起來了。其他都是在書店隨手翻完的書,看得快忘得快。

5月-6月-7月

5月6月7月,加繆的《鼠疫》必須記下一筆,讀整本書的過程像看一個雕像,多一刀、少一刀都不行,每一刀都刻畫地剛剛好。《鼠疫》就是這樣。

《爾喬留給世界的》是在雪島書店有一架子關於哈爾濱的書,爾喬已經離開人世了,他是哈爾濱工大醫院的一位醫生,但因為癌症離世,留下了很多畫作,醫生是職業,畫畫是事業,友人出了這本畫集紀念他吧!很多畫挺能引發人的思考,畫在醫生處方上的畫,看一看吧!

《萬壽寺》王小波的,不說了, 王小波的書拿來就讀。

8月

8月讀了很難讀的詩集,難不是因為詩集不好,是自己欣賞水平欠佳,所以就看了幾個訪談來解悶。這幾個訪談裡,最喜歡的是博爾赫斯。乾貨滿滿!佩索阿的《不安之書》讀完,驚訝於怎麼有人會那麼分裂?怎麼有人能把人內心飄忽不定的情緒寫的那麼準確?

王爾德的《自深深處》,大型吐槽渣男現場。王爾德太深情了。

9月-10月

9月和10月,回歸國學的兩個月。而《想像一朵未來的玫瑰》讓我離詩更近了一步。國學是什麼?其實讀的是楊照先生一套普及型的國學解說書,淺顯易懂,對國學的理解不再是《弟子規》了,讀《論語》的角度也不再是找金句了,所以,多讀書還是好的,總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11月-12月

裡爾克、埃科、阿城先生的《常識》、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沈從文先生的文字、李清照的詞,都想重新讀一讀或者去讀一讀,時間過得太快了,來不及荒廢。來年希望能投入更多時間好好讀書、讀更多好書,做一個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2017年書單來了,這些書你都讀過嗎?
    以下推薦的這些書,不少我已經讀過,還有一些沒有開始,一併推薦給你們吧。,但我更知道,真正通讀過四大名著,甚至更多古典名著的人並不多,很多人可能只是知道有這些書,或者看過相關的影視劇,但讀過原著的卻少之又少。
  • 小時候讀過的那些書,你還記得幾本?
    走進書房,站在書櫃前,打量起書柜上的一排排書來。文史的,教學的,育兒的,勵志的,還有美食的,都是成家以後買的。隨意翻翻,好像都讀過,但印象深刻的卻不多。失落之餘,小時候讀書的往事,卻一幕幕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小學階段讀的書,主要有三類。連環畫連環畫,也叫小人書。
  • 時裝回憶 7 | 那些年我讀過的時裝書
    「這是2019年開始做的一個回憶系列,全是舊事舊人,舊時光。
  • 80後90後,這些書你讀過麼?
    說好的讀好多書呢?說好的讀書呢?說好的書呢?仔細想來,自從工作後,自己讀書的數量呈逐年下滑趨勢,以至於今年還沒有讀過一本完整的書。曾幾何時,自己也是一名愛讀書的少年,牢記著高爾基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涉獵各種各樣的書籍。當然,其中總有些對自己的「三觀」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書籍,每每提及,還能引起共鳴。
  • 1960年左右出生的一些老人沒讀過書,他們的思想是怎樣的
    60年左右出生的人,學校教育確實不多,因為趕上文革,因為國家實力薄弱,師資力量弱,學校硬體設施弱,能讀書的人確實不多,即使讀書的人,教學質量也 不高。但是,由於那時候的娛樂方式太少了,人們在勞動之餘,也讀了不少的閒書,說沒讀過書是你外行了。你不了解那個時代的人。我就是那個時代的人(62年生),說了你們年輕人都不相信。
  • 肖戰推薦讀過的書匯總大全
    讀書要有厚度,這裡的厚度不是尺量的高度,而是書內容的質量。不管長篇還是短文,讀過之後,要能啟迪心靈,勸人向善;或者深入淺出,給人以人生的經驗和哲理。學識永遠屬於你,無人可以搶走騙去,請努力讀書。即使讀過的書大部分都忘記了,但是那些當下閱讀的認知與感覺卻融入了靈魂裡。讀書並不是浪費時間,反而是在有限的時空裡經歷著無限的美妙。認真的時候工作,困惑的時候讀書,難過的時候睡覺。只要面對著陽光努力向上,日子就會變得單純而美好。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改變氣質,對人的言行舉止,處世方式都有益處。
  • 那些年我讀過的咖啡書籍「咖啡烘豆科學」開篇
    春節原本計劃去雲南咖啡產地轉一圈,但因為疫情只能老實呆在家裡給大家更新文章,咖啡烘焙的書籍也讀過一些,但目前只有這本「咖啡烘豆科學」比較符合目前主流的烘焙方式,更符合精品咖啡的精神。之前讀過的一些烘焙書籍,不是內容太老就是翻譯和作者想表達的有出入,讀起來很累,甚至會讓新手讀完後更為苦惱,比如5年前剛開始接觸烘焙購入的一本「烘豆大全」是一本我很認真讀過兩遍,但越讀越暈的烘焙書籍,不推薦新手越讀,後期有機會也會給大家解讀這本書。
  • 2019年火遍全美的科普書《how to》中文版上市
    2015年,比爾·蓋茨推薦的一本書猶如行星撞地球,引爆一股腦洞科普熱潮。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以下簡稱《what if?》)。    蘭道爾·門羅是美國「國寶級」科普作家,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數千萬粉絲。全球的科技怪咖都追捧他,比爾·蓋茨也是他的死忠粉。他一向不愛以真面目示人,即使在他的書封上的作者一欄也僅僅以火柴人的形象出現。
  • 出生在「垃圾堆」的女孩,17年沒有讀過書,靠什麼逆襲成劍橋博士
    這本書是塔拉的的處女作,也是講述的她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本書創下出版界奇蹟,上市第一周便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仍然持續高居榜單前列,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塔拉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 拼接車牌被查 還辯稱自己「沒讀過書」
    交警要求其趕緊出示車輛行駛證和購買信息,可就是這個最基本的要求,也讓司機犯了難,「我沒讀過書,我給你們說老實話,沒讀過書。這個車子也不是我去找的(賣家),也不是誰介紹的,它就停在那,寫了個轉讓,貼在前面。」交警問:「那你說你不識字?你還認識轉讓兩個字?」「轉讓我認識。」司機說。
  • 為什麼我們總記不住大多數讀過的書?
    「只要你知道那些信息儲存在哪兒以及怎麼獲取到那些信息,那你就不需要真的去回想它們,」他說。研究表明,網際網路起著某種外化記憶的作用。正如一項研究指出:「當人們期望在未來某個時刻記起信息,他們就降低了對信息本身的記憶能力。」但即便是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娛樂產品自身就已經起著外化記憶的作用。某本書中的引述若能直接搜索查找到,那你就無需用腦袋記住它。
  • 關於跑步的書,你讀過幾本?
    在JD圖書頻道搜索關鍵詞「跑步」,剔除一些明顯沒營養的,順次摘取了59本不同書籍,基本涵蓋了跑步訓練相關的書,身為跑者的你有讀過咩?2014年被美國《Runner's World》(《跑者世界》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跑步自媒體。--北京醫師跑團,於2017年榮獲中國田徑協會評選出的中國十佳跑團、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中國馬拉松委員會醫療組副組長單位。
  • 亮亮10歲前讀過的書
    下面這些繪本都是亮喜歡的,讀過N遍。大家可能很好奇:小不點為什麼不會撕書呢?其實亮撕過兩次,但每次都被我打手了,從那以後他對書可珍惜了。 親子閱讀一直維持到亮的一年級上冊期末。說來好笑,亮聽過N個故事但識字量卻少的要命,剛上一年級時他只認識200個字左右,可是一學期下來,他的識字量真是突飛猛進。在一下時,就可以自己看書了。
  •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大文豪蘇軾發願要「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如今,我們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讀各種書,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讀過就忘了,對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大家們都是騙人的嗎?
  • 【大事件】贏華為平板 | 投票:曬一曬今年你陪孩子讀過的書!
    一年一度的邁格森硬核福利活動【邁動中國年】向你們走來啦! 華為平板電腦、華為兒童手錶、護眼檯燈、分級讀物等新年豪禮等你領取!更有899元學習大禮包報名即送!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今年,我們的活動主題就是展示「這一年,我陪孩子讀過的書」! 快快拿起手中的相機,展示陪孩子讀過的書,記錄下親子共讀的美好瞬間吧!
  • 你最慶幸讀過什麼書?
    一、看作者的背景首先,推薦的是知名大學教授或者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寫的書,這些人一般都是經過嚴格、系統的科班學術訓練,他們立場客觀,同時因愛惜自身羽毛,也秉著對自身及行業的嚴格監督,寫出來的書籍應該算是最靠譜的。
  • 2019年日曆書大戰:「新」成市場關鍵詞
    2019年日曆書大戰:「新」成市場關鍵詞 原標題: 在這一階段,讀者不僅可以看到收官階段的各種盛典和理性總結,欣賞到讓人神往的書香家庭閱讀故事,更能接觸到令人目不暇接的金牌閱讀推廣人……  臨近歲末之時,百花齊放的日曆書成為各大電商平臺和朋友圈刷屏的主角。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的統計,截至發稿前,市場上已經出現40餘種2019年日曆書,從數量上來看,較之2017年(51種)和2018年(56種)呈現下滑趨勢。
  • 青春文學,我們都是沒有讀過的70後?
    那時,也有流行的書,如瓊瑤或者古龍、梁羽生、金庸的書。可是,為了學習,總會自覺的遠離,覺得讀了那些書,就會學習不好,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家長和老師。開卷有益。現在也算真實的認識到了。如果一本書,不是低俗、兇殺和色情,讀之是沒有壞處的。一位做博導的同學給我說。
  • 2019年值得期待的書:紀實與虛構系列
    你有沒有對2018年進行總結呢?制定2019年的讀書計劃了嗎?今年打算多讀幾本書呢?不管怎樣,路還是要走的,書也是要讀的。前不久,在2018年度致敬禮上,我們致敬了所有「地鐵上的讀書人」,雖然獲獎者們幾乎都是素未謀面、不知名姓的愛書人,但書評君相信,裡面一定有書評君的讀者們。
  • 幽默一笑:就你讀過書,就你懂拼音
    領導二話不說就兩大巴掌說:「就你特麼的讀過書,就你特麼的懂拼音。」第二天就被開除了。2、晚上陪老媽看電視,我在玩手機,突然聽見老媽的啜泣聲,我一看,原來是電視裡一個殘疾女孩結婚了,挺感人。我安慰老媽:「媽,人家結婚是好事兒,您哭啥……」我還沒說完,老媽一腳踹過來了:「我家好手好腳的嫁不出去,哪裡有好事兒!」3、高中時一次,下午校長帶著各班班主任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