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好學」的孩子,小時候往往有幾個討厭的表現,家長別誤會

2020-12-14 糰子媽育兒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曾經有一句激勵了很多人,「知識改變命運」,無論男女無論長相怎樣,有知識內涵還是好的

作為家長並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考第一名,哪怕他不聰明,只要愛學習並且願意努力就可以,努力過就不後悔。

家裡的「煩人精」考上了理想大學

小成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學,但這個結果是家人沒有想到的。

在小成大概3、4歲時,媽媽就覺得他是「煩人精」,整天圍在大人身邊不停地說話,在家閒不住總想出去玩。

選擇的朋友也跟別人不一樣,喜歡和比自己大的孩子混在一起,可惜人家都嫌他太吵了。

家裡面唯一喜歡和小成聊天的是爺爺,無論孫子提出什麼問題,爺爺都會耐心解答,並給出鼓勵。

轉眼小成上幼兒園,依舊不改「小話癆」的特點,她覺得老師更厲害,開始在課上和課下對提問。

剛開學沒多久,老師就和小成的父母提起這件事,說很少有像他這樣好學的孩子,雖然麻煩了些,但一定要重視他的問題。

上了小學後他學會了用手機、並漸漸懂得查資料,不再纏著大人問了,悶聲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

當父母沒想到小時候那個「煩人精」長大後學習這麼好,爺爺驕傲地說:18年前我就覺得大孫子能成事兒。

爺爺的「感覺」沒有錯,長大後愛學習的孩子,從小確實有一些令人「討厭」的舉動。

長大後好學的孩子,小時候往往有些「討厭」

小成長大後仍然對學習保持著熱情,和他小時候的表現有很大關係,可愛學習的孩子優點往往被家長「打退」了。

1)沒話找話,問題太多

「媽媽這個是什麼啊」、「媽媽為什麼是這樣的啊」、「媽媽月亮為什麼不圓了」、「糖為什麼是甜是啊」。

這些問題還是比較常見的,有孩子的人會知道,娃經常會問出令人尷尬,或根本回答不上來的問題。

大人每天很忙,沒有太多時間一一回答他的問題,孩子就會反覆問,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答。

這代表著孩子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細節,不單是有好奇心,還有喜歡探究答案的習慣,將來更喜歡學習。

2)天馬行空的想法

這一類孩子總是有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對動物的世界好奇,研究動畫片中的怪獸,總是給家長驚喜和驚嚇。

大人可能覺得他不靠譜,但這恰恰證明了孩子的思維活躍,不拘泥於框架內的標準答案,在學習中會得到更多解決辦法。

3)有小小的「好勝心」,自尊心強

有些小孩子很要面子,他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得到回應,失敗了會很傷心、好勝心強

適當的好勝心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因為這樣的性格不服輸,在學習上更加有動力、有奔頭,比那些喜歡平淡的孩子更愛學習。

仔細想想自己小時候,是否也有過類似的舉動,當成為家長後,是否因為孩子的這些標新而感到頭疼過?

家長做到平「3要」,引導出愛學習的好孩子

其實這都是孩子愛學習的表現,只不過很多家長沒有重視起來,反而強行改掉了孩子的這些習慣,想要引導出愛學習的好孩子,家長這樣做。

★ 要有回應

對孩子的要求、提問做到有回應,讓孩子保持這份珍貴的求知慾,會在他學習時起到很大幫助。

★ 要共情

當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時,不要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問一問孩子為什麼這樣想?從孩子的角度分析答案。

不要限制住孩子的思維,漸漸地也許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中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點。

★ 要看清自己

前面說到,孩子有適當的好勝心是進步的動力,但不能讓好勝心佔滿自己的生活,要清楚自己的狀態。

糰子媽心裡話:

和別人比存在「攀比」心理,把過去的自己比下去,才是真的進步。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平時有這些表現嗎?

#與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有以下舉動,是進入「仇親期」的表現,家長別再觸孩子逆鱗
    文|文兒孩子呱呱落地被父母整天抱在懷裡,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喜歡跟在父母的屁股後面,簡直就是一個小黏人精。隨著年齡的增加,長大後什麼事情都喜歡和父母對著幹。於是我們將這種階段稱為「仇親期」,如果孩子出現以下舉動,家長一定要警醒,不要去觸孩子的逆鱗,增加孩子的仇親情緒。
  • 孩子的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很多人在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癖好,孩子們也不例外,有的時候孩子一些怪異的行為會被父母認為是一種不好的「癖好」,但實際上卻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孩子的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1、喜歡觀察細微的東西有的孩子觀察能力很出色,在生活中會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小細節。比如父母在打掃衛生的時候,忽略掉了地上的一些小碎屑,而眼尖的孩子一眼就看到了,並且提醒爸爸媽媽沒有打掃乾淨。
  • 十幾歲孩子進入「叛逆期」,會有這幾種表現,看家長如何淡定應對
    叛逆期通常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中各種觀念逐漸建設成型,獨立意識日益增強,內心十分迫切地希望擺脫父母的掌控,他們渴望得到關注以及尊重,極其反對父母將自己當作小孩子對待,往往會以我已經長大了為由來頂撞父母。孩子處在叛逆期會有哪幾種表現?
  • 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有這6種表現,看看你家的孩子中了幾個?
    鄰居從小朋友出生之後便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長大之後報效祖國。為了不讓小朋友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剛剛1歲半,鄰居便帶著他去上早教課。別的孩子在家中享受父母疼愛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卻在各個輔導班中"徘徊"。隨著小朋友年齡的增長,家長給他報的興趣班也越來越多。
  • 男孩的這3個「陋習」,家長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長大更自信
    家有男孩,父母都「望子成龍」,希望兒子長大後「有出息」。男孩大多比較淘氣,父母在管教男孩時,往往也操碎了心。但對於男孩的一些「陋習」,父母不必過於嚴格,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長大後將會更自信。男孩的這3個「陋習」,家長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長大後會更有出息1、調皮搗蛋,過於淘氣男孩子總愛調皮搗蛋,這是天性。若是男孩過於淘氣,就會有超強的破壞力,父母就會特別操心,有時還要為孩子收拾「爛攤子」。
  • 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小時候會被說沒禮貌,長大後也沒出息
    婚宴上,有一張桌子是專門給有孩子的家庭準備的。宇宇和海海是全桌上年齡相仿的小孩。一開始,每上一道菜,宇宇就會大喊"我要吃"宇宇媽媽就會理所當然地將菜品端到兒子宇宇面前,讓宇宇先夾走一部分。網友紛紛留言,"飯桌上沒禮貌的小孩,長大後也沒出息。"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小時候會被說沒禮貌,出社會容易吃大虧1、挑挑揀揀大部分小孩小時候都挑食,但是挑食的小孩不一定就是不禮貌。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同時,李教授也在講座中總結道: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都不高。
  • 孩子抱怨「不想長大」,元兇竟是家長的「危機教育」?
    陳女士對兒子這樣的言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陳女士記得自己小時候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快一點長大,早一點獨立自主,可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竟然會拒絕長大。仔細詢問兒子的想法之後,陳女士了解到,兒子覺得長大一歲就要面對更多的課業壓力,等到年紀更大一點,還要面對找工作,甚至是結婚生子一系列的事情。
  • 小時候愛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擺脫這兩種結局,家長別不重視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啃指甲、吃手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加以改正,造成的後果會很嚴重的。有專家表明:小時候愛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擺脫這兩種結局,家長別不重視1、孩子的相貌會慢慢地「變醜」,甚至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 小時候喜歡光腳走路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不同?答案出人意料
    文|文兒昨天,我和鄰居聊天的時候,她提到進入夏天以來,氣溫升高,家裡孩子就變得喜歡光著腳走路,每次剛把孩子的鞋子襪子整整齊齊地穿上,沒幾分鐘就被孩子偷偷脫掉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寒從腳底生」。鄰居說,自己非常擔心孩子光腳走路會生病,但也不知道怎麼阻止他好......鄰居說的現象挺普遍的,其實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歡穿襪子,怎麼說呢,穿襪子對孩子來說,有一種束縛感。喜歡光腳走路的孩子,就跟一些喜歡在屋子裡不穿衣服的人一樣,熱愛自由奔放嘛。當然,孩子不穿襪子,最擔心的還是家長,家長擔心孩子光腳走路生病。如果孩子小時候喜歡光腳走路,長大有什麼不同嗎?
  • 小時候睡枕頭和不睡枕頭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區別?家長別不重視
    於是又有人提,出不睡枕頭對人會比較好,這麼多說法想必各位寶爸寶媽也被繞暈了,自己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睡枕頭?又會有什麼後果?這些都是很多寶爸寶媽迫切想要得到答案的問題。但小晶發現自家孩子的後腦勺,有些扁平,很不好看。可小雲的孩子後腦勺,就是很正常的圓形,小晶擔心是不是自己沒照顧好娃,所以才會這樣。小雲聽了小晶的疑惑後,告訴她:自己在寶寶出生前三個月,都沒給寶寶用枕頭,只是拿毛巾輕輕託起來。而小晶則是聽從了婆婆的經驗之談,從寶寶出生開始,就給寶寶用了枕頭。
  • 孩子總是故意犯錯?「不想長大」的心理,家長要注意
    爸媽問小海為什麼不能自立和自覺,小海答道:「我不想長大,還想讓你們照顧我」。 像小海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為什麼拒絕長大呢?心理學家說他們心理不成熟,心中一直有個「小孩」。但我們還要從孩子的實際分析,找出孩子不願長大的理由。
  • 李玫瑾:3-6歲的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此前,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節目上曾經提到這樣一個觀點:3-6歲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時期,這段黃金時間決定著孩子長大後的思想、語言、習慣等。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李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曾經表明自己的觀點:孩子在3-6歲的時候如果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否則長大後就難改了。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多年研究表明: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所以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收拾的太勤快。
  • 智商高的孩子往往難帶,若你家娃有這些表現,家長別發愁而應偷樂
    眼看著好幾百塊的玩具,被孩子拆的七零八碎,喬喬媽鬧心極了。生活裡,跟喬喬媽一樣的家長,真不佔少數。阿美媽媽說:孩子的聰明勁兒上來了,我就要投降了。我一個人帶她,感覺每天都超累。腦袋累,心也累!麗麗媽說:這孩子,越長大越難帶了,做事會跟我動腦筋了!
  • 孩子智力低下,有這幾種表現,家長不要大意!
    家長們在生活中照顧寶寶往往會出現一些現象和問題,最近後臺私信也收到一些家長的問題,我家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路,智力不會有問題吧?寶寶5個月了 ,還不會目光追隨,正常嗎?像這的擔憂,很多家長都存在,當寶寶出現異常現象,而家長因為對病症的不了解,會出現焦慮,急躁,那麼,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作為孩子家長了解多少呢?1.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的臭毛病特別多,經常做出一些讓人很討厭的事情,家長為此都特別苦惱。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又有一個讓人費解的現象,那些小時候很調皮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聰明一些,而且智商也高於很多人。1.孩子愛「拆家」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喜歡「拆家」的表現,遙控器、玩具很多東西,都免不了孩子的摧殘。好好的東西被孩子給拆卸的七零八碎,家長難免會揍到孩子身上。可孩子愛拆家的這個舉動,也代表著孩子的智商高。
  • 小時候喜歡「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難逃這3種下場,家長快糾正
    執筆:小夢定稿:筱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尤其是在小時候養成的長大很難改掉」所以都說家長要從小就更加關注孩子們的一些行為舉止,發現任何壞習慣最好及時糾正,不過因為每個家長心中的「壞習慣」都不一樣。
  • 如果孩子睡醒後有這2個動作,長大後情商會很高,你家孩子有嗎?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育兒有招#文丨合格父母導語老人們總是說,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到他長大的樣子,其實就是說,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言行與性格,即使長大了,改變也不會很多,所以,我們認真觀察一個孩子小時候的樣子,就能基本判斷出來他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這3類孩子是典型的小時候很難帶,長大卻很聰明,有你家孩子嗎?
    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聰明伶俐乖巧懂事,但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乖巧懂事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自己家的孩子則從小到大都像是一個淘氣包,非常難帶。但是其實有些孩子是典型的小時候難帶,長大後卻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