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曾經有一句激勵了很多人,「知識改變命運」,無論男女無論長相怎樣,有知識內涵還是好的。
作為家長並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考第一名,哪怕他不聰明,只要愛學習並且願意努力就可以,努力過就不後悔。
家裡的「煩人精」考上了理想大學
小成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學,但這個結果是家人沒有想到的。
在小成大概3、4歲時,媽媽就覺得他是「煩人精」,整天圍在大人身邊不停地說話,在家閒不住總想出去玩。
選擇的朋友也跟別人不一樣,喜歡和比自己大的孩子混在一起,可惜人家都嫌他太吵了。
家裡面唯一喜歡和小成聊天的是爺爺,無論孫子提出什麼問題,爺爺都會耐心解答,並給出鼓勵。
轉眼小成上幼兒園,依舊不改「小話癆」的特點,她覺得老師更厲害,開始在課上和課下對提問。
剛開學沒多久,老師就和小成的父母提起這件事,說很少有像他這樣好學的孩子,雖然麻煩了些,但一定要重視他的問題。
上了小學後他學會了用手機、並漸漸懂得查資料,不再纏著大人問了,悶聲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
當父母沒想到小時候那個「煩人精」長大後學習這麼好,爺爺驕傲地說:18年前我就覺得大孫子能成事兒。
爺爺的「感覺」沒有錯,長大後愛學習的孩子,從小確實有一些令人「討厭」的舉動。
長大後好學的孩子,小時候往往有些「討厭」
小成長大後仍然對學習保持著熱情,和他小時候的表現有很大關係,可愛學習的孩子優點往往被家長「打退」了。
1)沒話找話,問題太多
「媽媽這個是什麼啊」、「媽媽為什麼是這樣的啊」、「媽媽月亮為什麼不圓了」、「糖為什麼是甜是啊」。
這些問題還是比較常見的,有孩子的人會知道,娃經常會問出令人尷尬,或根本回答不上來的問題。
大人每天很忙,沒有太多時間一一回答他的問題,孩子就會反覆問,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答。
這代表著孩子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細節,不單是有好奇心,還有喜歡探究答案的習慣,將來更喜歡學習。
2)天馬行空的想法
這一類孩子總是有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對動物的世界好奇,研究動畫片中的怪獸,總是給家長驚喜和驚嚇。
大人可能覺得他不靠譜,但這恰恰證明了孩子的思維活躍,不拘泥於框架內的標準答案,在學習中會得到更多解決辦法。
3)有小小的「好勝心」,自尊心強
有些小孩子很要面子,他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得到回應,失敗了會很傷心、好勝心強。
適當的好勝心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因為這樣的性格不服輸,在學習上更加有動力、有奔頭,比那些喜歡平淡的孩子更愛學習。
仔細想想自己小時候,是否也有過類似的舉動,當成為家長後,是否因為孩子的這些標新而感到頭疼過?
家長做到平「3要」,引導出愛學習的好孩子
其實這都是孩子愛學習的表現,只不過很多家長沒有重視起來,反而強行改掉了孩子的這些習慣,想要引導出愛學習的好孩子,家長這樣做。
★ 要有回應
對孩子的要求、提問做到有回應,讓孩子保持這份珍貴的求知慾,會在他學習時起到很大幫助。
★ 要共情
當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時,不要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問一問孩子為什麼這樣想?從孩子的角度分析答案。
不要限制住孩子的思維,漸漸地也許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中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點。
★ 要看清自己
前面說到,孩子有適當的好勝心是進步的動力,但不能讓好勝心佔滿自己的生活,要清楚自己的狀態。
糰子媽心裡話:
和別人比存在「攀比」心理,把過去的自己比下去,才是真的進步。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平時有這些表現嗎?
#與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