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色MotherHood關注我們,閱讀更多分享內容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溝通方式,找到它,孩子也能傾聽、考慮和接受別人的意見。溝通也會因此變成一件令人愉悅的事。
米娘,有屬於她與米之間的方式。
(一) 早茶與大象
中國深圳,周末早晨8點多,3歲7個月的米和他的弟弟島、爸爸米爹、媽媽米娘一起去喝早茶。
米是個精力非常旺盛的孩子,早茶時間也許他想到處走走、跑跑跳跳,也許他想要米娘的IPAD玩一會兒。
但是,總玩兒電子產品對眼睛有傷害;飯前的時間,最好能夠安靜。媽媽米娘也沒有強迫米一定要乖乖地坐在桌前等待。她只是拿出準備好的填色簿,開始安靜地給一隻大象上色。
米被吸引了,跑過來,和米娘一起畫。
米先是在大象旁,畫了兩條魚;
接著,米又覺得最好能讓大象噴點水;
米娘建議,除了噴水,再噴點別的吧,比如魚;米說,還可以噴點螃蟹。於是,米的這隻大象開始噴各種東西:魚、螃蟹和船。
就這樣,等待早茶的時間愉快的度過。沒有瘋跑,沒有要IPAD。沒有媽媽的歇斯底裡、發脾氣;也沒有孩子的頑劣在家長的各種威脅下愈演愈烈。
米娘了解米,了解米喜歡的方式。所以,有時候事情就因此變得簡單。
(二)會飛的校車
米曾經不願意坐校車去幼兒園的事情,也是米娘用畫畫的方式解決的。
米雖然出生在英國,但他現在在深圳上幼兒園。主要是因為米的爸爸米爹雖然是英國人,但熱愛中國文化,媽媽米娘又是中國人,所以米爹米娘希望米能夠學好中文。2014年,米爹和米娘來到深圳,讓米入學了當地的幼兒園。
曾有一度,米非常不愛坐校車去學校,總是希望米娘接送。
有一天,米娘為米畫了這輛張開大大翅膀的校車,給米講了一個會飛的校車載著小朋友去上學的故事。米很愛米娘畫的這輛車,期待著第二天也有一輛同樣的車來接自己去學校。
第二天一早,校車還沒來,米便已經開始等待。雖然,來接米的校車沒有翅膀,但或許是被那輛長著翅膀的校車豐富了想像。總之,那天,米高高興興的坐著校車走了。
雖然早晨出發很順利,米娘還是擔心下午放學回來的時候,米是否願意乘坐校車。到了米放學的時間,米娘還是像平常一樣開車到學校,早早地跟學校老師打好招呼,然後躲起來觀察。米娘的想法是,如果米要是順利的坐著校車回家,那自己就跟著校車開車回去。如果,米還是不願意坐也不用勉強,自己開車帶他回來就是。結果是,不僅當天完全沒問題,米從此坐上了校車,不要米娘接送。
米娘覺得,米並不是不愛校車,他只是需要一個契機對過去的習慣做出改變。米娘的這幅畫,給了米這個契機。
(三)一起畫過的那些畫
米愛畫畫,於是,畫畫就成了家人溝通的最好方式。
有段時間,米娘想給米建立「時間管理」的觀念,就在家裡的黑板上畫了一隻表,還有英國的大本鐘。
接著,米爹在表的下面,寫下了米每天早晨需要做的事情:吃早餐、洗臉、刷牙、穿好衣服、整理床鋪。
某天,米在上面加了條鯨魚和兩隻恐龍
緊接著,米爹又告訴了米恐龍的另一種畫法和恐龍的拼寫
米的弟弟島也來畫上幾筆
有時,看到米畫好的畫,米娘會拿過來,添上幾筆,算是她和米的一種合作。
對米來說,畫畫是快樂
對於正在學習漢語的米爹來說,畫裡是他對中國文字「回來」和「家」的理解
對米娘來說,畫畫是她捕捉到和想像中孩子的某個瞬間:
是她想留存的關於這個家的記憶:
米娘畫的,和米爹、米2012年的法國旅行
米娘畫的,在英國懷特島生活時,米和島極目遠眺的瞬間。
米娘畫的,深圳的無憂之夏。
畫裡畫外,米、島、米娘、米爹連接彼此;
畫畫,是溝通、是交流、是他們的相互陪伴。
米爹的親子時間
這是曾與MotherHood相遇的第 7 個家庭
回復 7 閱讀更多他們的故事
感謝米、島 & 米娘、米爹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