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突厥大小可汗入侵唐朝,兵鋒直指涇陽地區。唐太宗出兵與之較量,前期取得小捷,並且擒住了對方將領。
但讓人驚嘆的是,唐太宗居然屈辱的和突厥可汗籤訂「渭水之盟」,在對方背棄盟約的條件下,居然還要以大量的金銀珠寶來換得對方退兵。這是唐太宗曾經的屈辱,是他一生不能忘懷的事情。
然而無獨有偶,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在5月8日這一天,歷史似乎重演了。美國人轟炸了南聯盟,並且炸掉了我國的大使館,幾名中國同胞不幸遇難,中國大使館更是一片狼藉。
面對如此挑釁之舉,我國卻選擇了沉默,猶如當年的唐太宗一樣,選擇用屈辱來換取和平。但怪異的是,學者們都感慨這兩件事情都是大智慧,美國更是稱其為東方智慧,這是為何?
悲劇事件
在1999年5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動用隱形轟炸機投下了5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擊中了我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
隨著轟然的爆炸聲,一共有三名中國同胞遇難,他們分別是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除此以外,還有數10名同胞受傷,南聯盟大使館更是在頃刻之間被夷為平地。
事件發生以後,美國官方宣稱,這是由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地圖錯誤,結果導致了誤傷。但這一言論自然是謊言,因為美國人的情報世界第一,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因此美國人此舉就是有意而為。
面對美國人的態度以及美國人的此舉,全體國民無不憤怒,大家都迫切的希望美國人對此道歉賠償。
然而,美國就是一個流氓,他們雖然對此舉表達了歉意,但始終拒絕成立自己的惡意性,始終以「意外性」為藉口,否認自己此舉的惡劣性。
對待美國人的流氓行為,國民的情緒徹底被引爆了,甚至很多人高聲大呼,要與美國人一戰,要為死去的同胞復仇。
但面對群情激奮,以及美國人的無理行為,我國最終還是選擇了和平的方式解決,最終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這一舉動曾經引起很多人的不理解,猶如當年唐太宗在勝利的情況下向對手低頭。唐太宗的對手突厥可汗趾高氣揚,最終無比囂張的回到了草原。而當時的美國人也是如此,依舊自詡為天下第一,也是趾高氣昂的對著自己的國民亮了一個OK的手勢。
然而,美國人可能沒有想到東方的智慧沒那麼簡單,低頭可能帶來的是屈辱,但同樣也帶來了反戈一擊的力量。
事件的反轉
當年我國沒有選擇與美國人撕破臉皮,我國在當年的確失去了臉面,但這並沒有阻礙我國的發展。在此後的歲月裡,我國的發展依舊十分強勁,發展速度從來沒有到6%以下,一直都保持著很強的增長勢頭。
在2014年以後,我國突破了10萬億GDP,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再到後來,我國成為了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成為了一個經典的口頭禪,即使連美國人都不能抗拒。
如今的中國,已經變得無比強大,我們的經濟已經十分強大,在貿易方面已經逼得美國人只能靠著一次又一次的反壟斷反傾銷來自保。
至於政治軍事方面,我國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自己的力量,美國的影響正在一步步的下降,而我國的影響正在逐步的上升,大國形象已經基本確立。
直到如今,美國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人的低頭不是所謂的「不還擊」,而是積蓄力量,而是調整狀態再戰,這是一種可怕的東方智慧。
能屈能伸
其實再回到當時,我們仔細的考究一下那時候的背景。美國人的確非常囂張,他們做的事情非常不對,而且使得我國國民群情激奮。但大家不要忘了,美國人當時實力無敵,北約的軍事實力甚至可以獨步天下,我國能與其較量嗎?
以朝鮮戰場的表現來看,我國可以成為美國的人的勁敵,但一旦開戰,那可不僅僅是死士兵死人的問題,而是導致中國的發展停滯,以及中國好不容易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積攢的機會,全部揮霍一空。
因此,戰爭是不合理的,戰爭對中國人是吃虧的。
緊接著第二點,當時中國的環境。據當時的記載,我國正處在一個發展階段,而且是重要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國內穩定,保持國家環境的安全,只要守得住,那麼我們就有未來無限的可能。
因此,正如《走向共和》中是看所說:一個射手正在射擊,他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他最害怕的就是有人幹預他射中靶心。因此,一個射手在射箭的時候,所有幹預他射中靶心的事情都會被他拒之門外。
這是一種政治哲學,也很好的解釋了當時中國的狀態,只要能夠保持發展勢頭,即使對外屈辱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我們要的不是一時的長短,而是最後的命中靶心。
還有第三點,沒有必要。在討論國際事務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將民族情感和國家利益以及國家現實問題進行結合。當時美國是世界霸主,而且世界各主要強國都是他們的發聲筒,因此這一事件發生以後,中國能夠做出什麼表態呢?
我們和美國人開戰,正如前面兩點所說,絕對是吃虧的划不來的。那麼我們和美國人講道理,道理也是講不通的,美國人聲音更大,而且周圍的強國不會幫助我們。因此,在當時我們不管怎麼做,最終也只會是無可奈何。
既然無可奈何,那還不如保持「沉默」,放縱對手讓其囂張,使其在囂張之中走向潰敗。正如兵法有言:「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就是真正的中國哲學。
回顧當年唐太宗的屈辱,他以獲勝之最終向對手低頭,那麼唐太宗的屈辱是否被終結了呢?答案毋庸置疑。
大小突厥可汗回國以後就開始鬧內亂,膨脹的突厥可汗更是囂張的無以復加,最終搞得自己眾叛親離。而在貞觀三年,唐太宗就開始派李靖發兵復仇,貞觀四年的時候,突厥就已經被唐太宗滅亡,當年逼得唐太宗低頭的大可汗,也最終臣服於唐太宗,而小可汗李思摩更是成為了唐太宗的「保姆」。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東方哲學就是能屈能伸,懂得忍字訣。正如在漢武大帝中,當七國之亂和匈奴危險同時出現時,晁錯就對漢景帝說:忍字頭上一把刀,陛下懷中抱刀,這是對的。
總結
結合歷史,再結合當年的悲劇,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國的政治智慧以及政治智慧背後的東方哲學。可能當年的美國人覺得我們是小丑,覺得我們可以隨意的被凌辱,但事實上時隔多年,他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才是那個小丑。
東方的智慧從來不強調以強凌弱,也從來不強調向強暴低頭,我們從來都講究能屈能伸。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為王之道,就得講究天道人心以及隱忍,三者亨通,自然天下無敵。
以美國人的直白政治邏輯,是斷斷不能理解這種大道理的,但中國炎黃子孫,必須要深諳其道,並且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國家跨過屈辱,去擁抱未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