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在二戰期間哪個戰場的戰況最激烈,那無疑是太平洋戰場了。當時的日本為了對抗美國先進的鋼鐵巨艦和大量的戰機,不斷的抽調其它戰線的精銳填補太平洋戰場的軍力空缺,所以當時的日本兵幾乎是像燃料一樣被消耗在太平洋戰場。
再加上那時候日本為了維序這場戰爭已經在拼盡全力的挖掘國家的戰爭潛力了,因此太平洋戰場結束後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當時的法西斯三軸心,義大利早就跳反了,德國也是被打到了柏林老家,只有一個日本還在苦苦堅持。
為了堅持這場戰爭,日本決定將國內的女性組織起來訓練,好抵抗盟軍的登陸。但是她們的訓練內容可不是衝鋒陷陣,而是像神風特攻隊一樣自殺式的襲擊。在日本高層看來女性是毫無戰鬥力的,自殺式襲擊已經是她們能做出最大的貢獻了。
到了現在,日本的大男子主義依舊很強勢,因此日本國內那些有著正式編制的女兵基本不會接受什么正經的軍事訓練,讓日本的女兵像其他國家的女兵一樣上戰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日本的軍隊體系中,但凡是女兵那多半是文職人員。就連之前日本大閱兵上出現的女兵方陣也全是文職人員。但是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了這些女兵都挎著一個黑色的小挎包,那麼這個黑色的包裡面到底裝了啥常用的東西?
首先我們先排除微型衝鋒鎗,我們先前都說過了,日本的女兵根本就沒接受過正兒八經的軍事訓練,因此很多人甚至連槍都沒摸過。就算是給她們武器,也多半會走火傷到自己人。因此這皮包裡面的東西就肯定不是武器了。
其實黑皮包是一個裝飾,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禮器和兵器的區別。到了現在的軍隊中,儀仗兵和前線士兵的裝備都是不同的,前線士兵注重戰鬥力,儀仗兵注重儀表堂堂。而一個黑色的小皮包能提升女性文職人員的氣質,所以在閱兵時就被裝備上了,而皮包裡放的也都是她們常用的紙筆等文具。
所以讓這些女兵露面不是凸顯日本女兵的戰鬥力,畢竟在二戰末期日本都不看好女兵的戰鬥力,和平時代就更不要想了,所以對於日本的高層來說,氣質和容貌是女兵唯一拿的出手的。
讓這些女兵露面的最大原因還是讓她們充當「招兵形象大使」,這些年來隨著日本人口的老齡化,生育意願的降低,日本的優質兵源越來越低。為了招到足夠的兵,日本高層可謂是費盡了心思,而這些氣質極佳的女兵就是手段之一。
當然,到了我國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畢竟在我國當兵的好處可太多了,很多的年輕人都搶著當兵,甚至很多時候還有找機會才能進入部隊。因此我國的女兵那可是真的能上戰場殺敵的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