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槍案防彈衣被擊穿解析:軍隊制式手槍 鋼芯子彈

2021-01-07 中國警察網


  9月16日,廣州警方在一次抓捕中,遭遇販毒嫌疑人黃某持槍反撲,儘管警方最終將黃某擊斃,但行動中警員林雲中彈受傷,協助警方開鎖的鎖匠譚飛龍中彈犧牲,令人心痛。


  據廣州警方披露,當天警方包圍了一棟自建民宅,林雲、譚飛龍是在偵察嫌疑人所在樓層時遭遇嫌疑人槍擊。事發前,林雲將自己的防彈衣讓給了鎖匠譚飛龍,林雲左手、腹部共被擊中3槍,3槍均為貫穿傷,暫無生命危險;譚飛龍背部中彈,防彈衣被擊穿,搶救2個半小時後身亡。

  廣州警方將這一細節公布後,不少網友質疑,能被手槍擊穿,譚飛龍穿的防彈衣是不是性能太差、或者是偽劣產品?警方的防彈衣當然可能存在質量問題,但從警員林雲左手、腹部所中的3槍全為貫穿傷的情況來看,更可能的是嫌疑人使用了穿透力很強的手槍。

  而防彈衣的防護性能也有明確的分級標準,譚飛龍烈士所穿的防彈衣性能未有公布,但根據廣州警方近年公開的招標信息,警方普遍採用的軟質防彈衣防護等級一般為3級,防護性能符合國家《警用防彈衣標準》中GA3級的相關要求能有效阻止1979年式7.62mm輕型衝鋒鎗發射的1951年式7.62mm手槍彈(鉛芯)穿透。


  廣州市區槍戰警方破門擊斃毒販 1名平民身亡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 9月16日晚,廣州市海珠區南田路發生激烈的警匪槍戰。荔灣區公安分局民警在對製毒窩點開展抓捕時,遭遇犯罪嫌疑人黃某(男,51歲,廣東省人)瘋狂槍擊。儘管警方最終將黃某擊斃,但民警林雲中彈受傷,協助警方開鎖的群眾譚飛龍中彈犧牲。

  廣州警方曾通報,林雲、譚飛龍是在偵查嫌疑人所在樓層時突然遭遇嫌疑人槍擊。事發前,林雲將自己的防彈衣讓給鎖匠譚飛龍,林雲左手、腹部共被擊中3槍,3槍均為貫穿傷,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譚飛龍背部中彈,防彈衣被擊穿,因傷重搶救無效身亡。

  身穿防彈衣為何還會被手槍擊穿?廣州警方披露的細節引起不少網友質疑。昨日,南都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並非譚飛龍所穿的防彈衣性能差,而是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槍穿透力極強。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奧地利G LO C K手槍,這款手槍在國外專門裝備軍警使用,屬大口徑的制式手槍。況且,這次犯罪嫌疑人還使用了鋼芯子彈。

  犯罪嫌疑人被擊斃時還有十餘發子彈

  南都記者獲悉,廣州南田路的槍戰事件並非一次孤立案件的收網,而是「5·6」緝毒專案延伸案件。近期荔灣警方在某K T V抓獲陳某等涉毒嫌疑人,隨後在天河區查獲一批製毒工具,收繳冰毒3300克。幾次收網行動後,深挖出犯罪嫌疑人黃某(綽號「撈哥」)與他人一起製毒的線索。

  經偵查,荔灣警方成功鎖定涉毒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黃某藏匿在海珠區南田路一棟小居民樓,這正是後來槍戰發生的地方。9月16日下午1時許,包括林雲在內的9名辦案民警來到該居民樓,目標嫌疑人黃某就鎖定在樓內。

  毒販是各類罪犯中最兇殘的一類,較大的毒販往往裝備有致命性武器。警方內部流傳,「毒槍同源」、「有毒必有槍」,販毒案與槍案緊密相連。從安全角度考慮,林雲和辦案民警沒有貿然行動,決定進入樓內充分分析地形等情況後,再決定抓捕方案。但由於小樓為自建住宅,居民不多,民警耐心等候一個多小時後,依舊沒法打開大樓門禁進入樓道。隨後,辦案民警聯繫到經常協助警方工作的鎖匠譚飛龍前來幫忙。

  開鎖後順利進入居民樓,林雲主動請纓去案犯所在樓層偵查,譚飛龍也主動提出上樓配合。穿著林雲讓出的防彈衣,譚飛龍俯身觀察著門鎖,林雲則緊握手槍在旁警戒。

  連續的槍聲響起,嫌疑人黃某手持槍枝,突然開門向外連開數槍,企圖奪路而逃。林雲下意識用身體堵住門口,用力推了一把譚飛龍,提醒他快速撤離。林雲左手動脈中槍,腹部也被擊中兩槍。譚飛龍背部中槍,防彈衣被子彈擊穿,倒在血泊中。歹徒並沒有就此罷休,邊射擊邊往外逃竄,樓內上下的民警立即同時開火,將黃某壓制退回屋內。

  「參與抓捕的民警都是好樣的!」知情人告訴南都記者,目標嫌疑人黃某當時備有長短兩個彈夾。至其被擊斃時,長彈夾放在旁邊,只剩下一發子彈,短彈夾已經插入槍中,還有十餘發子彈。而樓內上下將黃某壓制退回屋內的民警,當時手槍內的子彈分別為3發和2發,他們卻讓其他戰友先撤退請求支援,自己堅持壓制住黃某。

  抓捕行動實際還有些「意外」,窩點內除黃某外,還出現其他涉案嫌疑人,所幸這些人沒有武器在身。9月21日上午11時,廣州警方曾向媒體通報,至發稿時為止,南田路製毒案的「阿輝」等另外兩名涉案嫌疑人已被警方先後抓獲。4名協助和包庇犯罪嫌疑人潛逃的嫌疑人也紛紛落網。目前,該起案件已由市公安局牽頭,繼續在偵辦中。

  受傷警員3處槍傷全為貫穿傷

  受傷後,林雲和譚飛龍被送往醫院救治。當晚9時許,經醫院全力救治,譚飛龍因傷重不治身亡。知情人士介紹,他屬流血過多休克性死亡。林雲經手術搶救脫離生命危險。穿著防彈衣的譚飛龍為何還會被手槍擊穿死亡?這是事後警方遭受質疑最多的地方。

  軍事《講武堂》欄目專家分析認為,身穿防彈衣還會被手槍擊穿,從民警林雲左手、腹部所中3槍全為貫穿傷的情況來看,很可能是嫌疑人使用了穿透力很強的手槍。

  事實也的確如此。南都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嫌疑人黃某使用的是一把奧地利格洛克(G LO C K )手槍,這款手槍在國外專門裝備軍警使用,是大口徑制式手槍。而且使用的是穿透力強的鋼芯子彈,配備了滿滿兩彈夾。

  黃某使用的格洛克手槍具體型號暫不清楚。但以格洛克公司最早的格洛克17式9毫米手槍為例,該槍使用的是9毫米魯格彈,標準彈夾容量為17發,從1983年開始成為奧地利陸軍制式手槍。現今格洛克手槍已經發展出4種口徑、8種型號,並被40多個國家的軍隊和警察裝備使用。格洛克手槍不但小巧輕便,而且機構動作可靠,容彈量大,擊發速度快。

  《講武堂》欄目專家認為,奧地利格洛克手槍威力在54式手槍之上,再加上配有鋼芯子彈,擊穿目前警用的G A 3標準防彈衣完全有可能。

  警方內部人士分析表示,譚飛龍的犧牲還要考慮到槍戰現場環境等其他因素,因為在樓梯內發生槍戰,譚飛龍和民警躲避時只有上樓或下樓兩個途徑,此時犯罪嫌疑人進行槍擊,子彈有可能擊中防彈衣不能遮蔽的地方,在猛烈火力下救援也存在困難,可能導致搶救不及時。



相關焦點

  • 媒體解密廣州槍案防彈衣被擊穿:嫌犯用鋼芯彈
    廣州警方曾通報,林雲、譚飛龍是在偵查嫌犯所在樓層時突然遭遇嫌犯槍擊。事發前,林雲將自己的防彈衣讓給鎖匠譚飛龍,林雲左手、腹部共被擊中3槍,3槍均為貫穿傷,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譚飛龍背部中彈,防彈衣被擊穿,因傷重搶救無效身亡。身穿防彈衣為何還會被手槍擊穿?廣州警方披露的細節引起不少網友質疑。
  • 廣州緝毒行動槍戰群眾犧牲原因 防彈衣被鋼芯彈擊穿
    廣州警方曾通報,林雲、譚飛龍是在偵查嫌犯所在樓層時突然遭遇嫌犯槍擊。事發前,林雲將自己的防彈衣讓給鎖匠譚飛龍,林雲左手、腹部共被擊中3槍,3槍均為貫穿傷,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譚飛龍背部中彈,防彈衣被擊穿,因傷重搶救無效身亡。身穿防彈衣為何還會被手槍擊穿?據南方都市報25日消息,並非譚飛龍所穿的防彈衣性能差,而是疑犯使用的手槍穿透力極強。
  • 研製了新型9毫米口徑子彈,達到鋼芯穿甲效果
    近年來,除了在軍用制式槍械研發上不斷加大投入之外,俄羅斯軍工部門在新型彈藥的研發上也成果不斷。繼去年成功研發出「蟒蛇」手槍之後,俄羅斯中央精密機械研究院近日再度傳出喜訊,為這款手槍量身研製了一款新型9毫米口徑子彈。與普通手槍子彈不同,這款子彈同時具備了無噪音和超強的穿透性。
  • 能夠穿透防彈衣的比利時FN「57」手槍
    子彈能夠穿透防彈衣?比利時FN「57」手槍,可以在它自己的有效射程內穿透防彈背心防彈衣從傳統定義上來看就是指可以吸收消耗、破片功能,防止子彈穿透人體,從而達到一定的防彈作用,可是防彈衣的防彈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衝擊力大的子彈還是會打穿人體的,在一些殺傷力大的槍枝面前防彈衣就如同虛設。
  • 多少張紙能起到防彈的作用?老外用手槍和AK進行測試,效果還不錯
    不僅防彈背心,在需要的時候一本厚厚的書和一包辦公用的列印紙都可以使人免於子彈的傷害。我們先看看左輪手槍的威力。左輪手槍操作比較簡單,可靠性也高但不知道威力如何。左輪手槍是擊穿了334頁,看來它的殺傷力不是很強大。老外準備測試PM手槍,它曾經是蘇聯軍隊的制式手槍。PM手槍體積小,重量輕,構造簡單,就看威力如何了。看來差點擊穿一袋辦公用的列印紙,大約有500張左右。
  • 防彈衣能擋AK47子彈很厲害?中國防彈衣水平曝光,難以置信的強大
    近日,有國家研製成功一款名為「巴巴卡瓦奇」防彈衣,能夠抵禦AK-47步槍發射的7.62毫米子彈和英薩斯」步槍的5.56毫米子彈。該防彈衣重量為9.2公斤,還是該國最輕的防彈衣。《歐亞時報》在22日報導稱,目前國際上大多數防彈衣都是二級類別,而且很重,只能防禦手槍或衝鋒鎗發射的9毫米子彈。「巴巴卡瓦奇」防護水平已經達到了美國司法研究所的三級標準,因此很強大,事實真是如此嗎?「巴巴卡瓦奇」是由高密度、高強度的聚乙烯製造的,其防護力主要來自一塊厚而硬的裝甲防彈板,屬於硬甲防彈衣。
  • 為什麼防彈衣能擋住子彈卻擋不住刀呢?
    防彈衣能不能防刀,主要還是看防彈衣的材質和用途;像是插入有鋼板,陶瓷裝甲板的防彈衣就能防刀,不僅可以防刀砍還能夠防刀刺,而普通的纖維防彈衣,也就是凱夫拉防彈衣,其防刀刺的效果並不顯著。纖維防彈衣不能有效防刀的原因是纖維會存在一些縫隙,刀子的尖利部分可以刺到纖維的縫隙裡面,然後不斷地擴張纖維的縫隙,最終刺穿防彈衣進入人體。在實際使用中,穿纖維防彈衣的警察,還會在外面套上防刺服,也可以達到防刺的效果。纖維防彈衣的防彈原理是通過消耗彈頭的能量,減少子彈的穿透性,並且造成子彈的變形。
  • 為何步槍子彈多為尖頭 手槍子彈卻多為圓頭
    最初,步槍子彈也採用圓頭設計。如早期的火繩槍和燧發槍,子彈頂端都是圓球形,以及後來帶有彈殼和底火的定裝步槍彈,有些彈頭也是圓形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軍用制式步槍彈逐漸由圓頭改為尖頭,原因是軍隊對步槍射程要求在不斷增加,而當時隨著火藥質量改善、膛壓大幅上升,又給步槍射程增加提供了可能。步槍子彈由圓頭發展為尖頭並不難理解。首先,步槍子彈變為尖頭後,更加細長、尖銳、流線型更好,飛行阻力小於圓頭彈,有利於保持子彈的飛行速度、增大步槍的有效射程。
  • 美帝推出龍鱗甲鈦合金防彈衣
    龍鱗甲(Dragon Skin),是美國尖峰裝甲公司推出的一種防彈衣,由小塊的陶瓷防彈瓦和新型的防彈纖維編織成魚鱗狀的防護甲類似中世紀的鎖子甲,因而得名「龍鱗甲」。    據介紹,目前尖峰裝甲公司的「龍鱗甲」產品主要有兩種SOV-1000和SOV-2000,前者使用鈦合金防彈瓦,後者則使用陶瓷防彈瓦。    由於採用「龍鱗甲」技術,SOV-2000可以達到美國國家司法學會三級防護標準,而SOV-3000可以達到四級防護標準。
  • 三級頭到底有多強,俄羅斯K6-3鈦合金頭盔防彈測試
    現代毛子自己都不用鈦合金而改用超強芳綸之類的防彈纖維了,所以鈦合金只能說是7-80年代毛子搞不出來類似凱夫拉的纖維而折中的一種替代解決辦法。按照標準來說,K6-3隻能防護9x19mm和7.62x25mm手槍彈的直射, Oxide也不知道是從哪裡搞來了一頂正品K6-3,然後拿了一堆槍進行測試。
  • 都2020年了,印度終於實現防彈衣國產化,就這面對解放軍還「蜜汁...
    如今近半月過去,印度人非但沒有要停止事態的打算,反而在各種方面加緊進行與我國衝突的準備:當地時間9月13日,印度合金公司宣布,他們已經做好為前線的印度軍隊大規模提供防彈背心的準備。
  • 格洛克、貝雷塔、沙漠之鷹等手槍:深度解析黑客帝國的經典手槍
    :深度解析黑客帝國的經典手槍 貝雷塔92F手槍 貝雷塔92F也是美國市面上,常見的手槍。 它的軍用版本M9,就是美軍制式手槍。
  • 防彈衣能抵擋槍彈直射嗎?有了防彈衣仗還怎麼打?
    很流行的一種說法是說防彈衣不防彈,只能防爆炸物破片,如果穿了防彈衣被子彈直接射中,彈頭穿過防彈衣後會變形,翻滾著擊穿人體,造成的傷害比不穿防彈衣還大;即使防彈衣擋住了槍彈沒有穿透,彈頭的衝擊也會震斷肋骨和內臟,造成「鈍傷」,內出血;能抵擋步槍彈的高等級防彈衣的確有,但成本極高,重量極大,一般士兵不會裝備,blablabla……這些說法,沒有一個是真的,至少在
  • 防彈衣究竟有多強,結局令人不敢相信,老外用槍親測眼見為實!
    防彈衣究竟有多強,結局令人不敢相信,老外用槍親測眼見為實!石頭非常堅硬,可是當它遇到了威力強大的子彈時卻變得不堪一擊,曾經一名小哥就用子彈擊穿了石頭,這足以說明子彈的威力,可是威力強大的子彈卻拿防彈衣沒辦法,防彈衣究竟有多強呢?
  • 美國總統保鏢的防彈衣有多弱?小口徑軍用步槍,一槍就能打穿6件
    圖:一名美軍士兵穿硬質防彈衣被伊拉克狙擊手擊中以後留下的傷痕,如果是軟質防彈衣,即使未擊穿防彈衣依舊可能致命。美國警察就有胸肋中彈,軟質防彈衣未擊穿,但肋骨衝擊下折斷穿刺進肺部,最終搶救無效的實際案例。
  • 好萊塢電影裡的假象:汽車後躲子彈安全嗎,消音器真能消音嗎?
    ,甚至連後備箱也被擊穿—— 子彈甚至從車的前擋風玻璃處射入,在擊穿了後備箱後還擊穿了靶子。在 稍早的動作電影中,主角只要穿上所謂的「凱夫拉防彈衣」,那就像是開了外掛一樣怎麼都打不著,就算中彈了也屁事沒有。所謂的凱夫拉防彈衣真就這麼萬能?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電影中常見的凱夫拉防彈衣大都是貼身穿著的軟質防彈衣,這種防彈衣的好處是便於低調出行和攜帶,經常可以在政要保鏢、便衣警察等人身上看到。
  • 重狙真實威力:能擋98K穿甲燃燒彈的四級防彈衣,一槍打穿兩件
    無論是鋼製還是陶瓷插板,外面必須要有防彈纖維或者其他柔性材料製成的外殼;這樣在子彈或者各種破片(手雷、炮彈、炸彈等等)擊中基板以後,不會反彈出去傷人,而是被攔下來。常規防彈衣裡,IV級已經是頂級標準了 尤其是在子彈威力較大的時候,這樣的柔性物體也不能把衝擊分攤到更大的軀體表面——這樣即使是防彈織物最終把子彈擋了下來,但人依然會因為內臟和血管被衝擊破裂而受傷、死亡。在美國就曾有案例,警察穿的軟質防彈衣擋下了.45口徑(11.43毫米)的大威力手槍子彈,但是由於肋骨被打斷後刺穿了肺部,傷者最終死亡。
  • 口徑達到15.7毫米 手炮一樣的自衛武器 美國歷史上第一款制式手槍
    如果要說起美利堅的裝備的第一款制式手槍,還要追溯到1775年,美國的獨立戰爭時期,在脫離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成立大陸軍後,開始大批量成建制採購槍械武器,作為軍隊的制式裝備,其中這種M1775式燧發手槍就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款大規模裝備軍隊的制式手槍。
  • 解放軍一次買了140萬件防彈衣,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早在冷兵器時代,古代軍隊就通過製造和穿著各式鎧甲來提高單兵防護水平,以減少士兵傷亡。進入熱兵器時代後,諸多盔甲漸漸被淘汰,但人們並沒有放棄對單兵防護裝備的追求。於是,防彈衣作為一種重要的個人防護裝備出現了。最初的「防彈衣」,其實還是整塊的金屬盔甲,而且相當沉重。
  • 防彈衣的迭代史:從絲綢到高分子化學纖維
    穿了防彈衣就一定能抵擋子彈的衝擊嗎?防彈衣從誕生至今,一直在更新迭代。從早期的絲綢防彈衣到如今的聚合物防彈衣,阻擋子彈並緩衝動能的初衷並沒有任何改變。但防彈衣的防護能力在數十年間卻發生了飛躍性的提升,防彈衣的進化史也是一部材料科技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