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的一位朋友,有次跟我說到上次看見我的車了,對,我有些疑惑,我還沒告訴他我的車是哪個呢,他就說:「我一看就知道哪個是你的車,後面寫了幾個字,信佛,對吧?」
這不是第一次被問到了,車友會也有很多朋友會問,身邊的朋友都問過,怎麼說呢,很多朋友喜歡在車後面寫上一些話,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個性、信仰的表達。
我呢,信仰佛教,開車也佛系,這樣是不是可以解釋得通了,簡單的一個佛字,也許是很多同樣信佛的車主的選擇,一來可以表明自己的信仰,佛學也倡導引人向善,二來開車佛系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很多路上不必要的麻煩,安全出行,文明駕駛我們會有越來越好的交通環境。
可是接下來就會問到「貪嗔痴、戒定慧、斷舍離」是什麼意思,我臨時起意,不如在百家號上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這裡的智慧。
學佛、信佛、禮佛
貪嗔痴視為三毒,首先如何正確認識這三毒,我們簡單地展開一下。
貪謂之人的貪念,欲望,也屬於人性的劣根,在順境時對所求事物的不滿引起的,內心極其想要、非要達到滿足,得不到便不甘願;要控制貪念、貪慾,不能被其所吞噬。
嗔,即嗔怨、嗔怪,在逆境中對一切外物的不滿,埋怨,抱怨,將逆境的原因歸結於外在,是所謂君子求諸己,逆風翻盤方可成就大事;在陰溝中仰望星空、在逆境中堅持希望、認識到生活的殘酷還依然熱愛生活。
痴;也就是說不明白事理,是非不分,善惡不辨,顛倒妄取,起諸邪行,猶過之而無不及,正確的處理一些偏好,嗜好,要修正心、走正道才是。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佛學推崇持戒,經過修煉,與心魔鬥爭可進入入定的境界,暫不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總是要找到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追求方向,泰山崩於面前而巋然不動、美女坐懷不亂還嫌她礙事,心無旁騖地做自己既定的事宜,內心趨於平靜;真正的平靜則能生慧,生活的智慧,人生的智慧,不討巧,無捷徑,只有放下小聰明,才能擁有大智慧。
斷舍離這一層,始終認為也可以理解成修煉的過程,割斷貪念、捨棄弊習、出離劣根;一如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所著,具象到生活中的斷舍離,想要通透的人生,極致的人生,想像精神層面延伸到生活中,有更開闊、自由的領域。
如何平衡生活與修行的界限,更多的是來源於自我的抉擇,通過對精神層面的修煉可以為人生賦能、與世俗和解、達到內心的平靜,願世人都有值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