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立秋了,關於立秋,民間有很多諺語,比如「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這句話主要說的是立秋之後的天氣問題,如果立秋是「公秋」, 扇子可以丟掉了,則說明立秋過後,天氣會變涼爽,相反,如果立秋是「母秋」,會熱死牛,則說明立秋之後,還會持續高溫天氣,熱死牛是一個比喻,形容溫度很高。
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什麼是「公秋」?什麼是「母秋」?根據什麼區分的呢?
關於上述問題,其實有多種說法,目前討論比較多的,主要有以下3點:
1、按照立秋當天陰曆的日期判斷,如果日期是單,則說明是「公秋」,如果日期是雙,則說明是「母秋」,今年的立秋陽曆是8月7日,當天對應的陰曆為六月十八,日期為雙,從這個說法來判斷,今年立秋為「母秋」。
2、按照立秋開始的具體時間判斷,有2種說法,第一種,如果立秋開始時間在白天(8點-18點),則說明為「公秋」,如果立秋開始時間在夜裡(18點-次日6點),則說明是「母秋」;第二種,如果立秋在12點前,則為「公秋」,相反,如果立秋在12點後,則為「母秋」。
今年的立秋具體時間為2020年8月7日09:06:03,按照上述說法,不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今年立秋都為「公秋」。
3、按照立秋當天陰曆的月份判斷,陽曆時間比較固定,每年都在8月7日-9日之間,但是陰曆則不同,有些年份在六月,有些年份在七月,如果立秋當天,陰曆屬於六月份,則說明是「公秋」,如果立秋當天,陰曆屬於七月份,則說明是「母秋」。
按照上述說法,今年立秋,陰曆是六月十八,屬於六月,則為「公秋」,再來看下去年的情況,去年立秋陽曆為8月8日,陰曆為七月初八,則為「母秋」。
通過以上3種判斷「公秋」和「母秋」的方法可以看出,第一點和第三點說今年立秋是「母秋」,第二點說今年立秋是「公秋」,並沒有形成統一,互相之間存在著矛盾,能說明什麼呢?
說明「公秋」和「母秋」的說法,並沒有確切的實際意義,大家僅做參考就行,而立秋之後熱或者不熱的問題,和區域性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目前筆者所在的豫東區域,近期溫度一直很高,查看天氣預報,後續一周到十天的時間,雖然預報的有降雨,但是白天溫度基本上都在30度以上,很悶熱,而通過全國天氣預報得知,有些省份目前降雨較多,溫度不是很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秋」和「母秋」的說法,也許是某一個地區,當地局部的說法,不適合全國,大家了解就行。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當地有「公秋」和「母秋」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