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 xingzhizaixian12 進行付費預約。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
文/ 紫涵
01
坐月子中暑死亡,痛哉!
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前幾天看到的一則新聞。
山東一產婦坐月子期間中暑後不治身亡。送醫時,產婦穿著長褲長袖,體溫高達40多度,呼吸急促,已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家人解釋,為坐好月子,家裡不開風扇、空調,讓產婦穿長袖長褲還蓋被子。
這名產婦才20多歲,當時的中暑程度已屬於「熱射病」,心臟和肝臟均有不同程度損傷。而類似的悲劇,並非第一次發生:
2016年,杭州產婦小張生產後出院,因穿著嚴實、加上車內悶熱,出現產褥中暑,幸好被及時送醫才挽回一命。
2015年,上海發生過兩起「坐月子」死亡事件,一次是春節期間,一名產婦坐月子期間堅決不活動身體,導致肺動脈血栓死亡。另一個是8月份,奉賢區一產婦坐月子期間中暑身亡,她的家人堅信產婦應該「捂月子」。
再往前追溯,2010年7月,山東濰坊一產婦生完孩子第六天中暑不治身亡。為了避免受到「風寒」,這名產婦家裡室內平均溫度36度左右,產婦頭腳捂著,還穿著秋衣秋褲。
作為一名在正規醫院生過孩子的女性,看到這樣的新聞,真的是痛心疾首。悲哀、憤怒、無奈……百感交集。
坐月子要「捂」,不能下床、不能洗頭、不能洗澡、不能穿短袖、不能開空調……仿佛女人生下孩子後的第一個月,必須自動退化成一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孩童,甚至是一個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絲毫不能有主見的嬰兒。
所有家人,不分職業、學識,都可以瞬間化身「月子專家」,苦口婆心地來說教。稍有不合意,就會聽到這樣的話:「這麼多年流傳下來的,總是有道理的,一個月時間,有什麼不能忍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就等著後悔吧!」
多少女人,在生完孩子的第一個月,就像是被綁架了一樣,既要承受生產後的傷痛、哺乳初期的不適、睡眠嚴重缺乏,同時還要忍受這千奇百怪的「月子禁忌」。那些乖乖「坐月子」卻最終喪命的產婦,像是在用生命為女性呼號:請放過初產婦!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這是小題大做,畢竟新聞報導的只是少數極端案例。「捂月子」沒啥大不了的,還是得聽老人言,忍一忍就過去了。
我只想說,這簡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40度高溫是一種什麼體驗?如果讀者中有西安、上海、武漢等地的朋友,歡迎大家留言,說一說40度的高溫下,你的感受如何? 如果讓你在這樣的溫度下,不開空調、穿長衣長褲、蓋被子臥床、不洗頭不洗澡……別不敢想,硬著頭皮想想,是什麼感受。
02
月子禁忌,一個樸素而強大的誤會
提到坐月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禁忌」。每一個生過孩子的女人,大概都聽過這樣一句告誡:坐月子可得注意啊!
比如,東北人會說,月子裡絕對不能沾酒,因為酒傷身(PS.南方人會認為月子裡一定要有酒,因為酒下奶哦);比如,內陸地區的人說,絕對不能吃海鮮,因為那是發物(PS.沿海地區的人坐月子一定要吃海鮮因為進補啊)。諸如此類,眾說紛紜、顛三倒四,屬於飲食方面的禁忌。
另一類禁忌,是為了貫徹「捂月子」,也是導致產婦中暑的罪魁禍首。禁忌之所以存在,源於人內心對某種事物的恐懼。那麼,人們恐懼的,到底是什麼呢?所謂的「月子病」,到底是什麼病?為什麼要「捂」?
《新周刊》近日發文,《一部坐月子史,就是中國婦女的受難史》,詳細解釋了「坐月子」這一習俗的來龍去脈。
文章說,南宋人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似乎是「坐月子」習俗禁忌的最早貢獻者之一,書中提到:「若未滿月,不宜多語、喜笑、哭泣……及不避風寒,脫衣洗浴,或冷水洗濯。當時雖未覺大損,滿月之後即成蓐勞。手腳及腰腿酸重冷痛,骨髓間颼颼如冷風吹,繼有名醫亦不能療。」
跟今天的「坐月子」相似:不能喜怒哀樂,不能起床行動,不能遭遇風寒,乃至不能洗浴洗漱,為的是避免一種名叫「蓐勞」的婦科病。其症狀則是「手腳及腰腿酸重冷痛,骨髓間颼颼如冷風吹」。
作者查閱古今中外大量史實資料後得到證實:坐月子習俗中的種種禁忌,其實來自對婦女產後感染「蓐風」,即產褥熱的極大恐懼。產褥熱存在畏寒、高燒發熱的症狀,傳統時代的中國人就將其與風吹、著涼引起的感冒症狀聯繫在一起,所以想當然地得出了保暖、迴避冷水、不吃冷食、避免受寒等似是而非的禁忌。
事實上,導致產婦蓐勞、蓐風或產褥熱的原因,是因為她們在分娩過程中接觸了完全沒有經過消毒流程的助產人員。南宋時期,「接生婆」出現後,才有了產後疾病的記錄。(之前是產婦在戶外獨自分娩,並未見產後健康問題的記錄)
著名醫學科普作家棒棒醫生提供了兩則產婆「行兇」的確鑿記錄:
1901年,英國婦產科醫生波爾特到福州行醫,他看到接生婆為了給嬰兒「開路」,經常用長指甲代替手術刀,抓破孕婦的產道,造成各種人為創傷,是產褥感染的直接原因。
美國女傳教士道濟也曾記載其親歷的中國舊式接生場景,孕婦難產腳先露,接生婆「醫者意也」,施展神級絕招,給露出的腳套上一隻小鞋,那意思要嬰兒自己「走」出來。結果,大人孩子雙雙殞命。
可以說,「未經消毒的助產人員」,是「坐月子」風俗產生的根源。所謂的「坐月子」,不過是人們在不了解產褥熱致命病原的情況下,樸素地將其與風寒症狀聯繫起來,形成了影響深遠的「月子」禁忌。 坐月子,只是一個因「想當然」而產生的誤會。
我們回想一下,影視劇中演的,但凡有過去(從古代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孩子的情節,必然用到的是一盆熱水、一把剪刀。有時還會有這樣的鏡頭——趕鴨子上架當「接生婆」的主角,慌亂地在針線筐裡翻啊翻出剪刀,然後顫顫巍巍放在煤油燈上烤啊烤,據說是為了「消毒」?
毫不誇張地說,這個鏡頭,一度成為我分娩前期的噩夢。在這樣的條件下分娩,能不感染婦科病才是幸運吧!
回到現實。今天,我們的分娩環境是什麼樣的?
即便是在最偏遠的農村地區,也都要求孕婦定期產檢,預產期臨近時提前住院。目前的中國,的確還有很多貧窮落後地方,但如果有機會去那些地方看看,你會發現,醫院和學校,絕對屬於「豪華」配置。醫院裡基本的消毒措施、醫療設施,是完全有保障的。
不會有「產婆」的長指甲,不會有煤油燈燒烤「消毒」的裁縫剪刀,不會有未經消毒的床單……
那麼,我們坐月子,坐的是什麼?家人的苦口婆心,更像把關懷託管給了愚昧的經驗主義,從而變成了給初產婦施加的「道德綁架」。對於有科學意識、有抗爭意識的產婦來說,乖乖地坐月子,坐出的大概是家庭和諧吧!
03
月子沒坐好,一個複雜又簡單的歸因
也許有的人會說,如果不用坐月子,那我的「月子病」是怎麼來的呢?
現實中,我也聽到不少類似的說法:我經常頭疼就是坐月子落下的毛病;我的腰病就是月子沒坐好;我舌頭經常發麻就是因為婆婆在我坐月子時做飯放花椒……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些病症是怎麼來的。但是我知道,醫生是不會把這些症狀與「坐月子」聯繫起來的。
當一個女人在四十歲左右,越來越頻繁地出現腰疼的症狀,要把這跟十幾年前坐月子時老公沒給你蓋好被子聯繫在一起,如果非要一個合理解釋的話,大概只能用「普遍聯繫」的哲學原理去解釋吧。醫學很難進行這樣的追溯。
懷著對坐月子這件事的質疑和好奇,大概十多年前,我就開始特別留意那些有「月子病」的女性。後來發現,經常說自己「月子沒坐好導致病痛」的女人,要麼是對夫妻關係非常不滿,要麼是對婆媳關係非常不滿,要麼是對自己的兒女非常不滿。
我知道這麼說,一定會傷害到一部分人。但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這些病痛本身確實跟坐月子沒有關係呢?為什麼會有人篤定地把自己的病痛歸因於「月子沒坐好」呢?
月子沒坐好,意味著丈夫或者婆婆沒照顧好,意味著我為這個家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意味著老公、孩子、婆婆,你們都虧欠我。
幸知之前發不過一篇文章,專門分析女人在婚姻中的「付出感」。當女人在婚姻中缺乏安全感,或者對關係不滿時,就會去不斷地強調自己的「付出」,以此來對關係中的對方進行道德綁架。然而,道德評判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道德評判永遠也無法挽救一段關係。
「月子禁忌」之所以一直有市場,這些現身說法的「月子沒坐好」的女同胞功不可沒。
當然,她們也不是故意的,她們只是出於本能而做的一種歸因。我想,這些人如果再生孩子,肯定也會乖乖地堅持不洗澡、不洗頭、不吹空調、不露胳膊。
所以,綁架女人的「月子禁忌」,不僅僅來自家人,也源於女人自己。
04
最後,想說說我自己。
我買了兩個月子帽,夏天用的,戴上熱,試了一次再也沒用過。
我正常洗頭洗澡。
我在生孩子後的第七天,搬到了平時空著的新家。很多東西剛搬過去需要整理,家人都說不讓我動,可我個閒不住,每天都在翻箱倒櫃不停歇。
氣溫超過28度,堅持開空調。
擔心家具晾的時間不夠久,甲醛臨近超標,睡覺也開著窗戶。
經常睡覺不蓋被子。
經常用涼水洗手。
……
總之,「坐月子」的許多禁忌, 我全都做了。
幾年過去了,我沒有腰疼、沒有頭疼、也沒有哪裡發麻……
當然,我的情況只是個例,僅供參考。
如果沒有對史實資料的了解,我從來不敢把這些真實的情況在公開場合談起,因為我怕自己高興得太早——我的「月子病」不是沒有,只是時候未到。但是現在,我敢說出來,因為我相信,即便有一天我開始腰疼,那也跟我「月子裡」沒蓋被子、搬了東西毫無關係。
最後,願每一個願意做母親的女性,都平安。
預 約 幸 知 在 線 情 感 諮 詢 師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12
幸知學院
28天健康親密關係訓練營
透析關係密碼,玩轉關係難題
課程特色:理論講解+案例剖析+實操方法
更接地氣,最立竿見影的問題解決型課程。
課程安排
主題:探索親密——親密關係總是搞不好?三大關沒有過!薩提亞模式指出,很多成年以後的問題都不是成年後的生存環境造成的,而要追溯到童年時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溫柔的妻子為什麼會莫名其妙發火?溫和的丈夫為什麼會突然變得不可理喻?那一起看看TA的原生家庭吧!
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原本就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男人的需求是什麼?女人的心理\情緒是什麼?當需求遇上情緒,結果會怎樣?男人女人的性\生理反應有那些區別?男女的溝通方式差異……
親密關係是我們每個人的軟肋,我們越是渴望被愛卻越是容易受傷害。如何聽懂衝突背後的語言?如何真正學會表達接納、合作、掌握衝突的基本原則?如何成功轉化衝突,增進親密關係?
因為愛情,讓我們看到彼此的相同而結合;因為友情,讓我們接受彼此的不同而成長。他/她的行為、語言和情緒,都只是冰山一角。海平面之下,他/她的感受是什麼?他/她在想什麼?他/她有什麼沒有滿足的期待嗎?他/她的渴望又是什麼呢?如果伴侶之間能嘗試在上各個層面有效連結,並且彼此顧念、互相滋養,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健康親密關係月度養成
陪護周期:2017.7.23~2017.8.19
課前準備:親密關係評估表——幫助學員了解和覺察自己的親密關係
課程時間:7月23日開始,每周日晚21:00-22:00
答疑時間:7月26日開始,每周三晚21:00-22:00
語音陪伴:授課期間每日線上語音陪護20-30分鐘(主題分享或熱點討論答疑)
不定期的對同學們的課後作業進行點評、分享和互動。
導師課程+每日陪護
原價:588
限時特惠價:399
報名方式:
① 識別下方二維碼
② 支付費用
③ 收藏連結開課收聽
④ 聯繫微信客服 xingzhizaixian13
(付款不成功,可直接聯繫 ↑↑↑)
⑤ 加入導師陪護微信群
您也可以通過電話諮詢
400-900-6966
支付完畢
只有聯繫微信號 xingzhizaixian13
才能加入課程陪護 群哦!
老朋友聯繫幸知在線任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