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明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桃源鎮一直將垃圾分類作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自《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桃源鎮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在垃圾分類工作上穩步前行。在垃圾分類領導小組的帶領下,因地制宜,堅持「1234」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套桃源特色的垃圾分類工作模式,為系統推進垃圾分類,破解垃圾分類難題,引導居民積極準確參與,奠定了堅實基礎。
1:一款「半封閉森林小木屋」式清潔屋 拒絕「看著髒」杜絕「聞著臭」
小區居民往往會擔心垃圾房「看著髒」和「聞著臭」。為此,桃源鎮高度重視垃圾分類清潔屋結構對衛生的影響,在充分考慮安全性、實用性和群眾接受度等因素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款「半封閉森林小木屋」式的清潔屋。
「半封閉森林小木屋」式清潔屋成為24小時宣傳陣地
為了在視覺和嗅覺上減少居民的牴觸情緒,桃源的清潔屋增設半牆,將桶身隱藏於半牆之內,不直接顯露在視線中,避免「看著髒」,而半封閉式的空間,減少氣味向外散發,並且督導員在屋內工作,用實際行動證明不存在「聞著臭」。
這款清潔屋大大提升了小區居民對清潔屋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小區居民都不排斥在清潔屋前佇立,願意趁著扔垃圾的機會與左鄰右舍多攀談幾句。「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半牆上貼著的半腰高的垃圾分類指南知識,更是方便了小朋友跟著大人一起來扔垃圾時能夠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並且不受投遞窗口關閉的影響,成為24小時的宣傳陣地。
桃源的清潔屋還有三個特點:一是改良了有害垃圾投放區,用有害垃圾分揀平臺來替換原來的紅色大桶,既避免了因垃圾桶太深導致有害物品被摔碎破損而洩漏,同時也可以在分揀平臺上進行二次分揀,將有害垃圾分門別類裝進不同的收納盒,在架子上分層保管。
二是安裝了垃圾分類投放評價及積分系統,督導員監督小區居民是否正確分類並準確投放後,可以第一時間在評價器上予以及時記錄,方便定期追溯每戶居民的日常投放情況,同時也有積分功能,作為獎勵的依據。
三是安裝了LED顯示屏,對於表現良好的「紅榜戶」和表現欠佳的「黑榜戶」,可以24小時對外滾動播放,表揚先進,督促後進,並通知居民其他重要信息。
「2」:兩支特色隊伍 「老少」助宣教「紅綠」齊督導
在深入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桃源鎮組建了兩支特色隊伍,「一老一少」宣教隊和「一紅一綠」督導隊。
通過「一老督黑榜,一少爭紅榜」,如今,「一老一少」已經成為桃源推進垃圾分類的中堅力量。桃源鎮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聯合鎮機關老幹部黨支部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幹部的餘熱,聯合組建「垃圾分類勸導團」。由垃圾分類第三方公司提供數據,勸導團成員「先禮後兵」,在行政處罰前,針對屢次不配合垃圾分類的業主開展入戶宣教,勸導業主自覺落實垃圾分類。
快看看,我上紅榜了沒
目前,桃源鎮已有10餘名老幹部加入了「垃圾分類勸導團」,6月以來,「勸導團」先後出動4次,走訪小區業主17戶,多方合力下,全鎮95%以上的小區不再出現非投放時間段內投放、不主動破袋等問題,與前期相比,各小區居民投放準確率均提升了10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桃源鎮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與轄區9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合作開展「垃圾分類光榮榜」評優活動,鼓勵住在垃圾分類小區的學生做好家庭小督導員,督促家長在日常投放垃圾時自主破袋、準確分類。同時通過榜單公示、課堂表揚、發放定製文具等方式,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向家長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的熱情。
「我告訴爸爸媽媽,投放的時候要主動破袋,平時在家我也會做一個小小的督導員,檢查他們垃圾分類的準確率。」桃源小學學生殷汝雪說。
截至目前,桃「垃圾分類光榮榜」活動已成功開展3期,累計參與學生260餘人次,覆蓋全鎮9所中小學幼兒園,參與學生從首期的18人增加到最多一期的100多人,覆蓋全鎮29個「三定兩清一督」小區。據統計,經過孩子積極宣傳的家庭,主動破袋率、分類準確率都明顯高於其它家庭。
垃圾分類既要硬要求,也要軟著陸。桃源鎮將督導員職責進一步細化,組建了「一紅一綠」兩支督導隊伍。紅衣「家長裡短」,綠衣「品頭論足」,兩者側重不同,互為補充,剛柔並濟,雙管齊下,引導居民樹立垃圾分類觀念、掌握垃圾分類方法、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實現垃圾分類「三個一」目標。
紅衣重「導」,意在柔性引導。由社區以本小區居民為首選,招募一批垃圾分類志願者,以紅色馬甲為標誌,協助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和宣教工作,推動小區垃圾分類自治。
志願者除了引導居民對垃圾進行正確投放外,還要主動承擔相關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與解釋工作。志願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生活圈和交際圈,把垃圾分類的大事變成家長裡短的小事,引導居民主動參與、主動分享,營造一個人人關注垃圾分類、人人探討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綠衣重「督」,意在剛性評價。由垃圾分類第三方公司招募一批專職督導員,接受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以綠色馬甲為標誌,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工作。
督導員一方面要做好垃圾分類相關政策知識的宣傳與解釋工作,另一方面充分運用自身豐富的垃圾分類知識,做好面對面桶邊督導,科普分類小竅門。在督導工作中,督導員需嚴格按照投放要求和分類標準指導居民破袋投放,對容易混投的廚餘垃圾進行重點二次分揀,在分揀過程中發現混投混放的,第一時間指正,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此外,督導員每次還要根據居民投放情況給予積分評價,以次作為小區紅灰榜評價體系的重要依據。
目前,桃源鎮共有29名紅衣志願者和35名綠衣督導員,不少居民也主動參與本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工作,有50餘人報名加入志願行列,為後期實現小區垃圾分類自治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志願者入戶宣教
「3」:三級桶長制 一級盯一級 「桶桶」有責任
從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之初,桃源鎮就推行了三級桶長制,每個垃圾分類清潔屋(亭)都設置有一、二、三級「桶長」。形成了一支由3名一級、10名左右二級、35名三級組成的桶長隊伍。
一級「桶長」由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統籌全社區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對社區內各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和二、三級「桶長」日常進行督促、指導和檢查。
二級「桶長」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負責社區內若干個小區的宣傳、教育、培訓、督查等工作,二級「桶長」配合一級「桶長」進行日常檢查和考核評比的同時,監督三級「桶長」做好日常工作。
三級「桶長」由小區清潔屋(亭)督導員擔任,負責本垃圾分類投放點的「三定兩清一督」具體工作,需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完成一、二級「桶長」布置的工作任務,並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
為有效提升各級桶長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使命感,桃源鎮將從三級桶長隊伍中選拔一批專業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人員,發展為二級桶長,爭取打造一支精英化、專業化的二級桶長隊伍,發揮二級桶長輻射帶動作用,廣泛推廣優秀工作經驗,全面提升責任區垃圾分類工作水平。
「4」:四「清」投放收運體系 分得清清楚楚運得明明白白 實時監控看得清
為確保小區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桃源鎮在轄區所有垃圾分類清潔屋(亭)安裝了雙向監控攝像頭,監控影像實時傳輸到統一指揮平臺,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指揮平臺實現垃圾分類工作的全程督導。
對內,實時監控督導員的履職情況,及時發現督導員脫崗缺位、分類不準確、工作不盡責等問題,對其工作進行遠程指導;對外,24小時監測居民分類投放行為,針對存在未能正確分類、未做到投放「兩清」、未在規定時間內投放等行為的居民,安排志願者進行上門宣傳,規範不文明投放行為。
2020年,桃源鎮完成了全部70個配套攝像頭的安裝和監控平臺的接入,全面覆蓋桃源鎮29個「三定兩清一督」小區,實現對35個垃圾分類清潔屋的線上實時督導,切實提升管理實效。
實時監控看得清
人臉識別認得清
桃源鎮在垃圾分類投放評價及積分系統中引入「人臉識別」技術,通過前期入戶宣傳進行人像信息採集,在一戶一卡的基礎上,將人像信息與積分卡信息精準匹配,落實到戶,精確到人。
被錄入人像採集系統的居民,可以選擇用「刷臉」取代實體積分卡,「刷臉積分」解放雙手、便捷居民的同時,也因為只有本人才可使用,免去了居民對積分卡丟失和被盜用的擔心,極大提升了居民安全感。
目前,桃源鎮已100%完成居民積分卡登記工作,並通過3輪入戶宣傳,完成人臉匹配近300戶。2020年12月桃源鎮將正式開通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渠道,通過積分優惠政策進一步提升人像信息採集率和「刷臉積分」參與率。
人臉識別認得清
車輛軌跡運得清
為強化對生活垃圾收運各環節的全程監管,桃源鎮為所有生活垃圾收運車輛配備了GPS定位系統,直接在統一指揮平臺上實現對生活垃圾收運車輛的全程監管和對各類垃圾的追根溯源,有效監控和杜絕收運車輛不按指定時間收運、不按規定路線行駛、混裝混運等問題的發生,並根據垃圾分類投放數據,科學規劃收運路線,進一步提升垃圾收運效率。
目前,桃源鎮共有生活垃圾收運車輛19輛,其中廚餘垃圾車5輛、其他垃圾車9輛、有害垃圾車3輛和可回收物車2輛,所有車輛均根據垃圾分類標準更新統一標識,定路線、定時間實施分類收運。現有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收運專線共19條,串聯轄區35個小區清潔屋點位,實現了垃圾收運工作高效運行。
中轉換桶洗得清
桃源鎮採用中轉換桶、集中清洗的方式開展收運工作。
中轉換桶就是以空桶、乾淨桶統一替換滿桶、髒桶。清潔屋(亭)關閉後,收運人員通過分類收運車輛將點位所有滿桶、髒桶轉運至垃圾中轉站進行集中傾倒、清洗,並在清潔屋(亭)開放前將乾淨的垃圾空桶補充至原有點位。
中轉換桶洗得清
桃源鎮在銅羅、青雲、桃源三大片區分別建設有垃圾分類中轉站,站內配備有洗手池、水槍等全套衝洗設施,工作人員在中轉點把垃圾桶清洗乾淨投入循環使用,殺菌除臭器等設備也保證了中轉點周邊空氣品質和環境整潔。
中轉換桶、集中清洗,大大減輕勞動強度的同時有效提升了運輸效率,通過減少傾倒環節、垃圾不落地,避免了轉運過程中出現噪音擾民和二次汙染問題,也解決了垃圾桶長期擺放導致的斑駁骯髒、破損及顏色各異等問題,避免了現場洗桶帶來的垃圾桶周邊蠅蚊肆虐、汙水橫流和空氣汙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