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電筒麻麻的同事,包子阿姨給我們分享了她兒子的近照:三五個小朋友,穿著幼兒園的制服在室外做伸展運動,整齊又可愛。在合影中,就數她的兒子「小包子」看上去特別「吸睛」——雖然大家都是三四歲,但他顯然比別的小朋友要「圓」很多。
在不少家長,尤其是老一輩人的觀念中,把孩子養的白白胖胖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殊不知,幼兒也有肥胖的風險。相對來說,一個人的體脂率在4-6歲的時候最低,如果幼兒時期孩子肥胖,那麼成年後健康狀況會很容易受到影響。
所以給孩子補充營養,是一門大學問,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來細說一下。
幼兒生長發育特點
身高體重:以寶寶剛出生時身長為基準,1周歲時,身長應該增長50%;4歲左右,身長應該翻一倍。體重平均每年增速是2~3公斤。
營養狀況:上臂圍這個數據能夠反映出幼兒皮下脂肪厚度和營養狀況,在出生後第1年,大致由11釐米增至16釐米,這個數據將維持到5歲左右。
肥胖度:幼兒的脂肪細胞增速逐漸減慢,到4~6歲的時候,體脂率是最低的。所以小包子麻麻繼續放任兒子大吃大喝,那麼小包子長大後很有可能面臨健康問題。
追趕發育:對於那些先前有嚴重疾病病史,處於疾病恢復期或營養不足的兒童,需要在1~2周歲後努力補充營養,追趕上正常孩子們的生長進度。
幼兒營養需求
周歲以後,寶寶的生長發育速度會有所減慢,對營養攝入的需求也會變大。寶爸寶媽在投食的時候,記得給孩子餵飽:嬰兒在一歲時食物量,就能達到普通成年人食量的1/3~1/2,三歲時幼兒的進食量可增加至成人的1/2。
幼兒的能量來源50%是來自於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食;12%~15%的能量來自於蛋白質;
30~%40的能量來自於脂肪
(幼兒對於脂肪供能的需求是高於成年人的);
12%~15%的能量來自於蛋白質。
所以從寶寶一周歲起,寶寶的食譜中就應該增加肉類和穀物了。此外,還要注意鐵鈣鋅維生素d的膳食補充。
將這些能量換算成食物量,全天的需求大致如下:
乳品400~600毫升。
穀物類50~100克
(差不多相當是一片麵包,再加上半碗米飯)。
蔬菜50~150克。
水果50~150克。
每天一個雞蛋,再加上50~75克的肉類。
全天烹飪用的油脂5~15克。
鹽1.5克以下。
另外提醒一下,在給寶寶餵堅果時,要小小注意,避免嗆咳。
常見營養缺乏症
鐵缺乏是幼兒期最常見的營養失調,在低於兩歲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中,貧血的發病率是最高的。貧血可能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爸媽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鐵元素存在於動物血與紅肉中,維生素C能夠促進鐵的吸收,所以飯後可以來點VC豐富的水果。
鋅缺乏會導致反覆的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癒後食慾低下,身高增長慢等問題。對於患有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的小患者,補鋅能減緩症狀,縮短病程。
食補可以考慮貝殼類海產品如牡蠣、花蛤,蚌等,或動物肉如瘦肉、豬肝、魚類、蛋黃等;也可以直接買補鋅劑,如葡萄糖酸鋅。
食育教育
1-3歲是培養寶寶飲食習慣的好時機。
幼兒的胃容量小且口味多變,每天應該在正餐之間加餐。加餐要選擇牛奶和健康的零食,而不是烘烤的乳類甜點,甜味飲料,含鹽含糖食品等等。
很多家長喜歡自製鮮榨果汁,但果汁不宜多喝,否則也會影響食慾,導致孩子挑食,生長發育不良。
此外,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對於寶寶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長期挑食或只選擇一兩種喜歡的食物,顯然是不可取的。
最後再告訴大家幾個「餵飯小技巧」:
1、準備符合寶寶年齡需求的多個不同湯匙,來吃不同食物。
2、不必一次性給足食物,先適當少給一些,這樣有助於讓進餐過程更輕鬆,如果孩子的食慾沒有得到滿足,他們會主動要求更多的食物。
3、鼓勵幼兒獨自進食。從一歲起,讓寶寶學會獨立用勺子自己吃飯。大部分發育正常的幼兒都能在兩歲之後熟練地自己進食。
4、培養寶寶對於蔬菜的「感情」——先給蔬菜,再給水果。
5、大約在兩歲左右,50%的幼兒會出現挑食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爸媽們要保持耐心,在給寶寶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時,反覆嘗試8~15次,增加孩子對這種食物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