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姐妹們~
以蕊已經正常辦公啦
所以接下來大家有肌膚問題儘管隨時找我哦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呆在家的這段時間,被芯芯「盤」的歷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孩子越長大,做家長的越容易抓狂(說我自己)
前段時間疫情被迫禁足,剛開始一切盡然有序,家中氛圍也一派和諧!
芯芯格外開心,畢竟作為她摯愛的娘親能夠終日陪伴。
兒慈母孝,其樂融融,我以為這樣居家隔離的日子會持續到疫情結束。
顯然,我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低估了小孩子的能量!
很快文靜的小菇涼有了小脾氣,怎麼都哄不好,故事書念了N遍,樂高玩膩了,烘培也不再有意思了,動畫片壓根徹底失去了吸引力!
好好的小菇涼開始奶裡奶氣的碎碎念~
作為老母親,只能一本正經的和她一起交流著我根本不能理解的異次元童話。最後終於靠著用紙巾疊成兔耳朵的魔術,讓小菇涼重拾笑容。
不得不感嘆,真是技多不壓身,你不知道什麼奇怪的小技巧,居然能讓母女關係更進一步,並且讓小孩子高看你一眼。
後來,她的小口罩壞掉了,我自告奮勇、自信滿滿的衝上去縫補,結果卻多縫補了一層,徹底打不開!(吐槽我自己,生活技能不及格!)
我原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可我當時,分明從芯芯的眼神當中看到了一閃而過的鄙視~
作為一名驕傲的母親內心是崩潰的,為了挽回顏面只能說:媽媽給你示範了丟口罩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把這個口罩給封閉好,免得被人撿去使用造成2次感染。
然後默默的拿回口罩重新縫補。所幸,第二次圓滿成功,於是迫不及待問芯芯:媽媽厲不厲害?
可這小菇涼也只是略略點頭,然後自己玩自己的!
不得不感嘆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芯芯都已經2歲多了,想起剛出生,還是抱在懷中的一團溫順肉球,對比現在已經淘氣的像個假小子。
小孩子的成長真是快的嚇人!有時候看著她小步撲向我,笑著鬧著喊媽媽,會突然生出一種念頭,希望她稍微長慢點。
因為,一旦工作起來,我陪伴她的時間並不是特別多。相比全職媽媽的全方位呵護照顧,我這個母親顯然要遜色一些,無法事無巨細的操心到方方面面。
正因為時間有限,我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前段時間在家看《兒童發展心理學》談到: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緒,而這些對日後孩子踏上社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起決定因素。安斯沃斯等科學家將嬰兒的依戀劃分為三種典型的依戀。
第一,安全型依戀:大約有70%的嬰兒屬於這種類型。對於這類嬰兒,母親在場時, 他們會獨自探索,母親離開會引起他們的不安和焦慮。當母親回來時, 他們會有溫暖的回應,非常高興, 與母親有身體接觸。當母親在場時, 他們把母親當做安全基地探索周圍的環境, 對陌生人隨和大方。
第二,反抗型依戀:大約I0%的嬰兒屬於這種類型。這類嬰兒會緊緊地靠在母親的身邊,很少有探索行為。當母親離開時,他們相當痛苦和焦慮,當母親返回時,他們又會表現出矛盾的情感:他們既想靠近母親,又好像對母親的離開感到很生氣,因而抗拒母親的親近。反抗型依戀的嬰兒對陌生人保持戒備,甚至母親在場時也是如此。這類依戀又稱為矛盾型依戀。
第三,迴避型依戀:大約有20%的嬰兒屬於這類依戀。當他們與母親分.離時,很少表現出焦慮和緊張。當母親回來時,他們也不予以理睬,迴避與母親的接觸,甚至當母親想主動引起他們的注意時,他們仍然比較冷漠。對於這類嬰兒,母親在場和不在場影響不大。他們對陌生人比較友善,但有時也會像忽視自己的母親那樣迴避和忽視陌生人。
嬰兒時期的依戀形式導致交際模式的固化。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孩子在早年與母親或其他照看者交往的時候,會逐漸形成一種認識:怎樣做才能與照看者或周圍的人形成和保持某種特定的人際關係,這種認知就構成了內部固定模式。
一旦形成,就會影響兒童的各種人際關係,包括伴侶、朋友或兄弟姐妹的關係,並指導在隨後的人際交往中的情緒、認知和行為。會持續到成年,影響成年期的生活。
這幾年很火的一個原生家庭概念,無論是《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還是《都挺好》 裡的蘇明玉,甚至最近熱播劇《安家》中的房似錦都說明了孩童時代,沒有得到安全型依戀的成長經歷,會對個人生活造成長遠的惡劣影響。
其實孩童時期培養良好的依戀模式,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家長有耐心。
如果家長能及時意識到小孩發出的各種信號,做出及時的反應,比如:擁抱、親吻、陪著玩耍、逗孩子開心。那麼,孩子就更可能形成安全型的依戀;不然,就可能形成迴避型或反抗型的依戀。
作為母親在孩子成長生涯扮演的角色,會對孩子造成絕對的影響。
以蕊作為一名新手媽媽,一直也在不斷學習:尊重、平等的交流、耐心的陪伴、敏感的捕捉孩子的小情緒並且及時疏導……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今天就和姐妹們分享一下吾家有女初長成,以蕊的一些育兒觀點分享,也非常歡迎姐妹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