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八十年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八十年代是一個短暫、脆弱又令人心動的年代。
街口飄揚的白襯衣載著女孩的水藍色連衣裙,石灰味兒的白牆畫著詩與遠方,吱呀呀的收音機,文藝青年手各一本朦朧詩集,年輕的血脈正瘋狂生長。
那是一個物質嚴重匱乏,生活水平很低,歡樂卻無處不在的時代。
剛剛改革開放讓國人一下子接觸到外面的知識和思想,知識分子們整日苦讀研究。所有思想迸發,人們高喊自由浪漫,熱情又毫無畏懼。如加繆所寫的那般荒謬,又如海子般炙熱。
剛剛抽離時代的噩夢,在光明普照下滿目盈眶,理想和希望都開始發光,讓所有人想要迫不及待地去創造明天。
做木匠、泥瓦匠手藝活,擺個小攤,做生意也沒有比現在容易。全憑那股渴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更大世界的爭取。
而今人們總是疾呼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在那個時代不過是他們最基本和原始的熱切。
因為傳播尚未發達,更能沉下心做事,沒有急切的功利主義,一切的開始都是純粹想做好一件事的初心。
那時的人眼裡總有熱情,也無比熱愛生活,而非現在這般無所適從,飄渺不定。
90年代出生的這批年輕人總是對八十年代充滿好奇和嚮往,在書本和影視裡讀到自由浪漫的理想主義,從父母輩嘴裡蹦出「窮」和「好玩兒」的字眼。
那個承上啟下的年代,雖然尚存在弊病,但那股熱血和眼底冒光的赤誠卻是再難得可見的。
90年代的我們從出生就開始接觸網際網路,有時候會復古小清新一下,懷念車馬郵件慢慢的日子。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車馬郵件就是很慢啊,是不夠好的,網際網路就是很迅速很發達。這重新定義新時代的生活方式,也便捷了全人類。
回不去和想念的無非是那藏在牛皮紙件裡翻山越嶺,思緒綿長卻又無比緊密的心。
我們該批判的不是這個世界的快速,該緬懷的也不是80年代。
世界總要發展進步,我們總要去奔往更好的生活,這些都是朝著美好的明天。
其實那些貧瘠日子裡的赤誠,才是我們最嚮往的。在速食時代裡的保持清醒和獨立,才是我們最該做的。
八十的年代的星星之火,都有萬千人閃射出金光;反倒是而今璀璨的當下,我們卻再難得拾起一束光,滿地都是六便士,卻很少有再抬頭看月亮的人。
「佛系青年」「佛系生活」各類網絡詞彙反映著當今社會對現實激烈競爭、壓力焦慮的逃避與自我欺騙,而始終抱有希望和野心的「獸系」似乎更適合八十年代的青年們。
「八十年代」其實是個遲來的命名,我們之所以迷戀,無非也是簡單的失去才懂珍惜。
那股隨時代而來的自我恪守和要求,對知識文化的渴求,對美好明天的熾熱嚮往。這些才是值得被稱為「黃金年代」的產物。
補補舊舊的書包,已經翻翹角的書本,白碗木筷肚子才五分飽,心思卻飄向樹梢與星空。
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夢想的80年代啊。
舒捨生活即將推出新系列產品,通過對物件開發和復刻設計找尋八十年代的記憶,請大家敬請期待!
圖片來自攝影集任曙林《昨天的青春》
文字:舒捨生活
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