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相關消息稱,在過去的2019年,我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了10410美元,這也是我國首次人均GNI突破了10000美元。消息一出立刻網上炸了鍋,很多人都覺得人均國民總收入都達到了10410美元,在看看自己的收入似乎也沒有多少,難道自己又「拖後腿」了?
難道只有自己的收入沒有提高,而周圍的其他人都在悶聲發大財嗎?而且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前不久還有報導稱,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收入還不足1000元,怎麼現在又說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了10410美元?真的是越聽越糊塗了,其實主要就是因為很多人對國民總收入的概念沒搞明白導致的。
可以先了解一下GNI和GDP的概念,可以簡單理解成這樣GNI是中國人在中國的收入+中國人在外國的收入;而GDP則是中國的收入+外國人在中國的收入。可以用蘋果公司在中國建廠生產蘋果相關產品來更加明確地說明一下,蘋果公司在中國建的廠在為中國貢獻著GDP,在為美國貢獻著GNI。
其實在2019年我國不僅人均GNI超過了10000美元,人均GDP同樣也超過了10000美元,而且GDP和GNI也經常會被放在一起,兩者的差距一般也不會太大。而人均GDP和GNI兩者都突破了10000美元,這足以說明了我國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GDP是一個生產概念,而GNI是收入概念,其中國民總收入(GNI)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總額。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淨要素收入。通常人均GNI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富裕水平。
GNI更側重於國民的概念,只要你是一名中國人,那麼無論你在日本,還是在美國,或者在新加坡,只要是你創造出來的價值,那麼就會被算入中國的GNI當中去。不過相比較人均GNI,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能反映出居民的真實生活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一個人可以用於最終消費的支出以及儲蓄的總和,由此可以看出來,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較高,那麼就能直接說明這個國家的居民生活水平是非常高的,人們手裡都有錢用於各種消費活動。
在2019年的時候,我國的人均可以支配收入達到了30733元,如果按照6.96的匯率來計算的話,那麼大約為4415美元。用4415美元和10410美元相比較,可以看出人均可以支配收入還不到人均GNI的一半,可見在中國人均GNI用來真實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還不夠貼切。
而2019年,美國的人均可以支配收入達到了45623美元,人均GNI達到了65760美元,這兩個數據對於美國而言,相差並不大,說明了對於美國而言用人均GNI來反映人民真實的生活水平相比較中國要更加貼切一些。
所以說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NI的概念有一定的差異,收入沒有達到10000美元這並不能說明你「拖後腿」了。不過國家的富強以及人均GNI的增長需要每個中國人一起努力,不要總是依賴家人,依賴國家的相關政策,要自己去尋找發展的機遇,去尋找賺錢的門道,而不是隨波逐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均GNI不斷提高也是理所當然的,其實我國人均GNI突破10000美元對於世界而言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因為此前全國有70億人口,其中人均GNI超過10000美元的人數大約為15億人左右,而當我國人均GNI突破10000美元的時候,那麼也就意味著全球有將近30億人的人均GNI突破了10000美元。
對於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來說,人均GNI突破10000美元也就意味著我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後期,此後我國也就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此後我國的經濟增長也會逐漸從數量的增長模式轉變成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也就意味著居民的個人收入會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例也會不斷提高。
隨著收入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會進一步提升,幸福感也會變得越來越強烈,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會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所以今後我國各個企業都應該注重自主研發,確保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才能夠走得更穩,更有優勢。
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超「1萬美元」,說明了我國總體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說明了我國將會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此後人們的收入也會變得越來越高,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