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關注不迷路,我是青衫夜讀,你們的情感小幫手。
你是否有有過這種經歷?一個人走在路上路上抬起頭與人發生對視,感覺到尷尬不知道該如何自處。
你是否有有過這種經歷?有一款心儀已久的髮型,你很想嘗試,可是不善言談的你最終只告訴髮型師「差不多剪剪就行」。
處理人際關係(也稱作「社交」)產生的強烈焦慮,極端時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對生活的影響達到一定程度,便會變成「社交恐懼症」。
最近有不少人問我,我有社交恐懼症怎麼辦。
其實青衫我也是當代標準的社恐青年
例如出去吃飯,尤其是去海底撈吃飯,服務太熱情了,對我來說是一種不需要的熱情,我就想一個人好好地吃飯啊,之前海底撈推出的請勿打擾服務,感覺真的是太贊了有木有。
還有每次從家裡出來,我都會在門口細細的聽一會兒,確認樓道沒有人,迅速的打開門下樓,就怕樓道碰到鄰居,然後家長裡短的跟你嘮一會。
後來我我知道了一個詞——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聽起來很繞口,其實很久很久以前社交恐懼症也叫做「恐人症」。
然後慢慢的去了解這個群體,發現哎呀,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這種感受,原來有這麼多人都是這樣的。我還找到了社恐的組織,雖然社恐這個組織裡面都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互相交流,但是大家就這麼相互慰藉著。
但是青衫因為是做商務的,在工作的大部分時間,又不得不面對各種社交。每天面對大量的電話、微信語音,是非常抗拒的。每次都是自己安慰自己,讓自己去面對,畢竟這是工作,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責任。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社交恐懼症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社交恐懼症的鑑別診斷,主要參照以下要點:
① 你是否害怕當眾回答問題、演講或表演等活動?(是/否)
② 你是否害怕參加如宴席以及會議室、教室裡舉辦的集體活動,又或是害怕別人已經就座完畢的場合?(是/否)
③ 你是否害怕當眾出醜,受到別人的否定?(是/否)
④ 前項①、②、③的恐懼感強烈,迴避以上情況的行為已經影響日常生活,或忍受以上情況的同時承受強烈的恐懼感,且時間持續六個月以上。(是/否)
①~④如果都選擇「是」,那麼你可能就是社交恐懼症。
你是不是也有選擇「是」的問題?對心寬的人來講無所謂的事情,可能正給某個人帶來巨大的痛苦。社交恐懼症很難被他人理解,與他人產生共鳴。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呢?
我之前看過一篇研究,裡面有一個說法是
孤獨的人原本更擅長解讀社交信號
2015年春天發布的一項研究裡(Knowles, &etl.,2015)發現,孤獨的心理狀態會讓一個人的死亡風險提高26%。
在這個研究結果出來之後,學者們開始研究是什麼導致了一個孤獨的人一直保持著孤獨的狀態。具體來說,他們希望發現「是什麼導致了這些人的孤立和隔絕?」結果發現,大多數人對這些社交隔絕的人有一種根本的誤解:人們誤以為他們缺乏解讀社交信號的能力,而事實上,他們不但能夠解讀,並且在理解人際間信號的能力上,甚至比那些不孤獨的人更出色。
對於那些真正體會過孤獨的人來說,承認孤獨是一件困難的事。當你承認了自己的孤獨,你等於承認了「自己需要著、渴望著別人」,同時承認了「沒有人在回應你這方面的需要」。承認孤獨等於承認了某些方面的失敗。而這種失敗裡有著令人羞恥的刺痛感。
由此我們看出,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不一定不擅長社交,其實恰恰有可能更擅長社交,因為他們有著超強的感知力,他們的情感非常的細膩,有同理心,能夠更好地照顧到別人的感受。但是也正是因為過於敏感的感知,讓他們過度的放大別人對他們的評價。
「別人是怎樣看待我的?」
「對方是怎麼想我的?」
「他們是怎麼評價我的?」
這些想法在你的腦中一遍又一遍地循環,讓你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情,無法提出自己的要求。
而這種感知的無限放大,讓他們儘量避免與他人接觸,成了他們社交空間的來源。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那麼作為我們每一個高敏感度的人,
太容易把一些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
太容易覺得別人的不開心,別人的不滿意源於自己,
所以特別不希望別人別人怎麼不開心,
你就想去解決別人的不開心,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是解決不了的。
我們更多的時候只能管好自己,
我們更多的時候只能默默地陪在他們身邊,
但是沒有辦法幫助他們。
你可以陪伴他們,
但是要記住一點,
不要把過多的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
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自有你自己過得輕鬆自己在,
你才能真正的幫助到你身邊的人,
不要覺得自己高敏感度是缺陷,
其實有很多人羨慕你,
因為他們羨慕你總是能第一時間感受到別人的感受,
所以高敏感度是我們的一個特質,
這個特質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社恐)
但這個特質也給我帶來很多優勢,
所以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與此同時也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重要的是我們要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做自己最喜歡的人。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 認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 》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聯繫我,一起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