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戰打響,青島公募基金「拓荒者」站上「固收+」風口

2020-12-18 澎湃新聞

年終戰打響,青島公募基金「拓荒者」站上「固收+」風口

2020-12-15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半島全媒體記者 譚風敏

  2020年收官月,基金公司紛紛打響「年終規模戰」,僅11月份就誕生5隻百億基金,年內爆款基金數量達40隻,創歷史新高。12月14日,青島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興華基金」)的新產品「興華瑞豐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開始募集,這是繼「興華永興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之後,興華基金髮布的第二隻混合基金產品。

  日前,興華基金的權益投資擬任基金經理冷文鵬和固定收益擬任基金經理呂智卓接受風口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大熱的科技板塊、智能製造板塊仍是重點關注目標。

青島的金融起點和布局超乎預期

  2020年3月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官網發布題為《關於核准設立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覆》的公告,引起青島金融圈不小的震動。4月28日,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青島正式註冊成立,標誌著山東省實現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0」的突破。

興華基金青島總部大樓

  提及為何放棄北京雄厚的行業背景選擇來到青島,呂智卓和冷文鵬直言最初是因為興華基金創始人張磊的個人魅力,在北京打拼的那段歲月,三人相交甚篤,那時來自山東棗莊的張磊打算回家鄉創立基金公司,盛情邀請冷文鵬和呂智卓加入他的公司任基金經理,二人隨即追隨而來。令人驚喜的是,青島這座城市仿若是尚未開墾的一片沃土,殷切企盼著他們這些「拓荒者」的到來。「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地域對金融行業發展的制約越來越小,基金公司在青島還是在北京對自身發展而言並無本質區別,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公司落戶青島。」呂智卓告訴記者。

  「我們5月份來到青島,發現青島的金融起點和布局都超乎我們的預期,比如山東只有三家已上市銀行,青島銀行與青島農商行就佔據兩席,青島還擁有數量龐大且質量極高的券商分公司和營業部。」冷文鵬表示,「而青島最吸引我的還是它的包容性,從市委書記對我們幫助青島推進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設的殷切期望,李滄區青島國際院士港積極幫助我們選址和落戶,到各大券商和本地企業紛紛向興華基金的到來表示擁抱和歡迎。」

布局 「固收+」,重點關注智能製造、光伏發電等領域

  2020年,「固收+」成為理財圈的熱詞。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發行規模在超百億的14隻基金產品中,有5隻是「固收+」產品。

  「『固收+』的吸引力在於可以讓資產在儘可能小的風險波動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同時也給予基金公司更靈活的空間做差異化創新。」呂智卓告訴記者。『固收+』的含義分為固收部分和『+』的部分,固收部分是指債券投資,這一部分受系統性風險影響較大,風險低且收益有限;『+』的內容琳琅滿目,包括股市打新策略、以及股票買賣等等。

權益投資基金經理 冷文鵬

  2018年國家發布的「資產新規」規定,銀行理財產品是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同時禁止剛性兌付,即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的資產兌付理財產品出現的虧損,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傳統理財產品向「固收+」的轉型。「銀行理財的這種淨值化轉型將銀行理財和基金理財放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做出差異化、有特色產品的公司才能脫穎而出,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只能被市場淘汰。」冷文鵬認為。

固定收益投資基金經理 呂智卓

  在固收基礎上,冷文鵬對未來的股市投資布局也有自己見解。「2020年大熱的科技板塊、智能製造板塊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目標,包括對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鏈、智能製造、光伏發電等領域的關注。」冷文鵬表示。提及大熱板塊難以避免的估值過高,冷文鵬認為,「泡沫必然存在,在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前,投資者都想入場來拿到發展紅利的心理是正常的。而基金經理需要做的就是依據專業手段和老道的經驗,抓住市場調整的時機正確入場。」

做債券拼情商,做股票拼智商

  在青島,與公募基金公司同樣「珍稀」的,還有基金經理。權益投資擬任基金經理冷文鵬擅長股市分析,固定收益擬任基金經理呂智卓擅長債市研究,二人優勢互補,各自帶領自己的團隊組成了興華基金的智囊團。

權益投資擬任基金經理 冷文鵬

  值得一提的是,同行業的兩個分支的從業者,性格各異。「一般來說,搞債券的拼情商,搞股票的拼智商,一個喜動一個喜靜。」呂智卓表示。相比較上市公司,債券發行人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全面性、及時性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一個好的債券基金經理需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自己所覆蓋的債券發行人情況。做債的人相比做股票的人在工作之餘更注重與同業進行交流,做債的人經常與行業裡的「老司基」一起喝茶吃飯,彼此交流各自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解讀和對經濟基本面的看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做股票的人在工作之餘更注重保留獨自思考的時間,對標的公司的成長性進行預判,有時也會去健身房健身,緩解工作壓力。

權益投資擬任基金經理 呂智卓

  呂智卓與冷文鵬還時常湊在一起交流對宏觀經濟狀況的見解,面對同樣的經濟形勢,兩人往往一家歡喜一家愁。「經濟上行市場活躍之時,債券基金經理往往過的不怎麼舒服。」呂智卓坦言,「經濟越向好,企業淨利潤率越高,股市會迎來牛市,但債市迎來的會是熊市,債券基金經理的做法往往是及時平倉,等待經濟增速調整回落的時機再建倉。」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作者:曹雯璟 來源: 中國基金報臨近年末,基金公司「年終規模戰」再度打響。公募衝刺「年終規模戰」但記者走訪時發現,今年的基金公司「年終規模戰」和往年有些許不同。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表示,現在絕大多數基金公司都會在年底做最後努力,因為每年基金公司KPI考核周期都是到12月31日,時點規模是管理團隊業績的重要體現。
  • 首發規模是去年的4.3倍,「固收+」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就在上個月底,某頭部公募發行的一隻「固收+」產品引來近200億資金的瘋狂追捧,再一次印證了「固收+」的魅力和火爆。隨著「固收+」產品的火爆,多家頭部公募基金也紛紛加碼布局這一領域。本周內,包括富國、銀華、平安、廣發等在內的多家頭部機構將發行10多隻偏債混合產品和二級債基。
  • 公募基金再議2021「固收+」攻守之道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曹雯璟2020年公募基金髮行總規模刷新歷史紀錄的同時,「固收+」產品迎來大爆發。根據Wind統計,偏債混合型基金為代表的「固收+」產品去年共成立345隻,較前年增長3倍,而去年發行規模超2800億,較前年增長5倍。
  • 「固收+」頻上新 公募多樣化做加法
    原標題:「固收+」頻上新 公募多樣化做加法來源:中國證券報2021年以來,「固收+」產品持續走俏。在目前100多隻新發基金中,「固收+」產品數量超過20隻。此外,公募基金還在「+」策略上進行了多樣化嘗試。
  • 五家公募首申跨市場債券ETF 固收被動投資戰火一觸即發
    12月8日,證監會網站顯示,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工銀瑞信基金以及華富基金等五家公司上報的跨市場債券ETF產品申報材料獲得了接收。另據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多位固收市場人士處獲悉,除上述五家外,其他公募機構也在積極與交易商協會、交易所、國有大行頻繁溝通,計劃申報自家的公募債券ETF。
  • 格林基金固收策略組:萬億級REITs登場 公募基金加緊布局
    此次《徵求意見稿》起草說明中也明確指出,目前我國境內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募REITs。3)公募基金或迎接REITs大發展截至2019年末,美國公募REITs市場規模約1.3萬億美元(約合7.9萬億人民幣),佔GDP的6.5%。按此比例推算,中國公募RETIs市場規模可達6萬億人民幣,市場空間巨大。
  • 年內「固收+」產品業績異軍突起 業內認為明年將大概率「站上風口」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王寧今年「固收+」產品業績異軍突起,成為全年理財圈的流量擔當。截至目前,包括華夏鼎清債券在內的6隻新發「固收+」基金首募規模破百億元,年內整體新發募集規模已超300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收益率下行,固收+產品穩健增長、回撤小的特點滿足了要求穩健收益、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需求,大概率將繼續站在明年的風口。
  • 「固收+」基金火力全開 今年規模已翻倍
    來源:證券時報網股市震蕩,「固收+」基金規模大增,前三季度增長逾4000億元,比去年漲了一倍。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基金等「固收+」基金受到投資者青睞,有基礎市場走勢的影響,也有資管新規淨值化轉型、基礎利率下行等背景因素的刺激。
  • 公募基金費率戰正酣 東證資管罕見打出1折費率
    原標題:公募基金費率戰正酣 東證資管罕見打出1折費率 來源:上海證券報公募基金費率戰越來越激烈。近期,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稱「東證資管」)旗下的4隻公募基金在建設銀行渠道開展費率優惠,且其中1隻基金定投、申購費率最低僅1折。
  • 權益基金和固收+兩手抓 三大渠道全面推進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方麗 陸慧婧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註定成為公募基金史上的一段「高光時刻」———發行上,主動權益爆款基金上演「連環炸」、百億基金層出不窮、新基金募集規模已達2.9萬億,全年有望突破3萬億大關。業績上,主動權益基金表現超越滬深300,多隻基金收益率翻倍。
  • 東方紅新發「固收+」產品獲市場認可 固收類基金長期業績領先
    2020年權益類基金憑藉高光的業績表現,成為眾多投資者投資首選。但是,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以來,對於穩健型投資者而言,長期表現穩健的固收類產品則是資產配置中必不可少的「壓艙石」。目前,東方紅資產管理正在發行「固收+」策略基金——東方紅錦豐優選兩年定開混合基金(基金代碼:010700)獲得了較高的市場認可。
  • 基金年終排名戰打響 重倉股走勢引關注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曹雯璟臨近歲末,基金年終排名戰再度打響。基金最終排名如何,年末基金重倉股的表現或成關鍵。基金重倉股表現分化年報預增行情引發關注根據基金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五糧液、立訊精密、隆基股份、中國平安、中國中免、美的集團、邁瑞醫療、寧德時代、瀘州老窖。
  • 華夏基金固收+黃金戰隊:全部產品成立以來正收益 近兩年平均年化...
    今年「固收+」異軍突起,成為全年理財圈的流量擔當。包括華夏鼎清債券在內的6隻新發「固收+」基金首募規模破百億,年內整體新發募集規模已超3000億。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收益率下行,固收+產品穩健增長、回撤小的特點滿足了要求穩健收益、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需求,大概率將繼續站在明年的風口。
  • 中國女性基金經理大調查:固收部門易掌握話語權
    雖然監管部門對基金公司一門心思發展固收產品頗有微詞,但佔比高達七成的固收類基金產品,卻也為女性基金經理提供了更多的職業機會。這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女性基金經理在情景思維和風險收益平衡方面表現得更好。以上信息或也解釋,在過去十年間,由於國內公募基金公司瘋狂擴張固收產品,權益類基金規模在過去十年間遭受基金公司的忽視。券商中國曾報導,截止去年三季度末,整個固收類產品規模達到9.84萬億,佔整個公募基金總規模的71%,權益類基金規模僅為29%。
  • 年內「固收+」基金髮行已超160隻 募集規模近2500億元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發「固收+」產品已突破160隻,募集規模近2500億元,而去年全年,該類產品發行數量為70隻,募集總規模為690億元。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固收+」產品作為債券型基金的一種,由於其兼顧穩健與收益的雙重特點,深得投資者青睞,與此同時,目前多數公募正在加快布局該類產品。
  • 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將客戶的小...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經濟洶湧巨變,不確定性大幅攀升,中國金融行業遭遇了巨大挑戰,同樣也是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金融科技賦能如火如荼,財富管理轉型風起雲湧,基金業迎來前所未有之大風口
  • 聚焦絕對收益 興業基金持續布局「固收+」產品線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朱妍)興業基金認為,順周期行情有望持續演繹,而債券市場則在前期信用風險釋放後,配置價值再次顯現。市場人士分析,「固收+」產品以債券為底倉,適當配置權益資產增加收益彈性,可以較為充分地把握震蕩格局下股債雙市場的投資機會,因此格外受到市場關注,也成為越來越多穩健型投資者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首選品種。
  • 明星產品也有煩惱,「固收+」基金打新策略面臨雙重衝擊
    「固收+」的得力幫手今年來,「固收+」再次成為市場的明星。Wind統計顯示,12月以來,新發的「固收+」基金超過10隻,佔全部新發基金數量的1/3。今年來「固收+」產品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截至12月9日,今年新成立的211隻「固收+」基金募資總規模達到3577.9億元。在「固收+」蓬勃發展中,打新策略更是成為普遍採用的一種收益增厚方式。目前市場上主要是兩類打新基金,一類是「固收+」基金,另一類是主動權益或指數增強類基金。
  • 明星產品有煩惱 "固收+"基金打新策略面臨雙重衝擊
    但隨著「固收+」以及同類穩健型產品規模的不斷增加,打新策略面臨失效風險;另外若明年市場風險偏好下行,底倉收益更是難以保證。「固收+」的得力幫手今年來,「固收+」再次成為市場的明星。Wind統計顯示,12月以來,新發的「固收+」基金超過10隻,佔全部新發基金數量的1/3。
  • 千億資金配置經驗加持,中歐基金黃華的「固收+」秘籍
    在公募基金管理固收+產品與在保險資管負責組合投資,相同點在於大部分投資都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這樣的轉換對於黃華來說是得心應手的。 此外,做固收+所需要配置的資產類別遠遠少於以前做組合投資,反而,過往做大類資產配置的經驗給了黃華更廣的視野去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