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12月4日,在深圳舉辦的「2020·中國地方金融發展論壇」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二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
這次被納入統計的城市一共有31個,既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包括南昌、石家莊等弱二線省會城市。那麼這些城市的金融水平孰高孰低?
榜單顯示,金融中心指數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天津、重慶、南京、武漢。可以發現,這個榜單和GDP十強榜單重合度還是很高的,其中只有天津不在前三季度的GDP十強名單內,GDP第6位的蘇州則沒能入選金融十強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重慶GDP為17707.1億元,超過17475.86億元的廣州,那麼為什麼按照該榜單,金融實力卻反過來了?
原因在於,其一,相對於廣州來說,重慶的經濟體量優勢,更多是一種規模優勢,重慶本身就相當於一個省,常住人口三千萬。而在金融業領域,不管是金融機構數量,還是金融業的從業者,廣州的發展水平要領先不少。
此外,2019年廣州的上市公司為107家,是重慶54家的兩倍左右,一線城市的優勢相當明顯。
另一方面,金融業發展水平如何,除了金融產值外,一個重要指標便是「吸金」能力,也即聚集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或者說是資金總量。
2019年重慶的資金總量為39483.20億元,而廣州達到59131.20億元。差距如此巨大,是因為廣州是省會城市,是廣東的中樞城市,很多企業雖然製造工廠在周邊的東莞、佛山等,但總部都會設在廣東,資金往來最終也是集中在廣州。
所以廣州是源源不斷從全省吸取資金,腹地要明顯大於重慶。這個榜單中,杭州和成都排名都超過重慶,普通地級市蘇州沒能進入前十,都是同樣的道理。簡單點說,省會城市具有做金融中心城市的天然優勢。
當然像杭州的GDP排名為第8位,金融中心指數卻位列第5位,僅次於四個一線城市,這也是因為,杭州的創業氛圍濃厚,網際網路科技產業和數字經濟發達,而這些產業高度依賴金融業,依賴於融資,所以杭州的金融發展水平在二線城市中名列前茅。
而對比去年,31個城市中,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升最快的是長沙,較上期提升3名至第15位。排名中下滑最大的是瀋陽,比去年下降3名至第22位。
這種變化趨勢,其實也跟城市的發展軌跡緊密相連。根據統計,從2001年到2017年,湖南省會長沙的GDP增幅,在全國城市中排在第4位,僅次於合肥、銀川和呼和浩特,和瀋陽在全國經濟排名的下滑,形成了明顯對比。而如此迅猛的經濟勢頭,必然離不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總體來說,對比北上廣深,其他城市的金融實力還有較大差距。而隨著產業的升級,一線重點二線城市,未來無疑會將金融業當作重要的競爭籌碼,在總部經濟、金融機構落戶、金融人才引進上不斷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