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醉餘堂主人:喜讀書觀影,在書中挖礦,在寫中成長。歡迎【關注】。
1
姥爺在五十多歲時,第三個孩子去世。那段時間,姥爺每天到兒子的墳上去哭,心痛得難以活下去!
但一回到家裡,看到那個六七歲的女兒,姥爺就知道,他不得不、必須要活下去,撐下去!
那個女兒,就是蔣雯麗的媽媽。
然而,媽媽到了二十多歲時,卻得了「家族病」——肺結核,這可又一次把姥爺嚇壞了。但媽媽命好——那時候,抗結核特效藥鏈黴素已經問世了!
媽媽終於活了下來!
從此,蔣雯麗的姥爺和媽媽,父女倆相依為命,彼此是彼此活下去的理由。
媽媽結婚後,生了三個女兒。媽媽平時要鐵路局上班,爸爸因遠在新疆工作,使不上力,所以兩個姐姐由爺爺奶奶帶著。
當最後一個女兒——蔣雯麗被送到幼兒園裡,連續哭了一個星期後,姥爺急了:「不能讓孩子哭壞了身子!」
自此,八十歲高齡的姥爺,開始了對小雯麗生活的照顧。
2
小雯麗跟著姥爺撈魚蟲,跟著姥爺領退休工資,跟著姥爺去糖果店。她還喜歡不斷地問姥爺「姥爺喜歡我多還是喜歡大姐二姐多」,而姥爺總是每次都會認真地舉起雙手比畫著大小:「我喜歡你那麼多,喜歡你姐姐這麼多......」
姥爺的大床是她的舞臺,蚊帳是舞臺上的帷幕,小雯麗把花花綠綠的床單圍在身上,枕巾裹在頭上,打開蚊帳,報起幕來......
在今年最新出版的《姥爺,我們天上見》這本書中,蔣雯麗深情回顧了姥爺平時對她這個小外孫女關愛的點點滴滴。有笑聲,有悲痛,有深情,有遺憾。
在孤獨的姥爺心中,小雯麗就是他的心頭寶。而小雯麗也時刻離不開姥爺——姥爺上哪她都跟著,一刻見不到姥爺,心裡就急的發慌。
姥爺給她扎漂亮的辮子,送她去學習體操,教她如何做人的道理……
整個童年,小雯麗是姥爺的心肝,姥爺是小雯麗的山!
3
然而,姥爺終歸是要老的。
姥爺生病了。
當姥爺這棵為她遮風避雨的大樹有一天突然倒下後,小雯麗這棵小樹,竟然一下子就長大了。
她拿著姥爺以前教她做人道理的私塾戒尺,來「威脅」生病的姥爺吃飯。
小雯麗每天像姥爺病前對她的那樣,給姥爺做飯、餵飯;拿著扇子哄他睡覺,累了給他按摩.......
雛鳥反哺是什麼樣的?就是這樣的……
醫生說,小雯麗姥爺全身的器官都衰竭了,唯獨心臟還不肯放棄。
小雯麗知道,那是為了她。爸爸媽媽還沒回來,姥爺不忍心撒手歸去,把小雯麗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那裡!
但,最終,姥爺還是走了。
姥爺走的那一年,蔣雯麗12歲。姥爺埋葬那一天,小雯麗在姥爺墓邊,對自己說:雯麗,你的童年結束了。
4
多年後,蔣雯麗考北影,演電視,拍電影,名震大江南北。
她好片不斷,拿獎拿到手軟。
蔣雯麗從《牽手》到《刮痧》再到《大宅門》,其所塑造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深受觀眾喜愛。1994年日中合拍的電視劇《大地之子》在日本播出後,蔣雯麗還被評為「日本公眾最喜歡的女人」和「最好的妻子」。
2010年7月,蔣雯麗被聘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
2011年獲得第28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
在此期間,一直到現在,蔣雯麗佳作迭出,幾乎不斷在進取突破。
然而,蔣雯麗自己深深知道,這些所有的成就,其實都是跟她姥爺有關的。她的大學老師其實也知道,姥爺對她的深愛與教誨,一直在陪伴、指引著蔣雯麗。
她導演的電影《我們天上見》,獲2009年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200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等知名獎項。
影片殺青當天,蔣雯麗一個人在攝影棚裡痛哭。她說:「姥爺去世的前一天,我和他見了最後一面,當時他幾乎毫無知覺,可當我握住姥爺的手時,他卻抓住了我的手,流下了一滴眼淚。這一瞬間,我終身難忘!」
後來,蔣雯麗出版了自傳體隨筆集《姥爺》。在書中,她說, 「姥爺和我,一個九十歲,一個七八歲,在七十年代末,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扶持我長大,我陪他走完人生的路。」 她把此書的全部稿費都用於了資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建立圖書館。
5
時隔八年,蔣雯麗對全書進行逐字打磨,新增三篇動人文章和一篇後記,收錄二十二張珍貴老照片,十五幅作者手繪的插圖,呈獻出了現在這本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
在這本書裡,蔣雯麗回憶了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傳統親情。
《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書樸實無華,卻令人動情淚目!姥爺周邊的一個個人物,在蔣雯麗的筆下,也一個個栩栩如生,世情百態全現,宛然就在你眼前。而裡面最令人深情感懷的,就是姥爺對蔣雯麗那份愛了。
「他只是去了天上,我們終將在天上相見。」蔣雯麗說。
看完這本書,很多人留言評論:「最後訣別那一章,真的是一邊哭著一邊看完……」
《姥爺,我們天上見》這本書的編輯——「平生不見」說:
「對蔣雯麗老師最深的印象,是《霸王別姬》裡的那驚魂的一跪一瞥。人生況味的顯現往往如此,只在剎那之間。很幸運能成為這本書的編輯,透過蔣雯麗老師平實細膩的文字,我深刻地認識到:一份深厚而綿長的情感記憶,對於一位好演員而言,可謂是一生的寶礦。蔣雯麗老師的寶礦,或許就是她的姥爺。 冬天早上會把衣服烤熱後再給她穿,夏天夜裡會在入睡前不停地給她扇扇子,願意花半個月工資給她買一個布娃娃滿足心願,也會在她做錯事時用戒尺嚴厲地批評教育她。她和姥爺的故事不是傳奇,只是由無數瑣碎細節堆積起來的日常生活。但這份平常的私人的回憶,卻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因為文字是真誠的,而情感是共通的。」
是的,文字的真誠,情感的共通,才能使得這份私家記憶,愈加珍貴,無比動人!
在這一天天冷下去的冬日,這本書,也許會給您帶來暖意!
點擊下面橫條,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