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上海一化妝品專賣店,顧客正在試用化妝品。中國已成為國際美妝品牌的重點開拓地區。 (IC photo/圖)
「官方的旗艦店難道還會售假?」唐爽說自己十多年的網購經驗被「顛覆」了。
在2020年618購物節上,她在淘寶購買了一款Colourpop的眼影產品。Colourpop是來自美國加州的彩妝品牌。認準了旗艦店,觀察了銷量,客服還提供各類營業執照的圖片,唐爽很確信這是正品,於是下了單。直到拿到貨,和朋友從美國購買的正品對比之後,她才知道買到了假貨。
半年前,四川的李曼在商場購買了一款3CE口紅,這一品牌來自韓國,在國內已經有較高知名度。和朋友從韓國代購的產品對比後,她發現自己買到的是「李鬼」。
嚴格來說,唐爽和李曼買到的都不算假貨,因為它們都是含有註冊商標、在國內有合法經營資質的化妝品牌。只是它們通常有和國際品牌相同的名稱,外包裝和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也相似度極高,消費者難以辨別。
這是因為,國內的經營者通過搶註國際品牌商標,以該品牌的名稱來銷售,實際上這是不折不扣的國產貨。搶註生意的火爆,甚至催生了專業「炒標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倒賣搶註來的商標。
美妝行業已經成為商標搶註的「重災區」。如今在各大電商平臺,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消費品類——天貓方面給出的數據是,6月16日零點剛過1分鐘,美妝成交總額即破1億,短短數小時內,就有多個美妝品牌銷售額破億。
因搶註「受傷」的不僅是消費者,還有真實的品牌方。
由於產品名稱、商標被冒用,一些品牌在進駐中國後不得不另行改名。「愛麗小屋」將中文名改成了「伊蒂之屋」,韓國的「HERA赫拉」改為「赫妍」,美國的「KIEHL'S契爾氏」改為了「科顏氏」,日本的「ANESSA安耐曬」改為了「安熱沙」等等。
更糟糕的是,即便打官司,品牌方在漫長的訴訟後也只能拿回「部分」的商標權,一些搶註者早已借用品牌知名度迅速打開市場,售賣起和原產品無關的自家產品。
2020年5月中旬,國務院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2020年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快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推進計劃》,要求形成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註冊、囤積行為的長效機制。
唐爽和李曼的經歷不是個案。近年來,媒體曾報導多起在商場專櫃買到山寨3CE產品的新聞。
據南方周末記者查證,國內3CE背後的企業名為上海芬嵐化妝品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芬嵐),原名為武漢蘭達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
當時的3CE並不為國人所知,直到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