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十大最害人的俗話。
天下烏鴉一般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主張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一個活口,也不留,
在管理學上,這叫暈輪效應。
例如談到東北人,馬上就有人接話道,
我知道東北人都豪爽,
談到河南人,
馬上就有人說,我知道河南人騙子多。
談到日本人。
馬上就有人說日本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東北人都豪爽嗎?
不一定。
河南人都愛欺騙別人嗎?
不一定。
日本人都壞嗎?
也不一定。
這些話都是受到天下烏鴉一般黑俗話的影響,
是這句俗話的變異思維,
最慘的就是男人。
有句俗話,
是貓就愛偷腥。
這句俗話,實際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翻版。
一個巴掌拍不響,
一個巴掌拍不響是中庸之道的產物,
主張各打五十大板,
誰都不能說吃虧,誰都不能說佔便宜。
我們讀大學那會兒,學院規定,
只要打架鬥毆一經核實立即嚴肅處理。
不管雙方是哪一方的責任都要受到處分。
這樣的小鬼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話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嚴重影響。
實際上有些時候。
一個巴掌是能拍響的,
比如用這巴掌拍強拍桌子,拍馬屁,
不一定非要排另外那隻巴掌,
一個巴掌拍不響使仲裁方無能的表現。
無法做到賞罰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
主張各退一步,
比如上述的那個校規,如果某同學打你,是否就被動著等著挨打。
打你還是輕的,
例如媒體多次報導,
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到搶劫。
你還能用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嗎,
一個巴掌拍不響,實際上就是保護強盜,打擊弱者向惡勢力妥協。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謠言的有力理論基礎。
西部商報曾經報導過,
餘某和馬某是鄰居,
在某一天村子裡稱把某欺負了楊某,
在謠言的散播過程中,
鄰居餘某相信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煽風點火說把某一定是幹了見不得人的事情四處散播,
最後馬某忍無可忍竟然用菜刀將鄰居家婦女於某的頭砍下。
看這大俗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不僅能害別人,
還能害死相信這句話的人的性命,
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騙失敗者的有力藉口謊言和工具,
在機會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
什麼是機會,
機會就是給予具有某些掌握資源者的選擇和回報,
例如招聘,
某公司打出招聘總經理的廣告,
對應聘者所要具有的條件列出若干,
如果把總經理的職位堪稱一次機會,
把看見這則消息的人視為機會面前的人人,
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機會,
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機會,
比如在條件上會要求碩士學位,
大多數人就沒有機會了,
在要求在同等崗位上工作8年以上,
又有一些人掉頭走了,
再要求在同行業內工作5年以上,
恐怕所有剩下的就那麼幾個了,
在要求年齡,
這樣的機會怎麼能用人人平等來詮釋呢,
一個市長的兒子和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站在同一個機會面前,
他們能平等嗎,
很多單位幹部競爭上崗不是經常用這招嗎,
看似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其實條件就放在那麼幾個人身上,
其他的人根本沒有機會,
人挪活,樹挪死,
人挪活,樹挪死是目前跳槽組自我鼓勵有力的理論支撐點。
當在某個崗位上幹的稍微不順心的時候,
一些人就開始想入非非,
我的一個堂弟在長春某名校做老師,
幾個月前他給我打電話。
讓我幫助他把他弄到長春土地規劃局去,
被我拒絕了,
他在做老師之前在區宣傳部幹過幾年,
人挪活,樹挪死這句大俗話,實際上並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邏輯推理,
生活在城市街道兩旁的樹都是挪來的,
都活的好好的,
所以說樹挪未必死,
人挪就活嗎,
也不一定,
看見過在很多單位之間跳來跳去的人,
也很少看見有所突破和提高,
相反,
倒是有很多踏踏實實在原來崗位上努力勤奮的人做出了一些成績,
所以人挪也未必活,
如果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態去工作,
不管走到哪裡,
都是很難做出一番成績的,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經常看見一些冠狀模樣的人,
說話喜歡旁敲側擊聲東擊西捕風捉影,
對於最近單位傳聞的咱們單位內婚外戀的問題,
我們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當然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聽者往往不知所措,
這說誰呢,
大家猜測不止,
本來很安靜的單位一時間就會滿城風雨,議論紛紛。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句話。
是的,沒有真憑實據說話者找到殺人的刀和槍,
很多單位的領導不都艾這麼幹嗎,
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
通常是年長者對年輕人不聽話的告誡,
判斷問題的對錯和年齡無關,
扯上年齡就是拉虎皮,
為自己的心虛,鼓勁壯膽,
如果年齡就是一切,
那麼一個學校的校長一定是這個學校年齡最大的,
一個企業的總經理一定是這個公司最老的。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一定都是百歲以上的老人。
但事實是這樣嗎,
顯然不是,
有的老人連基本的功德都不遵守,
不然怎麼會有那一句,
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
說這個不是對長者的不尊重,
只是實事求是的說,
對待某個具體問題誰的觀念最接近最優和真理和年齡關係不大。
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是對年輕人的不尊重,
也是對知識的褻瀆,
只有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觀念的人,
主張論資排輩,
更況且因為歷史原因,
很多壞人已經變老了,
他們年輕的時候批鬥老師毆打父母,
頂撞上司,
打群架,
造反,
到現在卻又叫年輕人懂規矩,
真是可笑,
老鄉見老鄉,
兩眼淚汪汪,
老鄉主張以地區為限,
畫出友誼的大門,
中國警務報導有一條消息,
南昌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將抓獲的殺人犯幸運福已交給廣州警方,
據稱他為了20萬錢財竟將從小一起長大的老鄉殺死,
這裡就不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了,
而是老鄉見老鄉,
背後來一槍,
近幾年老鄉謀害老鄉的案件時有發生,
我們一定要保持警惕,
既不能見到老鄉就不設防,
也不要一見老鄉就檀香變色,
中國人要拋開地域親熱。
了解一個人還是要全面的去,證,
老鄉並不是綠色通行證,
各掃門前雪,
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主張圈地為牢,
倡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各掃門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這幾年幾乎每個季度都有媒體報導,
有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羞辱了,
而且為官者書中,
這些圍觀的人實際上就是各掃門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大俗話堅定的支持者。
在各掃門前雪的大俗話,
見義勇為顯得好尷尬,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庸特產,
主張感情交流加強感情放到第一位,
比賽的輸贏是次要的,
真的能做到嗎,
根本就不可能,
比賽就是要分輸贏的就是要爭第一的,
否則比賽就成了形式主義和工具,
比賽中的參與者也無法體驗比賽激烈對抗所帶來的精神享受,
觀眾也看不見比賽的激情和懸念,
這樣的比賽還能叫比賽嗎,
真可笑,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就是虛偽的代名詞,
實際各隊在比賽前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在賽場上也是火藥味十足,
每個運動員都打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幌子。
這句大俗話,
特顯出某些中國人虛偽嬌柔造作的一面,
可笑的是,我們從小到現在還在用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