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這兩個詞彙,也許乍一聽,你會覺得很相似,其實則不然,這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當然,他們也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朋克」這個詞,「朋克」本身所代表的是一種反叛精神,表達對主流文化的不滿,強調獨立和自我意識。因此他們都代表了對不同時間的反思與不滿。
我們上一篇文章探討了何為「蒸汽朋克」以及遊戲中那些「蒸汽朋克」的表現,那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一談「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那種厚重的歷史感不同,賽博朋克更偏向對未來的描繪,機器人、黑客、摩天樓與霓虹燈則是賽博朋克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那麼是不是有了這些元素就是一個「賽博朋克」的作品呢?顯然不是。
「高科技」與「光汙染」這些元素不過是賽博朋克的表現形式,它們可以將作品引向賽博朋克風格,但並不能代表賽博朋克背後的精神內核。
「高科技,低生活」——悲觀的「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是一個合成詞,「punk」一詞最早起源於搖滾樂,他以直接且極端的態度呈現了對主流文化的不滿,由於上一篇文章已經提到在這裡便不做太多贅述。而「Cyber」,也就是控制論(Cybernetics)最早由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於1948 年在著名的《控制論:動物與機器的控制與交流》一書中發明並提出。
1960年,基於控制論的理論科學家弗雷德克林斯和內森克蘭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增強人類」,並將這種被機械技術強化了肢體和體能的增強人類命名為賽博格(Cyborg)。「控制論」和「賽博格」為賽博朋克的發展奠定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至此,賽博朋克的雛形出現了。
「高科技,低生活」是賽博朋克的核心詞彙,顯然賽博朋克對科技的發展持一種悲觀態度。對於「賽博朋克」來說科技雖然改變了生活,但並未改善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甚至導致社會制度崩壞,貧富差距懸殊。
尖端的科技與低等的生活,滿是霓虹燈的摩天樓與擁擠的貧民窟。賽博朋克便是建立在這種種矛盾上,試圖通過反思和反叛,去衡量科技將會在未來的生活中造成多大的社會影響。
遊戲中的「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風的遊戲有很多,例如《勿忘我》和《銀翼殺手》等等作品,這些作品也無一例外地為我們展現出了「賽博朋克」最吸引人的一面,那就是對科技發展的反思以及對自我的認知。
不過傳統的「賽博朋克」作品更多的是圍繞著英雄式的主角,比如《勿忘我》中的妮琳、《殺出重圍》中的傑森,他們往往扮演的都是救世主的角色,擁有改變現狀的能力。
但比起這種「英雄式」的敘事手法我更欣賞「小角色」敘事。《賽博朋克酒保行動》便是這種類型的遊戲,它把閃光燈從玩家頭頂移開,轉而聚焦到了npc的身上,玩家只不過是一個平平無奇的酒吧服務生。遊戲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陰謀,也沒有什麼宏大的戰鬥場面,甚至連摩天樓、霓虹燈這些賽博元素都很少出現,他有的只是在腐敗的城市中掙扎生活的普通人。
這部作品用出色的敘事、精美的畫面與氛圍塑造構建了一個可信的世界,同時他也真正捕捉到了「高科技,低生活」的賽博朋克科幻靈魂。儘管整個遊戲的舞臺只在方寸之間,但他對未來與科技發展的思辨並不亞於一些文學與影視作品。
結語
科技本身是無罪的,但科技發展卻導致了人類社會的變遷,而在促進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了對社會進步的禁錮。這無疑是矛盾的,不過也正是這種矛盾的出現才為賽博朋克風格的作品梳理出了一條線索,以仿生技術以及網絡為代表的高科技與貧困的社會所形成的反差與碰撞便是「賽博朋克」的魅力所在。
不過如果只是將一些賽博朋克的元素進行簡單的拼湊,而不去正視賽博朋克「高科技,低生活」的精神內核,那麼某些標榜自己是賽博朋克的作品,遲早會淪為風格大於實質的空殼,最終成為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