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如何給古老非遺賦予新的文化元素,實現當代發展並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品」?天津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張榮章老師和他的學生做出了初步探索。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如何給古老非遺賦予新的文化元素,實現當代發展並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品」?天津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張榮章老師和他的學生做出了初步探索。
首創於明末,鼎盛於清朝的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的"楊柳青年畫",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成為西青的名片、天津的名片,甚至中國的名片。一提到「楊柳青年畫」,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色彩豐富,或憨或嘎、或靜或動的大胖娃娃。這些代表著生命繁衍,寓意著美滿吉祥的娃娃,在張榮章手中變得表情更生動、動作更俏皮了。
「我父親曾任楊柳青畫社社長,我從小就在這個環境中長大,親眼見過明代的老版,看過老師傅們裱畫。近幾年學校提倡大學生搞文創,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楊柳青年畫。」張榮章說,「我和學校的文創團隊一起考察了很多地方,想帶著學生做一些原創的東西,與年輕人喜歡的影視、動漫、遊戲等現代文化手段相結合,比如把楊柳青年畫變成卡通畫,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
《五子奪蓮》是楊柳青傳統木版年畫一個經典的作品,根據這幅年畫,張榮章創作了一個動漫版的楊柳青娃娃。
「我先把造型設計出來,用鉛筆勾勒出草圖,再指導學生通過電腦軟體給它填色,都是手把手做出來的。你看他的表情、動作、色彩,都是在原作的基礎上經過二次加工,動作更加生動、趣味,表情更加誇張,造型比原來更Q版(一種漫畫的變形誇張形式)。把它印製在掛盤、瓷碟瓷碗上,既實用又時尚,還具有藝術性,拉近了非遺文物和公眾的距離,讓傳承幾百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潮起來』。」
張榮章說,還有《歡慶有魚》《平安富貴》《琴棋書畫》《歡天嘉地》《福童迎春》,這些都是年畫的內容,經過二次創作,賦予它新的藝術生命。
從前年開始,張榮章帶著學生做了團扇、布玩具,去年以楊柳青年畫為素材,利用動漫開發了一些瓷盤、瓷碟、瓷碗,今年一批新的馬克杯即將出爐。
到目前為止,張榮章老師及文創團隊和學校的實訓基地「河北省邯鄲磁州窯異品坊陶瓷工作室」合作,一共設計製作了20多種文創產品。
現在,他正計劃帶著學生做一部動畫片《中國的節》,將涉及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我想,如果這一屆學生完成不了,那我就帶領兩屆、三屆的學生一起完成,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出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看得出來,張榮章很有信心。(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來源:北方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