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檔案春秋 檔案春秋
「快翻開本草綱目,
多看一些善本書。
已紮根千年的漢方,
有別人不知道的力量。」
——周杰倫《本草綱目》
周杰倫的這首《本草綱目》大家耳熟能詳,而比起這首歌,歌中傳唱的《本草綱目》更是人盡皆知的中醫瑰寶。
《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時珍,當時的太醫院名醫。
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李時珍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為了釐清這些錯誤,他決心重新編纂一部獨一無二的本草書籍。於是,他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開始著手寫作。
但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李時珍發現,一些中藥的藥名混雜,讓人弄不清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而且過去的本草書,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只是抄書本,所以越解釋越糊塗,矛盾百出。如狗脊一藥,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莫衷一是。
李時珍由此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行萬裡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採訪四方」,多次離家外出考察,風餐露宿,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就為了弄清許多疑難問題。
終於,李時珍歷時近三十年,三易其稿,著成了珍貴的《本草綱目》五十二卷。這部後來成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的藥物學專著,最初刊於金陵。「金陵本」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本草綱目》最早的版本。
金陵本《本草綱目》
現存於世的1593年金陵本《本草綱目》存世不多,分布於中國、日本、美國的圖書館。也因此,現存的金陵本《本草綱目》說是世界珍寶也不遑多讓。它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醫學的精華,也是人類醫學史上寶貴的記憶。
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金陵本《本草綱目》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世界記憶名錄》
更多中國的「世界記憶」請點擊上圖查看
掀開塵封的「江南」記憶
1865年暮春,已升任蘇松太道近一年的丁日昌頗有些寢食不安——一樁棘手的公事,正沉沉地壓在他的心頭。
三年前,署理江蘇巡撫李鴻章,率領一幫旗幟不整、穿著破爛的士兵,乘坐上海縣士紳湊錢租來的7艘外國運兵船,冒險穿越太平軍把守的江防,抵達上海。這支臨時組建才三個月的淮軍,靠著三千支從香港買來的洋槍,與太平軍在上海打了幾場硬仗,愣是把亢奮神勇的太平軍逼出了上海。
經上海一役,李鴻章認識到了「炮火絕妙精厲」的西洋槍炮的厲害,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兵工廠。
引進西方武器,進行西式操練的晚清軍隊
1864年初夏,湘楚軍會攻天京(即南京),太平天國覆亡在即。一直站在時局巨變潮頭的李鴻章已下定決心,籌辦江南製造局。而被李鴻章慧眼選中的人,正是當年從廣東急調過來的「學識深醇,留心西人秘巧」的丁日昌。
丁日昌先是奉命在上海訪購各種 「製造機器之器」。在已經開埠二十年、萬國貨物流通無礙的上海,此事尚屬容易。但若要開廠,還必得購置土地廠房,這便不是說成就能成的了。不過,機會很快在1865年降臨。當時滬上的船舶修造業競爭極其激烈,頗具規模的美商旗記鐵廠眼見市場趨於飽和、銀子越來越難賺,有意退出上海市場。旗記的土地廠房都是現成的,若能將之盤下,則「江南製造總局」指日可成。
江南製造局為購地事給上海道臺的移文
(上海市檔案館藏)
得知消息的李鴻章大喜過望,令丁日昌迅速定議。可在無一點資金的情況下,面對美商獅子大開口的十萬兩收購費用,丁日昌陷入了困境。
轉機突然出現在眼前。海關通事唐國華,扦子張燦、秦吉等因貪汙被革職羈押。在肥差上撈夠了油水的幾人,此時滿腦子都是「破財消災」。唐國華遊歷外國多年,于洋匠事務也算熟悉,並擅與西人打交道。贖罪心切的他,與同案幾人湊足了四萬兩銀子,預備買下旗記鐵廠獻給朝廷,以免牢獄之苦。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更何況這種交易在大清國早已見慣不驚。
丁日昌立即下令釋放了幾人,拿下了廠房設備。該廠另有銅、鐵、木材等剩餘材料,由江海關道籌款白銀二萬兩收購。
1865年9月,兩江總督李鴻章正式上報朝廷,奏請成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自此,寄託了幾代中國人強國夢並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無數個第一的大型近代企業,走上了歷史舞臺。
江南製造局大門
(上海市檔案館藏)
江南製造局大廳
(上海市檔案館藏)
1905年,江南製造局經營困難,於是實施了局塢分離,把原廠劃分成機器製造局和江南船塢兩個獨立企業。
船塢劃出之後,江南製造局便成為專門製造軍火的兵工廠,仍由政府管理,1917年改名為「上海兵工廠」。到了1925年,北洋政府希望將兵工廠轉為民用,於是就請上海總商會來接管工廠。
同年2月,上海兵工廠由上海總商會正式接管,隨即組成監理委員會。1926年2月,陸軍部命令監理委員會結束接管事務,總商會便中止了接管。
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疏忽,這部分江南製造局檔案就被總商會帶離保存,上海解放後,又隨同上海總商會檔案一起被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所接收。
江南製造局煉鋼廠
(上海市檔案館藏)
江南製造局炮廠炮房
(上海市檔案館藏)
由於經歷太多次變革,江南製造局相關檔案也是命途多舛,四處分散。以至於人們根本不知道它身在何處。
終於到了1984年,上海市檔案館對館藏進行梳理,從移交進館的上海總商會檔案中發現了塵封已久的江南製造局檔案,真可謂是來之不易。
《江南機器製造局檔案》記錄了這一大型近代企業誕生及早期生產、運作的過程,故其自然是研究洋務運動及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史的珍貴史料。該組檔案於2002年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更多中國記憶遺產
請點擊上圖查看
黑膠唱片錄下崢嶸歲月
1935年5月9日,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裡,音樂部主任任光正忙著為電通公司的新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唱片。
錄音棚的空間並不大,由盛家倫、司徒慧敏、鄭君裡、金山、袁牧之、顧夢鶴、施超七人組成的電通公司合唱隊擠在裡面,略顯侷促。別看休息時,司徒慧敏等人有說有笑的,但聞任光一聲令下「準備錄音」,大夥就立即全神貫注,盯著任光。只見任光給了伴奏樂隊一個手勢,雄壯的樂曲聲隨之響起。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電通公司合唱隊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那鏗鏘有力的節奏,引吭高歌,用歌聲抒發出一腔愛國熱情。當最後一個音符休止時,司徒他們還未曾從歌曲的意境中走出來,甚為興奮。此時,任光走了過來,滿意地點點頭。司徒慧敏長舒了一口氣,「唱了好多遍,總算通過了。」因為司徒慧敏、鄭君裡和顧夢鶴三人為廣東人,因此首版《義勇軍進行曲》錄音帶有明顯的廣東口音。
首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帶封套)
這一天,錄音棚內還有個鼻梁高挺、眼睛深邃的老外。他不是旁人,正是百代唱片公司樂隊指揮阿甫夏洛穆夫。1932年,38歲的阿甫夏洛穆夫來滬,隨即受聘於百代公司。1935年4月,當身在東瀛的聶耳將《義勇軍進行曲》的完整曲譜寄回上海後,阿甫夏洛穆夫受邀為這首抗日戰歌進行管弦樂配器。他以響弦鼓和小號為前奏,將《義勇軍進行曲》鏗鏘有力的旋律演繹得淋漓盡致。
至今,首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版心仍可見「夏亞夫和聲配器」這幾個字。「夏亞夫」就是阿甫夏洛穆夫。
首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版心
說到《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過程,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因年齡相仿,又同在電通公司工作,聶耳與司徒慧敏兩人意氣相投,遂為莫逆之交。聶耳由此成為司徒家的常客,司徒慧敏的母親也非常喜歡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譜初稿完成後,聶耳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唱給司徒母親聽。那慷慨激昂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令老人家精神振奮,頗有些情不自禁。不經意間,她成了《義勇軍進行曲》的首位聽眾。打那之後,司徒慧敏的母親就打趣地將聶耳喚作「起來」。一日晌午,眼看已近用餐時間,聶耳叩響了司徒家的屋門。見是聶耳來了,司徒母親趕緊對兒媳言道:「快,再加點米,『起來』來了。」
聶耳
唱片錄製完成後,其音頻被轉錄至《風雲兒女》的電影膠片上。1935年5月24日,《風雲兒女》在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從此,《義勇軍進行曲》唱響大江南北,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投身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鐵流之中。
如今,八十多年過去了,雖說事過境遷,但包括這張薄薄的黑膠唱片在內的《義勇軍進行曲》唱片、圖書、報紙實物檔案,將作為珍貴的記憶載體,讓後人永遠銘記抗日救亡的那段崢嶸歲月。2015年,該組檔案入選第二批《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更多上海記憶遺產
請點擊上圖查看
檔案能夠真實記錄文明嬗變的脈絡、社會發展的軌跡、城市變遷的腳步。檔案文獻遺產更是歷史記錄中的菁華部分,能為我們照亮悠遠而漫長的時間隧道,鎖定和延續社會記憶。
2020年6月15日起,上海市檔案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
第三批上海市
檔案文獻遺產和優秀檔案文化傳播項目
申報審定工作
申報工作截止日期為2020年12月30日,評選結果將於2021年6月向社會公布,入選項目將給予一定的保護費和獎勵費。
《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申報辦法》和《上海市優秀檔案文化傳播項目申報要求》請點擊閱讀原文。
如何申報
有意向申報的單位或個人
可通過以下方式下載電子申報表
1、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2、登錄上海檔案信息網(http://www.archives.sh.cn/)
也可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繫:
1、電話:62751700轉1634、1648
2、郵件:dacqbjb@qq.com
3、地址:上海市仙霞路326號市檔案館編研部(郵編:200336)
關注檔案文獻遺產
就是關注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檔案文獻遺產承載的不僅僅是事件
更是人類所走過的歷史
讓更多的珍貴上海記憶
成為這座城市共同的歷史財富!
相關連結:
撰稿:王映月
編輯:周曉瑛
海報:毛 毛
排版:王映月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聚焦城市記憶、留存城市發展、傳承城市歷史。
我們架起檔案為民服務的橋梁,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
原標題:《李時珍醫書、「江南」珍檔、黑膠老唱片:這些刻印下歷史的記憶,你pick哪一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