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強省建設,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創新支撐,省學位委員會、省教育廳日前印發《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實施方案》。16日,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根據方案,工程將針對全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啟動8個專項行動計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質增效推進計劃、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教育計劃、研究生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計劃、研究生教育科教產教融合推進計劃、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提升計劃、研究生學術與實踐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計劃、急需緊缺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東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耿有權認為,實施方案的出臺能夠強有力地解決研究生教育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對推進未來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包括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會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出臺實施細則,重在推進、重在落實。」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處處長、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樹兵舉例說,針對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教育計劃,將在細則中明確具體要求,比如將科學精神、科學倫理、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作為必修內容納入研究生培養計劃,把論文寫作指導課程作為必修課,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
「針對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提升計劃,將構建研究生導師培訓四級體系,要求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落實專項經費,各培養單位要以導師總數為基準,按照每位導師不少於200元的標準安排導師培訓經費預算,確保落實。」楊樹兵說,另外,每3年開展一次導師指導質量抽評工作,真正把導師精力引導到教書育人上來。針對急需緊缺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未來也有明確要求。楊樹兵介紹,將進一步健全博士「申請-考核」招生選拔機制,擴大在基礎學科和高精尖缺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規模,優先安排關鍵領域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另外,要求培養單位制訂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培養過程,加強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項目、大平臺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
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說,在落實急需緊缺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方面,學校正在積極申報學位授權點自主審核單位,希望加速優化學校學位授權體系布局,在相關國家重點領域、亟需領域和重點產業發展領域,推進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特別是專業學位博士點,大力推進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新興領域學位點建設,加快推進交叉學科博士點建設。
今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綜合評價,更加重視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的定性指標。為更好保障方案落地,我省在組織領導、條件保障、績效評價等多方面作出具體要求。在績效評價方面,省教育廳將把工程實施情況作為江蘇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把評價結果作為獎補經費撥付、招生指標分配、項目安排等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
研究生教育作為最高層次的學歷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洪流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江蘇共有研究生培養普通高校31所,普通高校研究生學位授權點1216個,較「十二五」末增加303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在學研究生總數達到21.5萬人,較「十二五」末增加5.9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二,約佔全國在學研究生總數的8.3%。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實現了除軍事和警務以外學位授權點的全覆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佔比達到60%。研究生教育為我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十三五」時期,江蘇畢業的研究生在本省就業創業比例達到60%以上。
「十四五」時期,全省將持續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洪流說,到2025年,預計全省在學研究生規模將達到25萬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萬人、碩士研究生21萬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規模比例將達到4:6,形成規模結構更加科學、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體系,研究生培養質量顯著提高,高層次創新人才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建成國內領先、具有江蘇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強省。
記者 王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