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3倍還要公開道歉!全國首例疫情期間售賣偽劣兒童口罩公益訴訟案...

2020-12-2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肖菁 通訊員 杭互法 蕭檢

全國首例疫情期間售賣偽劣兒童口罩公益訴訟案,10月20日上午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審理。

2020年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市場上防護口罩,尤其是兒童防護口罩供不應求。

母嬰用品銷售商呂某利用他人購買口罩防疫的迫切心理,從上家謝某處購得到一批「三無」偽劣兒童口罩。以每隻1.5-7元的價格通過微信向浙江杭州、紹興、江蘇等地銷售「三無」且質檢不合格的兒童口罩,實際進入流通領域3.7萬餘只,涉及金額8.3萬餘元。涉案口罩被不特定社會公眾購買用於疫情期間兒童防護。

經審查,蕭山區檢察院認為,呂某的行為不僅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還侵害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威脅眾多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安全,侵害公共利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因此,蕭山區檢察院依法向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今天上午,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公益訴訟起訴人請求判令被告發布警示公告、支付消費者購買口罩價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金並在全國性的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網際網路法院對此案採用的是七人合議庭,由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杜前擔任審判長。

在庭審中,起訴人指出,未成年人因身體素質、心理和智慧的局限性,缺乏自身健康權益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屬於需要特殊保護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健康權利更容易受到傷害,對未成年人健康權利的特殊保護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環節。

而呂某的此番作為屬於危及了不特定未成人身體健康權益的欺詐銷售行為。

起訴人說,人不能為了金錢而蒙蔽雙眼,要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呂某在庭審中對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他說自己原本只是一個銷售尿不溼等母嬰用品的銷售商,看「那個時候大家都買不到口罩,尤其是兒童口罩」,所以就從上家那裡進了這批偽劣兒童口罩,再通過微信等渠道銷售出去。

上午10:20,審判長宣布合議庭對此案進行合議,隨後將當庭宣判。

其實呂某所涉及的這起當時也是浙江省首例疫情期間售賣偽劣兒童口罩案。

而呂某的上家謝某某已經被刑事處罰。

根據當時查明的案情,是謝某某先從鄭某某(另案處理)處購買兒童日常防護口罩共計40萬隻,在明知系三無產品且未盡到產品質量核實義務、未確保產品質量合格的情況下,仍將其中27萬隻口罩加價銷售給呂某(即本案的被告人)。

隨後,呂某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銷售信息,將上述部分的口罩轉賣給王某某等多人,其中部分買家系母嬰店經營者,已將上述口罩在母嬰店內再次銷售。

今年8月4日,謝某某被蕭山法院以銷售偽劣產品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七萬元。

其中這個27萬元的罰金正是謝某某9萬元銷售額的三倍。

目前,呂某的刑事部分仍在法院審理中。

上午10:45,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就民事公益訴訟做出判決——

法院認定,被告呂某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通過網際網路向不特定消費者銷售偽劣兒童口罩的行為,侵害了公共衛生安全,危害不特定未成年人的健康權益,依法應在全國性的新聞媒體上發布警示公告、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公共利益損失25萬餘元,賠償款用於全社會未成年人新冠病毒疫情防治的公益活動。

新聞+

對未成年人健康權益提供司法保障

此案的創新意義和實踐價值看這裡

10月17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10月20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公開在線開庭審理全國首例疫情期間售賣偽劣兒童口罩公益訴訟案。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理此案,由杜前院長擔任審判長。

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後第一起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浙江在公共衛生安全領域,探索通過民事公益訴訟方式對未成年人健康權益提供司法保障,具有很強的創新意義和實踐價值。

該案中被告人呂某以母嬰用品銷售商的身份,在疫情期間口罩短缺的情況下,為了逐利,將明知屬於偽劣產品的兒童口罩流入市場。

呂某的行為危及的是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

未成年人是需要特殊保護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健康權利更容易受到損害,對未成年人健康權利的特殊保護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環節。

此案的創新性在於在追究呂某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的同時,啟動了民事公益訴訟。

以民事公益訴訟的形式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進行了積極的司法探索,比如要不要用懲罰性賠償,是否適用。

懲罰性賠償的目的不是補償,而是懲罰與威懾,適用於惡意侵害或有意無視他人權益的嚴重違法行為。公共衛生安全直接關係到社會每一位個體的健康權益,本案呂某明知所銷售的是偽劣口罩,對疫情防護沒有作用,危及不特定未成年人身體健康,仍繼續進行銷售,主觀上具有惡性,依法可適用三倍懲罰性賠償。

再比如,民事公益訴訟係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提起,訴訟利益歸於誰。

本案被告損害的社會公共利益主要表現為社會不特定未成年人群體權益,為體現對未成年人權益的最大保護原則,本案訴訟所獲賠償款應直接用於全社會未成年人特別是兒童群體的新冠疫情防治等公共衛生公益事項活動。因此,本案判決判令賠償款委託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專門用於未成年人新冠疫情防治等公益活動支出。

最後,浙江通過此案也嘗試建立一種長效機制,這種長效機制依託於社會力量的協同構建。

該案中,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與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同聯動,共青團杭州市蕭山區委員會作為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參與單位,就疫情期間銷售偽劣兒童口罩對未成年人權益可能造成的損害進行了現場走訪、問卷調查,釐清了被告呂某侵權行為對社會不特定未成年群體健康權益帶來的負面影響。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接受本案公益損失賠償款,積極投入到未成年人新冠病毒疫情防治公益活動中,參與修復受損害的社會公共利益。

因此,此案的意義不僅僅是一次單獨的責任追究和審判,而是浙江司法向全社會傳遞的關愛未成年人權益的願望和切實的實踐。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3倍賠償+公開道歉!蕭山這起銷售偽劣兒童口罩案判了!
    「判令被告支付所銷售的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口罩價款三倍的賠償金,共計251895元;並在全國性的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10月20日上午,全國首例疫情期間售賣偽劣兒童口罩公益訴訟案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審理,結果當庭宣判。
  • 浙江省首例疫情期售賣偽劣兒童口罩案當庭宣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擊觀看庭審現場)2020年8月4日下午,由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的全省首例疫情期間售賣偽劣兒童口罩案在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案情回顧2020年1月底2月初,在全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浙江省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期間,被告人謝某某利用他人購買口罩防病毒的迫切要求,從鄭某某(另案處理)處購買兒童日常防護口罩共計40萬隻,在明知系三無產品且未盡到產品質量核實義務、未確保產品質量合格的情況下,仍將其中27萬隻口罩加價銷售給呂某(另案處理),非法獲利9
  • 沅陵法院:院長帶頭審理首例環資公益訴訟案
    沅陵法院:院長帶頭審理首例環資公益訴訟案 2020-08-07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0萬隻假口罩銷往多家便利店 蜀山法院公開審理一起偽劣口罩案件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為了一己私利,趁 " 疫 " 作亂,利用市場防護口罩緊缺,藉機牟取暴利。6 月 19 日,蜀山法院採取遠程提訊的方式公開審理了一起疫情防控期間銷售偽劣口罩的案件。
  • 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協議
    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協議退一賠三 公開道歉本報訊 (張 律 記者曹吉根)由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已與涉案的7名被告人達成調解協議,7名被告人將共同履行退一賠三的民事賠償責任。
  • 疫情期間涉嫌生產銷售偽劣防護物資 北京警方刑拘53人
    疫情之下,防治、防護物資供不應求,一些不法人員看便打起了歪主意,就連原本賣假冒品牌化妝品的商販也臨時「轉行」,想藉機大撈一筆。北京市公安局今天通報,截至3月10日,北京警方共破獲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防治、防護產品物資案件19起,刑拘53人,查扣假冒偽劣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治、防護產品、物資45萬餘個(件)。
  • 騙子來自陌陌、微信,說是口罩供貨商 衢州市區首例口罩詐騙案公開...
    騙子來自陌陌、微信,說是口罩供貨商 衢州市區首例口罩詐騙案公開宣判 2020-05-29 0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退一賠三!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
    今天,快報記者從浙江省消保委獲悉,由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11月26日,浙江省消保委與涉案的7名被告人達成調解協議,將由7名被告人共同履行退一賠三的民事賠償責任。
  • 西安一男子售賣假口罩獲刑五年六個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黃某販賣假冒口罩到武漢等地獲取暴利。日前,西安中院開庭審理此案,《陽光報》報導了庭審過程。11月25日,西安中院判處黃某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六十萬元。向武漢等地銷售假冒口罩西安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20年1月,黃某得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市場急需口罩等防護用品後,認為可以乘機謀利,遂開始尋找口罩貨源。2020年1月22日從微信名「令狐衝」處購進「3M」9001口罩2000個,2020年1月24日至26日從隋承霖處購進一次性使用口罩27件。
  • 「醫用口罩現貨,趕緊預定!」山東首例涉疫情網絡詐騙案宣判
    今天,德州市德城區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公開宣判山東省首例涉疫情電信詐騙案,被告人朱某海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二千元。案情簡介「一次性醫用口罩現貨,趕緊預定!」「最近淘寶嚴查,我們線下交易吧……」2020年1月底,被告人朱某海見口罩需求量大,有利可圖,通過手機在網上下載一次性醫用口罩圖片及口罩生產視頻,上傳至自己的淘寶店,聲稱自己有口罩現貨,可以迅速發貨,1月31日,被害人張某軍通過淘寶網聯繫朱某海購買口罩,朱某海聲稱現在淘寶網嚴查口罩買賣,需要走線下交易。
  • 買賣珍稀陸龜,濟南一男子獲刑一年,還要通過國家級媒體道歉!
    11月27日,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依法組成七人合議庭,公開開庭合併審理了一起涉嫌非法售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案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人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王某非法收購、出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輻紋陸龜,其行為已構成犯罪,依法判處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元;同時依法判處民事公益訴訟被告王某在國家級主流媒體公開賠禮道歉。這是濟南歷下法院當庭宣判的首例刑附民公益訴訟案。
  • 福州首例!賠10倍
    22日,福州臺江法院公開審理這起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臺江檢察院同時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葉某不僅因犯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獲刑,還要在國家級新聞媒體或刊物上公開賠禮道歉。海都君了解到,這也是福州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今年28歲的寧德人葉某,在福州務工。
  • 朋友圈高價口罩還是三無產品?售賣假口罩將受到這些處罰!
    可能大家都沒想到,有一天口罩會成為硬通貨。要說2020年最搶手的單品,那一定非口罩莫屬,「普通人」根本買不到。不少網友比雙十一還要拼,定好鬧鐘,下了好幾個app,卻仍與口罩無緣;也有不少網友開始跟著教程自製口罩,戲稱這是自己最後的倔強。
  • 疫情期間口罩簡史
    原創 王雪琦 字母榜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但普通人距離實現「口罩自由」——想買就買不需要定時搶購——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1月下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範圍內迅速蔓延,而比疫情蔓延速度更快的,是口罩恐慌。
  • 疫情期間的口罩「焦慮症」
    事實也確實如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口罩產能可以迅速恢復,口罩焦慮卻無法立刻消除。
  • 揚州一醫院門口有人推銷口罩 這公開售賣合法嗎?
    出入醫院等公共場所,戴口罩成為必備的物品,有人就發起了口罩的財。近日,市民報料稱,在蘇北人民醫院大門口有一些人賣口罩。這是什麼樣的口罩?這樣公開售賣口罩犯法嗎?昨天,記者進行了調查。
  • 祁陽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疫情期間口罩詐騙案
    湖南法院網訊 7月13日,祁陽縣人民法院在第一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疫情期間口罩詐騙案。檢察機關指控: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國內口罩脫銷。被告人湯某由於沉迷賭博需要資金,遂萌生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罩緊缺騙取錢財的想法。
  • 安平法院審結首例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安平法院審結首例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2020-12-22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假冒醫用口罩銷售者被提起公益訴訟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們屢屢看到人性的光輝,但也有少數不法分子為一己之私鋌而走險,發布虛假口罩銷售信息進行詐騙,或者銷售來歷不明的 " 三無 " 口罩或存在質量問題的口罩等。近日,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檢察院對劉某銷售不符合標準的假冒註冊商標口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據了解,這是全市首次在銷售假冒、偽劣口罩的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2020年3月12日,做醫療器械、口罩等生意的黎小姐,因朋友向其購買口罩,便尋求貨物渠道,正好看到微信群 " 劉總 " 自稱有大量的醫用口罩。
  • 退一賠三,賠償金額超225萬元!浙江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
    11月27日,天目新聞記者從浙江省消保委獲悉,由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浙江省消保委與涉案的7名被告人達成調解協議,將由7名被告人共同履行退一賠三的民事賠償責任,案值金額合計225562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