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惟一與《圖經》、石刻、針灸銅人

2021-01-15 網易

2017-08-23 14:35:40 來源: 善本古籍

舉報

  

  王惟一(約981-1067年),為北宋太醫院翰林醫官,精通醫術,對針灸學造詣尤深。天聖四年(1026年),奉詔編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頒行天下。同時將全書刻於石碑,鑲嵌於相國寺仁濟殿四壁。天聖五年(1027年),又創製「針灸銅人」2具,1具置於醫官院,1具置於大相國寺仁濟殿。王惟一對宋代針灸學的教育和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全書共三卷,公元1026年成書。書中把三百五十四個穴位,按十二經脈聯繫起來,注有穴位名稱,繪製成圖,為銅人註解。圖樣完整,內容豐富,經穴較多而系統。按照圖可查到所需用的穴位,按照穴位可查到所治之症候,是我國古代針灸典籍中一部很有價值的針灸學專著。形式略與近代《圖解》相似,書中詳述各個針灸穴位間的距離長短,針刺的深淺尺度,以及主治、功效等項。據宋史《藝文志》記載,原書共為三卷,後於南宋(金大定)時,有人重製補註,改為五卷。《針灸圖經錄》五卷,約成書於1026年。

  

  石刻:宋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刊行之後,又由王惟一負責,將全書內容刻石,並於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以該書石刻為壁,在大相國寺內建成「針灸圖石壁堂」(1042年改稱「仁濟殿」)。

  

  針灸銅人:宋朝時,受王安石改良思想的影響,醫學教育的發展要求針灸學教學能更加直觀些,以便於學生記憶和臨床使用。王惟一所創製的銅人,在臟腑的布局、經絡的循行、穴位的精確等方面,不僅科學性強,而且工藝水平相當高。他選擇精製的銅鑄成了和一般人大小相似的人體,裡面裝有銅鑄成的臟腑,軀殼表面,刻有三百五十四個穴孔,孔內裝滿水銀,外封黃蠟,以防水銀流出。應試時,老師出題針刺某穴或提問何病症該針何穴,學生照題試針。若針得正確,一進針水銀便會流出。若針得不對,就刺不進去。銅人的鑄造,對中國醫學的發展,尤其在針灸學和針灸教學方面,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故為歷來針灸學家所推崇,至今仍有學習和研究的價值。

  《圖經》、石碑、銅人三者雖然形式各不相同,但內容一致。石碑起到了保存《圖經》內容的作用。銅人對經穴教學的形象化與直觀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開創了針灸學的腧穴考試要進行實際操作的先河。

  從《圖經》、石碑、銅人的編繪製作,可以看出,使經穴理論規範化,是王惟一主要學術思想之一。王惟一在撰寫《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時,「纂集舊聞,訂正訛廖」,做了不少校勘考證工作,對後世學習《內經》原文起了加深理解的作用,並進一步完善了經穴理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宋太醫王唯一的絕妙東方銅人,為中醫針灸的發展貢獻巨大
    中國的針灸,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神針,王惟一便是東方神針的大師。王惟一為北宋仁、英兩朝太醫官。王惟一的大名能夠流傳下來,主要緣於他一生所做的三件大事,撰寫針灸學專著《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鑄造針灸銅人模型,刻《圖經》於石壁。中國古代針灸學歷史悠久,作為一門獨立的醫學門類,至遲也可以從晉代皇甫謐撰寫《針灸甲乙經》算起。
  • 王惟一的針灸銅人在醫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如何?
    王惟一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針灸學家,他的生活於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至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仁宗時(公元1023~1063年)曾任醫官院尚藥奉御。他學識淵博,不僅精通醫學,還擅長雕刻、金石,尤其對針灸學有高深的造詣。
  • 王惟一和針灸銅人的傳奇故事
    王惟一和針灸銅人的傳奇故事王惟一,又名王惟德,北宋針灸學家,針灸銅人鑄造鼻祖,歷任宋仁宗、宋英宗兩朝醫官,仁宗時為翰林醫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藥奉御騎都尉。惟一堂創始人、何氏面癱外治療法第六代傳承人何傳義指出,王惟一精於針灸, 《宋史·藝文志》載有王氏《明堂經》3卷,可惜沒有傳世。天聖四年(1026),王惟一奉皇帝命令,纂集舊聞,訂正廖誤,考訂針灸著作。按照人形繪製人體正面、側面圖,標明腧穴的精確位置,搜集整理古今臨床經驗,匯集諸家針灸理論,著成醫書3卷,共記載腧穴657個。
  • 王惟一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生平】 王惟一(約公元987~1067年)又名王惟德,正史未載其傳,宋代著名針灸醫家。宋仁宗時曾任太醫局翰林醫官殿中省尚藥奉御騎都尉,熟悉方藥針灸。
  • 日本發現北宋「針灸銅人」,鑑定後轟動中醫界,專家:絕不可能
    ,它的名字叫做「針灸銅人」。 這件「針灸銅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醫學專家王惟一打造出來的,據悉是因為當時北宋皇帝宋仁宗為了調理自己的身體,然後就命令醫學專家王惟一為其打造出一尊「針灸銅人」。
  • 神奇的針灸銅人!
    王惟一是北宋時期最負盛名的針灸學家,他曾經出任過太醫組織裡邊的醫官。經過了幾年努力,他終於寫出了一本書名字叫做銅人針灸圖經,在這本書中,它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它的穴位十分的準確,並且也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醫療方法,書中的許多知識都超越了前人不止一個檔次,而且他還標明了穴位的具體位置,就算是普通人,按照圖也能找到進行治療的穴位,而且按照穴位也能查出來,可以治療的疾病,這部書是我國古代針灸一部具有較高價值的書籍。
  • 王惟一鑄造針灸銅人模型,被譽為天下第一針,令後人敬仰
    針灸和推拿慢慢也走出國門,拔罐的痕跡也是常常出現在外國人的肩膀上,胳膊上。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傳承,要不是一代代的名人醫家堅持不懈,將前人的零散的知識總結到一起,省去了我們一大筆功夫,我們才可以這麼容易的學習和發揚。其中,對針灸貢獻最大的有一名醫家,他便是王惟一,鑄造了銅人方便當代的學醫的人學習和治療疾病,可以說是中醫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 他在開封城鑄造了世界最早的針灸銅人 快來這場研討會上認識一下!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宋仁宗趙禎時宮廷醫官、著名醫學家。他對針灸學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針灸學之大成,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為我國後來的針灸學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他鑄造針灸銅人兩座。
  • 「國禮版」針灸銅人入湘!秦朝暉:銅人是醫家「聖物」
    (湖南第一尊國禮版針灸銅人) 文、圖丨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婷婷 實習生 瞿晨燁 9月6日,一尊「國禮版」針灸銅人,落戶長沙厚義堂。 銅人採用最先進的3D列印技術,用錫青銅以國家博物館「光緒銅人」為原型鑄造,是湖南第一尊國禮針灸銅人。 「針灸銅人並不只是一個教學儀器,更是一種文化上的象徵和精神上的寄託。」
  • 宋朝針灸銅人流落日本?專家得知前去調查,看完說:白高興一場
    01針灸之法歷來對於醫者的考驗極大,光是人體各個穴位脈絡就磅礴複雜,還得考慮病患所得之病以及結症所在,方能對症下針。於是古代的醫生們為了學習針灸之術,製造出了「針灸銅人。」據考究,最早的針灸銅人出自宋朝天聖五年(1027),當時學習針灸技術完全是靠前世流傳的醫學書籍,不過這些醫學書籍有的錯漏百出,有的殘缺不全,極易引起誤導,輕則氣血不暢,重則致人癱瘓死亡。
  • 日本出現北宋「針灸銅人」,整個中醫學界為之轟動,專家:不可能
    王惟一是當時的一個醫官,於是就組織了全國的能工巧匠來朝廷進行鑄造,在1027年的時候,就鑄就了兩具一樣的針灸銅人,當時被叫做是宋天聖針灸銅人。後來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我國的中醫專家陳存仁去了這家博物館,經過他考證,這尊銅人就是當年我國遺失的天聖針灸銅人,也就是說日本出現了北宋時期的「針灸銅人」,當時這個消息整個中醫界都為之轟動,但是專家卻稱這不可能!究竟怎麼回事呢?
  • 神秘針灸銅人 如今在哪裡
    神醫扁鵲妙手回春,留下針灸治病救人的傳奇佳話。針灸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北宋以前,醫生主要按照唐代《皇帝明堂經》指定的*經穴進行針灸治病。然而《皇帝明堂經》因唐朝末年的戰亂軼失,致使後來的針灸取穴失去了標準。為給針灸經穴重新制定國家標準,宋天聖四年(公元1023年),宋仁宗詔令國家醫學最高機構醫官院編撰《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中醫世界》⑤|「針灸銅人」站上世界舞臺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日內瓦期間,向世界衛生組織贈送了一份承載著中醫文化智慧的禮物——針灸銅人。這是針灸銅人第一次以國禮身份站上世界的舞臺。針灸銅人是古代針灸教具,也是考試工具。北宋時期由王惟一設計鑄造的兩具天聖針灸銅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針灸銅人。
  • 日本發現北宋「針灸銅人」,轟動了整個中醫學界,專家直呼:不可能
    一、天聖針灸銅人的起源和發展"天聖針灸銅人"起源於北宋年間,是宋仁宗叫一個名叫王維一的醫官製造的"天聖針灸銅人",這個銅人和成年人的身高一樣,並且它的設計也非常精巧和合理,這個銅人的胸背都是可以開合的,裡面雕刻有精密的器官,並且表面的穴位還是鏤空的
  • 日本博物館發現北宋「針灸銅人」,引起巨大反響,專家直呼不可能
    此針灸銅人其大小與正常人的大小並無兩樣,且銅人的身上標註了各種各樣的標點,每個標點下面又有備註穴位的名稱,更加讓人稱奇的是,針灸銅人的前後都是可以打開和閉合的,裡面的內臟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正是針灸銅人的出現,使得針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 習主席向世衛組織贈送「針灸銅人」 深度揭秘國禮背後的那些事
    千龍網北京1月23日訊 記者日前從北京工美集團獲悉,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內瓦訪問了世界衛生組織並會見陳馮富珍總幹事,共同出席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贈送針灸銅人雕塑儀式,為針灸銅人揭幕。針灸銅人以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針灸銅人為原型設計製作。銅人高1.80米,全身標註559個穴位,其中107個穴位是一名二穴,共計666個針灸點。
  • 高武與《針灸聚英》
    明代嘉靖年間,中武舉人,後來因為對做官不感興趣轉而研究醫學,尤其擅長針灸。 他認為醫生治病,也象兩軍對壘作戰一樣,只有攻守奇正,量敵而應者,才是良將;作為一個醫生,必須是針、灸、藥,因病而施者,才是良醫。當他看到當時的針灸書大都非常粗疏,便溯源《內經》、《難經》原旨,窮究《銅人》、《明堂》諸家之說。
  • 神機針灸第八講——王老談「神機穴法」
    王老針灸神機穴法,是在古代針灸臨床穴法派的經驗上予以傳承和推廣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