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5大症狀要警惕,早發現早調節

2020-12-21 齊魯壹點

抑鬱症成為了目前比較典型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於心理壓力過大所造成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關於抑鬱症而自殺的新聞事件,由此可見抑鬱症是相當嚴重的心理疾病,而且危害相當大,所以近些來,抑鬱症得到了社會的密切關注和重視。但是很多人對抑鬱症不是很了解,往往出現了抑鬱症的早期症狀也不自知,這樣就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抑鬱症的心理變化和症狀是什麼?

1、外在陽光和討好型人格

很多抑鬱症患者外在比較陽光,而且幾乎常年微笑,沒有能讓自己傷心的事情,這種情況其實完全屬於討好型人格的一種。很多患者無法接受身邊的人遠離自己,也無法接受自己的某一行為傷害到其他人,主要表現在盲目道歉和盲目自責。

2、思維模式比較遲緩

多數時候,患者會突然變得思維模式比較遲緩,而且說話的速度明顯減慢,甚至表現為說話的聲音低沉,此時就需要引起重視。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甚至無法順利的交流,給人的感覺腦子確實像塗了一層漿糊一樣,所以臨床上語速減慢也是需要注意的條件之一。

3、意志活動減退

最常見的表現是患者無法長時間堅持做同一件事,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行動緩慢,而且生活比較被動,人顯得比較懶散,不想做事也不願意社交。情況比較嚴重時個人的生理需求,和衛生情況也不是很重視,但對自己的情況變化卻一無所知,外界的建議也不願接納。

4、認知功能降低

很多抑鬱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障礙的情況,但多數抑鬱症患者的警惕性反而很高。這種情況一般是比較嚴重的症狀之一,不僅會損害到患者的社會功能,而且情況較長會影響到患者的健康問題,很多患者做事情時容易半途而廢。

5、軀體症狀

最常見的表現是睡眠障礙,患者感覺到乏力和食慾減退,部分患者體重下降迅速。同時很多患者的生理需求開始逐漸降低,在遇到問題時也容易出現噁心、焦慮的症狀,但自己卻無法準確描述所面臨的問題,也無法正確尋求幫助。

現如今人們對抑鬱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並且對患者的態度十分寬容。但是抑鬱症屬於長期的進行性疾病,無法通過陪伴、安慰或者說教好轉,患者想要自我調節也很容易造成情緒上的拉扯,導致自身變得更加焦慮,因此一旦出現上述幾種症狀,就一定要問診醫生。

相關焦點

  • 抑鬱症侵襲青少年 海南醫生:早發現早治療勿拖延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在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其中青少年是抑鬱症防治重點幹預人群之一。海南精神科專家提醒,青少年抑鬱症不容忽視,家長和孩子都要正確看待,不要因忌諱或拖延耽誤治療,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9月16日,海南省安寧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吳傳東在為一名青少年看診。
  • 早期抑鬱症的5個表現,任何一個都足毀掉你的生活,早發現早治療
    【抑鬱症】被大家稱之為黑夜當中的惡狗,在發病之後患者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心情低落,身體疲乏、萎靡不振等症狀,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患者還會出現厭世的表現,嚴重的時候在悲傷情緒的渲染之下會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對於抑鬱症問題最關鍵點就是在於早發現早調整。
  • 翟向京主任:這5個症狀需謹記,早發現早治療很關鍵
    小兒腦癱有哪些症狀呢?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會笑,表情非常的單一,就得引起足夠的警覺。 2、流口水 小孩子流口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一直流口水,同時伴隨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的痙攣,就不正常了。除了流口水以外,吞咽功能也會有所異常,餵奶的時候總是吞不下去,也得找找選擇。
  • 抓住糖尿病8大早期症狀,早發現早警惕,讓你不做「小糖人」
    近幾年,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病友的年齡也越來越小,都說糖尿病不可怕,真正使人聞之色變的其實糖尿病的併發症,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要警惕糖尿病的發生,儘早發現,早期幹預,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 肺癌10 大早期症狀:早發現,九成可治好!
    肺癌的許多症狀都不具特異性,因此許多患者在出現症狀後就醫時,癌組織早已轉移,治療難度也很大。 那麼,出現哪些症狀,我們需要警惕肺癌呢?
  • 患了抑鬱症的人,會有5種表現,若能夠早發現,便可以儘快治療
    眾所周知,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導致此病發生的原因多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比較大,人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中,心理狀況便容易出現問題。 尤其是最近幾年,抑鬱症越來越常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 那麼,抑鬱症的病人和普通人相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 抑鬱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抑鬱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時間:2020-11-30 10:19鄭州精神病醫院 很多疾病都是有症狀的,所以了解清楚具體的症狀,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抑鬱症是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威脅到患者的健康,所以要先了解清楚具體的症狀,然後再根據這些症狀對症進行治療,下面來看看抑鬱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 抑鬱症有哪些症狀 抑鬱症怎麼自我調節
    隨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逐漸增大,導致抑鬱症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精神疾病。抑鬱症的有哪些症狀呢?情緒低落,思維緩慢和思想抑制。患者經常傷感過度,絕望悲觀。那抑鬱症怎麼自我調節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抑鬱症就是悲觀厭世?若有這5個症狀,請好好對待自己
    現在人的工作壓力比較大,面對各種各樣的瑣事,如果沒能及時調節個人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可能會增加疾病患病風險,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很多人在各種不良因素的幹擾下導致抑鬱症出現,而在抑鬱症發展過程中會導致許多不良症狀存在,因此,需要積極預防抑鬱症。那麼,身體有哪些表現存在說明患上抑鬱症呢?
  • 甲狀腺癌早期的9大「蛛絲馬跡」,一定要抓住,早發現早治療
    甲狀腺可以分泌調節身體功能的激素,但是甲狀腺過度活躍可能導致各種疾病,包括甲狀腺癌。甲狀腺癌有很多症狀,包括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喉嚨痛和淋巴結腫大,了解這種症狀可以及早的識別甲狀腺癌,對於治療是有幫助的。 甲狀腺癌有哪些症狀呢?
  • 早發現才能早治療!抑鬱症診斷可以更準確,監測24小時心率就夠了
    近日,抑鬱症再次登上微博熱搜話題。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央視還在報導中呼籲「糾正錯誤觀念,及時發現和治療」。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預計有3.5億人有抑鬱症。抑鬱症輕則導致精神萎靡,影響生活和工作,重則可能導致自殺。
  • 抑鬱症怎麼自己調節 這些表現可能是抑鬱症
    抑鬱症這種疾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平時也會經常聽說這種疾病,它主要是人心理上的疾病,治療比較困難。其實輕度的抑鬱症也是可以自己調節的,那麼,抑鬱症怎麼自己調節呢?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抑鬱症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女性更要格外警惕!
    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到底有啥關係早在1979年,丹麥的醫生就發現了合併有抑鬱症的心血管病患者普遍預後更差;後來,更多研究發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得抑鬱症,佔到其總人數的20%-35%。3、自主神經系統調節抑鬱症持續期間,感受到壓力的腦區可能會調節外周血管和自主神經功能,或導致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收縮,誘發心肌缺血。這種現象尤其在女性中較為常見。
  • 抑鬱症發展的5個階段,早發現早治療
    抑鬱症情緒失控,也許並不是抑鬱症。每個人可能都有過抑鬱情緒,但不是每個人都得過抑鬱症。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人恐懼「抑鬱症」,因為近年來,抑鬱症帶走了很多生命。
  • 抑鬱症的症狀是什麼?患上這種疾病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有時候我們也不清楚,這只是一時的情緒抑鬱,還是抑鬱症正在前方對我們虎視眈眈。有些人的情緒調節相對較弱,對事物的看法更消極,遭受的壓力更大,也更有可能從單純的抑鬱情緒升級為抑鬱症。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種疾病,希望的大家能夠重視起來,如果感覺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收益可以分享出去。
  • 感冒要重視 流感要早治 警惕散發的疫情
    因此,要做好常規防護,科學防控,重視感冒、流感的治療,警惕散發的疫情,絕不讓疫情捲土重來。普通感冒和流感是目前季節的流行多發疾病,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不要緊張、焦慮,大多都是感冒、流感所致。中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在感冒、流感防治方面有著整體調節、多靶點發揮作用的優勢。
  • 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這些症狀警惕癌症
    現代的醫學相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對於癌症的治療,如果發現的早的話,及時的治療,保住生命,很好的生活下去,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好多人,在發現癌症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他們的後果可想而知。這就說明了癌症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了。那麼怎麼才能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呢?癌症的早期症狀有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警惕微笑抑鬱症,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注意!
    說起抑鬱症相信大家多數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這種疾病不僅會讓我們的心理受到損傷,甚至還會危及到我們的生命。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認為抑鬱症患者非常的消極,甚至不善於言辭,但是還有一種抑鬱症叫微笑抑鬱症。患者往往會用微笑來掩飾自己的病情,甚至大家根本辨別不出這個人患有抑鬱症這種疾病。正題開始之前我回答一下網友的一個問題,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區別?
  • 濟南神康醫院提醒:精神分裂症自測,早發現,早治療
    【自測】精神分裂症自測,早發現,早治療精神分裂症越早發現,治好的機率就越大。很多精神分裂症病人由於沒有及早發現精神分裂症,從而錯過了佳治療時間,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或身邊的朋友患了精神分裂症呢?
  • 患上抑鬱症多與家庭氛圍有關,早發現可提前幹預丨關注抑鬱症防治...
    目前,上述學校暫未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之中,多數學校均處在觀望狀態。不過,各校對學生心理重視程度逐年增加,每年都會通過教育部指定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運營中心等平臺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方案出來以後,我看到全國高校心理老師群都在討論此事,大多數老師反映,目前可能需要等教育部和衛健委聯合下文,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後才會大範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