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做紅木生意的,畫卻跟豐子愷老先生漫畫一樣

2020-12-21 綠楊夜話

沈春雷:江蘇省漫畫協會會員,揚州市民建商會總支付主委,揚州市儒商研究會會員,揚州市南通商會秘書長。

1987年開始畫漫畫,先後在全國100多家報紙雜誌發表千幅作品,獲獎10次。

中國的漫畫家,除了在技法之外,還應該注重「趣」。

有趣,本身應該就是一幅漫畫的靈魂。

就像我看到春雷的作品一樣,寥寥數筆,卻總能不經意間,觸動你的心弦,而那種趣味也就躍然於紙上了。

認識春雷,亦屬偶然。

我們是在一個群裡的,不過交流的不多。在群裡,看他發表的作品倒是挺多。後來,在熟知後才知道,他幾乎做到了每日一幅,且從末間斷過。

像這樣高產,同時能夠做到如此水準的畫家是不多的,更何況是畫漫畫的。

在朋友息心居的小院中,我們相約品茶。

一番長談之後,我也更加深入地知曉了他與漫畫的故事。

春雷一直是做紅木生意的,自小就對畫畫特別感興趣。後來,在書本中看見豐子愷老先生所畫的漫畫,一下子就被深深被吸引了。

原來,漫畫竟然可以如此的好看和有趣。

豐子愷先生那種寫實與詩意相結合,從現實平凡的生活中進行取材,簡潔質樸的繪畫風格,對他的藝術創作影響是很大的。

現在的他,在聚焦時事,緊跟形勢潮流,展現主題思想的同時,也總能抓取到身邊再平常不過的瞬間,然後將它們變成一幅幅漫畫作品。

表現了,一個畫家對社會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

所以,在他的漫畫中。

我們可以看到是很接地氣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樸素當中的溫情。也有散發著樸實溫馨的濃厚情懷,並且同時也蘊含著濃濃的人間情味的作品。

他有著一顆溫柔悲憫的心,洞悉人性的善惡卻不拆穿,理解世人的不易。

春雷對我說,他希望他的作品,在給大家帶來輕鬆、搞笑的同時,也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回過頭看,他的每一個年月裡的筆耕不輟,對漫畫傾注的每一份投入,都是他對初心最好的詮釋。

因為,漫畫不會說謊。

(供稿: 街巷揚州)

相關焦點

  • 「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豐子愷: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有一個人曾經被朱自清、朱光潛、俞平伯等諸多文人雅士頻繁論及,甚至對他的文筆和繪畫也作了幾句讚美,或說從他的筆下感受到「人間的情味」。或者「就像吃橄欖一樣,總是咂咂橄欖的味道」喜歡感受他的寫作和繪畫。這個人就是有「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之稱的豐子愷。
  • 豐子愷漫畫|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泰戈爾曾對豐子愷的漫畫讚賞有加。近日,這些漫畫呈現在由中國美術館、桐鄉市人民政府、上海黃浦區豐子愷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覽中,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此次展覽通過「古詩新畫」「大樹畫冊」「恩狗畫冊」與「護生畫集」四個系列的作品展現「子愷漫畫」 。
  •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 畫的都是啥「月」?
    有問必答提個醒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畫的都是啥「月」? 答: 請根據豐子愷的漫畫來判斷農曆的大致日期和時間。漫畫中月相的畫法是否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 揭秘|豐子愷以「不要臉」新畫法開啟中國漫畫首頁
    豐子愷漫畫《村學校的音樂課》 「畫中有詩意,弦外有知音」。「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泰戈爾作家鄭振鐸除了推崇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還把這些畫命名為「漫畫」。「雖然是疏朗的幾道筆痕,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鄭振鐸「子愷漫畫」就此在中國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美術世界。豐子愷也被稱作「中國漫畫之父」。
  • 「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豐子愷,先生也是個愛國憤青
    這時,有人把他們拉開了,老人生氣了,從袍子裡掏出一隻雞,說:「我只是想來杭州做好事,把他們放生。」我怎麼能既是叛徒又是同謀呢?荒謬。在解釋完原因後,特務才知道自己跟蹤錯了人,連連道歉,周圍的圍觀群眾也開心地笑了起來,一場鬧劇也結束了。是的,那個不辭辛勞救了一隻雞的老人就是豐子愷。
  • 簡約不簡單的豐子愷漫畫
    豐子愷他不僅是中國漫畫藝術的開山大師,而且多年從事藝術教育,獻身美育的實踐,他強調師法自然,重視自然美;崇尚藝術創作中形與態的自然,而非矯飾、斧鑿、造作的天然之態;憎惡卑俗的美、病的美,執著追求健全的美。
  • 世間最美的春天,在豐子愷的畫裡
    其實他的作品我們都看過,在兒時課本上,在老雜誌報刊上……只是我們並不知這些生動的畫,出自於「國漫之祖」豐子愷之手。我想,大概是在豐子愷的畫裡。他的畫中,有銜泥歸來的春燕,也有枝丫拂面的楊柳。有三三兩兩在堤岸看花的路人,也有獨臥草廬下沐春風的閒客。百種場景,皆逃不出一份天真的勃勃生機。
  • 大家小文 | 華君武:給畫漫畫的青年人​
    這幅畫就是我的第一張刊登在正式報紙上的漫畫,時間是在1930年左右。從此以後我就開始拼命地畫漫畫。那時的上海有我們漫畫界的老前輩豐子愷、魯少飛、張光宇、葉淺予等老師,他們畫的畫比我畫的畫不知要好多少倍。在畫漫畫方面,我只是一個剛剛進門的「小夥計」。我那時也不知道什麼「創造性」不「創造性」的,總覺得趕不上他們。因此我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我的漫畫裡面畫很多的人。
  • 持續兩個月 溫嶺博物館展出「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
    由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7月7日起在溫嶺博物館三樓臨展廳展出,展期兩個月。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石門鎮人。豐子愷幼承家學,後受業於李叔同、夏丐尊,從其師李叔同皈依佛門,法名嬰行。曾任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博學多能,於文學、漫畫、藝術理論均有建樹。其畫多抒寫古詩意境和兒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學趣味,用筆簡練,設色明快,取材平凡而寓意豐富,令人回味。
  • 【名人訪憶】豐子愷與豐一吟
    豐子愷:多姿多彩的藝術人生一九七五年,豐子愷先生在上海走完了他艱難曲折而多姿多彩的藝術人生。倏忽間,已整整四十年矣。我亦算眾多「豐迷」之一,這些年來,心中總有一個豐子愷情結不能釋懷。從心儀其漫畫書始,愛屋及烏,亦常去書店購得各種子愷書,直到捧回七厚冊的《豐子愷文集》。子愷曾說,愛讀我書之人,不會不是個好人。我愛讀子愷,當然應做個好人。
  • 「漫話茶水間」,豐子愷的人間情味
    「古詩新畫」是豐子愷獨特的繪畫語言。這種充滿詩意和諧趣的藝術語言,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著令人感動的「人間情味」。1924年,豐子愷在朱自清、俞平伯主編的刊物《我們的七月》上公開發表《茶》與《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兩幅作品,成為了「子愷漫畫」的起點,也代表了中國漫畫由此起步。
  • 豐子愷畫教科書,葉聖陶手寫文字,這樣的名家設計上哪兒找去
    1898年出生的豐子愷,被譽為「中國現代漫畫鼻祖」,是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他一生致力於漫畫藝術研究,看他的那些漫畫是很有趣的,各種題材,詩畫結合,幽默風趣。豐子愷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繪畫,1921年,豐子愷留學日本,在那裡遇到了著名漫畫家竹久夢二,並被他的漫畫深深吸引,在他的漫畫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繪畫的方向。
  • 「人間慈父」漫畫家豐子愷,為7個兒女做的哪4件事,最讓人感動?
    (出自豐子愷散文《悼夏丐尊先生》)豐子愷的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率真集》,文字鮮活生動;漫畫集《子愷漫畫》妙趣橫生,《護生畫集》充滿慈悲。晚年的豐子愷豐子愷為7個兒女做的哪4件事,最讓人感動?豐子愷散文《送阿寶出黃金時代》大女兒14歲的時候,他因為跟女兒將有「男女之別」感到悲傷,轉念一想,又為這是喜事而高興。
  • 為什麼魯迅的弟弟對豐子愷有那麼多的偏見?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漫畫家、音樂家、文學家,豐子愷同時也是一位翻譯家,曾將世界上第一本長篇小說《源氏物語》譯為中文並出版。面對這樣的「功績」,同時代的周作人卻並不認可豐子愷的翻譯文學,甚至對他的畫作也評價極低,形容其畫作是「油滑、膚淺」的。那麼,周作人與豐子愷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他對豐子愷的「惡評」又該被如何解讀?
  • 李夏恩:政治運動中的豐子愷(下)
    「解放心態」的興奮的一年後,豐子愷就遭遇了一場針對他自己的批判,原因是他在文藝界宣傳方向的大會上表達了對過去自己所擅長的傳統繪畫的認可,當來自解放區的畫家介紹完宣傳畫的重要性後,豐子愷被邀請起來發言,他直言不諱地說道: 「工農兵的宣傳畫是非常重要的,是應該大畫特畫的。
  • 豐子愷:這些都不是真的我
    豐子愷的兒時,有兩個親愛的夥伴。樂生和王囡囡,他們兩個的年齡都比他大。樂生是家裡染坊店裡的學徒,小豐子愷稱他為「五哥哥」。在豐子愷四五歲的時候,有一天,為了打送客人,家裡人都在做米粉包子,氣氛溫暖歡快,他把包子和米飯拿出去和五哥哥共玩。
  • 他是中國漫畫之父,一生酷愛扒窗竊聽,並聲稱畫技因此大有長進
    到了中國近代,中國的藝術家開始用這種新鮮的藝術以表示情感,並開始使用「漫畫」這個本就來源於中文的詞彙。說起中國漫畫藝術的發展,則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中國最早引用漫畫這個詞彙來稱呼這種藝術的漫畫家,更是中國漫畫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然而,他卻頗有自己的癖好,他是中國漫畫之父,卻一生酷愛扒窗竊聽,並聲稱畫技因此大有長進,他就是中國著名的漫畫家豐子愷先生。
  • 豐子愷的春天、童心與詩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豐子愷《遊春人在畫中行》壹 豐子愷漫畫中的詩意豐先生這些有關春天的漫畫,並不像別的那些具有諷刺、挖苦,甚至控訴、怒罵一類的漫畫,可是它們為什麼能夠打動人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其一是在於畫中的詩意;其二是他用旁觀者的視角記錄自己的普通生活;其三是他有一顆童心,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 豐子愷:長大後再也無心吃個螃蟹,就兩碗米飯
    一名以漫畫聞名的大師,為何甲子過後卻是文學作品大賣?童年如日出鬱達夫曾點評豐子愷的散文:「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家中長輩每去採桑葉,他就和姐姐們一起去吃桑葚;等到採了蠶,便可以無功受祿的吃著枇杷、軟糕,和做絲的七娘娘聊天。「現在我回憶這兒時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蔣五伯、七娘娘和諸姐都像童話裡、戲劇裡的人物了。」
  • 上海書展|《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脈脈溫情,悲憫純仁
    五四運動後,即進行漫畫創作。1921年去日本。回國後先後在上海、浙江、重慶等地從事音樂和美術教學。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他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繪畫作品有:《子愷漫畫》(1925年文學周報社出版)《子愷畫集》(1927年開明書店出版)《護生畫集》等。